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R,H点定义及校核
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

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首先这个H点并不是那个H点, 我要说的是汽车设计的基准点.一, H点的设计及其意义H点(Hip Point)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
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
它表示驾驶员入座后髋关节的中点在汽车中的位置。
H点在车身设计中的意义驾驶员的大部分体重通过臀部由座椅座垫支撑,一部分通过背部腰部由座椅靠背来承受,另一部分通过脚下作用于汽车地板。
在这种坐姿的约束下,驾驶员操作时身体上部活动必然是围绕H点转动的。
驾驶员在车中的位置(H点的位置)决定了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角度、眼椭圆、头廓包络线和手部伸及界面在车身中的位置。
因此H点决定了驾驶员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和视野性。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H点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分为设计H点(DESIGN H-POINT),实际H点(ACTUAL H-POINT)以及座椅参考点(SGRP)。
1.设计H点(DESIGN H-POINT):指在汽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
最前和最后设计H点可确定座椅的水平区域和垂直区域。
“最前设计H点”表示5%女子人体模型在可动范围内最前位置的胯点。
“最后设计H 点”表示95%男子人体模型在可动范围内最后位置的胯点。
2. 图1. 实际H 点(ACTUAL H-POINT):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实际H点即为人体模型左右跨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它表示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入座后胯关节在车身中的位置。
汽车的实际H点在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由于“H点三维人体模型”各构件均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因此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入座后的实际的H 点位置。
3. 座椅参考点(SGRP):指座椅的设计参考点,它是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
考虑到座椅的所有调节形式(水平、垂直和倾斜),座椅参考点确定了在正常驾驶或乘坐时座椅的最后位置。
当95%的人体模型按规定摆放在座椅上时,实际H点应与座椅参考点相重合。
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

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首先这个H点并不是那个H点,我要说的是汽车设计的基准点.一,H点的设计及其意义H点(HipPoint)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
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
它表示驾驶员入座后髋关节的中点在汽车中的位置。
H点在车身设计中的意义驾驶员的大部分体重通过臀部由座椅座垫支撑,一部分通过背部腰部由座椅靠背来承受,另一部分通过脚下作用于汽车地板。
在这种坐姿的约束下,驾驶员操作时身体上部活动必然是围绕H点转动的。
驾驶员在车中的位置(H点的位置)决定了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角度、眼椭圆、头廓包络线和手部伸及界面在车身中的位置。
因此H点决定了驾驶员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和视野性。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H点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分为设计H点(DESIGNH-POINT),实际H点(ACTUALH-POINT)以及座椅参考点(SGRP)。
1.设计H点(DESIGNH-POINT):指在汽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
最前和最后设计H点可确定座椅的水平区域和垂直区域。
“最前设计H点”表示5%女子人体模型在可动范围内最前位置的胯点。
“最后设计H点”表示95%男子人体模型在可动范围内最后位置的胯点。
2.图1.实际H点(ACTUALH-POINT):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实际H点即为人体模型左右跨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它表示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入座后胯关节在车身中的位置。
汽车的实际H点在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由于“H点三维人体模型”各构件均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因此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入座后的实际的H点位置。
3.座椅参考点(SGRP):指座椅的设计参考点,它是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
考虑到座椅的所有调节形式(水平、垂直和倾斜),座椅参考点确定了在正常驾驶或乘坐时座椅的最后位置。
当95%的人体模型按规定摆放在座椅上时,实际H点应与座椅参考点相重合。
H点设计及人机布置指南

