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提纲 知识点 练习题)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代换;土壤剖面二、简答题1.风化作用的类型2.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3.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层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二、简答题1.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2.土壤腐殖质的性质3.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影响*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机械组成;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容重);土壤孔隙度;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砂粒二、简答题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3.土壤密度的用途4.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一、名词解释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热容量二、简答题1.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3.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4.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5.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6.土壤热量的来源第六章土壤胶体一、名词解释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二、简答题1.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来源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3.土壤胶体的性质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5.影响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园林土壤肥力上的意义第七章土壤酸碱性、缓冲性一、名词解释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土壤缓冲性二、简答题1.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2.土壤酸碱性的调节3.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第八章土壤养分与园林土壤肥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养分;肥料二、简答题1.土壤养分的来源及消耗2.大量元素(N/P/K)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植物吸收形态3.土壤养分迁移到根表面的途径有哪些?4.施肥原则及方式*氮素/磷素的循环(主要过程及条件)第九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质量、土壤分类、诊断层的概念土壤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各章重点和复习范围第一章、绪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土壤,土地,土壤肥力,肥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土壤学复习纲要

壤,土壤的肥力就会经久不衰。优点:人类可有意识地调节人与土壤之间物质交换;
化学方法应用于植物和土壤的组成研究。缺点:片面强调植物是土壤养料的消耗者,忽视了植物对土壤养分积累和提高肥力的作用。
16?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溶液PH值;溶液PH增加,土壤负电荷量随之增加,交换量增大。胶体种类;粘粒矿物的交换量一般是,蒙脱石>水花云母>高岭土,含水氧化铁 铝的交换量极微。
20土壤胶体的性质:(1)巨大的比表面积(2)胶粒的带电性(3)土壤胶粒具有分散性和凝聚性。(4)土壤胶体对例子有吸附交换作用。
21土壤胶体带点的原因:(1)胶体解离或吸附离子;(2)同晶置换作用,一般同晶置换作用电荷多为负电荷,这种方式形成的负电荷量,以蒙脱石最多,水云母次之,高岭石最少。(3)晶格破碎边缘带点。在矿物分化破碎的过程中,晶体晶格边缘离子有一部分电荷未得到中和,而产生剩余价键,是晶层带点。因晶格破碎产生的负电荷一高岭石最多,水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12?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13?凋萎系数:植物呈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10?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意义:1 团粒结构土壤大小孔隙皆备;2 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3 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4 团粒结构土壤有利于耕作;5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土壤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土壤学复习提纲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生物经济学角度):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
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具体举例ABCD的不用写,填空举例可能用到)①矿物: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②岩石:根据岩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主要有:A.深成岩:花岗岩:石英,正长石,角闪石正长岩:正长石,角闪石闪长岩:斜长石,角闪石辉长岩:斜长石,辉石B.浅成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石正长斑岩:正长石闪长玢岩:斜长石、角闪石辉长玢岩:斜长石、辉石C.喷出岩(含侵入岩):流纹岩:流纹状构造,斑状结构(石英/透长石)粗面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正长石)安山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斜长石)玄武岩:气孔或杏仁状构造,致密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斜长石、辉石)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主要有:A.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B.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C.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相对密度、透明度。
①形状:片状、肾状、鲕状、菱形、立方状、板状、致密状、短柱状等。
②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
分为三种:1)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2)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
《土壤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1-2012第1学期)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土壤学》考试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剖面土壤腐殖质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团粒结构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含水量同晶替代阳离子交换作用盐基离子致酸离子盐基饱和度土壤缓冲性(狭义)风化作用红壤考试重点(不限题型)土壤在农林业中的作用。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剖面构型常见的各种矿物抗风化的稳定性顺序:石英>白云母>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
知道常见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1型、2:1型和2:2型的代表矿物。
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的差异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有机质平均含C量和有机质含量的计算土壤有机质的类型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的两个过程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土壤腐殖酸的性质(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对比)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粒级划分中国制、国际制、美国制对比土壤质地分类三角图的读法(PPT《土壤质地、结构和孔性》第14张幻灯片)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土壤质地的改良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土壤孔隙分类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的范围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差别土壤热量的来源地面辐射平衡的影响因素土壤热量收支平衡公式土壤中水、固体、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次序。
影响土壤温度的空间变化的因素土壤水、气、热的关系和调节措施土壤胶体的性质同晶替代作用土壤胶体的类型三种主要粘土矿物的性质比较阳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中养分的保持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阳离子交换能力顺序:Fe3 + >Al 3+ >H + >Ca2 + >Mg 2+ > NH4+> K + >Na+土壤胶体主要为负电的原因土壤中酸碱性形成的原因我国土壤酸碱性的概况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土壤酸碱性的调节方法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和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盐基饱和度的关系岩石发生风化作用的原因风化作用类型(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的类型)影响风化的因素土壤形成的实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分析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形成的环境条件、成土特点、结果)(以第九章课件PPT44-59内容为主)中国土壤分类的的两个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的七级名称(第十章PPT6)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分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水平分布规律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熟读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的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PPT土壤分类与分布(1)中的第9张幻灯片〕红壤生长所在的气候、植被、成土过程、剖面特征、主要性质、所属土纲红壤的脱硅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
