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中药组-台湾大学

合集下载

我国台湾临床药师及其工作简介

我国台湾临床药师及其工作简介
引 卓海通.环孢素的药物动力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1,11(7):319.
踟 杨志豪,张钊,刘乃波,等.绿豆食品对肾移植患者血 环孢素A谷浓度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 (3):229.
刚 戴春笋,刘志红,李恒,等.冬虫夏草防治血环孢素A 肾毒性的体内与体外实验研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 杂志,2000,9(4):322.
临床药学是医药结合、探讨药物临床应用规律、实施合理 用药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是医院药学的一部分。临床药学的 载体是临床药师,所以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水平可直接反映 临床药学的发展和水平。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得较早,但大 都集中在实验室工作和药物的开发与分析上。随着医院药学模 式的转变,结合目前临床药学发展滞后的状况,我院特指派2 名从事药学工作的业务骨干到我国台湾就此方面进行学习、交 流。现将这段学习经历简介如下。 1 台湾I临床药师的工作状况
台湾的医疗体制是全民健保体制,医疗费用的管理机构是 健保局。当患者到医院就医时,不需要向医院交纳任何费用(自 费药品除外)。患者在医院所花费的各种费用单据连同病历由 医院负责送往健保局,健保局组织专家评估费用发生的合理 性,并支付费用给医院。如果健保局的评估认为有些医疗费用 的支出是不合理的,会拒绝支付这部分费用,从而使医院受到 损失。在全民健保体制下,凸显了临床药师的重要性。在临床药 师的监督下,不仅能做到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更可避免药物 及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疗费用。
(收稿日期:2006—03—10修回日期:2006-03-16)
中国药房 2006年第17卷第8期
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药学部拥有专科临床药师4名,其工 作内容是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部分,每人负责1个~3个病区 不等,其工作模式完全是按照临床药学服务的理念建立起来 的,学习这种工作模式是笔者去台湾的主要目的。 1.1.1 学习和培训。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的业务学习进行得 频繁而有效。在台湾,各医院上午9:00开诊,但新光吴火狮纪 念医院的医师和临床药师都是在7:30到达医院进行业务学 习及讲课。专科临床药师除了参加药学部的业务学习(药学部 的业务学习是需要全体药师参加的)外,还要参加所负责病区 及全院的业务学习及讲课,每次学习和讲课的记录将作为每年 的考核指标之一。笔者在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期间,深刻体会 到台湾医师和药师对知识的强烈渴求,院内几个会议室同时进 行业务学习和讲课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笔者可以选择自己 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 1.1.2 查房并建立药历。临床药师每日跟随医师一起查房, 观察患者的精神及身体状况,然后针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判断药 物疗效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在查房之前,专科临床药师会查 看患者的病历,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各类检查结果的变化、药 物的变化等信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药历。大部分药 历是针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复杂可能产生药 物相互作用的患者、需要长期监护的患者。药历的书写采用 SOAP(S:Subjective,主观描述;O:Objective,相关检查数据; A:Assessment,医师的临床诊断;P:Plan,治疗方案)模式,每 日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并及时分析利弊,发现问题 后,第2天查房时与医师沟通,这样就充分保障了患者用药的 安全、有效。笔者在台湾学习期间,与1名药师共同负责感染科 的临床药学工作。在书写药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1名患者的 体温在已趋平稳的基础上又有升高趋势,这引起了笔者的注 意。经过思考,笔者认为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感染可 能由药品不良反应(ADR)所致。笔者马上与医师沟通,希望暂 停该患者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结合患者血常规分析和体征, 最后准确判断出其是在应用苯唑西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 少症。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的二次感 染。所以,临床药师在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保持整体观念, 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1.1.3 收集并报告ADR。专科临床药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 是收集并报告ADR。当发生ADR时,临床药师首先进行的工 作是查找资料,确定可疑药物。当确定了可疑药物之后,即到卫 生行署的网站上查看关于该药物ADR的通报及其它各医院上 报的该药物ADR情况。同时,对ADR和可疑药物的相关性进 行评估并及时处理和上报,从而使ADR的危害降至最低。 1.1.4 编辑药讯及处方集。专科临床药师和咨询药师一起负 责药讯的编辑和院内处方集的编辑工作。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 药学部编辑的药讯和杂志一般大小,较薄,内容包括了很多与 药物相关的问题。处方集则是每年修订1次,包括了该院内使 用的所有药品的学名、商品名、品牌、规格、适应证、剂量、禁忌 证、副作用、警示、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1.1.5 抗菌药物的管理。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抗菌药物的应 用有一个很严格的控制程序。临床药师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委 员会的一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起着很重要作用。在台湾, 每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都会在确立病原学诊断的基础 上用药,即使是在紧急情况下应用抗菌药物,也会在用药前采 集标本以便分离和鉴定致病菌并做细菌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 应用严格按三级审批,临床医师应用抗菌药物必须经感染科医 师盖章或审批。这样的管理制度要求临床药师必须对抗菌药物

