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

合集下载

内后视镜校核规范与流程

内后视镜校核规范与流程
准要求。
(2) 调节性能校核
标准要求: 4. 1 所有 的后视镜均能调节。
***车型内后视镜可以调节,如图11. 所示,满足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 7. 4. 1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车型驾驶员能够在驾驶位置上调节内后视镜,如图 1.2所示,内后视镜在驾驶员满手
握物手伸及界面内,满足标准要求。
7.2.1.2对M和 N 类车 要 亘 里
7.2.1.2.1如果内后视镜不能满足7.5.2所规定的要求,则应在车辆右侧加装 一 求
个外后视镜。
第7页共8页
7.21. .2.2如果内后视镜不能提供任何后视野, 则可不装。 7. 3
7. 31. 后视镜的位置应保证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行清汽车后方和两侧道 位
千等千2.5mm,丁满足标准要求。如图13. 所示。
第3页共8页
图 1. 3 内后视镜边缘及周边圆角半径
标准要求: 4.4将后视镜连接到车辆上的连接件应按下述方法设计,即以保证后视镜顺着撞击方
向偏移的转动轴或旋转中心, 或两者之 一 为轴线, 作 一半径为50mm的圆柱体, 该圆柱体 至少应切到连接件所连接的表面部分。 ***车型内后视镜连接件满足上述设计要求。 如图1.4所示。
(1) 内后视镜数量校核.......................................................................................................................... 3
. (2)
4
(3)
五、 六、
内后视镜的后视野
***车型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可以看到驾驶员眼点后60000mm位置处 *****mm宽的视野 区域, 如图1.6所示;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000mm处延伸至地平线, 如图1.7所示。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

27FORTUNE WORLD 2012.09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张杰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3.对后视镜后视野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介绍:3.1确定驾驶员眼点位置将驾驶员座椅R 点位置垂直向上635毫米找到两眼点连线中心点,左右各偏移32.5m m,即为两眼点位置(两眼点位置相距65毫米)。

3.2模拟做出反射线,以确定各条视线范围在后视镜镜片边缘上,提取一组点,将眼点与这组点两两相连,这些连线可以看做是驾驶员的视野线,再做出这些视野线的反射线,这些反射线就构成了驾驶员的模拟后视野区域。

3.3与法规视野做比较将反射线充分延伸至模拟地面,并将法规要求视野区域也做在同一数模里,在数模俯视图状态做比较,确认后视镜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3.4后视镜视野障碍物校核后视镜除了满足视野范围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障碍物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对于内后视镜坐椅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等零件对内后视镜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面积的15%。

对于外后视镜门把手等零件对于后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的10%。

4.结束语通过对三维软件的运用(目前主机厂多用C A T I A软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很方便的对外后视镜进行分析校核,以确认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大大的节约了开发成本并缩短了设计周期。

当然对于外后视镜的模拟仿真分析不仅限于后视野分析,还有CFD空气流阻分析,N V H振动噪音分析,C A E强度分析,SE装配工艺性分析。

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保证了后视镜设计的可靠性,从而使后视镜的设计开发满足顾客的要求。

参考文献:[1]《G 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2]2008版欧洲汽车ECE-R46标准2000K G的N1类车辆,其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米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米外延伸至地平线。

汽车-某车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报告

汽车-某车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报告

编号:技术分析报告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编制:审核:批准:一、目的为了某车改型项目的顺利展开,指导工程结构在满足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改型汽车的外后视镜视野进行校核。

二、参考标准/规范GB 15084-XXXX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的性能和安装要求》(代替GB 15084-2006)ECE R46《关于批准后视镜和后视镜的安装方面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三、分析内容国标与欧标要求一致,仅对国标进行校核。

(1)外后视镜及安装法规要求1、所有的后视镜均能调节。

2、尺寸要求:对M1和N1类汽车的Ⅲ类外后视镜,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一个高度为40mm,底边长为a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70mm长的线段。

a计算公式为式中r为外后视镜的曲率半径,对于Ⅲ类外后视镜,其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1200mm。

