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习题(有答案)
场 4 走向整体的世界自主练习 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4 走向整体的世界自主练习人民版必修2我夯基我达标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美国A.①②B。
②③C.①④D.③④思路解析: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主要指许多重大发明都是先在美国和德国出现的。
如德国西门子的发电机的问世,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答案:D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产业主要有()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石油工业④化学工业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思路解析:钢铁、汽车、石油、化学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除此之外,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答案:D3.欧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A.政治前提B.劳动力条件C。
科技基础D。
大量的资本思路解析:该题从另一个角度变相地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19世纪下半叶,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答案:A4.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公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B。
所有权和经营权是逐渐分离的C.不利于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D.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思路解析:公司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伴随着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而产生的。
因此,它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
答案:C5。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钢铁工业的发展()A.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B.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C。
促进了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D。
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思路解析:该题首先能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而钢铁工业的出现带来的是钢铁时代,即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C项弄错了因果关系。
D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6。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B.17世纪末18世纪初C.18世纪末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路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4走向整体的世界练习人民版必修2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 621座,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
这预示着人类进入到(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铁路时代解析: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答案: B2.(2019·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B.建筑材料不同C.机械特色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其划分的标准是动力的不同,故选A项。
答案: A3.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富尔顿的汽船C.福特的汽车D.莱特兄弟的飞机解析:1782年瓦特研制成联动式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1894年亨利·福特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故D项与材料中“1904年世博会……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相符。
答案: D4.据美国钢铁业统计,1 870年,美国有钢铁企业808个,工人7.8万人,钢产量320万吨,投资额1 210万美元;到1900年,美国有钢铁企业669个,工人27.2万人,钢产量2 950万吨,投资额5.9亿美元。
这一数据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解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企业数量减少,企业规模扩大,产量提高,再结合时间可知其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4 走向整体的世界练习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选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
这位发明家是( )A.爱迪生 B.莫尔斯C.贝尔 D.马可尼解析: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等反映了这一发明成果,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右图是中国早期的汽车,它是由德国生产的,它传入中国可能是( )A.葡萄牙侵占澳门时期B.鸦片战争时期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解析:汽车最早发明于1885年,而A、B、C三项都发生于1885年之前,只有D项发生于1894年,故选D项。
答案:D3.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巨大变革。
其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表现在( )A.工厂制到垄断组织B.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C.蒸汽化到电气化D.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阶级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故A 项正确;B、C、D三项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
答案:A4.(2019·某某一中月考)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
这种变化( )A.推动代议制某某继续完善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解析: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是指工业革命之后,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矛盾的激化会反作用于资产阶级某某政治的继续完善,A项符合题意;国内产业工人阶级的壮大与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关系不大,排除B项,C项中的“起步”与史实不符,排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在二战结束之后,排除D项。
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本。
(3)科技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1)发源地与中心:美国和德国。
(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3)主要发明:爱迪生发明电灯、改进电话、发明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
3.影响(1)生产力方面:①电的广泛应用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开辟了电气时代。
②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③近代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
④新兴产业推动了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2)生产关系方面:①垄断组织: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②公司制: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③股票交易:股票交易市场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形成“巨型企业”。
[思维深化] 认识垄断组织:(1)尽管垄断组织作为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体,必然会带来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是,它的出现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
首先,从主观动机来看,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质是为了实现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
其次,就客观条件和影响而言,垄断组织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开始成熟的一个新阶段,意味着资本主义固有的剥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强,主要表现在:第一,垄断组织垄断市场、价格,必然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
第二,垄断资本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其他卑劣的手段。
第三,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一、选择题1.“新能源被开发出来 , 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要点——的生产获取飞驰发展。
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 , 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追上。
A. 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B. 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C. 德国当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D. 科学与技术亲密结合推进生产发展解析 :D科学技术推进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新兴工业与资料中“新工业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 故 A 项错误 ; 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与资料中“新工业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 故 B 项错误 ; 是美国而非德国当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 , 故 C 项错误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德国和美国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与资料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追上。
非欧洲国家获取资本和进行建设”吻合, 科学与技术亲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故 D 项正确。
2.新航路开辟以来 , 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更新 , 在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视要的作用。
以下企业按其出现的先后序次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英国东印度企业②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③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④美国福特汽车企业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解析 :A 东印度企业属于早期殖民扩大时期; 发电厂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水力纺纱厂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 福特汽车企业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但稍晚于电力的发明,故A项吻合题意。
3.(2019 ·浙江温州学考模拟 ) 美国北太平洋铁路企业董事长委托一位发明家设计一种电车,将山岳地带的铁路予以电气化。
这位发明家试验成功了一种电气机车, 对多半市的地下铁路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位发明家是()A. 史蒂芬孙B. 爱迪生C. 本茨D. 福特解析 :B依照所学知识可知, 爱迪生试验电车成功, 故答案为 B 项。
A 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了然蒸汽机车 , 消除 ;C 项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发了然最早的汽车, 消除 ;D 项美国福特制造了美国第一辆汽车 , 消除。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练习:专题五 4 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

训练4走向整体的世界[基础达标]1.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这段话最能表明()A.电已进入生产领域和人们的生活当中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C.科学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3.“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4.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5.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能力提升]6.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B.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D.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贸易霸权7.“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四走向整体的世界练习人民版必修2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1.我国把每年的 6 月 15 日至 21 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提议节俭能源。
