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计划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第一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计划****2013年9月1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计划一、总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贵阳的气候、物产、民族风情、名胜风光、产业经济等,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意识。
二、教材总体设计思路1、教材以生态文明知识为主线,吸纳先进的课改理念,力求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2.抽取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从学生乐学入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因和规律的探析。
教材以贵阳的人文、地理、气候、景观、产业等为典型范例,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力争做到“四要”:一要让学生喜欢,二要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三要学生读出贵阳生态的比较优势,四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材按“正文+小栏目(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构建教材体系,以“课-目”结构呈现,共9课。
“读一读”:课本知识的拓展性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
“想一想”:侧重思维活动的设计。
“做一做”:侧重行为活动的设计。
每课还设计了小引言,用以开篇引导或承上启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或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5、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
如:用卡通人物陈述故事和提出思考的问题,用彩色照片表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真实的现象,用图示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原理等。
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使陈述更为简洁。
由于改变了文字叙述过分强调系统严密的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量增加而带来的书本太厚的矛盾,同时,也使学生更爱看书。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第一章:了解贵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贵阳的基本情况和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贵阳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贵阳的文化底蕴1.2 教学内容贵阳的地理位置贵阳的气候特点贵阳的文化底蕴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二章:贵阳的生态文明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对生活的影响2.2 教学内容生态文明的概念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文明对生活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实地考察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三章:贵阳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贵阳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贵阳的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贵阳的保护环境措施3.2 教学内容贵阳的自然环境特点贵阳的自然资源贵阳的保护环境措施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四章:贵阳的传统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贵阳的传统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贵阳的传统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贵阳的传统文化保护4.2 教学内容贵阳的传统文化特点贵阳的传统文化传承贵阳的传统文化保护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4.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五章:贵阳的社会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贵阳的社会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贵阳的城市建设让学生了解贵阳的人民生活5.2 教学内容贵阳的社会发展状况贵阳的城市建设贵阳的人民生活5.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5.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六章:贵阳的绿色发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发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贵阳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措施和成果让学生认识到绿色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绿色发展的概念贵阳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措施贵阳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果绿色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6.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6.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七章:贵阳的环境保护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贵阳的环境保护措施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环保行为7.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意义贵阳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的环保行为7.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实践演练7.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八章:贵阳的生态旅游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贵阳的生态旅游资源让学生了解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8.2 教学内容生态旅游的概念贵阳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实地考察8.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九章:贵阳的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贵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贵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9.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9.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十章:我为贵阳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学会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0.2 教学内容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践演练成果展示10.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的质量第十一章: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环境的责任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文明11.2 教学内容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保护环境的责任生态文明实践的方法11.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1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十二章: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科技发展的趋势12.2 教学内容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创新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文明科技发展的趋势12.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1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十三章: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13.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方法13.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1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十四章: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与机遇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机遇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14.2 教学内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机遇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方法14.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14.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十五章:生态文明的未来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让学生学会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贡献力量15.2 教学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途径15.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15.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的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贵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和措施。
生态文明推进教学计划

生态文明推进教学计划背景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热点话题。
为培养学生具备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生态文明推进教学计划。
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行为,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概述:介绍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生态系统保护: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讲解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概念,并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系统。
3. 环境污染与治理:介绍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探讨相关治理措施和政策。
4. 低碳生活:讲解低碳概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行为。
5. 国际环境合作:介绍国际环境合作的重要性,探讨全球环境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学: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相关内容。
2.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保护行动、参观生态景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的环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问题回答和讨论质量等。
3. 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论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态文明观念,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参与度,为推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态文明 教学计划

生态文明教学计划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目标,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本课程专门设计了《生态文明教学计划》。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内涵;(2)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3)培养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4)掌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3)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4)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5)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
2.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通过讲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和经验。