根据以上标准规定,A23目前的外后视镜曲率半径为1400mm,经验证其反射面上可以绘出高为40mm,底边长为76mm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70mm长的线段。

3、位置要求:在确定车辆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位置时,应保证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与通过后视镜中心和连接驾驶员两眼点65mm线段中心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55°。

当车辆处于最大设计满载质量条件下,如果某个外后视镜的下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足1800mm,那么该后视镜不得超过车辆总宽(测量时,取下后视镜)250mm以上。

4、视野要求: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20000mm的、平坦道路的水平部分。

同时,驾驶员必须能够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直后方4000mm的点开始、宽1000mm、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

(见图1)乘员一侧的外后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20000mm的、平坦道路的水平部分。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在驾驶过程中,后视镜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备,能够帮助驾驶者观察车辆后方的交通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

因此,确保后视镜视野正常和准确是驾驶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的几种方法。

一、校核内后视镜视野1.调整位置:首先,调整内后视镜的位置,使其能够覆盖到车辆后方的最大范围。

一般而言,内后视镜应位于驾驶员正前方的中心位置,以便观察后方的情况。

2.利用参照物:将车停放在空旷的地方,如停车场,调整内后视镜,使其参照物与虚拟车身的位置对齐。

参照物可以是有较明显边缘的建筑物、标志柱等。

调整后,驾驶员应能够通过内后视镜看到虚拟车身的后部。

3.观察盲区:在校核内后视镜视野时,还需要观察盲区的范围,即无法通过内后视镜观察到的区域。

驾驶员应注意盲区的位置,并结合其他后视镜的使用来补充观察盲区的信息。

二、校核外后视镜视野1.调整位置:外后视镜主要用于观察车辆两侧和后侧交通情况,因此应根据驾驶者的身高和坐姿调整外后视镜的位置。

调整时,应将外后视镜的镜面调至与车辆两侧保持水平,并能够清晰观察到侧面和后方的交通情况。

2.利用参照物:在调整外后视镜时,可以利用参照物来帮助确定正确的调整角度。

例如,调整左侧外后视镜时,可以使其与左车辆轮胎的外沿对齐,调整右侧外后视镜时,可以使其与右车辆轮胎的外沿对齐。

3.观察盲区:外后视镜的视野虽然较内后视镜宽广,但依然存在盲区。

调整外后视镜时,应留意盲区的位置,并要结合身体的转向和颈部的转动来补充盲区的观察。

总之,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镜面的位置和角度,以及观察盲区的位置,来确保驾驶者能够准确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交通情况。

在实际驾驶中,驾驶员应不断进行视野的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行车安全。

同时,记得在适当的时候清理和调整镜子,以确保视野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车内后视镜的正确调法技巧

车内后视镜的正确调法技巧

车内后视镜的正确调法技巧一、调整座椅和靠背在调整后视镜之前,首先要调整座椅和靠背的角度,确保舒适的坐姿。

座椅高度要调整到适当的位置,确保头部与车顶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视线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路况。

靠背的角度也要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避免过于倾斜或直立,以免影响观察后视镜的效果。

二、调整后视镜角度调整后视镜的角度时,要遵循“2:1”的原则,即左右后视镜的调整角度是左侧2/3,右侧1/3。

这样可以确保尽可能多地看到后方的路况和车辆。

在调整时,可以参考后视镜中的“消失点”原理,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到后方路况的左右两侧都在消失点之前。

同时,要根据个人身高和驾驶习惯进行微调,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三、调整中央后视镜中央后视镜的调整对于驾驶安全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车辆后方的视野,观察后方路况和车辆动态。

在调整中央后视镜时,要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后方路况和车辆,同时头部不必大幅度移动。

