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节电器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交流接触器作用和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作用和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作用和工作原理交流接触器是一种中间控制元件,其优点是可频繁的通、断线路,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配合热继电器工作还能对负载设备起到一定的过载保护作用。

因为它是靠电磁场吸力通、断工作的,相对于人手动分、合闸电路,它更高效率,更灵活运用,可以同时分、合多处负载线路,还有自锁功能,通过手动短接吸合后,就能进入自锁状态持续工作。

交流接触器是电力拖动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低压控制电器。

作为执行元件,用于接通、分断线路、或频繁的控制电动机等设备运行。

由动、静主触头,灭弧罩,动、静铁芯,辅助触头和支架外壳等组成。

电磁线圈通电后,使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吸合,直接或通过杠杆传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接通电路。

电磁线圈断电后,动铁芯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自动返回,俗称释放,触头分开,电路分断。

超过九成以上的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都用到了接触器,可见它的使用范围有多么广。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动作,主触点闭合,和主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断开,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

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和主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闭合,辅助常开触点断开,从而切断电源。

一:一般三相接触器一共有8个点,三路输入,三路输出,还有是控制点两个。

输出和输入是对应的,很容易能看出来。

如果要加自锁的话,则还需要从输出点的一个端子将线接到控制点上面。

二: 首先应该知道交流接触器的原理。

他是用外界电源来加在线圈上,产生电磁场。

加电吸合,断电后接触点就断开。

知道原理后,你应该弄清楚外加电源的接点,也就是线圈的两个接点,一般在接触器的下部,并且各在一边。

其他的几路输入和输出一般在上部,一看就知道。

还要注意外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20V或 380V),一般都标得有。

并且注意接触点是常闭还是常开。

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什么是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种电器开关,主要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就像我们家里的开关一样,只不过它的“背影”可比家里的普通开关要复杂得多。

你想啊,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比如电动机、空调、照明设备等等,都是靠它来“听话”的。

接触器就像一个好管家,能够把电流送到需要的地方,或者说不,让它乖乖停下来。

咱们平时按个开关,其实只是触发了这个小家伙的“大动作”。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管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吧。

2. 交流接触器的结构2.1 主要组成部分说到交流接触器,它的结构其实并不复杂,但每个部分都很重要。

首先,咱们得提到“电磁铁”,它就像是接触器的“大脑”。

当你给它电流时,它就会产生一个磁场,把电路中其他部分吸引过来,像个魔术师一样,变得神奇无比。

接下来是“触点”,这可是接触器的“心脏”。

触点分为常开和常闭两种。

常开的触点在没通电的时候是断开的,通电后就闭合了;而常闭的则反过来,通电时是断开的,简直就像一对小情侣,有时候合得来,有时候又分开。

再来就是“弹簧”,它负责把触点恢复到初始状态。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弹簧,触点就像个懒汉,永远都不想动。

所以,弹簧的作用可大了,它确保我们的电路可以安全地切换状态。

最后,别忘了“外壳”,它就像一个保护罩,既能防尘又能保护内部元件不被损坏。

可见,交流接触器真的是个精致的小家伙,既有内涵又有外表。

2.2 连接与安装安装交流接触器时,可得小心翼翼,万一接错了,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通常,咱们需要将电源线连接到接触器的进线端,而负载线则接到出线端。

搞定之后,就可以试试它的“听话”程度了。

只要一按开关,它就会像小狗一样乖乖执行命令。

不过,提醒大家一句,接触器的选择可得看具体的使用场合。

有些场合需要大功率,有些则需要小功率,选错了可是要闹笑话的。

3.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3.1 如何工作当我们给接触器的线圈通电时,电流会让电磁铁产生磁场,吸引触点合拢。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器元件,主要用于控制交流电路的开关操作。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吸合力和弹簧的弹力相互作用,实现接通和断开电路的功能。

当交流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电磁线圈中无电流通过,此时弹簧会使触点张开,使得电路断开,不传导电流。

