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 7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8课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8课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2.写对字形
dì 缔约

谛 听
bì 弊 端 蒙bì 蔽 bì 敝 帚自珍
总shǔ 署 shǔ 暑假 shǔ 曙 光
liànɡ 谅 解 liànɡ 晾衣服
栏 目 链 接
màn 漫 长 xiǎnɡ 享受 瓜wàn 蔓 hēnɡ 亨 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辨析近义词
(1)心律·心率
[辨析]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如心律紊乱。
②《牛群》是吉林电视台2009年倾力打造的一档
新闻故事类栏目,该栏目将以发生在东北三省及内蒙
古自治区的新闻事件为首选,讲述百姓故事,借以
栏 目
________不同人生。
品味
链 接
(3)变换·变幻 [辨析]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能带宾语。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不能带宾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和优势:利用音响自身的表现力,增强通讯的现场感 目

和形象性;发挥记者的主体作用,增加报道的直接性 接 和亲切感;以记者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听众,增强通讯 的交流感。
口播通讯是单纯运用语言反映社会生活的通讯 形式,它虽然以文字稿为基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但不是文字通讯的简单搬用,而是文字通讯在广播传
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中国未能及时提
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为加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
栏 目

中共中央于1986年作出了申请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 接
约国地位的决定。
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成立了“中国工作组”,
开始中国的“复关”谈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从当年7月起中国

《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

《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

•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 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 作并无大的不同
七、通讯的写作
1、选材与提炼主题 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 手材料。随后从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 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 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 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 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
3、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 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在语言上,消 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而通 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 造性运用。 4、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 样。 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 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 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 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 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 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 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 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 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 引题(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 要。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 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 以交待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 要注意两点:
• 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 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 有事 • 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 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 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 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 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 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5.13短评两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5.13短评两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1234
3.?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语言简洁明快,挖苦幽默。如“台上他讲,台下讲他〞,一 个“台上〞,一个“台下〞,一个“他讲〞,一个“讲他〞,形成一种 回文之美,相互映照,意趣迥然;“实践证明,以‘声’作那么必不成那 么〞,一字之易,神来之笔,进一步勾画出了少数领导干部口是心非、 言行相悖的嘴脸;把个别领导的言行不一形容成台上背“台词〞, 形象幽默,挖苦辛辣。
1234
第二局部(从“民间如顺从朝旨乎〞至结尾),是作者的假设分析 和感慨。梁启超曾说过,清政府对百姓一直是“役之如奴隶,防之 如盗贼〞,而如今的国民除做政府的奴隶、盗贼之外,还要做清政 府的“主子〞——外国侵略者的奴隶、盗贼。评论指出在统治者 统治下的臣民非双重奴隶即双重盗贼,“顺从朝旨〞,就是做双重 奴隶,“稍有不屈〞,就是双重盗贼,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清政府懦 弱要做狗,还要求其臣民做狗之狗、奴之奴。这里既有愤怒的指责, 又有沉痛的叹息。作者情不自禁为当时政府统治下的百姓悲 哀,“何以使我民至于此极也?〞对清政府的愤怒控诉、对民众的 深切关心借此句喷薄而出。
1234
2.“题好一半文。〞对新闻作品而言,更是如此。?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这个题目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好的标题就像美丽的眼睛:它应明亮——让读者一目了然; 它应传神——凝聚文章的主旨;它应有情——透视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它应有形——以其神情合一而构成美的形象。“台上他讲 台 下讲他〞除了具有明亮、传神、有情、有形的特点外,还有一种回 文之美,构成反衬,吸引读者看下去。
13.短评两篇
新闻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评论文体。 它篇幅短小,通常在千字以内,有的甚至只有三五百字;选材广泛,大 至国内外重要事件,小至衣食住行问题。新闻短评是由叙事、说理、 融情三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三者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叙事为说 理打根底,是说理的论据,没有新闻事件的表达,会使文章“言之无 物〞;说理使叙事深刻,没有说理,叙事就只是新闻报道的重复,就会 “言之无理〞;融情使短评升华,没有情感融于其中,会使短评“言 之无味〞。本课为我们准备了两篇精彩的短评,从中可以体会短评 短小精悍而又说理深刻的特点。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羿射十日》课件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羿射十日》课件

