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BD)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BCD)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B)A.发光体的体积B.发光体的位置C.发光体的大小D.发光体的面积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无影灯没有影子B.无影灯有本影C.无影灯没有本影D.无影灯没有半影不透明体遮住光源时,如果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8.如图1为发生月食时,太阳照射光线的示意图,当月球进入图中的哪个区域时,在地球上处于夜晚地区的观察者可看到月食(AD)A.全部进入区域ⅠB.全部进入区域Ⅱ或ⅣC.全部进入区域ⅢD.部分进入区域Ⅰ二、填空题9.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10.身高1.6m的人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向路灯下走去,在某一时刻,人影长1.8m,经2s,影长变为1.3m,这盏路灯的高度应是__8或2.63_m。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相当于一个镜,此时为防止阳光灼伤蔬菜,菜农总是及时将积水除掉,这是因为凸透镜对阳光有作用。

2.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若蜡烛放置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此规律制成了.3.阳光明媚的春天,白水带桃花盛开,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桃花,是因为太阳光在桃花表面发生的缘故;夏天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就是太阳光的现象;夏日炎炎,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

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小芳实验时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二、单选题6.下面是四位同学所画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C.慢慢向水面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8.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D.黑字比白纸反射的本领强9.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改变小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列关于看到的像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人眼看到的像一定是虚像B.当泥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变高又变粗的像C.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变短的像D.当泥娃离水杯一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D.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1.如图是常用的插线板,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且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试电笔插入C孔,其氖管会发光B.图中A与火线相连,B与零线相连C.若指示灯损坏不能发光,则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D.若A、B两孔发生短路,则其它插孔仍可提供工作电压12.如图所示,A在水面上方,B在水面下方,AC、BD垂直于水面,垂足分别是C和D,AB连线与水面相交与E点,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够照射到B点,则射出的激光在水面上的入射位置是A.E点B.D点C.D与E之间的某一个点D.C与E之间的某一个点13.2021年5月26日晚,本年度最大满月携月全食“组合出道”。

初中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答案:D2. 光的反射定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D. 反射角大于入射角答案:D二、填空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答案:3×10^8 m/s2.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答案:会聚三、简答题1. 请简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是虚像。

2. 为什么说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答案:光的直线传播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发生的,当介质不均匀或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即发生折射。

四、计算题1.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答案:根据斯涅尔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为空气的折射率(约为1),n2为水的折射率(约为1.33),θ1为入射角(30°),θ2为折射角。

代入公式得:1 * sin(30°) = 1.33 * sin(θ2),解得θ2 ≈ 22.9°。

2. 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为45°,求入射角。

答案:同样根据斯涅尔定律,1.33 * sin(θ1) = 1 * sin(45°),解得sin(θ1) ≈ 0.75,所以θ1 ≈ 48.6°。

五、实验题1.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面平面镜和一束光线。

b. 将光线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

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初中

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初中

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8 m/sB. 3×10^5 km/sC. 3×10^7 m/sD. 3×10^6 m/s2.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水中物体看起来位置偏高3. 光的三原色是()。

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黄、绿D. 蓝、绿、黄4.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反射光的强度B. 反射光的方向C. 反射光的颜色D. 反射光的亮度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 小孔成像B. 激光准直C. 影子的形成D. 光的折射6. 光年是()。

A.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B. 光在一分钟内传播的距离C. 光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D. 光在一小时内传播的距离7.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A. 光的折射B. 光的衍射C. 光的散射D. 光的全反射8. 以下哪种颜色的光波长最长?()A. 红光B. 蓝光C. 绿光D. 黄光9.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A. 双缝干涉B. 单缝衍射C. 光的反射D. 光的折射10.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衍射现象?()A. 光绕过障碍物B. 光通过小孔C. 光通过狭缝D. 光的反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 m/s。

2. 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

3. 光的三原色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而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可以得到__________。

4. 镜面反射的光线是__________的,而漫反射的光线是__________的。

5.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__________、影子的形成和日食、月食等。

6.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其数值约为__________ km。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3.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 )
A.变长B.变短C.先短后长D.先长后短
4.在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3m,则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m;如果将竿向前移动2m,则竿影的长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下一次“金星凌日”将发生在2117年,“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前移过的现象,与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正在发生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A.木块B.游鱼C.树木D.白云
41.如下图所示,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玻璃砖时的光路。
四、光的色散:
42.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电视机画面五彩缤纷
C.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D.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43.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11.土星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小雨用望远镜看到土星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土星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B.土星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土星上现在的景象D.土星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二、光的反射:
1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ON转动。
3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
B.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
C.茂密的森林的地面上有圆形的光斑
D.人在穿衣镜前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
37.下列表示折射现象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3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 )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5篇)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图甲所示,小明购买的强光手电能射出一束平行光柱。

将一枚透镜正对平行光柱,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水雾,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现象,光会聚于A点。

(1)根据图乙现象,可以判断此透镜为透镜;(2)小明拆开手电筒,发现灯头结构如图丙所示,查阅说明书得知灯头透镜直径D 为10cm,焦距为2cm,光源出射光角度为120°,则此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的直径d为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的实验中,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效变短,烛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方.改变物距做了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3.黑板“反光”晃眼,这是黑板表面发生了反射;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教具从各个角度多能看到,这是教具发生反射.4.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5.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像.这个透镜是选填“凹”或“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视眼镜(填近或远) .二、单选题6.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a、b、c、d B.b、dC.a D.c7.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B.C.D.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日晷上的影子C.鸟巢在水中的倒影D.景物在镜中的像9.“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手影”、拍照片的“摄影”、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景色在水中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光屏承接的实像B.摄影﹣光的反射C.电影﹣倒立放大实像D.倒影﹣光的折射10.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全国各地“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令世人赞誉。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