编号:整车设计手册H 点设计及人机布置指南校对:2022 年08 月前言汽车 H 点是与操作便利性及坐姿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点,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入座后,其体重的大局部通过臀部由座椅和坐垫支撑,一局部通过脚作用于汽车地板上。
在汽车的这种特定的约束坐姿下,驾驶员在操作时身体上部的活动必定是绕通过 H 点的轴转动。
并且 H 点是确定眼椭圆的基准点,汽车 H 点还影响驾驶员的手控界面,并且是很多法规工程的基准,也是汽车局部操作性和舒适性设计的基准,所以正确确实立 H 点对整车设计格外重要。
目录1术语和定义 (1)1.1H 点行程路径 (1)1.2乘坐基准点〔S G RP〕、R 点、设计H 点 (1)1.3加速踏板踵点〔AHP〕......................................................................................................... 1.1.4踏板基准点〔PRP〕............................................................................................................. 1.1.5踏板平面角〔PPA〕............................................................................................................. 1.1.6地板基准点,后排乘员 ....................................................................................................... 1. 2人体尺寸选择.. (1)3驾驶员H 点设计 (2)3.1H 点布置输入........................................................................................................................ 3.3.2初步确定参数....................................................................................................................... 3.3.2.1初步确定驾驶员坐姿高度H30 (3)3.2.2确定SgRP 点Y 坐标W20 (3)3.2.3初步确定加速踏板踵点〔AHP〕位置 (4)3.2.4确定踏板平面角A47 (5)3.3 A 类车辆的定位程序............................................................................................................ 5.3.4定位方向盘中心及倾角 ....................................................................................................... 8.3.5确定驾驶员设计靠背角〔A40〕 (11)3.6确定H 点运动轨迹〔座椅导轨长度〕 (12)4后排乘员H 点设计 (14)4.1后排乘员坐姿舒适角度 ..................................................................................................... 1. 5 5乘员空间 . (15)5.1腿部空间............................................................................................................................. 1. 5 5.2顶部空间............................................................................................................................. 1. 6 5.3肩部空间............................................................................................................................. 1. 6 5.4臀部空间............................................................................................................................. 1. 7 5.5膝盖空间............................................................................................................................. 1. 8 5.6乘员脚部空间..................................................................................................................... 1. 85.6.1前排脚部空间 (18)5.6.1 后排脚部空间 (21)6人机布置 (23)6.1视野布置............................................................................................................................. 2. 36.1.1眼椭圆及眼点确定〔SAE J941〕 (23)6.1.2 视野基准点确定〔GB 11562〕 (25)6.1.3 风窗玻璃基准区 (27)5.1.4 驾驶员前方视野 (30)6.1.5遮阳板视野 (33)6.1.6组合仪表视野 (34)6.1.6视野眩目 (37)6.1.7视野障碍 (39)6.1.8侧视野 (45)6.1.9后视野 (48)6.1.10后风挡视野 (51)6.2舒适伸及范围..................................................................................................................... 5. 26.2.1驾驶员手把握区域〔SAE J287〕 (52)5.2.2 手操作范围〔EO〕 (53)6.2.3变速器换档手柄布置 (54)6.2.4驻车制动手柄布置 (58)6.2.5侧门手伸及的适宜范围 (61)6.2.6坐垫下部舒适操作区域 (63)6.2.7头顶舒适把握区域 (64)6.2.8侧关门操作区域 (65)6.3脚踏板布置......................................................................................................................... 6. 66.3.1A(Accelerator)、B(Brake)、C(Clutch)踏板布置 (66)6.3.2脚驻车制动踏板 (74)7整车H 点布置与外廓尺寸关系 (74)7.1长度尺寸关系..................................................................................................................... 7. 4 7.2高度尺寸关系..................................................................................................................... 7. 51术语和定义1.1H 点行程路径 H-point travel path本指定乘坐位置的座椅在全部的调整状态〔包括水平、垂直和倾斜〕下 H 点全部的可能位置。
汽车R,H点定义及校核

V类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
4.2 光反射原理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对平面镜和曲面镜都适用.
图9: 左右单眼通过内后视镜观看后方区域原理图
4.3 内后视镜(I类)的视野要求
图10: 内后视镜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图11: 主外后(II,III类)视镜视野要求
图12a: 广角外后视镜(IV类)视野要求
汽车座椅H点介绍, R点定义, 驾驶员视野校核方法
梅魁银 2006年10月7日
主要内容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汽车座椅H点介绍
2. 座椅R点定义 3.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方法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汽车整车坐标系是三维正交右手坐标系(图0): X轴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为负,向后为正,
的是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正。
表3: 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
表4: 当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 V点,P点的坐标修正值.
E点:是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 ) ,E1,E2 (E3 ,E4)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 P1,P2位置时的左,右 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
和通过V2的三个向下成4度角的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
后视镜,三角窗,雨刮器,细丝线等,无其它障碍物.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4.1 后视镜的种类
4.2 光反射的基本原理
4.3 内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I 类后视镜(内后视镜):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底边长为a,高为40的矩形.
图12b: 补盲外后视镜(V类)视野要求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V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1所示.
汽车RH点定义及校核