这样可以确保在变道或超车时能够及时观察到后方车辆,提高驾驶安全性。

四、调整左右后视镜左右后视镜的调整同样重要,它们可以提供车辆侧方的视野,帮助驾驶者观察路肩、行人和自行车等障碍物。

在调整左右后视镜时,要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侧方路况和车辆,同时要注意避免盲区的出现。

在行驶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左右后视镜观察侧方路况和车辆动态,以确保行车安全。

五、反复微调在调整后视镜时,需要反复进行微调,以确保在各种行驶状态下都能够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例如,在转弯或变道时,要迅速观察后视镜中的路况和车辆动态,如果发现盲区或有安全隐患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在行驶过程中,也要时刻保持警觉,观察后视镜中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出反应。

六、注意安全在调整后视镜时,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不要在行驶过程中进行调整,以免分散注意力或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时,在调整后视镜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后视镜,要时刻保持警觉,观察前方和侧方的路况和车辆动态。

后视镜调整

后视镜调整

视野最好最安全的后视镜调整
左侧后视镜调整标准
首先把水平线置于后视镜的中线位置,然后再把车身的边缘调到占据镜面影像的1/4。

这样可以保证后方来车可以在你的视野范围以内。

为了观察后车轮与马路牙子的距离,后视镜下方的面积要大一点。

主要就是把后视镜里面的地平线调节到镜子的2/3高处,把右侧车身的映像调节至占据镜子左侧1/4的区域。

把远方的地平线横置于中央后视镜的中线位置,然后再移动左右。

调节原则就是,要能透过后窗看清车后的情况。

如何通过后视镜来判断车距了。

首先用左后视镜判断并线和转向的时机
我们把左后视镜划分为1/3的危险区、2/3的安全区。

当后车完全处于安全区时,我们才能转向或者并线。

当后车出现在分界线正中央时,此时你与后车的车距大约在三到五米,如果此时转向危险性太大。

当后车位于安全区中央时,此时距离后车的距离大约15到20米,此时无论是转向还是并线都比较安全。

同样的,以右后视镜的1/2处为界,也可以划分两块区域
但与左后视镜不同,右后方车会一直在分界线右侧。

我们要根据车辆占后视镜的视野面积来判断。

当后车占据后视镜的1/4的宽度时,此时的车距越20米到25米,比较安全。

当占据1/3宽度时,车距越15米;占据1/2宽度时,车距越10米。

中央后视镜的视野比较特殊,车型不同视野范围都略有不同,一般只能靠车主的经验来把握。

缩小视觉盲区的方法
为了缩小视觉盲区,我们可以在后视镜上加装一面圆形的小广角镜,网购的价格一般不会超过20元,性价比较高。

但是安装时一定要注意,要尽量安装在对视野影响最小的位置。

倒车镜调整方法解析

倒车镜调整方法解析

倒车镜调整方法:一、左侧后视镜调整要领:把水平线置于后视镜的中线位置,然后再把车身的边缘调到占据镜面影像的1/4。

二、右侧后视镜调整要领:把水平线置于后视镜的2/3位置,然后再把车身的边缘调到占据镜面影像的1/4。

三、中央后视镜调整要领:水平摆中间、耳际放左边。

远方的水平线横置于中央后视镜的中线位置,然后再移动左右,把自己右耳的影像刚好放在在镜面的左缘。

四、无论在切换车道还是左、右转时,还是在确定安全无虞的情况下回头望一眼吧!五、牙膏是很好的后视镜清洁剂,用淘汰的牙刷沾一点牙膏,由中心向外画圆方式把镜面刷均匀,再用清水洗净即可。