来源
❖ 【原文】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 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 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 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 【译文】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灼热 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 有。 还有其它多种灾害,诸如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 豨、脩蛇。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 后羿把这些灾害一 一清除。 尧领导人民建立了如此巨大的丰功伟绩,深得民心, 受到了百姓的热爱,安排尧为的领导人
相关传说
❖ 羿与嫦娥 ❖ 后羿与嫦娥羿是个传奇的人物,不过他的妻子更传
奇,众所周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嫦娥。羿 曾得到 王母娘娘赐给的一包长生不老药。而嫦娥知道后, 在羿的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吃了不死药,身体不听 使唤飞到了月球上。 ❖ 李商隐曾有诗哀之: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 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有一天,十个孩子违反了母亲的要求,一起跑到树上去住,说什么也不 肯下来。这样,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被烤焦了,禾苗被晒 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生活苦不堪言。
❖ 尧看到人们的苦难,便派羿去射掉太阳。羿是帝俊派到尧身边为人间除 害的神。他有一张红色的神弓和十支白色的神箭。羿举起神弓,搭上神 箭,拉满弓,对准其中的一个太阳射去。箭带着风声呼呼地疾飞,转眼 间,一个大火球无声地爆裂开了,流火乱飞,红光四溅。过了一会儿, 天上就少了一个太阳,地上的人们觉得凉爽一些了。接着,羿又射掉了 第二个、第三个……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 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 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 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 《羿射九日》译文 ❖ 而到了尧帝的时代,十个太阳一起出来,烤焦了庄稼禾苗, 晒死了树木花草,使百姓没有可吃的食物。猰 貐、凿齿、九 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凶悍禽兽一起出来残害百姓。于 是尧帝让羿在畴华这地方杀死凿齿,在凶水这地方杀死九婴, 在青丘泽射死了大风,又往天射落九个太阳,在地下杀死猰 貐,在洞庭斩断修蛇,在桑林擒获了封豨。这样,百姓都高 高兴兴,推举尧为天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0 梦碎雅典》(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0 梦碎雅典》(一等奖课件)

这篇新闻特写流露出了作者对奥蒂这位悲 剧人物的感叹,请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 者蕴含于其中的感情。
对奥蒂梦想一再破灭的
对奥蒂屡败屡战的坚毅和顽强的
对奥蒂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的
——新闻特写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
精彩的瞬间:或使我们会心一笑,或让 我们鼻子一酸,或内心一颤,或精神一 振……不管怎样,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 活,丰盈了我们的记忆,也饱满了我们 的生命,我们应该铭记。请就其中印象 最深的一幅画面写一篇随笔。
特 特

新闻特写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 现手段,截取新闻 事实中某个最能反 映其特点或本质的 “片断”、“剖面” 或者细节,作形象 化的再现与放大的 一种新闻体裁。
导语。 浏览课文,为本文拟写一则
导语:雅典田径世锦赛, 牙买加老将奥蒂再出意外, 痛失金牌。
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 主客观关系。是一篇新闻的有 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 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 要材料。
快速阅读课文,哪些是新闻背景?并指出其 作用。
3 4 9 10 11段是新闻背景,补充说 明了奥蒂在历次大赛中的“不幸遭 遇”。让读者全 方位了解这位体坛
பைடு நூலகம்老将的“坏运气”,突出了人物身 上的“宿命感”和“悲剧意识”。 从而也突出了奥蒂的坚韧,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
新闻特写要抓住精彩的瞬间或细
节,本篇新闻特写是如何体现这一 点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