土壤学 1-9章复习提纲及答案

土壤学题型一、名词解释。
(10道*3=30分)二、选择题。
(5道*2=10分)三、图形题。
(共20分)四、简答题。
(5道*4=20分)五、论述题。
(2道*10=20分《土壤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概念:1.土壤P2: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聚合土体P5 :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合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成聚合土体3.土壤圈物质循环P51 :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4.土壤的自净能力P10 :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负载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过程,是其浓度降低、毒性减弱或者消失的性能。
5.土壤发生层P4:二、其他1、单个土体图解P42、西欧主要土壤地理学派的代表学家及观点P15-16以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归还学说”以地质学家法鲁(1794-1877)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岩石-岩石”以土壤学家库比纳(1897-1970)为代表的土壤形态发生学派。
“土壤演替序列”3、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哪些?P10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章一、概念1、次生矿物P29: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叫次生矿物。
2、粒级P36: 把土壤颗粒中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就为粒级3、土壤质地P40: 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4、灰分P42: 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从植物组织分解后,将以离子或离子团形式保留在土壤中,它们就是灰分元素,简称灰分。
5、土壤腐殖质P437、土壤结构P57: 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8、土粒密度P60: 是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学复习题纲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密切相关(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与大气圈。
土壤空气水圈。
土壤溶液岩石圈。
土壤矿物生物圈。
土壤生物人类智慧圈。
土壤肥力(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①再生速度缓慢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③退化破坏严重2.土壤的概念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3.土壤退化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xx县土壤6.土壤学概念研究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1)提高土地肥力,以获取高额农业产量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②改良中低产田(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3)合理开垦新耕地8.土壤学研究方法(1)调查法①研究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2)实验法(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注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研究。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土壤是发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2)土壤是发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灌溉地少(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重①乱占滥用耕地②土壤退化③土壤污染第二章土壤行成过程1.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成土作用)自然土壤(人类的耕种熟化作用)农业土壤2.岩石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地标裸露的巨大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 复习提纲+补充内容

土壤地理学复习提纲+补充内容第一章一.概念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3.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4.土壤的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二、其他1、单个土体图解(P4):2、西欧主要土壤地理学派的代表学家及观点(P15):第二章一、概念1、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分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2、粒级: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3、土壤质地: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4、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后,将经历化为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因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形态。
5、土壤腐殖质: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6、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重排的一种物理样式7、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8、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9、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所占容积的分数。
二、其他1、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P22)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2、铝硅酸盐类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示意图(P31)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若干硅氧四面体连接形成的硅氧片和若干铝氧八面体连接形成的水铝片构成的。
3、层状次生铝硅酸盐矿物的构型和代表矿物(P32):(1)1:1型:高岭石类矿物(高岭石、埃洛石)(2)2:1型:蒙脱石类矿物(蒙脱石、绿泥石、拜来石)水云母类矿物(水云母、伊利石)蛭石类矿物4、部分染色次生氧化物(P31):氧化铁、褐红色的赤铁矿(Fe2O3)、黄棕色的针铁矿(Fe2O3·H2O)、棕褐色的褐铁矿(Fe2O3·nH2O)、氧化锰5、土壤结构类型(P58):单粒状结构、粒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大块结构6、土壤颜色的表示方法(P63)土壤颜色采用国际通用的门塞尔色卡来表示命名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即色调、亮度、彩度来表示的门塞尔色的完全表示方法:(色调-空格-亮度-斜杠-彩度)例如:7.5YR 5/6 7、土壤矿物的物理风化类型(P25)冰楔作用、冷热剧变、盐晶生长、生物作用、植物根系作用8、随着土壤颗粒的变化,土壤各种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P37):一般来说,随着颗粒的减小,土壤颗粒的孔隙度、吸湿量、持水量、毛管含水量、比表面面积、膨胀潜能、吸附性能、塑性和黏结性将增加,而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土壤密度将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资科专业《土壤学》复习提纲
绪论
(一)名词
1. 土壤
2. 土壤肥力
3. 有效肥力与潜在肥力
4. 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
(二)
1. 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
2.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3. 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一)名词
1.同晶替代
(二)
1. 层状硅酸盐的构造特征。
2. 层状硅酸盐的种类及其特性。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
1.土壤有机质
2.土壤腐殖质
3.土壤腐殖物质
4.矿化过程
5.腐殖化过程
6.激发效应
7.矿化系数
(二)
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组成。
2. 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3. 三种腐殖物质的特点。
4. 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5. 试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土壤生物
1. 土壤生物多样性是指:。
2. 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是指。
3. 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土壤质地与结构
(一)名词
1. 粒级
2.当量粒径
3.机械组成
4.土壤质地
5.土壤密度
6.土壤容重
7.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
8.当量孔径
9.土壤结构体与土壤结构性
(二)
1.各级土粒的组成和性质。
2.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3.如何改良不良的土壤质地?
