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的晶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一、判断题1.可以根据味道来区分盐和糖。
()2.食盐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玻璃球外形也有规则,也是晶体。
()3.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4.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5.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6.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7.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
()8.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0.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11.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2.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13.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1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些晶体的形状有规则,有些没有规则。
()二、填空题15.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
16.制作一个大的晶体,可以用(____)或(____)。
17.我们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
如(____)、(____)、(____)、(____)等。
1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一簇簇的(____)。
19.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物质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20.制造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集合而成的,显微镜下的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23.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晶体。
2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反之,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小)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大)了。
7、(培根)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看,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9、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3、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科学教学反思课题:《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形状、属性和特点;2. 掌握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方法和技巧;3. 发展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本次课程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发现晶体的特点和属性。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改进意见:1. 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在上课前布置了晶体的预习作业,但是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晶体的基本概念和形状了解不深入。
这导致了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对晶体的观察和描述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下节课之前将加强预习环节,让学生事先了解晶体的相关知识。
2. 实验操作不规范在实验中,学生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握持不稳,放大镜晃动,影响了观察效果。
有的学生在观察时没有调节放大镜的焦距,导致画面模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下节课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 学生实验记录不完整在实验记录环节,有的学生只简单地写下了实验步骤和结果,而没有总结和归纳。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记录实验过程和思考,我会在下节课中设立一个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都写清楚,并加上一些思考和总结。
4. 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
但是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中依赖别人,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下节课中设定一些小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并加强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综上所述,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
通过此次反思,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的预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7: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1台、烧杯2只、鱼缸1只、滴管1支、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 医用棉球若干个 我的猜测: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 1、取一烧杯校前东西大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
数量较多;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棉球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自然水域里的水里,微生物种类较多,我们观察到的就有草履虫、喇叭虫 结论:我认为自然水域的水,微生物较多,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它们都是生命体
实验名称15: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 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
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 号小孔上,分别挂上 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观察到的现象: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之后,颜色变成了蓝色。 结论:我认为滴上碘酒后的米饭、淀粉颜色变成了蓝色,这种蓝色的 物质是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实验名称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醋20ml、小苏打30ml、玻璃杯3只、玻璃片3片 我的猜测: 液体的白醋和固体的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 步骤: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完 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⑤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平移开,把点燃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火柴马上就熄灭了 ⑥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观察到的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的液体温度 比原来要低, 用产生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结论:我认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是雪花的晶体形状。
A.立方体B.六边形C.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形状。
【解答】雪花是六边形的晶体形状。
2.【答题】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黄铜矿B.玻璃C.碱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玻璃不是晶体,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对称性的形状。
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是,将会变形状,这叫非晶体。
玻璃是非晶体。
3.【答题】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三种晶体构成。
A.石英、长石、云母B.石英、黄铜矿、云母C.石英、长石、黄铜矿【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花岗岩的构成。
【解答】花岗石是由石英、长石、云母构成的。
4.【答题】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
5.【答题】像食盐、味精这样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
【答案】晶体【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6.【答题】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______的形状。
【答案】规则【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7.【答题】晶体可以是固体物质,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物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8.【答题】我们身边常见的透明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的,9.【答题】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是水的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性质。
【解答】冰花和雪花都是晶体。
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雪花是水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10.【题文】自然界中的晶体有哪些来源?【答案】自然界中形成晶体的情况有海水蒸发结晶和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
科学作业本试题及答案_科学试卷

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作业本部分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1-1 放大镜1、判断题(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选择题()发明了能增近视力的眼镜。
(1)A、格罗斯塔斯特B、牛顿C、培根3、小制作。
自制放大镜的几种方法。
(1)在透明玻璃杯中装满水。
(2)把冰片做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
(3)在保鲜袋中装满水,扎紧袋口。
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判断题(1)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2)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3)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
(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1、填空题(1)实验、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集合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2)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2、判断题(1)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3)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4)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5)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美丽的雪花雪花是由空气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的。
尽管每一朵雪花都呈六边形,但是细心观察,我们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
有的雪花晶体矮矮胖胖,有的雪花晶体纤细修长,有的雪花晶体扁平如板,也有的雪花晶体带着精致的枝杈。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书目录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书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分类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卷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多套共37 页附参考答案一、填空1.生物体是由()组成的。
英国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4.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
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5.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的,如食盐、白糖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二、选择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 、相同B、相反C、无关2.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
3.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镜最大的是(),看到范围最大的是()。
A、B、C、A 、B、C、4.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 、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正像5.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 、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三、判断题()1. 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 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3. 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 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5. 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6. 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四、分类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晶体:非晶体:五、科学探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括号中填上序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下的晶体
•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 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 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吗? •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 发现什么呢?
碱 面
“比较几种晶体”观察记录表
描述用肉眼看到的形状 画出用放大镜看到的形状
食盐 白糖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 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
(
(
6.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 (
) √ ) √ )√
) ×
7.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
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
则。有的立方体、有的像金字 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尖……
阅读资料
我们吃的盐是氯化钠的结晶,味精是谷 氨酸钠的结晶,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 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结晶。厨房中常见的 砂糖、碱是晶体,每个人身上的牙齿、骨骼 是晶体,工业中的矿物岩石是晶体,日常见 到的各种金属及合金制品也属晶体,就连地 上的泥土砂石都是晶体。我们身边的固体物 质中,除了常被我们误以为是晶体的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之外,几乎都是晶体。 晶体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
正方体,颗粒状 立方体,两头凸 出,比食盐颗粒 大 立方体,粉末状, 颗粒小
碱面 味精
立柱形状,比食 盐颗粒大 我的发现 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白糖的晶体
味精的晶体
白糖、食盐、碱面、味 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
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 都是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晶
晶体的形成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
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
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
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 后形成的矿石晶体。
晶体制造法
方法一:减少水分(蒸发法) 方法二:降低温度(水结冰)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 来制作盐的晶体。
加热盐水或者让盐水自然蒸发可以得到食盐晶体。
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
体组合而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 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 的针。
一、判 断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白糖的晶体
味精的晶体
蔷薇辉石
金刚石
石英
家庭实验——制作树枝结晶
家庭实验——研究缎带结晶体 在制作完成树枝结晶体之后, 我们还可以继续进行更好玩的科学 实验--制作缎带结晶体,让我们
按照下的步骤展开实验吧!
知识要点: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