六、后视镜的盲区在什么位置呢?对方车辆的前轮与我们车辆的后轮相平时,我们在后视镜里看不到它,也就是我们正在超车时,此时回头观察,车辆位于后门玻璃处。

所以,无论变道,还是调头,都应该快速回一下头,观察一下左边有没有车辆。

七、盲点镜,有两个作用:坐姿调整:一、坐到驾驶位以后的第一个步骤是调节座椅高低,要求头部空间合适,同时视线不会过低。

总体来说这一步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以自己感觉舒适为佳。

二、接下来调节座椅的远近,可以用右脚把刹车踏板踩实,这时如果你的右腿能保持弯曲状态而且还能继续往下发力,同时也不会弯曲到难受,那么距离就比较合适。

三、然后是调节座椅靠背的动作是:当你的肩膀贴在座椅靠背上时,伸直手臂,可以将手腕搭在方向盘上沿。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调节靠背,无论方向盘转动怎样的角度你的手臂都可以用弯曲、有力的姿态来应对。

四、把方向盘的位置调一下,以自己觉得舒服为标准。

五、最后一个步骤至关重要,否则前面的努力全都白费:一定记得系上安全带!!!三、当路口红灯你是头车时如何判断停止线距离:在车内通过车窗看到停止线与前门角五厘米处,则车子与停止线对齐。

四、如何判断左右前后车距:1、左轮位置的判断我们需要知道左轮会从什么地方压过,用以避免轮胎压到实线,或者规避路上的坑洞石块等。

当我们的视线通过左雨刮器突起的结点和地面上的物体重合时,我们的左轮在行进时就会在该物体处压过。

汽车法规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

汽车法规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

(2) 以95% 2-D眼椭圆的主视图为平面基准,建立草图。
(3) 将后视镜的中心点和轮廓线投影在草图上。
(4) 以后视镜的中心点为圆心做外切于较远眼椭圆的圆弧,其切点为E1’。
(5) 将点E1’向Y方向平移到另外一个眼椭圆的相应位置,得到点E2’ (E1’与E2’相距64.6mm)。
(6) 以线段E1’E2’的中心点为端点,向后做长度为98mm的直线,此直线的另一个端点为点P。
4.3 校核方法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4/90 返回目录
4.3.1. 后视镜可调 此部分校核可根据后视镜功能定义来确定是否具有可调功能。
4.3.2. 后视镜镜面尺寸 ➢GB & ECE 1. 圆角半径的校核 (内外后视镜相同): 要求镜面框架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 (图4-3) 。
Section 01-01 01
注:本指南仅适用于乘用车。
4.2.1. 后视镜可调性
➢ GB与ECE要求相同:后视镜必须可调; ➢ FMVSS:后视镜必须能水平和垂直方向调节。
4.2.2. 后视镜镜面尺寸
1. 内后视镜 ➢ GB与ECE要求相同,要求如下:
(1) 后视镜镜面边框圆角半径≥2.5mm,若镜面超出边框,则镜面边缘导角半径≥2.5mm; (2) 能在反射面上绘出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a = 190/(1000/r +1) (r定义见表4-1); ➢ FMVSS:无规定。
r=90mm
α L2
r=70mm
L1 中间眼点
图4-8
图4-9
➢ GB
如果后视镜转轴距离三角块外表面距离≤ 90mm,则满足GB。如图4-9 (蓝色圆柱) 所示,此状态 不满足GB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概论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第 14 章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
123
14.1.1 指南的主要目的
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掌握内外后视镜校核需要做得法规校核包括那些内容;
2)掌握内外后视镜法规校核的主要步骤。

14.1.2 指南的相关内容
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
2)内外后视镜校核解析
3)内后视镜的后方视野校核
14.2 14.2.1 内外后视镜校核
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
1)相关标准
a)GB/15084-2006 b)ECE46 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欧洲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法规
2)相关术语
a)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做一个平行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从该位置座椅 R 点向上 635mm,做垂直于该平
面的直线段,在直线段和平面的交点的两
侧各 32.5mm 做两个点,即驾驶员眼点。

如图 14.1:
b)双眼总视野:左右单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

如图 14.2:
图 14.1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4
图 14.2
3)技术要求
a)国标内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 20000mm 视野范
围,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 60000mm
后延伸到地面;在测试视野时,允许遮阳板,头枕,后风窗刮水
器,S3 类制动灯,或车身构件(如纵向基准面附近对开门的后窗
立柱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当阻挡部分投影在汽车纵向基准面垂
直的铅垂面上时,其总和应在规定的总视野的 15%以下,遮挡程度
是在遮阳板处于收回位置,头枕在最低位置。