台湾中医高等教育《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体会

台湾中医高等教育《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体会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例陈旭瑜"安溪县医院安溪#$%&’’(关键词)利福平*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1(’$/’!,2/’!3病例介绍患者女41’岁4因咳嗽4发热%54在家自服利福平’-&164约%’789后4出现畏冷:寒战:气喘:口唇发绀:高热:腹泻:拉水样便达十多次4于#’’’年,月#%日急诊入院;既往无肾脏疾患史4!,,#年患胸腔结核性积液4服<利福平:雷米封=半年4肌注链霉素!个月4!,,0年服利福平出现以上类似症状且较轻4入院检查)>%,-04?!’2次@789A!4+#2次@789A!4B?!%’C,’77D6;,月#&日患者出现腹胀:食欲差4双下肢踝关节以下轻度浮肿4尿量减少;经B超检查提示双肾弥漫性病变4生化提示肝功:肾功:心肌酶学明显异常4肌酐02$77E F @G A!4尿素氮#!-077E F@G A!4其它酶学明显下降;系因口服利福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血液透析保肾治疗4禁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4经多次血透后4双下肢无浮肿4尿量增多4无再腹胀4无咳嗽4无高热4食欲尚可4经生化检查4肌酐!1-177E F@G A!4尿素氮$-1’77E F@G A!4其它均正常4治愈出院;H体会利福平是广谱的抗生素4对结核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它的毒副作用较少4较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4较严重的是对肝脏的损害4极少引起肾功能的损害;通过报道此例不良反应4希在临床应用时引起同道的注意;注射用葛根素致水肿!例张阳生4陈国庆4范榕"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州%1’’’%(关键词)葛根素*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1(’$/’!,2/’!3病例介绍患者4女4&#岁;因头晕来我院就诊;诊断)脑供血不足4给予注射用葛根素"布瑞宁4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4批号)#’’1’&’!(’-&6加入’-,I氯化钠注射液#1’7G4静脉滴注4J5;输液完约17894患者突发双眼睑:口唇等明显水肿4睑结膜充血4呼吸困难4>%$-,K4B?!!’C0’77D64+#1次@789A!4?,’次@789A!;立即给予地塞米松!’76加入’-,I 氯化钠注射液!’7G中4静脉推注4吸氧等处理4%’789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H体会葛根素系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4为血管扩张药4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广泛4有口服:注射等方式给药4不良反应有)皮疹:发热:肾绞痛4腹胀:恶心等消化道反应4寒战:黄疸:腰痛:尿色加深等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该患者未使用过注射用葛根素4我院在此之前尚未发现此不良反应4应引起临床重视;@教学心得@台湾中医高等教育L中药药理学M课程教学体会许立4张良"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系南京#!’’#,(摘要)于#’’1年%月至$月4笔者到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系讲授L中药药理学M4感受到台湾中医学系的L中药药理学M课程教学有其特点4这些特点值得大陆中医院校学习和借鉴;关键词)台湾中医高等教育*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1"#’’1(’$/’!,2/’#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4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4是近代应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的作用:作用机理及中药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4是连结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4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4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4尽管是一门近几十年才形成的新兴学科4但已经成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和中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4并有统一的规划教材;台湾高等中医教育学府之一NN长庚大学医学院中医系自创立后4也引进该课程4并且基本上邀请大学教师授课4沿用大@2,!@海峡药学#’’1年第!0卷第$期陆教材!笔者应邀"于#$$%年&月至’月"到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系讲授(中药药理学)!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台湾中医学系的(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有着其特点"为沟通海峡两岸中医药教育情况"交流中医药课程教学经验"谨将在台湾讲授(中药药理学)的体会简介如下!