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赏识孩子

合集下载

学会赏识

学会赏识

学会赏识,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作为父母,一定要赏识自己的孩子,哪怕他有缺陷,别人都看不上你的孩子,你也要拥抱他、赞美他、欣赏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奇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家长的一定要为你孩子独具的特点、天赋而鼓励他。

家长首先要自尊,也要尊重孩子,在人格上一律平等。

要学会倾听,学会道歉,当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做错了什么,不要碍于面子而放在心理自责,而要给孩子公开道歉。

比如有的家长动手打了孩子,打后自己也后悔,但为不失尊言,不肯公开道歉。

学会赏识教育,就应该诚恳地、深表内疚地向孩子道谦,以表示对孩子的尊重。

你这样做了,孩子就会很尊重你,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你说,你的道歉就在孩子与你之间建立了宝贵的互信。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

家长应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进行换位思考,你应具备良好的心态去陪伴孩子、与孩子沟通。

在孩子的沟通上,口头沟通不如书面,书面不如肢体,肢体不如眼神。

摸摸头、拍拍肩膀、拉拉手,多举大姆指,多拥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孩子的眼神最好是含情脉脉的,千万不要不屑一顾地,冷冰冰地,更不要恶狠狠地看孩子,他会有一种恐惧感的!眼神可以爱“死”人,也可以杀死人。

当孩子没在你视线之内时,你可以留字条、发短信说:我爱你,对不起等等。

家长还应该学会发掘,学会分享,要赏识孩子的才能、价值,并给予发掘和分享。

要有热情的心态,快乐的心情,给予孩子激励,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孩子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可能一页纸中99%都写不好,但只要有一个好的,就告诉他以后每个字都按照这个字来写。

教育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哪怕99%的缺点,也要找到孩子身上那1%的优点,并把它放大变成99%的优点。

赏识只会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就会令孩子越来越差。

学会反思,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求成。

俗话说,只有包容才有宽容和笑容。

包容要学会两点:第一点学会反思,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要在家长身上找原因。

第二点学会等待,因为欲速则不达。

要包容孩子的过错,承认差异。

赏识孩子

赏识孩子

赏识孩子,相信孩子是天才俗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有很多的家长,总感觉别人的孩子有多么地好,而对于自己的孩子却难得给予肯定和表扬。

有很多报特长班的家长也是因为怕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于别人,才会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行要求孩子学这学那。

你给孩子多少,孩子就给你多少。

你相信、鼓励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自信、自爱。

赏识孩子一方面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塑造好孩子的感觉,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孩子自身的动力,诱发潜能。

另一方面鼓励孩子把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发展、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

在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信任——崇拜孩子,为孩子自豪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甚至连雪花都没有,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没有理由不崇拜自己的孩子,所以要坚信孩子一定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

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欣赏孩子,就像小时候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的那个状态,眼中一片光明,看到的不是孩子的不足而是美好的前景。

从孩子呱呱坠地,父母就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孩子而自豪。

为孩子自豪就是给孩子力量,孩子在父母的自豪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这个真实的故事足以说明:一次考试后,老师将班里成绩最差的孩子和家长叫到学校,并面对面站着,接着,对孩子的缺点进行逐一训斥,家长的脸由红变紫,由紫变青,其中有的家长心中的愤怒一触即发,对着自己的孩子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毒打,但与此同时,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妈妈,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双手搭在孩子的肩上,用无限慈爱的目光久久凝视着自己的孩子,不久妈妈和孩子的眼里都含满了泪花。

当别人不解地询问时,妈妈这样回答:“你们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我的孩子,但作为妈妈,我没有理由不为孩子自豪,我相信他是天下最好的孩子,要我打孩子,永远办不到。

”正是因为这位为自己孩子自豪的妈妈,让孩子考入了重点大学。

2、尊重——倾听孩子,向孩子请教倾听,不仅让自己了解了孩子,同时,孩子也锻炼了表达、分析和沟通的能力,培养了豁达坦诚的品格。

周弘:教你如何赏识你的孩子-赏识教育操作方法完整版

周弘:教你如何赏识你的孩子-赏识教育操作方法完整版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操作方法周弘著周弘的不幸在于他女儿聋哑。

周弘的成功在于他不屈不挠的努力。

他因此创造了赏识教育,女儿在赏识教育中出现了奇迹。

他用这套方法培养了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聋童。

接着他把这套方法让健全儿童分享,结果改变了成千上万健全孩子的命运。

资料来源:本文档根据华语教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2004年12月第7次印刷的《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操作方法》整理而成,内容忠实于原书。