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重点性科学发明是()A.德国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B.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C.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D.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分析:电成为新能源的重点在于发电机的发明。
B、C 属于对电能的应用; D 使石油成为新的能源。
答案: A2.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它开始的标记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B.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C.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D.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分析: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标记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答案: B3.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包含()①石油工业②化学工业③钢铁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钢铁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前就已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它的新发展,清除含③的选项,答案为 D 项。
答案: D4.有人说“工业革命从实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资料、新技术方面的宽泛应用过程”。
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构造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据有主导地位B.第三家产迅猛发展C.交通运输业获取巨大发展D.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盛行一批新的工业部门,电力、化学、钢铁等重工业开始据有主导地位,故 A 项正确。
B 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色,不切合题意;C、D 两项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都有发展,不可以表现“最大变化”,清除。
答案: A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使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向,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看法,你将选择的凭证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国际沟通,世界贸易额快速增添②交通运输工具的改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度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快了各地商业信息的沟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了垄断企业致力于屡次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世界贸易额急剧增添,所以①正确;世界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各地之间的沟通与信息传达,交通工具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快了商业信息的流传和沟通,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减小,所以②④正确;资本主义把世界连结为一体的手段是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所以③也正确。
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训练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训练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其直接推动因素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B.科学技术出现突破和创新C.欧美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2011·浙江宁波八校高三联考)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这段话最能表明()。
A.科学直接推动了工业生产发展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变C.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3.自1884年开始,工程难度很高的摩天大楼逐渐成为近现代城市的重要景观,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B.机械工具的发明使用C.玻璃帷幕的广泛应用D.建筑设计能力的提升4.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了英国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
当时,船员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
对此,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
A.发生在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时代B.该事件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C.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5.(2011·上海八校高三联考)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兼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上述现象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D.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6.19世纪末,美国声称它享有“西半球安全的唯一保护人的特殊地位”,其海军开始向英国“统治着海洋”的观念提出挑战。
这说明()。
A.英美之间经济竞争急剧上升B.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C.美国试图在西半球确立霸权D.美国已开始向拉美地区扩张7.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AC.交通运输工具的重大变革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8.(原创)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共20题)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与技术结合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蒸汽机的广泛普及2.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B.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C.美国莱特兄弟在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D.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科技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列发明属于后者的是()①蒸汽机②汽车③水力织布机④电话机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4.“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是英国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5.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 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组织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6.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瘸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7.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890—1917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8.《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
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A.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B.非洲经济近代化与思想近代化不同步C.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D.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9.美国在1893年之后出现了长达l0年的大规模企业兼并浪潮。
仅1898年就有1208家公司被吞并,股票交易所市场的形成,使的工业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
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6000—8000人的工厂ll家。
“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 D.跨国公司的建立10.下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完全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B.英国能略占优势的重要原因是殖民地广阔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和殖民霸主D.两次工业革命中美法的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11.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12.“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13.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5.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
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16.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④客观上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
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下列现象体现这种“分享”的有 ( )①文艺复兴②洋务运动③太平天国运动④形成垄断组织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下面是英、德、美、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图中的曲线③代表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德国D.英国19.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这些深刻变化包括①西方国家阶级分化加剧②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③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④“福利国家”日渐完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材料表明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亚洲国家最富有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二、材料题(共一题)21.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
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
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南北分裂”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4分)(2)材料二中出现“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4)“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理由。
(4分)参考答案1-20BDDAA BDCBB AAADD ABBAD21.(1)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对外扩张,对亚、非、拉美地区进行殖民掠夺,使得亚、非、拉美国家成为殖民国家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4分)(2)事件:两次工业革命。
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分)(3)表现:商品、资本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2分)(4)同意。
世界市场的形成带动人口、资本等的流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形成了国际劳动分工格局;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等。
不同意。
世界市场的形成拉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美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国际关系日益紧张;给亚、非、拉美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4分)参考答案1-20BDDAA BDCBB AAADD ABBAD21.(1)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对外扩张,对亚、非、拉美地区进行殖民掠夺,使得亚、非、拉美国家成为殖民国家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4分)(2)事件:两次工业革命。
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分)(3)表现:商品、资本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2分)(4)同意。
世界市场的形成带动人口、资本等的流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形成了国际劳动分工格局;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等。
不同意。
世界市场的形成拉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美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国际关系日益紧张;给亚、非、拉美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4分)参考答案1-20BDDAA BDCBB AAADD ABBAD21.(1)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