当需要闭合电路时,通常需要一个外部开关或者控制电路通过线圈输入电流。

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其中产生的磁场会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一个电磁吸合力。

这个吸合力会克服弹簧的弹力,使得触点关闭,两个接点之间形成通路。

此时电流可以顺利通过接触器,实现了电路的闭合。

如果外部控制电路断开电流,电磁吸合力消失,弹簧的弹力会将触点分开,打开电路。

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器完成了对电路的断开操作。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的关键在于电磁力和弹簧力的平衡。

只有电磁吸合力大于或等于弹簧的弹力时,才能使得触点闭合;而当电磁吸合力小于弹簧的弹力时,触点会自动分开,实现断开电路。

除了电磁吸合力和弹簧力之外,交流接触器还存在一些辅助装置,如电弧熄灭器和阻尼装置等,用于保护触点不受电弧侵蚀,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交流接触器通过电磁吸合力和弹簧力的相互作用,实现交流电路的开关操作。

它在电力系统、电机控制和自动化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交流接触器原理和详细接线法

交流接触器原理和详细接线法

交流接触器原理和详细接线法交流接触器原理和详细接线法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将控制电路与主要电路分离开来的原理,以及通过正确接线来实现安全、稳定控制效果所必须熟悉的技术规定。

本文以最新的电气技术标准为依据,介绍交流接触器原理和详细接线法,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领域,为安全、可靠的控制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交流接触器的原理交流接触器是一种装置,可以用来将控制电路与主要电路分离开来,达到控制电路与主要电路不直接接触、安全操作的目的,是电气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一类重要元件。

交流接触器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开关控制,又可以动作保护,因此,它是控制电气设备的重要元件。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内部结构包括线圈、铁心及接触器,当给线圈供电时,电磁感应作用产生,使铁心动作,从而产生接触或分离。

此外,交流接触器可分触点开、触点闭,此外,它还具有保护功能,可通过检测主电路通断来确保主电路安全使用。

二、交流接触器接线法1、直流接线法直流接线法是将交流接触器接入直流电源,实现开关控制电路的连接或分离。

一般来说,此类接线法应按如下步骤进行:先将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接入直流电源,然后将接触器的负极与负极连接,再将接触器的正极与正极连接,如图所示。

2、交流接线法交流接线法是将交流接触器接入交流电源,实现开关控制电路的连接或分离,这种接线方式用于控制交流电路。

一般来说,此类接线法应按如下步骤进行:先将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接入压缩变压器,然后将接触器的负极与相线连接,再将接触器的正极与中性线连接,如图所示。

三、正确使用交流接触器的技术规定在正确使用交流接触器的过程中,应遵守如下技术规定:1、正确接线:接触器线圈要连接到相应的控制电源,接线时要严格按照电路连接图。

2、选择合适的接触器:要结合传动负荷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接触器,以确保开关操作可靠,控制准确,以及保护负荷不受损害。

3、熟悉控制原理:在安装控制系统之前,一定要熟悉控制原理,以确保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交流接触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设备,常用于控制交流电路中的电动机、照明设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中打开或关闭电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控制。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交流接触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作用
1. 打开和关闭电路
交流接触器可以根据外部信号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启动和停止。

通常情况下,通过控制接触器的线圈,可以使接触器的触点打开或关闭,从而切换电路的通断状态。

2. 过载保护
交流接触器通常还配备有过载保护功能。

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接触器会自动断开电路,起到保护电气设备的作用,避免由于过载而造成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工作原理
1. 线圈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是接收控制信号的部分,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场作用下使得接触器的触点闭合或断开。

2. 触点工作原理
接触器的触点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点用于通断电路,承载较大电流;辅助触点用于接通控制信号,承载较小电流。

触点的闭合和断开由线圈控制,线圈通电时,触点闭合;线圈停止通电时,触点断开。

3. 电气原理
交流接触器通过线圈和触点的联动,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当控制信号作用于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吸合触点闭合,电路通电;当控制信号消失时,磁场消失,触点断开,电路断开。