曲率半经r值要求:
I,I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200, 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800.
IV类后视镜(广角外后视镜):
V类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
4.2 光反射原理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对平面镜和曲面镜都适用.
图9: 左右单眼通过内后视镜观看后方区域原理图
4.3 内后视镜(I类)的视野要求
3.3 前风窗玻璃校核
图5: V点的位置和前风窗玻璃基准点
3.4 A 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图6: P点的位置和S1, S2截面位置
将E1和E2的连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 与E1和E2的连线成直角,从E1向左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 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作前一切线的平行线, 与后一切线形成的夹角即为A柱双目障碍角.
图7: 确定A柱双目障碍角的示意图
3.5 驾驶员前方180度内视野校核
V1 V2
图8: 驾驶员前方180度内视野要求
3.6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必须满足的要求
前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包含前风窗玻璃基准点a,b,c,a’,b’,c’
所包围的面积(图5). 两个A柱的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度(图7). 图8中驾驶员前方视野180度内,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 和通过V2的三个向下成4度角的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 后视镜,三角窗,雨刮器,细丝线等,无其它障碍物.
.
R点是指设计H点. 为了确定R点的位置, 首先需要定义G点:
G点是在座椅对称中心面内, 座椅靠背的铅垂切线与座垫的 交点. R点对于G点的相对坐标为(-100,0,75), 即: 从G点向前 100mm, 向上75mm. (图3)
图3: 座椅R点的位置
H点和R点的国家标准

ICS 43.040.20T38GB/T 11563.1-XXXX代替 GB/T 11563-1995道路车辆——H点和R点确定程序第一部分Road vehicle—Procedure for H- and R- point determinationPart1(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07-9-29)20xx-xx-xx 发布20x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T 11563.1-xxxx目 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参考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三维H点装置的描述 (2)5 三维H点装置的安装程序 (2)IGB/T 11563.1-xxxx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6549:1999(E)《道路车辆—H点和R点确定程序》。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负责单位: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东风商用车研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三红、余博英、杨琨,邢建伟,张尚娇,李建功IIIGB/T 11563.1-xxxx道路车辆—H点和R点确定程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确定座椅实际H点和躯干角的三维H点装置以及测定座椅实际H点和躯干角时,三维H点装置的安装程序。
目的在于把这些测量值与制造厂的乘坐基准点和设计躯干角进行比较。
三维H点装置是用于检查某一指定座椅位置的装置,而不是用来测量或指示乘员的能力或舒适性的装置。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特征的机动车辆:a.驾驶员的踵点至乘坐基准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550mm;b.躯干后倾角大于5°或由大腿杆表示的大腿中心线与水平线夹角大于5°。
2 参考标准ISO 3833 道路车辆—类型—术语和定义ISO 4130 道路车辆—三维参考系统和基准点类型—定义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三维H点装置three-dimensional H-point machine用于测定车辆上的实际H点和实际躯干角的装置。
汽车R,H点定义与校核

3.3 前风窗玻璃校核
图5: V点的位置和前风窗玻璃基准点
3.4 A 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图6: P点的位置和S1, S2截面位置
将E1和E2的连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 与E1和E2的连线成直角,从E1向左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 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作前一切线的平行线, 与后一切线形成的夹角即为A柱双目障碍角.
图10: 内后视镜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图11: 主外后(II,III类)视镜视野要求
图12a: 广角外后视镜(IV类)视野要求
图12b: 补盲外后视镜(V类)视野要求
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观看!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V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1所示.
若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按表4对X、Z坐标
进行修正.
P点: 是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点的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P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2所示. 表3给出 的是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当设计 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按表4对X、Z坐标进行修正。
汽车座椅H点介绍, R点定义, 驾驶员视野校核方法
梅魁银 2006年10月7日
主要内容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汽车座椅H点介绍
2. 座椅R点定义
3.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方法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汽车整车坐标系是三维正交右手坐标系(图0):
X轴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为负,向后为正, X轴基准平面(0点)为前轮中心线所在的垂直于X轴的平面;
曲率半经r值要求:
I,I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200, 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800.
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