4.土壤质地的层次性对肥力的影响。
5.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及土壤容重的应用。
6.茹林公式的应用。
7.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
8.适宜的土壤孔性。
9.土壤结构体与孔性的关系。
10. 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的主要过程。
11. 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第五章土壤水
(一)名词
1. 吸湿系数
2.毛管持水量
3.田间持水量
4.萎焉系数
5.土水势
6.土壤水吸力
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8.滞后现象
(二)
1. 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性质。
2. 几种常用的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3. 几种常用的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4. 土壤水吸力和土水势的区别和联系。
5. 土水势的测定方法。
6.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意义。
7.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产生的原因。
8. 土壤饱和流和不饱和流的主要推动力。
9.不同质地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不饱和导水率)的比较。
10. 土壤水汽运动的影响因素。
11. 土面蒸发的阶段、影响土面蒸发的因素及减少土面蒸发的主要措施。
12. 土壤水的有效性。
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一)名词
1. 土壤的热容量
2.土壤的导热率
3.土壤的热扩散率
(二)
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2.土壤空气气的运动。
3.比较土壤三相的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的大小。
4、土壤热量的来源,如何调节土壤的热量?
第七章土壤形成与发育
1、五大成土因素及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物质迁移的类型。
3、主要的成土过程的定义。
4、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硅铝率、硅铁铝率、土壤风化淋溶指数、土壤风化指数、铁的游离度等。
第八章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
(一)名词
1. 永久电荷与可变电荷
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土壤盐基饱和度
4.致酸离子和盐基离子
(二)
1. 土壤胶体表面的类型。
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
3.土壤胶体的基本特性。
4.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
5.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6.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7.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8.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9.土壤阳离子专性吸附的机理。
(被专性吸附的离子和产生专性吸附的胶体?)
10. 土壤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了解土壤P的专性吸附)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一)名词
1. 活性酸
2.潜性酸
3.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
4.石灰位
5.石灰性土壤、石灰性反应、石灰性物质
6.极限pH
7.指示植物
(二)
1. 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关系。
2.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哪个更能代表潜性酸度?为什么?3.土壤酸碱度产生的原因?
4.影响土壤pH的因素?
5.不同土壤或粘土矿物极限pH值的比较。
6.土壤酸碱缓冲作用产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7.土壤pH与土壤养分有效度的关系。
8.土壤中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
9.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10. 土壤氧化还原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11. .土壤氧化还原与有毒物质的积累。
12.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的调节。
13. 石灰需要量的计算。
第十章土壤养分
(一)名词
1.养分位
2.磷位
3.钾位
4.石灰位
5. 养分的容量和强度指标
(二)
1. 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
2. 土壤氮素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3.土壤氮素的损失途径及如何防止氮素的损失?
4.水田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特点及调节。
5.土壤无机磷的形态。
6.土壤磷素的转化。
7.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途径。
8.土壤中钾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9.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因素。
10. 土壤微量元素的形态。
11. 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二章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
(一)名词
土壤耕性
(二)
1. 土壤粘结力包括等。
2. 影响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塑性)的因素。
3、对土壤耕性的要求。
4、旱地土壤的适耕期?
第十三章土壤分类和调查
1、《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
2、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定义。
第十四章土壤退化和土壤质量
(一)名词
1. 土壤退化
2.土壤质量
(二)
1. 我国土壤退化的分类。
2.土壤质量参数指标的选择应符合的条件。
第十五章
1、铁铝土的主要成土过程。
2、铁铝土的基本性质。
3、铁铝土利用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第十六章
1、水稻的形成过程。
2、水稻土的基本性质。
3、水稻土的类型。
4、高产水稻土的特点及如何培育高产水稻土。
5、低产水稻土的障碍因素及如何改良。
第十七章
1、石灰土和紫色土的主要成土过程。
2、1、石灰土和紫色土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