这样就实现了电路的通断控制。

总结
交流接触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气控制设备,扮演着控制电路通断、保护设备安全的关键角色。

通过掌握其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及主要试验分析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及主要试验分析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及主要试验分析摘要:交流接触器是一种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与分断交流和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电器,在接通断开设备电源时避免人身伤害。

交流接触器的选用对动力设备和电力线路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及主要试验分析,供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试验分析第一章、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交流接触器控制的特点: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结构上主要是由触头系统、电磁机构、灭弧装置及线圈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动作过程):“控制绕圈通电→衔铁的吸合→触头闭合→主电路接通电源”。

第一、电磁系统。

首先电磁系统是交流接触器的心脏,是关键的组成部分,而电磁铁的特性即电磁特性在交流接触器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流接触器的动作力来源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E”字形的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称之为“静铁芯”,在上面套上线圈,另一半是动铁芯,构造和静铁芯相似,用以带动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开断。

而交流接触器的动作力主要是由于电磁特性产生的。

电磁特性即电磁铁的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

交流接触器的吸力来自电磁系统,反力是企图使衔铁打开的力,它是由复位弹簧及触点簧片产生的。

从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可见,衔铁的吸合并保持触头可靠接触的关键决定于电磁吸力与弹簧的反力的合力。

从静态考虑,在衔铁吸合过程中,只有当电磁吸力大于弹簧反力时才能保证吸动力动铁芯;在吸合之后,只要能保证吸力吸住衔铁,就能使触头可靠接触(在不考虑电压波动带来的吸力不稳而引起的触头颤动的情况下)从电磁系统的力的特性来讲,由于弹簧的反力和衔铁工作气隙之间的特性与电磁吸力和气隙之间的物性变化的规律不同,这使得在交流接触器吸合后,降低绕圈端电压,仍使衔铁可靠吸合成为可能。

从电磁铁的特性可以看出要使交流接触器可靠吸合必须使吸力特性曲线在反力特性曲线之上,可以允许局部的反力高于电磁吸力,但必须做到使衔铁打开位置的吸力高于反力。

在电磁系统中必须加上短路环,铁芯在交变的磁场作用下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发出较大的噪声,短路环主要是为了防止振动,消除噪声,使磁力稳定。

无声节电器和节电型交流接触器的简要介绍

无声节电器和节电型交流接触器的简要介绍

无声节电器和节电型交流接触器的简要介绍(1)交流接触器的节电意义交流接触器的节电是指采用各种节电技术来降低其操作电磁系统所消耗的电功率。

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系统一般采用交流控制电源。

目前我国生产的额定电流在100A及以上的大、中容量交流接触器,其电磁系统消耗的有功功率在10W至100多瓦之间(如CJ20一630A为118W)。

其中铁芯消耗功率占65%~75%,短路环占25%~30%,线圈占3%~5%。

量大面广的交流接触器在工作中不仅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产生严重噪声,影响工作环境。

同时,短路环又是机械寿命的薄弱环节。

大中容量交流接触器加装无声节电器后,即将其操作电磁系统由原设计的交流操作改为直流吸持,则可节省铁芯和短路环中占绝大部分的损耗功率,同时还可降低操作电磁铁的噪声和线圈温升,从而取得较高的节电效益,一般节电率可高达85%以上,有的可超过95%,因此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交流接触器的节电技术可分为两大部分:交流接触器外附的无声节电器和节电型交流接触器。

(2)交流接触器外附的无声节电器用途和分类。

外附的无声节电器是一个单独的产品,供用户与合适的交流接触器匹配使用。

无声节电器将交流接触器的电磁圈由原设计的交流操作改为直流吸持,以达到降低电磁系统的电耗、噪声和温升的目的。

无声节电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容器式、变压器式、电流互感器式、改变占空比的降压式、晶闸管双桥堆式。

按有故障时转换为交流操作的方式可分为无转换装置式和有转换装置式。

按转换辅助触点可分为:不需要占用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需要占用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但不需要对辅助触点进行调整;需占用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且还需对辅助触点进行调整或更换触点零件。