*教学特点*+*教学目的及要求台湾的中医学系制为,年制"中西医双修"其所培养的学生为目前台湾地区执业中医师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教学要求上台湾的大学尤其注重所学知识与临床的联系"要求在讲授该课程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其目的是所学知识能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所用!台湾中医学系许多西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通常是以专题的形式"与临床密切结合!台湾的中医师对中药药理学知识的认识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对临床组方用药有指导价值"但也有认为用途不大!所以"能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也是提高学生对中药药理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而中药药理学其学科属性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其主要知识内容均来源于实验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几点0一是熟悉中药性能及其主治功效"以及中医相关病证"并在讲授过程中与中药药理理论有机结合"不能脱离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单纯讲授中药现代研究所验证或发现的药理作用1作用机理!其次"适当补充以所讲中药为主的复方的研究成果"同时要考虑到台湾地区中药的应用形式与大陆的差异!再则"可适当突出中药的临床研究内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2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于台湾中医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中西医一元化"在教育上融合中西体系"采取中西医双轨制"中医系必须教授西医全部必修科-&/"并且台湾中医系西医教学课程设置也基本上延用西方医学教育结构"所用教材许多采用美国原版教材"加之学制较长"所以"学生的西医基础比较扎实"英文基础也很好!因此在应用大陆现行教材讲授(中药药理学)课程时"必须注意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如台湾所用美国原版的基础药理学中"关于传出神经的部分相关知识与大陆现用教材中就有差异!另外一些医学术语"特别是西药的药名"台湾学生所掌握的基本上英文原名"授课过程中采用大陆教材所用术语或药名"台湾学生常不知所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多与当地老师和学生交流"以了解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并加以调整"以适应台湾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专业术语或药物名称尽是用英文表达"以方便台湾学生学习!2几点思考2+*现行教材的不足目前我国所有(中药药理学)教材虽是近年的版本"但编排及知识结构与老教材相差不大"主要是介绍与每类中药代表药物或其成分与主治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内容多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似乎更适合中药学相关专业或将来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的学生使用!其次"教材中关于复方的内容还是空白"这主要是由于中药复方的研究比较滞后"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近些年来在中药复方现代研究方面已有不少进展"但现有教材中未能有所体现!再者"台湾地区也有独特的中医中药特色"在中医药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作为主要在台湾从业的台湾学生应该对此有所了解!此外"现行教材中的3制剂与用法4部分与台湾中药应用实际有较大差距"台湾中药以复方为主"应用较多的是3科学中药4"即经过浓缩的颗粒剂"没有中药注射剂!因此"根据台湾中医培养特点"在教材方面希望两岸学者能携手努力"编写适合台湾中医高等教育的(中药药理学)!2+2台湾中医教学的特色由于台湾中医教育采用,年制中西双修"西医教学采用西方教材及模式"学生要求修完全部的西医课程"所以学生的西医知识学习比较充分"所掌握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其技能普遍较好!此外"在大学开始阶段学校开设有许多通识教育课程"学生的人文学科1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素质较高-#"&/!而非传统的一门课程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学生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中将一些课程打散"以模块的形式组合"新颖又有深度"如在讲授有关中药药理作用分子机制时"学生听课基本无障碍"在这些方面值得大陆中医院校学习和借鉴!参考文献-./沈建忠"张瑛玲"许权维+台湾中医教育现况与建议-5/+中医教育"#$$#"#.6.708.98%+-#/郝万山+台湾的中医教育-5/+中医教育#$$."#$6’70%’9%:+-&/曾召+台港中医学历教育特点探析-5/+中医药学刊+#$$8"## 6%70,.89,.%+;<<.;=>?@A>B C@?D@E F G>A E@H5I G?J@H K I H.:L I M’#$$%。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药剂部「二年期药师训练计画」训练课程99 年再修订版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药剂部「二年期药师训练计画」训练课程99 年再修订版