(3)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第三部分:教学评估和作业安排3.1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测试:通过课堂测试、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定:通过作业的评定,检查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和实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课堂表现评估:通过日常的课堂表现评估,检查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情况。
3.2 作业安排本课程的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相关文献,撰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综述论文;(2)调查生态环境现状,编写调查报告;(3)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4)其他课程作业。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第一章:了解贵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贵阳的地理位置2. 贵阳的历史文化3. 贵阳的风俗习惯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贵阳的风景、建筑、人文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贵阳。
2. 故事分享:讲述贵阳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贵阳的风俗习惯,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方法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看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贵阳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的自然资源,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贵阳的自然资源2. 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3. 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贵阳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贵阳的自然资源。
2. 故事分享:讲述贵阳的自然资源保护故事,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分享自己的建议。
第四章:贵阳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的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贵阳的生态环境2.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贵阳的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贵阳的生态环境。
2. 故事分享:讲述贵阳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第一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第一课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家乡贵阳概貌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家乡贵阳主要的名片。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在社区、村寨或贵阳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2.难点:贵阳名片的制作。
三、课时安排(4课时)1.我爱我们的家 1课时 2.我最喜欢的贵阳名片 1课时3.做一做(设计一张贵阳名片)2课时四、教学1.本课中的“家乡”、“家园”、“我们的家”均泛指贵阳,在教学中不必过于细究这些词之间的区别。
2.“社区”是指“具有共同的居住地,并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使用的。
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考虑到农村小朋友不熟悉“社区”一词,我们用“村寨”一词代替“农村社区”;课文中的“社区”仅指“城市社区”。
第二篇:四年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四年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第一课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乡;2、设计一张能反映自己家乡的名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介绍自己对贵阳的了解,掌握贵阳的概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歌“爽爽的贵阳”,并从中感受到自己家乡的不同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较准确的语言介绍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寨或贵阳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难点:贵阳名片的制作。
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或资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住的地方,这些不同的社区、村寨组合在一起,就是贵阳。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我爱我们的家乡,同学们,这个假期你们玩得高兴吗?都去了哪些地方?谁来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汇报我们班的同学有的来自本村本寨,有的来自于外村。
我们每个熟悉的地方,莫过于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寨了,你们知道社区或村寨吗?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总结:社区,在城市里是街道的管辖;在农村里,村子所在的范围叫村寨。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第一课我的家乡——爽爽的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家乡概貌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的情感。
2.了解家乡主要的名片。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在社区、村寨或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2.难点:名片的制作。
三、课时安排(4课时)1.我爱我们的家1课时2.我最喜欢的名片1课时3.做一做(设计一名片)2课时四、教学1.本课中的“家乡”、“家园”、“我们的家”均泛指,在教学中不必过于细究这些词之间的区别。
2.“社区”是指“具有共同的居住地,并在一个地区共同生活的人群”,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使用的。
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考虑到农村小朋友不熟悉“社区”一词,我们用“村寨”一词代替“农村社区”;课文中的“社区”仅指“城市社区”。
3.为了能概括不同地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5个小朋友从五个角度介绍自己社区或村寨的特点: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区、乡村风光、农村庄稼。
P2最左边的一个小朋友手指的图片是花溪高坡梯田,意指丰收的农村庄稼。
4.《爽爽的》是市委书记军同志写的一首赞美的诗歌,发表在《人民日报》(2007-12-11)第16版,署名为清风。
不要求学生去理解诗中表达的意涵,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即可,能教学生歌唱更好。
5.栏目“想一想”主要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设计的;“做一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设计的名片最好有图片和图注,即图文结合。
第二课好山好水好地方一、教学目标1.了解市的地理位置及其行政区划。
2.了解市的地形特点,重要的山川河湖。
3.了解市的气候特点、以及为什么适宜人们居住。
4.学会简单地图的判读,能说出学校在市的方位。
5.通过了解市适宜的气候和秀丽的山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市的位置和政区,地势地形和宜人的气候特点。
三、课时安排(4课时)1.位于祖国的西南部2课时2.秀丽的山河1课时3.宜人的气候1课时四、教学1.本课“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第一章:了解贵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贵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2. 贵阳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3. 贵阳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贵阳的风景名胜,引导学生了解贵阳的地理位置。
2. 通过视频或故事形式,介绍贵阳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贵阳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了解。
第二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和内涵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3. 学生如何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生态文明城市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学生如何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第三章:贵阳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2. 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成果2. 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特点和亮点3. 学生如何维护和推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引导学生了解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2. 通过视频或故事形式,介绍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特点和亮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学生如何维护和推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果。
第四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的内涵和重要性2. 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3. 学生如何参与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行动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计划
一、总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贵阳的气候、物产、民族风情、名胜风光、产业经济等,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
意识。
二、教材总体设计思路
1.教材以生态文明知识为主线,吸纳先进的课改理念,力求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2.抽取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从学生乐学入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因和规律的探析。
教材以贵阳的人文、地理、气候、景观、产业等为典型范例,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力争做到“四要”:一要让学生喜欢,二要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三要学生读出贵阳生态的比较优势,四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材按“正文+小栏目(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构建教材体系,以“课-目”结构呈现,共9课。
“读一读”:课本知识的拓展性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
“想一想”:侧重思维活动的设计。
“做一做”:侧重行为活动的设计。
每课还设计了小引言,用以开篇引导或承上启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或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5.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
如:用卡通人物陈述故事和提出思考的问题,用彩色照片表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真实的现象,用图示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原理等。
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使陈述更为简洁。
由于改变了文字叙述过分强调系统严密的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量增加而带来的书本太厚的矛盾,同时,也使学生更爱看书。
三、课时安排(31课时)
第一课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4课时
第二课好山好水好地方 4课时
第三课大自然的馈赠 3课时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4课时
第五课风景名胜去处多 4课时
第六课生态农业好处多 3课时
第七课无污染的生态工业 3课时
第八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3课时
第九课贵阳的明天更美好 3课时
四、教学
1.每一课的“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内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2.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插图、文字材料进行教学。
3.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观察周围事物,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学习。
4.“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多为开放式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回答,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收集教学可能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如影片、动画、图片等,并整合到课件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五、评价
评价应遵循“三维目标”,即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同时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