交流接触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交流接触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接触器的组成:电磁机构、主触点和灭弧系统、帮助触点、反力装置、支架和底座。

沟通接触器结构触头系统:主触头、帮助触头常开触头(动合触头)常闭触头(动断触头)电磁系统:动、静铁芯,吸引线圈和反作用弹簧灭弧系统:灭弧罩及灭弧栅片灭弧原理:线圈通电后,在铁芯中产生磁通及电磁吸力。

此电磁吸力克服弹簧反力使得衔铁吸合,带动触点机构动作,常闭触点打开,常开触点闭合,互锁或接通线路。

线圈失电或线圈两端电压显著降低时,电磁吸力小于弹簧反力,使得衔铁释放,触点机构复位,断开线路或解除互锁。

接触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线圈常开主触点常开帮助触点常闭帮助触点接触器是一种电磁式自动开关。

它用于电动机频繁起动和远距离掌握,使操作更加平安便利。

接触器是应用较多的主要低压电器之一。

一、接触器接触器是靠电磁力操作的,按操作电源不同可分为直流和沟通两大类。

两类结构大致相同。

图一为接触器实物,图二为接触器的内部结构、文字符号。

图一沟通接触器图二沟通接触器内部结构和文字符号二、结构简介图二所示的接触器是由上下两段结构,上段为热固塑料躯壳。

上面固定着帮助触头、主触头和灭弧装置;下段为热塑性塑料底座,上面安装电磁系统和缓冲装置。

底座有螺钉固定孔,下部还装有用于IEC 标准35mm槽轨的锁扣。

1、电磁系统。

电磁系统由线圈、“E”形静铁心和衔铁心组成,静铁心头部装有短路环,用于防止沟通电流过零时衔铁的振动。

2、触头部分包括三对主触头和四对帮助触头。

主触头由三组桥式动触头和上下两侧三对静触头组成,触头材料为银基合金,容量较大,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起接通和断开主电路的作用。

静触头、静铁心、线圈成一体,桥式动触头和衔铁成一体。

触头分成常开(NO)和常闭(NC)两类。

线圈末通电时,处于分断状态的触头称为常开触头;处于闭合状态的触头称为常闭触头。

该接触器四对帮助触头中常开(NO)、常闭(NC)触头数量可任意组合。

帮助触头只允许用于电流较小的掌握电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接触器节电器的工作原理[工程] 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悬赏点数10 该提问已被关闭2个回答
匿名提问2009-02-27 15:28:35
交流接触器节电器的工作原理
最佳答案
mihu3032009-02-27 15:29:11
交流接触器的节电是指采用各种节电技术来降低其操作电磁系统吸持时所消耗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交流接触器广泛应用于低压电路中,是一种使用安全,控制方便,各种性能都较理想的低压电器。

交流接触器的操作电磁系统一般采用交流控制电源。

我国现生产的额定电流在63A及以上的大、中容量交流接触器,其操作电磁系统在吸持时消耗的有功功率在数10W~100W之间;消耗的无功功率则在数十瓦至数百瓦之间。

所耗有功功率的分配大致为:铁心65%~75%,短路环25%~30%,线圈仅占3%~5%。

大、中容量交流接触器的操作电磁系统采用节电技术,是将其操作电磁系统由原设计的交流操作改为直流吸持或无激磁电流吸持,可节省铁心和短路环中占绝大部分的损耗功率,从而取得较高的节电效益。

一般有功功率节电率可高达85%以上,有的竟可超过95%。

虽然大、中容量交流接触交流操作电磁系统吸持时消耗的有功功率平均每台仅约为50W,但由于其是量大面广的低压控制电器,全国正在运行的可采用节电技术的大中容量交流接触器以百万台计。