(4)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 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 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 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5)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 值和影响”;F 层级的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 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2.新闻的六要素 新 闻 的 六 要 素 是 五 个 “W” 和 一 个 “H” , 即 Who( 谁 ) 、 When(什么时间)、 Where(什么地点)、 What(什么事件) 、 Why(为 什么)、How(结果如何)。 新闻简单来说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 结果。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 含这六个因素。但有时也可以省去某几个要素。 3.新闻的特征 (1)迅速及时;(2)内容真实;(3)语言简明;(4)结构鲜明(新闻 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 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传媒 传媒特点 1.传 播迅速及 时。 2.综 合运用 文字、 网络 图像、视 频、音 频。 3.互 动交流性 强
新闻报道特色
阅读策略 1.增强鉴别 力,保持清醒的 判断,不被假信 息所左右。 2.通过快速浏 览标题,确定仔细 阅读的内容。 3.可以即时发 表评论,与网友交 流
1.时效性强,可以 在第一时间发布,可以 及时更新。 2.网络新闻选材宽 泛,内容活泼,较少受 限,但良莠不齐。 3.多媒体报道的形 式,综合了电视和报刊 的优点,既有直观性, 又适合深入解释。 4.标题清晰、突出
4.常见的新闻传播的载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1 漫步在无人区》(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1 漫步在无人区》(一等奖课件)
【答案】 坦克是武力的代表,以色列用武力征服了这片区域,带来了一 个由霸权和强权组成的新秩序。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武力和战争的嘲讽。
6.“以色列的武器装备闪闪发亮,又大又新,地道的美国货。”这句话有 什么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暗含了对以色列背后的支持者美国的谴责。以色列和巴 勒斯坦的矛盾,有着民族冲突、领土争端等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大国 之间的利益和争端。
新闻特写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 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 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 种新闻体裁。Biblioteka 文学性 倾向性 新闻性 灵活性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请写下来吧
读了本文,我最大的感受是: 这个世界并不太平,而你幸好生在中国!
漫步在无人区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 高富民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 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 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 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 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1.这篇新闻特写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大 意。
三、阅读课文第 22~34 段,回答问题。 5.“坦克组成了一个新世界的门户,一种纯几何的严密结构形式。”这句 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精品教案:《漫步在无人区》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精品教案:《漫步在无人区》教案

《漫步在无人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2、学习本文散文式的结构和反战主题【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和作品,导入新课1978年3月,以色列以报复巴解组织为由,出兵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

这篇特写写于此次战争的间歇期间。

作者深入以色列阵地和法塔赫最靠前线的一个哨所之间的战争腹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体验着周围的环境,感受着交战双方的心理状态,真实地记录了巴以战争的可怕景象。

本文荣获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二、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题。

1、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段意。

(1—6:作者细致描绘了战争造成的死寂景象;7—17:描绘了法塔赫成员的微妙心态;18—21:作者直接描绘了战争造成的破坏;22—34:描写以色列的阵地和以色列人的心态)2、战争的环境氛围怎样?(第一部分侧重环境氛围的烘托:“阒无一人”,战争使安宁的村庄变得死寂,而战争带来的喧嚣引发的是恐怖和不安定感。

第三部分描写惨不忍睹的战争景象,揭露战争的残酷性。

)3、战争双方的行动和心态有什么不同?(法塔赫:混乱,边打边撤;恐惧和复仇。

以色列:阵地整齐;愁容满面,抱怨。

)4、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描述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和战争双方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和对以色列侵略者的憎恶。

)三、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用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使读者获得“亲临现场”的感受。

