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最新最全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16〄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9〄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20〄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22〄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衡”通“横”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2.“共”通“供”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3.“闵”通“悯”夙遭闵凶(《陈情表》)4.“卒”通“猝”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5.“振”通“震”尊则振龙(《张衡传》)6.“郤”通“隙”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7.“冯”通“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前赤壁赋》)8.“禽”通“擒”一时收禽(《张衡传》)9.“而”通“尔”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10.“趣”通“趋”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11.“从”通“纵”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12.“说”通“脱”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氓》)13.“绌”通“黜”屈平既绌(《屈原列传》)14.“销”通“消”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滕王阁序》)15.“诎”通“屈”其次诎体受辱(《报任安书》)16.“底”通“抵”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17.“枪”通“抢”见狱吏则头枪地(《报任安书》)18.“失”通“佚”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报任安书》)19.“藏”通“脏”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20.“取”通“娶”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21.“刑”通“型”刑于寡妻(《齐桓晋文之事》)22.“涂”通“途”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齐桓晋文之事》)23.“颁”通“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24.“辩”通“变”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25.“知”通“智”小知不及大知(《逍遥游》)26.“尊”通“樽”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27.“反”通“返”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28.“指”通“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29.“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30.“案”通“按”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1.“庭”通“廷”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32.“炎”通“焰”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33.“雷”通“擂”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之战》) 34.“有”通“又”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劝学》)35.“距”通“拒”,“内”通“纳”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36.“要”通“邀”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37.“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38.“濯”通“浊”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屈原列传》)39.“质”通“贽”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40.“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1.“太”通“大”死者太半(《赤壁之战》)42.“被”通“披”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43.“不”通“否”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44.“邪”通“耶”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45.“生”通“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初中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初中】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
《童趣》强”(jiāng) 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yuè) 通“悦”,愉快、高兴。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女”(rǔ) 同“汝”,你;“知”(zhì) 通“智”,智慧。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知”(zhì) 通“智”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xiàn) 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
《山市》“乌”(wū) 同“无”,没有。
7、裁如星点。
《山市》“裁”(cái) 同“才”,只,仅仅。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fǒu) 通“否”,吗,表否定。
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bān) 通“攀”,牵,引,理解为带着、带领。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cái) 通“才”,才能,才干。
11、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 通“贴”,贴,贴上。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邪”(yé) 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为,通,谓,说;“知”(zhì) 通“智”,智慧。
14、满坐寂然。
《口技》“坐”(zuò) 通“座”,座位(在座的宾客)。
15、止有剩骨。
《狼》“止”(zhǐ) 通“只”,只有。
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要”(yāo) 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yǒu) 同“又”,又。
18、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qū) 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甫”(fǔ) 通“父”,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héng) 同“横”,横向。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jiǎn) 通“拣”,挑选。
(精)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精)文言文通假字整理(精)文言文通假字整理文言文通假字整理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2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13、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14、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15、万几宸翰之宝。
(同机)16、肇锡余以嘉名(同赐)17、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18、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19、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20、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22、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2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24、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2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26、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2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28、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29、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30、可予不(同否)31、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32、召有司案图(同按)3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34、设九宾于廷(同傧)3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37、请奏盆缻秦王(同缶)