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语文文言文中最常见通假字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这份资料必须收藏!1.案: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7.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9.被:通“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10.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11.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2. “敝”:通“弊”,弱点。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13.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14.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5.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16.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17.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遥远貌)而跃。

”18.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9.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0.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1.廛:通“缠”,量词。

“胡取禾三百廛兮?”22.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23.钞:同“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24.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25.鉏:同“锄”,锄头。

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xiān(锋利)于钩戟长铩也。

”26.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27.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26、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向 ) 27、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同“豪”,冬天鸟)兽身上的细毛
28、曲终收拨当心画(同“划”,用拨子)拨 2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花”,花朵 )
30、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 ) 31、秦王还柱而走(同“绕”,环绕 )
32、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
10、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同“才”刚刚 )
11、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 )
12、齐与楚从亲( 同“纵”合纵 ) 13、既陈而后击之(同“阵”布阵 ) 14、屈平既绌( 同“黜”罢免) 1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同“德”感恩,感谢恩惠 )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同“渡”,渡过 ) 1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同“尔”,你的)

82、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
83、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同“晻”暗沉沉 )
84、顷之,烟炎张天(同“焰”火焰 )
85、日以尽矣(同“已”已经 )
86、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同“犹”像 ) 87、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同“矣”啊 )
88、皆阳应曰( 同“佯”假装)
8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 )
通假字
1. 召有司( 官员 )案图(同“按”,察看 ) 2. 愿伯具(详细地)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叛 ) 3、设九宾于廷(同“傧”,迎宾的人)
4、汉军罢,弗能追(同“疲”,疲乏 ) 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同“披”,散开 )
6、不复一一自辨(同“辨”,辨别 ) 7、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倍”,增加 ) 8、不( 同“否” )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 将要 )为所( 被 )虏 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同“曝”晒 )
98、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同“猝”突然,仓促) 99、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同“债”债务 )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荆轲刺秦王》5.日以尽矣矣,通“已”。

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9.具告以事具,通“俱”。

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氓》15.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16.于嗟鸠兮于,通“吁”。

17.犹可说也说,通“脱”。

18.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采薇》19.岁亦莫止莫,同“暮”。

20.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1.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棘,通“急”。

《离骚》22.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3.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24.何方圜之能周兮園,通“圆”。

2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孔雀东南飞》27.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短歌行》29.契阔谈䜩䜩,通“宴”。

《兰亭集序》30.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31.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3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33.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以颁,通“斑”。

35.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劝学》36.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7.虽有槁暴有,通“又”。

38.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高中常见通假字总结

高中常见通假字总结

高中常有通假字1“诎”同“屈”,曲折。

例:“诎右臂支船。

”2.“要”同“邀” ,邀请。

例:①“便要还家。

” ②“张良出,要项伯。

3.“还”同“旋” ,展转。

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见”同“现” ,①表现。

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②露出,显现。

例:① “风吹草低见牛羊。

” ②“欲隐勿见。

”5.“徧”同“遍” ,广泛。

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反”同“返” ,①回到。

例:“及反,市罢。

” ②来回。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 回来。

例:“出不入兮往不反。

”7.“惠”同“慧” ,聪慧。

例:“甚矣,汝之不惠。

”8.“亡”同“无” ,没有。

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9.“厝”同“措” ,搁置。

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0.“陇”同“垄” ,垄断,山岗高地。

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齐”同“剂” ,药剂。

例:“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2.“坐”同“座” ,座客。

例:“满坐寂然。

”13.“说”同“悦” ,快乐。

例:“秦王不说。

”14.“错”同“措” ,放。

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辈,故不错意也。

”15.“与”同“欤” ,吗。

例:“轻寡人与?”16.“尔”同“耳” ,罢了。

例:“无他,但手熟尔。

”17.“苍”同“仓” ,例:“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8.“具”同“俱” ,①都,全。

例:“百废具兴。

” ②详尽地。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属”同“嘱” ,嘱咐。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20.“曾”同“增” ,增添。

例:“曾益其所不可以。

”21.“衡”同“横” ,堵塞,堵塞。

例:“困于心,衡于虑。

”22.“拂”同“弼” ,辅弼。

例:“入则没法家拂士。

”23.“女”同“汝” ,你,你们。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4.“卒”同“猝” ,匆促,立刻。

例:“五万兵难卒合。

”25.“不”同“否” ,表示提问。

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与不?”26.“干”同“岸” ,岸边。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导读: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通假字汇总:
1.“说”通“悦”,表示高兴,如“秦王必说见臣”。

2.“振”通“震”,表示震慑,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傧”通“宾”,表示迎宾赞礼的人,如“设九宾”。

4.“见”通“现”,表示出现,如“图穷而匕首见”。

5.“还”通“环”,表示绕,如“秦王还柱而走”。

6.“奉”通“捧”,表示两手托着,如“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部分例子,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通假字。

通假字的存在是因为古代汉语在书写和演变过程中,一些字的写法或者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古人为了保持书写的习惯或者韵律的需要,仍然使用原来的字来表示新的意思。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了解这些通假字是非常必要的。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通假字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通假字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
“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中语文文言文中最常见通假字
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8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8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8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8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8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9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9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9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