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二年期藥師訓練計畫」訓練課程99年再修訂版一、訓練目的:1.訓練目標:針對新取得藥師證書之藥師,給予兩年有組織、有系統且受監督之藥學專業訓練,以提升知識、態度及技能,勝任藥事作業各領域之需求,全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2.完成之工作項目:i.調劑:調劑作業、病患用藥指導、單一劑量藥局藥物配送(UDD)、藥品諮詢服務、化學治療處方調劑、全靜脈營養注射製劑調配、臨床藥事服務。

ii.病房:臨床藥事服務、病患用藥指導、出院準備服務。

iii.藥品管理:藥品庫存管理、管制藥品管理、藥品使用成本分析。

iv.臨床:處方集編寫、藥訊寫作、藥物血中濃度監測、藥品不良反應通報、資訊系統管理、藥物使用評估、臨床試驗用藥管理、藥事品質管理。

二、訓練課程:訓練年訓練項目(課程)訓練時間訓練方式評核標準(方法)核心訓練項目(課程)18個月第1年一、門、急診藥事作業訓練訓練目標:提供新進藥師對門診調劑作業一套完整之6個月,至少5個月(急診藥事作業訓練至少一個月)1.實務操作、演練、講授、討論、報告等**受訓學員進行二年期藥師訓練計畫前須先依據其過「「二年期藥師(藥劑生)訓練計畫」訓練課程-1訓練年訓練項目(課程)訓練時間訓練方式評核標準(方法)訓練,使其對處方及藥品有充分的知識,並熟稔各種藥品調配技巧,且能提供其他醫療人員對處方藥品的正確認識,以專業、和善的態度與病人或其家屬溝通,達到藥品治療改善病人病情之目的。

訓練項目:1.調劑作業:包括調劑台作業、藥品認識、雙重核對訓練、受理處方、評估處方與調劑、交付藥品、藥品管理、完成記錄、對於醫療人員提供必要之建議、藥品之分包、液劑之稀釋製備及藥品調製、對緊急狀況或意外狀況之處置等。

2.臨床藥事服務:包括對藥事照顧的認識、藥師與醫療人員及病人溝通的基本能力、篩選疑義處方(如用藥不當、劑量不當、藥品交互作用、用藥期間不當、給藥方式不當、藥品安定性問題、配伍禁忌等)之能力、療劑監測(TDM)、藥品治療監測、藥品不良反應之監測、評估與通報等。

[医疗药品管控]中药组台湾大学

[医疗药品管控]中药组台湾大学
藍天宏
楊永正
陳健尉
陳玉如
周三和
李天雄
詹迺立
梁啟銘
200
是▉否□
10
蛋白質體學
1
94/7/1-8/31
胡念台
周三和
張邦彥
楊文明
陳玉如
蕭夐
李天雄
詹迺立
高振益
李文權
黃三元
陳良築
200
必須先修過生物化學
18
小時
是▉否□
11
中草藥栽培
3
94/7/18-7/22
陳世雄
葉茂生
黃振文
唐立正
50
54
小時
是▉否□
項次
實驗課程名稱
李美賢
陳建忠
李水福
60
36
小時
是■否□
2
中草藥藥動藥效學
2
94/9/16-12/30
許光陽
廖嘉鴻
林淑娟
陳世銘
簡督憲
邱怡君
張方直
30
36
小時
是■否□
3
中草藥產業技術科技講座
1
94/9/20-95/1/10
李美賢
劉文驥
張淑芬
吳漢忠
楊建新
汪佑襄
陳壹愷
黃旭山
60
18小時
是■否□
項次
實驗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時間/上課教室
54
小時
是□否▉
G
特用作用學與實習
1
95/2/20-6/23
葉茂生
鄧資新
顏虎
60
54
小時
是□否▉
H
保健作物與實習
1
95/2/20-6/23

台湾大学传统医学研究社第十六届全国高中生华佗营中医方剂学

台湾大学传统医学研究社第十六届全国高中生华佗营中医方剂学

方劑學的歷史發展—明朝時期
• 明‧朱橚《普濟方》,共61739方,是中國歷 史上現存最大一部方書。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以藥為主,計1882 種,因藥附方,計11096首。
• 明‧吳崑《醫方考》,選古昔良醫之方七百餘首, 為綜論各家名方之專著。
• 明‧陶華《傷寒六書》,擅用仲景方而有發揮。 如再造散、黃龍湯。
• 宋‧陳無擇《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方一 千五十餘首,強調審證求因。
• 宋‧嚴用和《濟生方》,方240餘首,有 豐富實踐基礎。
• 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是現存最早 的兒科專書。
• 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是現存最 早的婦科專書。
2020/10/14
中醫方劑學概論
12
賴姿吟 醫師
方劑學的歷史發展—金元時期
2020/10/14
中醫方劑學概論
6
賴姿吟 醫師
方劑學的歷史發展—先秦時期
• 最早的方書見於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3 號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但沒有 方名。
2020/10/14
中醫方劑學概論
7
賴姿吟 醫師
方劑學的歷史發展—兩漢時期
• 史書記載方劑書籍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 計有經方十一家。
2020/10/14
中醫方劑學概論
18
賴姿吟 醫師
治法與方劑
• 治法,又稱治則,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 礎理論,是指導應用中藥治療的法則, 最早見於《內經》。
• 八法:八種治療方法,即汗、吐、下、 和、溫、清、補、消。
2020/10/14
中醫方劑學概論
5
賴姿吟 醫師
方劑學的歷史發展
• 劉恕《通鑑外記》:”民有疾病,未知藥石, 炎帝始嚐草木之滋味,曾一日而遇七十二毒, 神而化之,遂作方書。”