内容介绍:世间万物各不相同,孩子的问题亦是如此。

许多家长在接触赏识教育后,改变了观点,反省了自我,但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时,又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就好像明明知道目的地在彼岸,却找不到横渡之舟。

本书精选了五年来大量的家访、咨询和家长来信中的典型事例,从具体个案的角度告诉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内容涉及孩子个性培养、不良行为纠正、亲子沟通、早期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长心态调整等方面。

分析深入浅出,便于操作。

本书是《赏识你的孩子》一书的姊妹篇。

目录:前言 (5)第一章赏识教育操作三字经 (6)第一节塑造你的孩子——天才就在你身边 (6)创环境爱生命 (6)找感觉尝甜头 (11)跳一跳够得着 (15)太好了你真棒 (17)好消息好心情 (19)我爱你我恨你 (22)再坚持过极点 (25)大步退大步进 (27)宝塔帽西瓜肚 (31)第二节避开家教的误区——让孩子轻松成长 (32)豆腐嘴刀子心 (32)巧引导少说理 (36)为你好受不了 (44)丢面子好机会 (46)打不死被吓死 (47)高智商高脆弱 (49)第三节构建心灵桥梁-——让亲子关系更好沟通 (50)看得起够朋友 (50)常反思解心结 (53)先接纳后升华 (56)融进去诱出来 (58)憋不住吃不消 (60)山不动我来动 (63)给面子给台阶 (65)倒过来跳出去 (67)起绰号隔膜消 (69)第四节调整你的心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70)全倒掉快点跑 (70)得中升失中落 (73)想得开想不开 (74)看清了不怕了 (75)乐生乐苦生苦 (76)第五节点滴回味 (77)狼来了追蝴蝶 (77)不会种偏要种 (78)士可辱不可杀 (78)先知明后知暗 (79)第二章赏识教育操作一百问 (79)第一节调整家长的心态 (79)要素质还是要分数 (79)做一个“人”,一辈子都快乐和幸福 (80)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 (81)赏识教育中长大的孩子能经受风吹雨打 (81)家庭教育不是用时间和金钱可以买到的 (82)为孩子的生命感到自豪 (83)老师也需要赏识 (83)赏识培育出的不是温室花朵 (84)让孩子为马兰人自豪 (85)走进孩子的心灵 (85)父母双方充分沟通 (86)改变以孩子为中心的状态 (87)第二节良好人格塑造 (87)拥有健全人格就拥有了幸福快乐 (87)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88)创造交流的环境 (89)每一块铜板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89)充实精神生活避免过度的物质追求 (93)走出父母呵护的翅膀 (93)表面的坚强掩盖了内心的脆弱 (94)第三节找学习的感觉 (94)乐学是“西瓜”,分数是“芝麻” (94)找到我能学好的感觉 (95)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 (96)重视记忆的联想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96)从孩子爱劳动做起 (97)分数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98)换一种方式交流 (98)功夫在诗外 (99)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99)孩子需要朋友般的家教 (100)一个大拇指增添无穷的力量 (100)快乐地学习才是持久发展的动力源 (101)课外书是个无尽的宝藏 (101)第四节不良行为纠正 (102)与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102)好动源于心动 (103)孩子当一天小管家了 (104)压抑意味着引诱 (104)把人和事分开 (105)母亲的手轻拍女儿的背 (105)如何引导孩子看电视 (106)禁止意味着加强 (107)没有天生逆反的孩子 (107)想要孩子快,不说孩子慢 (108)抱怨使孩子越来越坏 (108)改建房屋比重建房屋难度大 (109)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睡姿不佳 (110)第五节亲子沟通 (110)打骂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 (110)接纳就是充分的信任 (111)家长与孩子是否达到了“通”的目标 (112)赏识在操作中分四个层面 (112)让运动充满乐趣 (113)家长愿意听孩子说话吗 (113)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114)有了切身体验,孩子不会第二次做蠢事了 (114)不要用吵架碎了孩子心中的温馨与幸福 (115)从战胜挫折中体会到快乐 (116)减负后,家长做什么 (117)第六节早期教育 (117)孩子见人不喊,谁之过 (120)讲礼貌从让座做起 (120)第七节群体教学探索* (121)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121)建立语言框架体 (121)有了深刻体验,错误就容易改正 (122)孩子的书法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123)学会等待 (123)只问播种,不问收获 (124)学生做“小老师” (125)如何诵读古诗文 (125)互换师生的角色 (126)老师是人,不是神 (126)是追求形式,还是注重内容 (127)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培养竞争能力 (128)为什么老师要“躲”学生 (128)做孩子的朋友 (129)与孩子讲民主 (130)孩子最怕的是幽默 (130)老师用大炮“轰”学生 (131)老师给学生“起绰号” (131)抓住有利时机演戏 (132)第八节走出操作误区 (133)正向激励指明了孩子的发展方向 (133)玩是一门学问 (133)孩子的自信源于家长的自信 (134)对孩子无理的要求要坚持原则 (135)赏识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136)赏识教育超越了成功 (136)该出手时就出手 (137)尊重孩子的习惯 (137)感受到爱并付出爱 (138)从本质上看得起孩子 (138)表扬太少了 (139)越小越好,永远不晚 (139)我要做好孩子 (140)第九节与孩子讲心里话 (141)永远相信自己是考第一的人 (141)快乐成长,享受苦难 (142)第三章家长来信咨询分析 (142)关于孩子 (142)矛盾中的生存 (144)真正帮助孩子 (146)只要妈妈露笑脸 (148)第四章赏识教育操作六大原则 (159)后记 (167)前言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周弘老师踏出一条探索的足迹,赏识教育也结出丰硕的成果。