如图 14.3:欧标内后视镜:跟国标内后视镜的法规校核一样。

b)国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为 2500mm 的视野区域,其
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左侧最外侧点的平面
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000mm后延伸到地面,如图14.4:欧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4000mm的视野区域,1.其
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测点的平面沿Y
的负方向1000mm,并从驾驶员眼点后4000mm后延伸到地面;
2.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侧点的平面
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000mm后延伸到地面;如图14.5:c)国标右外后视镜:对于M1类和最大质量不超过2000kg的N1类车辆,驾驶员借
助后视镜必须能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4000mm的视野范围,
其左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右侧最外测点的平
面为基准,从驾驶员眼点后20000mm后延伸到地面。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5
欧标右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4000mm的视野区域,1.其左侧
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测点的平面沿Y的正
方向1000mm,并从驾驶员眼点后4000mm后延伸到地面;2.
其左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侧点的平面为
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000mm后延伸到地面
图14.3
图14.4
图14.5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6
14.2.2 内外后视镜校核解析:
1).数据输入
a) 內后视镜数模:内后视镜可以调节,根据经验把后视镜调整到一个合适的角度。

b)整车外 A 面。

c)H 点的输入。

2)数据细化
a)把內后视镜,整车外 A 面,还有 H 点装配在一起,
b)确定驾驶员的眼点坐标。

具体参考相关术语中驾驶员眼点坐标的方法。

c)在內后视镜镜边边缘取点,可以先抽取內后视镜的镜边边缘轮廓抽取出来,然后
用在抽取的轮廓上均匀取点。

取的点越多,做的分析越精确。

我们一般取 20 个点。

如图14.6:
图14.6
d)过左边眼点分别连接內后视镜边缘上的点,然后做垂直于面的垂线,用眼点和后
视镜边缘的点对称垂线,做內后视镜的折射光线。

如图 14.7:
图14.7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7
e)在驾驶员眼点后 60000mm 的半载地面上做一宽度为 20000mm 的直线。

f)把內后视镜的折射光线延长到驾驶员眼点后 60000mm 的地面上做一宽度为 20000mm 的直线处,用做视野的面,左右叠加在一起的就是双眼总视野区域。

g)如图离驾驶员眼点 60000mm 的地面上做一宽度为 20000mm 的直线,在双眼总视野
区域內则满足法规要求。

如图 14.8:
图14.8
14.2.3 內后视镜后方视野的校核:
1)数据输入
a)內后视镜数模:要求输入满足法规校核的整车的內后视镜三维数模。

b)后风挡玻璃的数据:要求玻璃数据上有黑边。

c)高位刹车灯护罩的数据,要求整车状态的数模。

d)后排座椅的数据:要求整车状态,并且带有头枕最低点的数模。

e)其它可能影响后风挡透明区视野的零部件。

2)数据细化
a)把内后视镜、后挡风玻璃、高位刹车灯护罩,后排座椅的数据装配在
一起,如图14.9:
图14.9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8
b)在后风挡玻璃上求出内后视镜折射的光线的可视区域,部分光线会被玻璃黑边、高位刹车护罩,甚至也有可能被座椅挡住。

如图14.10:
图14.10
c)把头枕的处于最低点,高位刹车灯护罩的边界的投影到后风挡玻璃的可视区域。

如图14.11:
图14.11
d)在YZ面上做一个平面,把玻璃的可视区域,头枕,高位刹车灯护罩的在玻
璃上的可视区域,都投影到YZ平面上的那个面。

如图14.12:
图14.12
e)测量出YZ平面上的玻璃可视区域,头枕,高位刹车灯护罩的面积,计算出
头枕,高位刹车灯护罩占玻璃可视面积的百分比。

法规要求不能超过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