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首先这个H点并不是那个H点, 我要说的是汽车设计的基准点.一, H点的设计及其意义H点(Hip Point)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
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
它表示驾驶员入座后髋关节的中点在汽车中的位置。
H点在车身设计中的意义驾驶员的大部分体重通过臀部由座椅座垫支撑,一部分通过背部腰部由座椅靠背来承受,另一部分通过脚下作用于汽车地板。
在这种坐姿的约束下,驾驶员操作时身体上部活动必然是围绕H点转动的。
驾驶员在车中的位置(H点的位置)决定了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角度、眼椭圆、头廓包络线和手部伸及界面在车身中的位置。
因此H点决定了驾驶员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和视野性。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H点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分为设计H点(DESIGN H-POINT),实际H点(ACTUAL H-POINT)以及座椅参考点(SGRP)。
1.设计H点(DESIGN H-POINT):指在汽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
最前和最后设计H点可确定座椅的水平区域和垂直区域。
“最前设计H点”表示5%女子人体模型在可动范围内最前位置的胯点。
“最后设计H 点”表示95%男子人体模型在可动范围内最后位置的胯点。
2. 图1. 实际H 点(ACTUAL H-POINT):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实际H点即为人体模型左右跨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它表示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入座后胯关节在车身中的位置。
汽车的实际H点在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由于“H点三维人体模型”各构件均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因此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入座后的实际的H 点位置。
3. 座椅参考点(SGRP):指座椅的设计参考点,它是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
考虑到座椅的所有调节形式(水平、垂直和倾斜),座椅参考点确定了在正常驾驶或乘坐时座椅的最后位置。
当95%的人体模型按规定摆放在座椅上时,实际H点应与座椅参考点相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率半经r值要求:
I,I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200, 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800.
IV类后视镜(广角外后视镜):
V类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
4.2 光反射原理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对平面镜和曲面镜都适用.
图9: 左右单眼通过内后视镜观看后方区域原理图
4.3 内后视镜(I类)的视野要求
Y轴沿汽车左右方向,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Y轴基准平面(0点)为汽车的对称中心平面; Z轴沿汽车高度方向,向下为负,向上为正, Z轴基准平面(0点)为汽车满载时地板下表面(或纵梁上表面)最长平直一 段所在的水平面.
图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座椅H点介绍
座椅H点是标准人(三维H点装置)的躯干和大腿的铰接中心. H点是通过三维H点装置测量出的.
表3: 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
表4: 当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 V点,P点的坐标修正值.
E点:是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 ) ,E1,E2 (E3 ,E4)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 P1,P2位置时的左,右 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
图4: E点相对于P点的位置
பைடு நூலகம்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4.1 后视镜的种类 4.2 光反射的基本原理 4.3 内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I 类后视镜(内后视镜):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底边长为a,高为40的矩形.
r为曲率半经.
II,III 类后视镜(主外后视镜):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底边长为a,高为40的矩形, 与矩形高平形的线段长度为b, a, b的最小值为:
图3: 座椅R点的位置
3.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方法
3.1 适用范围: M1类汽车驾驶员前方180度范围内直接视野 的要求和校核方法. 3.2 基本定义: 座椅靠背角,V点,P点,E点. 座椅靠背角: 是指座椅靠背(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与铅垂 线的夹角. V点: 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通常用 V1,V2点表示V 点的不同位置. 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R点及设 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此点用于检察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3.3 前风窗玻璃校核
图5: V点的位置和前风窗玻璃基准点
3.4 A 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图6: P点的位置和S1, S2截面位置
将E1和E2的连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 与E1和E2的连线成直角,从E1向左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 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作前一切线的平行线, 与后一切线形成的夹角即为A柱双目障碍角.
测量H点时,座椅应调到最后,最低位置.
安装三维H点装置时, 必须严格遵守三维H点装置的安装程序
执行.
三维H点装置
2. 汽车座椅R点的定义
R点是“乘坐基准点”
.
R点是指设计H点. 为了确定R点的位置, 首先需要定义G点:
G点是在座椅对称中心面内, 座椅靠背的铅垂切线与座垫的 交点. R点对于G点的相对坐标为(-100,0,75), 即: 从G点向前 100mm, 向上75mm. (图3)
汽车座椅H点介绍, R点定义, 驾驶员视野校核方法
梅魁银 2006年10月7日
主要内容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汽车座椅H点介绍
2. 座椅R点定义
3.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方法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汽车整车坐标系是三维正交右手坐标系(图0):
X轴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为负,向后为正, X轴基准平面(0点)为前轮中心线所在的垂直于X轴的平面;
图7: 确定A柱双目障碍角的示意图
3.5 驾驶员前方180度内视野校核
V1 V2
图8: 驾驶员前方180度内视野要求
3.6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必须满足的要求
前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包含前风窗玻璃基准点a,b,c,a’,b’,c’
所包围的面积(图5). 两个A柱的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度(图7). 图8中驾驶员前方视野180度内,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 和通过V2的三个向下成4度角的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 后视镜,三角窗,雨刮器,细丝线等,无其它障碍物.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V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1所示.
若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按表4对X、Z坐标
进行修正.
P点: 是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点表示驾驶
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点的不同位置.
Pm点是指通过R点的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P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2所示. 表3给出 的是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当设计 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按表4对X、Z坐标进行修正。
图10: 内后视镜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图11: 主外后(II,III类)视镜视野要求
图12a: 广角外后视镜(IV类)视野要求
图12b: 补盲外后视镜(V类)视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