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
论新时代“两步走”战略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论新时代“两步走”战略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作者:邹祥勇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摘要:党的十九大立足未来五年处于“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提出,既立足以往战略规划的基点,又具有深刻的现实依据。
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决定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起步,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则进一步擘画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这个战略不仅完整勾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及路线图,还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十五年,对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也提出了更高且更全面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两步走”战略;“两个百年”目标中圖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3-0009-04“两个百年”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根本选择。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要求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基础之上,乘势而上开启建设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向全党发出的朝着更高目标继续奋进的动员令,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基点与安排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合乎实际的战略目标来引领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经验。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提出,既立足以往战略规划的基点,又具有深刻的现实依据。
(一)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基点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确立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历来追求的核心目标和基本选择。
为了实现现代化,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长期探索、实践和创新。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提出具有长久的历史战略基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设想,明确了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现代化;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经过长期思考,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韩正解读五中全会精神: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韩正解读五中全会精神: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建议》描绘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立足现实、与时俱进,鼓舞人心、切实可行,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一)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关键一步。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上世纪末这两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先后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发展目标。
在这个基础上,青海国土经略·2020年第5期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并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李克强同志、王沪宁同志、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
3月30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4月13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稿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看,大家一致认为,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家认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大家普遍希望,通过制定建议,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好重要领域的接续改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细教学设计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1、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教学重难点: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总体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2、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搜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统计数据资料以及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
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上)二、讲解新课(一)小康目标的提出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明确: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4)教师小结: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肖万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这“两个全面”的目标,是系统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根据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时代要求作出的正确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加自觉地解放思想,更加自觉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凝聚力量,更加有力地攻坚克难,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时不我待,任何人都不能回避改革开放,都要勇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含义从邓小平当年提出“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的丰富,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加清晰,更加鼓舞人心。
(1)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所谓“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10课_第二目_奔向全面小康(陕教版)

课标要求: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 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成社会主义祖国的 使命感。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知道实现全面小康所面临的有利或不利条件。 3、知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和青少年该怎么做。 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农村土路
农村代销点
农村厕所 乡村厕所
农村的爷爷
小刘眼中的农村
宽广的公路
大型商场
生态厕所
公园健身
小刘生活的城市
我有一个梦想 在采访中我看到了城乡的落差。 我有一个梦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续写: 马路宽广;商品经济繁荣;交通便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畅通;房子整齐设备齐全,使用自来水、电饭煲、 洗衣机等;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村民生活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渐提高。 _______
思维拓展
为尽快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 衡现状,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哪 些战略、决策?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现状,党和政府实施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战 略。说说你所知道的上述战略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推动东部先富带动西部后富,东部支持中西部 经济发展,使西部的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 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战略促进了当地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
据统计:到2006年,我 国没有完全解决温饱的
有2365万人,城镇最低
生活保障以下的人还有 2000万人,农村低水平 温饱状态还有2300万人。 还有1/4人口没有达到小
十七大 报告指 出:到 2020年,我国将实 现 人均 GDP比 2000年翻 一番 的目标,人均 超 过3000美元
14五期间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14五期间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十四五”时期是2021年到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按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条件,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描绘了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时间是2021年到2025年。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1957年2. 第二个五年计划:从1958年-1962年3. 第三个五年计划:从1966年-1970年4. 第四个五年计划:从1971年-1975年5. 第五个五年计划:从1976年-1980年6. 第六个五年计划:从1981年-1985年7. 第七个五年计划:从1986年-1990年8. 第八个五年计划:从1991年-1995年9. 第九个五年计划:从1996年-2000年10. 第十个五年计划:从2001年-2005年11.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2006年-2010年12.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从2011年-2015年13.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从2016年-2020年14.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2021年-202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言献策
①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投资和扶持; ②要激发一切创造源泉,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开发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④积极宣传科普知识,提升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⑤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⑥作为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⑦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的益活动,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奉献精神; ⑧要自觉树立法律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守法 的小公民; ⑨要从小事做起,勇于承担责任,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全面小康社会
1、全面小康
(1)、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2)、全面建设小康指的是什么?
(3)、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4)、这个关键目标的实现对老百姓有何意义?
2、解析构想
(全面小康“构想”的具体指标按内容分类?) (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生活质量、城乡协调、环境优美等)
3、历史地位
…………
强化训练:
请选择前面列举的某一种不和谐的现 象,说明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提出整改 的可行建议。
初三政治教学演示 参考资料
1、教材《思想政治》, 一年级(下); 2、《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初中版; 3、图片辑取,网络; 4、制作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 目标处于怎样的地位? (2)、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4、畅想2020
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 一、分析差距
1、怎样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小康?
★激发社会各种生产要
素,充分调动一切创造 社会财富的源泉,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演示 (总复习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
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
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1、小康目标的提出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 (2)、小康目标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见书)
(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