浅谈赏识学生(精选8篇)

浅谈赏识学生(精选8篇)

浅谈赏识学生〔精选8篇〕篇1:浅谈赏识学生浅谈赏识学生常言道:“人要面子,树要皮”。

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在乎的是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小学生也同样如此,虽然年纪小,但毕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有他们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尤其重视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不断开展,即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老师就必需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赏识”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颖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曾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过:一、赏识,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大局部的学生在老师或者同学面前会表现得非常腼腆(特别是后进生),说话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可在父母面前说话,他〔她〕却理直气壮,说话的声音连邻居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发现大局部学生是因为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答复下列问题时,害怕答错而被老师怪责、被同学们笑话。

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

针对这一点,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就适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到达的目的努力奋斗。

因此,在为学生找回自信的时候,不能一步登天,要循序渐进,为学生制定的目的不能过高。

例如,以前我们班有个叫赖尚峰的学生有说粗话的习惯,我就给他定一个目的:今天允许他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三次粗话,明天允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两次粗话。

当他有了进步,哪怕是少说了一次粗话,我也及时地对他加以肯定,加以鼓励,让他相信自己有改变说粗话的习惯的才能,他肯定能很快地改变他自身的坏习惯。

然后逐渐地把目的进步,使学生在每个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二、赏识,让学生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的烈火。

如今虽然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许多成绩差的学生仍然是老师口中的“垃圾”“废物”“笨蛋”“蠢材”。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肯定有他的优点,哪怕是一个思想差,学习差的双差生,他在某一方面都有可能会有闪光点的。

什么是赏识教育怎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做到赏识

什么是赏识教育怎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做到赏识

什么是赏识教育怎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做到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人为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

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是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赏识孩子”说说容易,但做起来何其难!天下父母,教师哪一个不爱孩子?但千百年来,这爱太沉重太沉重,把千千万万孩子压得抬不起头来,甚至失去自我,许多教育者爱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我认为“表扬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恰恰是个性教育。

这里的“个性”也包括对孩子所采取的独特教育方法,而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关于“人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人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班里他们是同学;在家里他们是孩子;在社会他们是公民;是未来的工人、农民、教师;是未来的父亲、母亲,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全面的关怀,让他们真正获得全面的发展,使他们不但现在而且将来都拥有终身的幸福,这就是关于“人”的丰富多采的含义。

而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有如此丰富的内容。

充满赏识的教育,是一种民主的教育。

“赏识孩子”要求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而尊重孩子的心灵就应该保护而不是扼杀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多一份爱好,多一些修养当然必要,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也不错,问题是这不能以磨灭孩子的个性为代价,而是从人才学的角度讲,越有个性的人,将来越具有创造性,而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在“赏识”的过程中舒展生长。

如何赏识孩子的缺点

如何赏识孩子的缺点

如何赏识孩子的缺点
1.正确对待优点和缺点(找一个人用身体的姿势表达优缺点)
什么叫优点什么叫缺点?缺点就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一种价值
观来衡量别人。

“人”,一撇一捺,为什么要这么造字?它就代表着人总是有50%的优点和50%的缺点,缺点背后就是优点。

2.什么叫“大人”?
“大人”,把两只手举起来就是大人。

人长大了,在增加一部分优点的同时就增加了一部分缺点。

3.结论:我们太过分的纠结优点和缺点了,而忽略了他这个人!
我们太过分的纠结优点和缺点了,而忽略了他的自尊!
人比优缺点更重要!(以人为本)
4.很多人活在半个世界里,你再优秀你也是50%。