中药组台湾大学

中药组台湾大学

中药组台湾大学中药组即中药学研究组,是台湾大学药学系中的一个研究机构,该研究组注重于中药的研究、开发以及它们在医疗上的应用。

这个研究组由一群对中药学有浓厚兴趣的学者、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以及硕士研究生组成。

他们走在时代前列,致力于提高中药学研究的质量、水平以及对全民健康的影响。

台湾大学中药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 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这个过程是为了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单独提取出来,以便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提取和分离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法是该研究组长期以来努力研究的重点。

2. 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分析。

由于不同的产地、种植环境、种类等因素影响,中药在其成分组成上的差异是很大的。

因此,为了确保中药在医学上的应用安全和有效,需要进行深入的质量控制和分析。

3. 中药药物学。

这个方向关注中药的药理学,即中药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机理、药效和药物代谢等。

同时还研究多种中西草药配伍或对比研究,以找到更好的利用方法。

4. 中药创新研发。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组还致力于新药研发和投入市场。

他们将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与药物研发相结合,研发中药新药。

作为台湾地区中药学研究的重要组织之一,中药组在中药学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在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上,中药组的成员不断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为中药学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除了学术研究,中药组还积极推进大众对中药学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中药组会定期在台湾大学举办中药公开讲座,并向广大市民宣传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此外,研究组还与多个医院、药企合作,实现开发更安全有效的中药配方和制剂的目的。

总之,台湾大学中药组是一个致力于中药学研究和发展的研究机构,他们在中药药理学、开发中药新药、中药质量控制和分析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中药组将继续全力以赴,不断探索中药学研究领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赴台学习中医药医疗管理的学习报告

赴台学习中医药医疗管理的学习报告

赴台学习中医药医疗管理的学习报告赴台学习中医药医疗管理的学习报告近期,我有幸前往台湾学习中医药医疗管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难忘的经历。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医疗管理学的理论,还亲身感受到了台湾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

一、课堂学习在台湾的课堂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医疗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医疗机构运作管理、医疗保险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这些知识对我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都将会有所帮助。

首先,我深刻地认识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不同于其他商业机构,其经营的本质是公益性和人文性,并且医院的运作也是具有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市场营销、流程管理等方面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显得有些“傻瓜化”。

而当我们真正接触到医院这个特殊组织后,我们会发现,如何平衡专业化的医学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如何制定合理的服务策略和经营计划,这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其次,医疗保险制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台湾,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得非常完善和严谨,其基本理念是“公平、合理、安全、可靠”,并且在反腐和优化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在国内,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的缺失,导致很多患者在看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也有待提高。

通过学习台湾的医疗保险制度,我对我国未来的医疗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我们也学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医疗纠纷处理、医院行政管理制度等。

现在的医疗产业日益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纠纷和风险,例如医疗事故、患者权益维护等方面,这些问题对于医药从业人员和医疗机构都非常重要,并且需要提前建立完整、严谨的制度和规范,才能保证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实地考察在台湾,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例如参观台湾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药诊所等等,这使得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台湾中医药产业的现状。

首先,台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非常严格地管理了种植环境和生长条件,这使得中药材的品质和疗效都非常高,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2008年台湾中医药管理概况