实验 u
v
h 实验 u
v
h 实验 u
v
h
序号(厘米)(厘米)(厘米) 序号(厘米)(厘米)(厘米) 序号(厘米)(厘米)(厘米)
1 20
60 1.8 4 20
20 0.6 7 8
24 1.8
2 30
30 0.6 5 30
15 0.3 8 12
12 0.6
3 60
20 0.2 6 60
12 0.12 9 24
C. 9 厘米>f>6 厘米
D. 6 厘米>f>4 厘米
三、作图题
2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 5 中画出法线和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
图5
图6
2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 6 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
23.如图 7 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你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当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同时,像的高度是相 同的。(b)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发光体通 过凸透镜成实像,当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不同时,像的高度是不同的,且比值越大,像越高。
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 u 和像距 v,测出相应像的高度 h,记录数据如
表一所示。然后他们把同一发光物体分别放在焦距为 f2 和 f3 的凸透镜前,重复上述实验,并
将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二和表三中。(f1>f2>f3)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1)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 表三(凸透镜的焦距为 f3)
3.某同学用三个材料相同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来研究它们对平行光的作用。研究过程如图
12 中(a)、(b)、(c)所示。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2021年整理)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标准答案)

(2021年整理)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标准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标准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标准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标准答案)的全部内容。

初二光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某同学身高1.7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5 米处,他的像高是_____米,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米。

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米,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米,他的像高为_________米。

2。

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_,(选填靠近法线或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_______于入射角.3. 当光线垂直与水面入射时,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_,反射角大小为__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__,光射入水中,光速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4.如图1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 __是入射光线,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

5.人在水面上方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___ _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这是光从________中射向________在界面发生折射的缘故.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图1图27。

镜的截面如图2所示,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 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二光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某同学身高1.7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米处,他的像高是_____米,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米.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米,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米,他的像高为_________米.2. 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_,(选填靠近法线或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_______于入射角.3. 当光线垂直与水面入射时,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_,反射角大小为__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__,光射入水中,光速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4.如图1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 __是入射光线,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

5.人在水面上方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___ _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这是光从________中射向________在界面发生折射的缘故。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7.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2所示,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 ____.8.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9.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图图10.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镜.二、选择题11.如图3所示,把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之像将(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变倒立.图图1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 8时20分.B. 4时20分.C. 3时40分.D. 8时40分,13.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A. 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B. 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C. 大于2倍焦距处,正立放置.D.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1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15.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16.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7.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18.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C.焦点位置上D.二倍焦距之外19.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20.凸透镜的焦距为f ,当物体分别放在离凸透镜18厘米、12厘米和4厘米的主光轴上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 )A. 18厘米>f>12厘米B. 12厘米>f>8厘米C. 9厘米>f>6厘米D. 6厘米>f>4厘米 三、作图题2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5中画出法线和入射光线AO 。

并标出入射角。

图5 图62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6中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 23.如图7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你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图7四、实验题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25.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26.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 、c 、d 和e 点,如图8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图8 (4)如果把烛焰从a 点移到d 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如图9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9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距离 次数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实验时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将实验数据正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格中表一 焦距为14厘米 表二 焦距为16厘米实验 序号 物距 (厘米) 像距 (厘米) 像的 正倒 1 20 47 倒立 2 30 26 倒立 3 40 22 倒立 46018倒立请分析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归纳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 时,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当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增大,像距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相同时, 。

1、图10中属于利用凸透镜成实像的是 .实验 序号 物距 (厘米) 像距 (厘米) 像的 正倒 5 20 80 倒立 6 30 34 倒立 7 40 27 倒立 86022倒立图10 图112、如图11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为应为( )A.30。

B.45。

C.60。

D.90。

3.某同学用三个材料相同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来研究它们对平行光的作用。

研究过程如图12中(a)、(b)、(c)所示。

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 ;(2) 。

(a)(b) (c)图12 图13 4.如图13,凸透镜焦距为15cm,将光屏放在光具座的80cm刻度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应在cm刻度范围内移动,能在光屏上成像。

蜡烛在cm刻度范围内移动,能在同侧成放大的虚像。

(选填:“30—45”、“小于30”或“大于45”)5、某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验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将发光物体放在焦距为f1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像距v,测出相应像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一所示。

然后他们把同一发光物体分别放在焦距为f 2和f 3的凸透镜前,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二和表三中。

(f 1>f 2>f 3)u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数据中的物距u 与像距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析比较 .1.1.7, 1.5 , 0.5 , 1.72. 偏离法线,大 3.0,0,0,变小 4.OC OA BO ,,,60°,35° 5.上,水,空气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 2) 表三(凸透镜的焦距为f 3)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 1)6.折射,反射.7(1)ABD,中间比边缘厚(2)CE 中间比边缘薄8会聚,会聚,发散,发散9焦点,F10平面,凹透镜和凸透,凸透二、选择.11 C 12 C 13 B 14 C 15 B 16 D 17 C 18 D 19 A三、作图题20略21略22略24答案:(1)凹透镜(2)凸透镜(3)凹透镜(4)凸透镜25四、实验题26.焦距同一高度.27. (1)a(2)d(3)e(4)变大变小(提高部分)1、B与 C;2、B3、(1)凸透镜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2)同种材料不同厚度的凸透镜,厚度越厚会聚作用越明显(其它合理归纳的叙述均可)4、小于30;大于455.(1)1、2与3(或4、5与6,或7、8与9)。

(2)不同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减小而减小。

(3)(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当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同时,像的高度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