教育的目标难道就是改变别人吗?孩子的缺点能改吗?孩子的缺点就好比是他身上的伤疤,是他脸上的麻子,你天天去戳他伤疤,天天谈他脸上的麻子,他能高兴吗?他会喜欢你吗?
5.语录:你什么时候不说孩子的坏话了,你的孩子就成长了!(一万)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优点人生!《我是欣赏中长大的孩子》(一万)
6.当孩子有缺点的时候,就是他经历在黑暗的通道里,如果你能引导他帮助他,你就是为他点了一盏灯;如果你打他,就是在黑暗中挖坑,这就是落井下石!
7.语录:每个人都有价值,价值就在缺点的对面!(一万)
没有赏识的挫折是伤害,没有挫折的赏识是溺爱!(一万)
8.面对缺点:让周围的人改变对他的态度!(鼻子的故事)
最后一个环节最成功:让家长和孩子在低沉的小提琴和他抑扬顿挫的演讲声中,各自反思自己的缺点,是台下家长和子女哭成一片;然后,选了10多个家长上台互相交流,最终达到让孩子看到父母对他的爱。

做一个阳光、积极、正面、快乐的人!
我们的理念和价值,欢迎家长加入我们之中,家长讲师团!。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读后感_初一作文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读后感_初一作文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读后感前段时间读了周弘老师的《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使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段是: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

”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

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

”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

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

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

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

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在自己的教学中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我经常忍不住说:你怎么上课的?这么简单还不会做。

说说为什么?说得孩子少了几分信心多了几分厌学。

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语气效果就会大大不同。

没有看这本书
第1页共1页。

教育从赏识开始

教育从赏识开始

教育从赏识开始教育好学生从赏识开始——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读好一本好书,可以让自己终身受益。

最近, 我读完了孟繁华老师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一本书,书屮内容既有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有孩子们的心声、有老师内心深处的感慨、也有“问题”学生成才的故事。

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深深认识到:教育好孩子,从赏识开始。

“期望每个教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而享受到被赏识者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这是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赏识学生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赏识。

1、关爱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赏识孩子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真正关爱学生的最佳体现。

孩子永远是孩子;学生永远是学生。

他们在学校里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如人意的事情,作为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予学生承认与改正的机会。

特别是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双差生”,我们的关爱对他们來说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他们更加需耍格外精心的关爱与爱护。

给他们鼓励、赏识,尊重他们的人格,重建他们的信心和呵护,让他们充满自信心地走向人生,这才是“师恩再造”的表现。

2、教师与学生必须是站在理解与对话的平台上。

人是灵魂的载体。

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

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地达到与孩子的情感方面的交流,心灵的契合,同时也得到孩子的理解。

我们要站在孩子角度多想想,想清楚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需要些什么。

不要把教师的角色摆在高高的位置上,老师永远是对的,学生必须永远听从老师的话去做,这样的话,很容易导致“恨铁不成钢”式的悲剧,从而让学生遭受心灵上的伤害。

当前的教学改革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是起着主导地位,“学”是“教”的目的,教师与学生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如果仅有单方面存在,教学目的就无法实现,而如果双方不能沟通,就谈不上合作,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因而教学的成就决定于双方的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的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

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

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

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

早在1968年,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赏识会促其成功。

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者”的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识的泄露后,他们个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我国的聋哑女孩周婷婷也是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走向成功的典型。

她自幼又聋又哑,但在父亲周弘“赏识—成功”法的教育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周婷婷走出了无声的世界。

她不仅能言善辩,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

目前,正留学于美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从最初对孩子的赏识而渐渐地走入失败的误区。

周弘老师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予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诚然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便对他的第一声充满了惊喜与幸福。

当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其发音多么含糊,我们都欣喜万分。

而当孩子稍稍长大,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吝啬于赞美与微笑。

对许多优点视而不见,对错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

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孩子对该门课程的憎恶。

可见,成功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么重要。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

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更容许犯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孩子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扩大差异。

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

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过去的科举制度,都具有淘汰性,每年仅有50%的同龄人考上大学,却有92.8%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19.3%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读硕士,教育几乎成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

“黑色的六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埋没了多少具有特长的英才;期望值过高的父母们面对着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了无数悲剧的产生。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接受失败,面对差异,而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来激励孩子。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 “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