2008年台湾中医药管理概况
⑧ 中医药 资讯 服务 等 。
1 概 况
也 归并 。 组织 改 造后 的食 品药物 管 理局 , 扩大 管 理
事权 与执 行 量 能 。 化食 品药物 卫 生 管理 机 制 , 强 同
时 配合 整 体 生技 制 药 产业 发 展政 策 ,提 升食 品药 物管 理 、 验及 研究 水 准 , 障 消 费者 权 益 。 未来 检 保 食 品药 物 管 理 局职 能 包括 食 品 、 草 ) 新 药 、 中( 药 西 药、 制药 品 、 管 医疗 器 材 、 化妆 品管 理 计 划 、 规 、 法
福 建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 1 年 2 月 第 2 卷 第 1 期 00 O J u n l f  ̄in Un v r t f M e ra 0 0 2 ( ) o r a o F a i esy o TC F bu r 2 1 , 0 1 i y
6 9

闽台 医药 ・
修 正 草 案 及 “ 生署 食 品 药 物管 理 局 组 织 法 ” 卫 草 案 . 立“ 品药物管理局” 成 食 。该 局 由原 卫 生 署 的
策 和 工作 包 括 : 持 续 推 动 建构 中 医整 体 f 教 ① 临床 学 体 系计 划 ; 办理 中医 医疗 机构 负 责 医师 2年 ② 医师 训练 医院 的评 选 工作 ; 规划 中 医 医疗 机 构 ③
进 口检 验 、 查验 登 记 及审 核 、 费者 保 护 措 施 等相 消
关 事 项 [。
22 培 养 全 科 医疗 能 力 的 中 医师 台 湾 地 区 的 。
措 施 是 : 举 办 中 医药 学 术 研 讨 会 、 床 病 例 讨 ① 临
论 会 ,作 为 中医师 继 续教 育 活动 内容 。2 0 0 8年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天雄
詹迺立
洪慧芝
20
88
小時
是▉否□
中藥組--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項次
講授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時間/教室
授課教師
預收人數
上課時數
與否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
1
中草藥基原鑑定學
2
94/9/2-9/18
鄭可大
楊榮季
張永勳
郭昭麟
顏銘宏
楊政哲
黃秀琴
張建雄
30
36
小時
是█否□
項次
實驗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時間/上課教室
授課教師
3
中草藥品管制
2
94/8/20-09/11
張永勳
陳忠川
謝長奇
張賢哲
郭昭麟
李威著
莊武璋
顧祐瑞
李珮端
30
32
小時
是■否□
項次
實驗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時間/上課教室
授課教師
預收人數
上課時數
與否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
A
植物組織培養實驗
1
94/7/23-8/14
郭昭麟
蔡新聲
羅淑芳
陳幼光
陳俊驥
闕甫伈
15-40
32
小時
是■否□
顧記華
蘇銘嘉
黃聰龍
陳燕惠
陳易宏
康照洲
廖俊旺
鄭幼文
20
36
小時
是■否□
7
中藥炮製學
3
94/7/14-8/6
藥學系教師
GMP中藥廠
30,限大三以上修
50
小時
是■否□
項次
實驗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時間/上課教室
授課教師
預收人數
上課時數
與否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
A
中草藥基因體學實驗
2
94/8/15-26
孔繁璐
顧記華
林琬琬
黎慶
林哲輝
陳忠川
沈重光
陳崇哲
顏虎
陳世雄
鄧資新
謝伯舟
陳健尉
古新梅
藍天宏
100
54
小時
是▉否□
4
作物營養繁殖法
2
94/9/18-95/1/13
周煒裕
蔡新聲
葉茂生
胡澤寬
30
36
小時
是□否▉
5
植物二次代謝
3
94/9/18-95/1/13
王升陽
蔣恩沛
50
54
小時
是□否▉
6
作物分子育種
2
95/2/20-6/23
朱建鏞
胡澤寬
蔡新聲
林瑞松
陳世雄
30
54
小時
是▉否□
D
作物營養繁殖法實習
1
94/9/18-95/1/13
周煒裕
蔡新聲
葉茂生
胡澤寬
30
54
小時
是□否▉
E
香料與草藥實習
1
94/9/18-95/1/13
鄧資新
顏虎
15
54
小時
是□否▉
F
作物分子育種實習
1
94/9/18-95/1/13
胡澤寬
莊周瑞
古新梅
40-50