如采用节电技术后,每年可节约相当可观的电能。

交流接触器采用节电技术具有较高的节电效益,还可降低和消除噪声,降低线圈的温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故受到用户的欢迎,很快得以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来源:
交流接触器节电技术的发展
传统交流接触器是基于“通电吸合,带电保持,断电释放”的工作原理之上的,为实现其工作工艺过程,设计和采用了相应的结构,运行过程中,铁心和短路环中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占总能耗的90%以上,且功率因数低,噪声大,线圈温升高,加大了电网线路上的电能损耗,降低了接触器线圈的使用寿命。

为改善这种运行状况,国务院早在1981年(1981)56号文发布的节电指令第2号文中就指令要实施交流接触器节电措施。

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交流接触器的节电技术获得新发展,为了适应交流接触器节电产品发展的需要,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GB8871-1998《交流接触器节电器及其应用技术条件》。

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能源结构的需要,我国颁布GB8871-2001《交流接触器节电器》取代GB8871-1998,在新标准中,除对应用节电器的节电率、节电器寿命以及电磁兼容性做出规定外,还对温升、保护性能、噪声等性能参数做了硬性要求。

对交流接触器节电及无噪声运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交流接触器节电及无噪声运行技术对交流接触器提出了“瞬时通电吸合,脉流微机机械保持,断电释放”的新工艺原理要求,新交流接触器组采用了线圈和元件组合集成结构,改变其交流运行方式为直流吸合,直流保持运行方式,具有显著的节能(平均节电率85%以上)、消声(25dB以下,人耳听不到声音)、功率因数高(接近1)、线圈温升低等优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来源:
1)动作电压值可调应用晶闸管改变其触发角或应用脉冲直流电路改变其脉冲波宽度,均可任意调节高吸动电压值和低吸持电压值,使之调整为配用交流接触器操作电磁系统要求的最佳值。

2)自动转换延时值可调应用了电子延时转换电路,使由高吸动电压自动转换至低吸持电压的延时成为可调,可与所配用交流接触器固有闭合时间相适应。

应用自动延时转换电子线路方案与采用接触器常闭辅助触点转换的方案相比,一则可不需占用接触器本身的常闭辅助触点,二则更重要的是可大大提高交流接触器闭合操作的可靠性。

3)增添保护功能和延时动作功能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节电电路中可很方便地增添接触器主电路保护功能,如欠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相序保护、断相保护和漏电保护等。

这些保护动作,接触器可瞬时断开,也可以延时断开。

此外,还可以增添使接触器延时动作闭合的功能。

交流接触器节电产品分类和应用前景。

(1)节电产品分类
目前交流接触器节电产品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大类:节电器、节电线圈和节电型交流接触器。

其中节电器按其组成的主要元件的不同可分为:电容器式节电器、变压器式节电器以及改变占空比节电器。

节电线圈可分为:双绕组节电线圈,限流电阻式节电线圈,双绕组自转换节电线圈以及定位转换节电线圈。

节电型接触器主要有:加装节电器或换成节电线圈交流接触器、机械锁扣式节电型交流接触器以及剩磁或永磁吸持式节电型交流接触器3种结构类型。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
(2)节电产品应用经济性分析
增添节电器和节电线圈等交流接触器的外附装置,是需要费用投入的。

其所增加的费用,与配用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值有关,电流越大,价格就越高。

一般费用在30~100元之间。

此外,具有自转换功能,即不需要占用交流接触器辅助触头者的价格相对也要高些。

有些生产厂在采用节电技术时,还将原交流接触器的铁心材料改为钢板,并取掉短路环,重新设计线圈参数,可节约用铜量。

这样基本上可以做到采用节电技术后的节电型交流接触器与非节电型普通交流接触器价格相近,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采用节电技术并具有保护功能的产品,所需增加的费用要超过100元。

采用节电技术的交流接触器所需增加的费用,对于不间断运行的情况下,约需1~2年能够收回。

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越大,其回收周期越短。

其他回答
wisdomhjhhjh2009-11-12 16:23:38
请参看
风机、水泵专用节电器
一、节电原理
风机、水泵专用节电器的设计目标是“控制流体机械的流量,达到最大的节能省电及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