38、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39、要项伯(同邀,邀请)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4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42、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43、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44、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45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46、泾流之大(同径,直)47、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48、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49、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50、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通倡,倡导)51、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5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有此一说)5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54、青雀黄龙之轴(轴通舳,船)55、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56、夙遭闵凶(通悯,怜悯)57、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58、常在床蓐(通褥,草席)59、四十有四(通又)60、五尺之僮(通童,童仆)文言文通假字整理3(1)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2)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常见通假字100例(教师版)

常见通假字100例A 案同按(察看)例:召有司案图。
B 倍同背(违背)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徳也。
宾同傧(傧相)例:乃设九宾礼于庭罢同疲(疲病,疲弱)例: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被同披(穿)例:操吴戈兮披犀甲。
辩同辨(分辨)例:不辨牛马。
不同否(否则)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陪同倍(增加)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暴同曝(暴露,显露)例:忠义暴于朝廷。
C 裁同才(刚刚)例:少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仓同苍(黑色)例:仓鹰击于殿上。
从同纵(南北方向)例: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陈同阵(战阵)例:游士危于战陈。
绌同黔(罢免官职)例: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D 当通挡(抵挡)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例:一夜飞度镜湖月得同德(感恩)例:所识穷乏者得我欤?E 而通尔(你)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尔同耳(罢了,语气词)例:我亦无他,但手熟尔!F 反同返(返回)例: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例: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例: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例: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例:"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G 彀同够(能够)例: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故同固(一直,永远)例: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共同供(供应)例:共其乏困H 函胡同含糊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例: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例: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花白)例: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皇通惶(恐俱,惊慌)例:赢得仓皇北顾。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例:出门看火伴”。
画同划(弹奏的一种手法)例:曲终收拨当心划还同环(环绕)例:秦王还柱而走J 简同拣(挑选) 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例:图穷而匕首见。
”景同影(影子) 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距同拒(把守)例:距关,毋内诸侯。
266个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266个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展开全文文言文之家 2020-03-30 15:00古字通假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
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B:假借。
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
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
“甚矣,汝之不惠”C:古今字。
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
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中的“暴”与“曝”,“益----溢”“受---授”“孰---熟”“说----悦”等。
D: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同“俯”)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他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那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判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读音完全相同。
如: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错”(cuò)通“措”(2)声母或韵母相同。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14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5. 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16.”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17.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18.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9.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欺凌.)21.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通”傍”依附,接近,动词。
22.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要项伯。
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5.夫晋,何厌之有。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2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通假字大全表高中

高中通假字大全《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希 同“稀” 稀疏,少, • •
罕见。 熙:“ 熙:“ “嬉”, 欢乐, 快乐。 郤: 同“隙”; 隔阂, 嫌怨。 县: 同“悬” 挂着。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 刭。” 刭。” “玉盘珍羞直万钱。” • 乡: 同“向” 对着、朝 玉盘珍羞直万钱。” 着
• 羞: 同“馐”; 食物 。
淬之。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淬: 通“焠”; 金属 • • •
器械烧后放入水中 厝: 同“措”; 放置。 动词。 得: 通“德”; 恩惠。 名词。 而: 通“尔”; 你。 人称代词。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某所,而母立于兹
•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 “弘位在三公,奉禄 •
• 暴: 同“曝” 暴露,
显露。动词。
• 闻妻 言,如被冰雪。 •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 • •
上璧。 手裁 举,则又超忽而 跃。 屈平既绌,
• 被: 同“披”; 穿着。 • • •
动词 宾: 同“傧”; 迎接 客人的人。名词 裁: 通“才”; 刚刚。 副词。 绌: 通“黜”; 罢免 官职。动词。
•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
常 见 通 假 字 100 100 个
什么是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 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