藥用植物之組織及細胞培養技術
2
94/10/1-12/31
陳益昇
郭昭麟
闕甫伈
陳幼光
羅淑芳
30
36
小時
是■否□
項次
實驗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時間/上課教室
授課教師
預收人數
上課時數
與否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
A
生物技術研習
2
94/8/1-31
洪義人
葉文斌
邱顯肇
黃啟清
侯自銓
張基隆
陳玲娜
20
72
小時
是■否□
B
中草藥劑型設計實驗
1
中草藥生物科技專題介紹
3
95/2/20-95/6/23
古新梅
徐麗芬
鐘婷婷
黎慶
陳健尉
曾志正
陳鴻震
陳奕雄
藍天宏
周三和
30
54
小時
是□否▉
2
香料與藥草
2
94/9/18-95/1/13
鄧資新
顏虎
15
36
小時
是□否▉
3
中草藥生產與利用
3
94/7/2-7/30
林宜信
徐麗芬
張永勳
廖江川
張成國
李威著
佘金和
柯文慶
鐘婷婷
授課教師
預收人數
上課時數
與否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
A
中草藥新藥開發技術實驗 (3)
-組織培養
2
94/7/5-16
盧美光
李宗徽
盧重光
5-20
72
小時
是■否□
B
中草藥新藥開發技術實驗 (4)
-生物活性分析
2
94/7/19-23
李美賢
侯文琪
陳彥州
梁文俐
5-20
72
小時
是■否□
C
中草藥新藥開發技術實驗 (1)
-中草藥之品質管制
預收人數
上課時數
與否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
A
生物技術實驗
(含植物組織培養I、II)
2
94/7/1-7/17
葉東柏
郭柏麟
陳昱仲
沈國愉
周隆武
蔡桂花
林尊湄
王麗淑
林俊清
陳明生
莊一全
曾華友
謝登恩
謝瑞旻
30
72小時
是█否□
B
中草藥品質管制實驗
2
94/7/22-8/7
游慧美
張黎文
余建志
李美貴
黃秀琴
葉錦芬
鄭添祿
呂玉玲
吳遵文
54
小時
是□否▉
G
特用作用學與實習
1
95/2/20-6/23
葉茂生
鄧資新
顏虎
60
54
小時
是□否▉
H
保健作物與實習
1
95/2/20-6/23
葉茂生
鄧資新
顏虎
40
54
小時
是□否▉
I
生物資訊資訊庫
3
95/2/20-6/23
郭寶錚
30
54
小時
是□否▉
J
基因體學實驗
2
94/7/1-8/31
陳健尉
陳鴻震
陳玉如
周三和
胡澤寬
莊周瑞
古新梅
40-50
36
小時
是□否▉
7
特用作物學
2
95/2/20-6/23
葉茂生
鄧資新
顏虎
60
36
小時
是□否▉
8
保健作物
2
95/2/20-6/23
葉茂生
鄧資新
顏虎
40
36
小時
是□否▉
9
基因體學
2
94/7/1-8/31
王國祥
黃木秋
古新梅
吳素幸
周德源
楊長賢
王強生
呂維茗
曾志正
簡正鼎
蔡世峰
陳奕雄
陳全木
1
94/7/1-31
詹道明
蔡東榮
余建志
鄭育修
20
36
小時
是■否□
C
中草藥品質管制實驗
1
94/7/1-31
詹道明
余建志
蔡東榮
20
36
小時
是■否□
D
中藥理基因體學實驗
1
94/8/1-10/31
林綉茹
20
36
小時
是■否□
中藥組—中國醫藥大學
項次
講授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時間/教室
授課教師
預收人數
上課時數
與否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
中藥組--台灣大學
項次
講授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時間/教室
授課教師
預收人數
上課時數
與否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
1
中藥方劑學
3
94/9/12-95/1/9
李水盛
張桓鴻
游智勝
楊榮季
謝雲忠
童承福
李克成
林宏任
馮曄
楊淑齡
張東迪
50
49
小時
是■否□
2
中草藥基因體學
1
94/7/1-22
林榮信
孔繁璐
沈芳敏
陳燕惠
徐立偉
20
18
小時
詹道明
林宜信
余建志
林俊清
顏銘宏
蔡東榮
吳秀梅
黃雅翌
王英基
30
36
小時
是■否□
4
中草藥產業技術科技業界講座
1
94/8/5-9/30
蔡東榮
黃雅翌
許勝光
王建欽
江淑端
劉中行
郭國華
趙家瑩
鄭光泉
柯逢年
30
18
小時
是■否□
5
中藥理基因體學
2
94/8/1-10/31
林綉茹
羅怡卿
鄭添祿
王照元
簡逸文
30
36
小時
是■否□
6
黃嘉聰
30
72
小時
是█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