2、多次引用双方的话语,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心态。

3、描绘细节,体现了作者的倾向性。

四、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第一部分(1—6):作者细致描绘了战争造成的死寂、恐怖景象第二部分(7—17):描绘了法塔赫成员的行动和心态:混乱,边打边撤;恐惧和复仇第三部分(18—21):作者直接描绘了战争造成的惨象第四部分(22—34):描写以色人的阵地和心态:阵地整齐;愁容满面,抱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篇消息见报的当天上午,编辑部就接到 30 多名读者打来的电话,表达了对此问题的共鸣。为促使问题的解决, 该报又先后派出 7 名记者,围绕这一问题连续作了追踪报道,引发 了社会的广泛议论。北京市教委最终下发通知,对中小学生早晨到 校时间作了硬性规定。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历程
辨析:“__郁__郁__葱__葱__”__运__用__正__确__,__“_无__与__伦__比__”__指__无__法__比__得__上__,_ 而__这__里__指的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应用_“__无__可__辩_驳 __”__。__
一、结构图解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第第 二2 章课
明背景 夯基础 析文本 悟佳作 勤动笔
第2课
综合消息两篇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学生存在着负担过重的问题,起床 早,睡觉晚,书包重,作业多。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北京 青年报》在 2002 年 12 月刊发了记者邓兴军、张颖、张桂函采 编的新闻《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3)踏勘.(kān ) (6)姓郝.(hǎo ) (9)围绕.( rào ) (12)枫.叶(fēnɡ )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藏矿 宝藏 藏. .
cáng zàng
(3)间相 中间 间. .
jiàn jiān
(5)奔奔 奔. .腾 头
bēn bèn
(2)率效 统率 率. .slǜh
1902 年,英国贝利上尉从印度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探险 考察,回去后出版了《无护照西藏之行》一书。20 世纪 20 年代,
美国植物学家沃德到大峡谷地区考察,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20 世纪 50 年代,为修筑墨脱公路,西藏自治区公路局和水利局曾组 织有关人员对大峡谷进行路址勘察。1973 年,由关志华、杨逸畴 等 6 名中国科学家拉开了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科学考察的 序幕。1993 年,以何希吾、温景春等为首的中日联合雅鲁藏布江 科学考察队进入大峡谷考察,因日方队员落水失踪,考察活动中止。 1998 年 4 月至 12 月,中国科学探险队两度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地区,并首次成功地徒步穿越了大峡谷核心地段,进一步取得科研 成果,实现了中国科学家多年的夙愿。
(1)内hán 涵
hàn 菡 萏
liū 溜 达
(2)蒸liú 馏 水
手liú榴 弹
海bá 拔 (3)bá 跋 涉 bō 拨 乱反正
xuān 宣 言 (5)xuān 喧 闹 xuàn 渲 染
yán 延 伸 (4)dàn 诞 生 xián 涎 水
三、近义辨析 (1)抱怨 报怨
例句:近年来,俄罗斯国内的飞机票越来越贵,只涨不跌。一 些消费者 抱怨 说,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他们决定抵制 国航,作为 报怨 。 辨析:“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侧重于口头说; “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侧重于 行动。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剖.面(pōu ) (4)峭.壁( qiào ) (7)郁.郁葱葱( yù ) (10)颐.和园( yí ) (13)妍.媸( yán )
(2)迦.巴瓦( jiā ) (5)田畴.(chóu ) (8)侵蚀.( shí) (11)羚.羊( línɡ ) (14)咨. 询( zī )
2.作为综合消息,这篇消息的取材十分广泛。请简要作以说明。 [对应考点:消息的取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基础调查,包括作者自己对学生早上上学情况的 观察,采访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听取学校老师的意见。②取材 的扩展。包括查阅国际研究组织对此问题的研究报告,询问大 学专家的看法,咨询教育管理部门的意见等,涉及范围广,调 查程度深。③材料的组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人的 认识过程。
3.这则消息的主标题好在哪里? [对应考点:消息的主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使用了“能否”这种商量的口吻,更易引人思考, 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接受。
(2)日前 目前 例句:商务部 日前 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 全球有 35%的反 倾销调查和 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我国产品。 辨析:“日前”,指“几天前”,而“目前”是指“说话前后的 一段时间”。
四、成语释义 1.词义理解
(1)不辞艰险:不怕艰难险阻。 (2)无与伦比:指没有能比得上的。 (3)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 2.辨析正误 例句:记者从天津航空了解到,由于航程短,飞行高度相对较 低,旅客可体验到空中俯瞰海南美丽风光的奇幻旅程:无论是 波澜壮阔的海天一色,还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风情,旅客都已享 受全新体验,这是无.与.伦.比.的事实。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上课能否晚一点儿》,回答问题。 1.课文引用家长的抱怨以及老师的建议,对孩子上学早的问题提 出了初步的看法。试对这些看法加以归纳总结。
[对应考点:归纳新闻要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上课时间早,“天黑路远”,为了学生安全,许多 家长都要送孩子上学,这与不少家长的工作时间发生了“冲突”。 ②学生上学早,起床早,睡眠不够,吃早饭的时间也没有;晚上 又要在家做很多作业,也保证不了早睡。而且家长与孩子也没有 时间交流,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个性成长、综合教育等方面 造成影响。③孩子为了早起上学,势必要早睡,“不在最佳睡眠 时间睡觉”,效率不高。
uài
(4)便即 便.便 宜.
biàn pián
(6)栖栖 栖. .息 栖.不q安ī xīxī
2.一言辨异
(7)芯片太薄.(báo),是这个产品的薄.( bó )弱环节。 (8)这次埋.( m ái)伏的地点不理想,为此小队长吴江受到了战士们 的埋.(m án )怨。
二、写准字形
hán 函 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