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 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 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 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 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 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简称借字)。
取。” 取。” “必能 裨补阙漏” 裨补阙漏”
•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
• 生: 同“性” 资质,禀
赋。名词。 声: 通“伸”; 陈述, 说明。动词。 识: 通“志”, 标志, 记号。名词 食: 同“饲”; 喂。动 词。
• •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 • •
• "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 •
安国平父、安上纯 父。” 父。” “盖亦反其本矣。” 盖亦反其本矣。”
•
•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 • 曲终收拨当心画 • •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
手以死
•
函胡: 同“含糊” 形容 含糊” 词。 衡: 通“横” 跟竖、直 相对,地理上的东西为 “横”。名词 画: 同“划” 用拨子在 琵琶中划一下。 用拨子 在琵琶中划一下。 皇: 通"惶” 恐惧,惊慌。 形容词。
• “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其所不能。” •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 曾: 同“增”; 增加。动
词。 • 振: 通“震”; 震动。动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为长者折枝,” 为长者折枝,” •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 支: 通“肢”; 四肢。名
词。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甫:通“ 甫:通“父”。 简:通“ 简:通“拣”,挑选。
仓:通“ 仓:通“苍”。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 • • •
以往十五都予赵。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 案: 同“按”; 审察, • •
察看。动词。 颁: 通“班”; “斑”; 头发花白。 形容词 暴: “同曝” 晒。动 同曝” 词。
• 每: 同“们”; 词尾, • • •
表人的复数。 甿: 同“氓 “耕田的人。 名词。 缪: 同“穆” 温和,恭 敬。例句中为姓。 陌: 通“百”; 量词。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女: 同“汝”; 人称代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词。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畔: 通“叛”; 背叛, 离开。动词 •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 • 齐: 同“剂”; 量词, 也。” 也。” 例句中为名词。 • 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 • 契 同“锲” 刻,动词 其舟。 • 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 躈: 同“噭” 一说是肛
•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 • 要 同“邀”; 约。动 • • • •
词。 无缘。” 无缘。” “张良出,要项伯。” 张良出,要项伯。” • 要: 同“邀”; 邀请。 动词。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尘埃不见咸阳桥。” • 耶 通‘爷”; 父亲。 名词。 “无以,则王乎?” 无以,则王乎? • 以: 同“已” 止。动 “翼日 进宰。” 进宰。” 词。 • 翼: 通“翌”; 明 (天)。名词
•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 “出门看火伴”。 出门看火伴” •
•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 • 棘: 同“戟”; 兵器。 鉏櫌棘矜,
长铩也。” 长铩也。” 名词。
• • “如有营,予佐尔
贾。” 贾。”
• 贾: 通“价”; 钱。 •
动词 离: 通“罹”; 遭遇。动 词 帘: 同“奁” 女子梳妆 用的镜匣。 列: 通“裂”; 分裂。 动词。
• “两股间脓血流离。” • 流离: 同“淋漓”; 霑 两股间脓血流离。” 流离: 淋漓” • “冀之南,汉之阴, • •
无陇断焉” 无陇断焉”。 “公等录录,所谓因 人成事者也。” 人成事者也。”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秦。”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 • •
• 阴: 通“荫”, 树荫。
名词。 • 有: 同“又”; 更。副 “殆有甚焉。” 殆有甚焉。” 词。 “可得闻与?” 可得闻与? • 与: 同“欤”; 吗。语 气助词。 “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 豫: 通“预”; 预先, “植其杖而芸。” 植其杖而芸。” 事先。副词。 • 芸: 同“耘”; 锄草。动 词。
门。名词。
•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 •
禽。。 “诎右臂支船。” 诎右臂支船。”
• 禽: 通“擒”; 捕捉。 •
动词。 诎: 同“屈”; 弯曲。 动词。 取: 通“娶”; 把女子 接过来成亲。动词。 阙: 通“缺”; 缺点。 名词。 輮: 通“揉”; 使…… 弯曲。动词。
•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 •
• • • •
词。 转: 通“啭”; 鸟宛转地 叫。动词。 椎: 通“锤”, 兵器。 名词。 濯: 通”浊” 肮脏,水 不清。形容词。 兹: 通“滋” 副词。兹, 更加。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 • •
• (《核舟记》) 核舟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核舟记》) 。 核舟记》 • •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 击于殿上。(《 击于殿上。(《唐雎不 • 辱使命》 辱使命》) •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 •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 • •
湿的样子。形容词。 陇: 同“垄”; 高地。 名词。 录: 同“碌”; 平凡, 乎庸。形容词。 戮: 通“勠” 并力, 尽力。动词。
•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 • • •
当。” 当。”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甿隶之人。” 甿隶之人。”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 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 烧一陌儿。” 烧一陌儿。”
名词。 简: 同“拣”; 挑选, 选拔。动词。
•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陛下。”
• “缰本而节用,则天不 • •
能贫;” 能贫;” 吾党菁华,付之一 炬。。 “荡荡空中景”。 荡荡空中景”
• 缰: 同“强”; 强大。 • • •
形容词。 菁: 通“精”; 精华, 糟碎。形容词 景: 同。影”; 影子。 同。影” 名词 句: 同“勾”; 勾取。 动词。
甚多。” 甚多。”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以次进
• 尔: 同“耳” 罢了。 • •
语气助词。 奉: 通“俸” 俸禄, 薪俸。名词。 奉: 同"捧"; 两手托 着
•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 •
娱乐。 入则无法家拂土。
• 缶: 同“缻” 盛酒浆 •
的瓦器。名词。 拂: 同“弼”; 辅弼。 动词。 父: 同“甫”, “古 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 美称。名词。 盖: 通“盍”; 何不。 兼词。
通假字的类别
• 1.音同(近)通假 •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
或音近、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 或迭韵的关系。例如: ① 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则民不倍。(《礼记·缁衣》 则民不倍。(《礼记·缁衣》) ②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③ 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 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 ④ 没死以闻。(《战国策·赵策》) 没死以闻。(《战国策·赵策》 例① 的“倍”和例②的“畔”分别是“背” 的 分别是“ 和“叛”的借字,倍与背 倍与背、畔与判同音;例③ 的“培”和例④的“没”分别是“凭”和“冒” 和例④的“ 分别是“ 的借字,培与凭、没与冒是双声 没与冒是双声;
食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感也。” 解感也。”
物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 • 之声义。” 之声义。” “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 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 受: 同“授” 给,与。
动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
之。” 之。” “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 峙。”
• 孰: 同“熟”; 仔细。 • •
词。。例句中作动词,即张 开罗网掳捉。
•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
惟士为能” 惟士为能” • “硕鼠硕鼠,无食我 麦!””; 不要。副词。
• 有志乎古者希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