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介绍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明清两代宫廷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次导学案旨在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故宫博物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参观路线1. 午门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建于明代。
午门高达37米,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午门前有五个大石狮,左右各两只,分别代表着雄性和雌性。
午门内的大殿是明、清两代皇帝接待重要客人的场所,气派非凡。
2. 三大殿三大殿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是故宫博物院的核心区域。
乾清宫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宫内陈设豪华,展示了明、清两代的王朝文化。
交泰殿是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也是举行皇帝登基和大婚仪式的地方。
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布局精巧,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3. 后三宫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包括永寿宫、长春宫和常和宫。
永寿宫是皇帝的寝宫,宫内陈设精美雅致;长春宫是皇后的寝宫,装饰华丽,体现了封建礼制;常和宫是皇帝和皇后共同居住的地方,展示了皇室生活的隐秘之处。
4. 养心殿养心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皇帝举行宴会的场所。
养心殿内有大量的壁画和彩绘,反映了明、清两代的文化和艺术风貌。
游客可以在养心殿内感受到皇帝的威严和气派。
5. 珍宝馆珍宝馆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的地方,展出了大量来自中国和各国的珍宝。
游客可以在珍宝馆内欣赏到许多稀世珍品,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瑰宝之美。
三、导学建议1. 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应遵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触摸、摄影或破坏文物。
2. 在导览员的带领下,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
3. 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应保持队形,注意观赏秩序。
4. 在故宫博物院内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文物,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观内容。
5. 在参观结束后,可以到故宫附近的商店购买纪念品,留下美好的回忆。
通过本次导学案,相信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故宫博物院,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故宫这一世界遗产的规模、布局等建筑特点。
2、学习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体会空间顺序在说明建筑物的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体现出来的封建皇权本质上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过程与方法课前自学,课中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后完成有针对性的校本作业。
【教学重点】1、详细解读太和殿部分,学习本文运用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群)的操作方法。
2、认识找准某个观察立足点并运用方位词对说明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封建皇权是如何具体体现在故宫建筑的各个方面的;2、体会本文有条不紊地组织说明内容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要点】1、激趣导入;2、通过提问或小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课件展示故宫风貌;4、理清作者的游踪,了解文本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理解“总—分—总”的结构顺序,以突破第二个教学难点;5、结合课后练习一,弄清故宫建筑群是由哪些大小建筑组成的;结合篇幅比重,理解其说明详略安排与意图,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6、结合课后练习二,师生解读(5—8)段介绍太和殿的部分,突出第一和第二教学重点,突破第一个难点。
7、运用恰当的方位词,口头介绍我们班的教室;8、完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校本作业。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请到过同安影视城的同学介绍影视城的大概风貌,可以从规模特点或建筑风格、建筑布局等方面来介绍。
二、借助提问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标音:2、具体说说文中交代作者游踪的语句:3、解决课后练习一。
三、借助问题,解师生共同解读课文。
(一)课文各段说什么?作者按什么思路组织材料的?作者参观故宫的路线图与课文的结构有什么内在联系?(二)作者是如何具体说明故宫建筑群特点的呢?希望通过语段的解读,深入了解故宫作为封建帝王工作生活的地方,它在建筑上有什么规格要求,希望达到统治者的什么意愿。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特色。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壮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特点。
(2)理解并运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2、难点(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对故宫博物院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黄传惕,1934 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笔名黄羽。
1957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
2、说明文相关知识(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2)说明文的特点是科学性、条理性和准确性。
(3)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额枋()蟠龙()中轴线()金銮殿()2、解释下列词语。
(1)井然有序:(2)迥然不同: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五、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填写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可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在示意图上标注出主要建筑的名称)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重点介绍了哪座宫殿?为什么?(2)在介绍太和殿时,作者重点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3、品味语言(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这句话中的“最大”能否换成“较大”?为什么?(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六、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游览故宫博物院,你会怎样介绍?请写一段导游词。
2、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学习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3. 能够描述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
二、导学内容:1.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博物院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占地面积达到7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共有大殿、殿堂、宫门、花园等共有九千余间。
2.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珍藏、钻研和展示明清两代宫廷文物的专业机构,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藏品,包括绘画、书法、玉器、陶瓷、金银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宫廷文化的奇特魅力。
3. 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故宫博物院常年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如“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故宫文化遗产展”等,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其中最闻名的展品包括清代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御笔”、明代万历皇帝御制的“万历御笔”等。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观看故宫博物院的宣传片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和文物特色。
2. 进修:(1)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3)展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价值和珍爱意义;(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介绍他们最喜欢的故宫博物院展品。
4.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故宫博物院,亲身感受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魅力。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还深入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进修,更加珍惜和珍爱中国的宫廷文物,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
2、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在选材组织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方法。
4、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故宫博物院)(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三)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作者的参观路线)3、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哪些建筑(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建筑)明确: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五)再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整体特点。
(总)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分)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从景山回望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总)(六)重点研读1、故宫博物院里建筑繁多,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座建筑(太和殿)2、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太和殿(5-8段)3、仔细阅读这四个段落,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明确:5段:外观特征6段:内部装饰7段:建筑位置8段:用途说明顺序:由外到内(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
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doc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简述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导学重点:1.理清木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导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图示法、延伸拓展法。
第一课时(总第74课时)导学要点: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2、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一、导语设计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文字砌成的故宫中,来一次故宫之旅,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图片交巾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日己的活介绍。
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整装待发欣赏北京名胜视频欣赏北京名胜古迹图片欣赏故宫图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班级:小组:组长:学习目标: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音、形、义)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结构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学习重(难)点: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能够填出故宫博物院示意图)。
前课准备:复习说明文文体常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资料链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中共党员。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一、自主预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妃嫔..()翊.坤宫()修缮.()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湛蓝:布局:肃穆:幽雅:悠扬:井然有序:举世闻名二、导学过程: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
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结构,说明顺序完成下题。
本文采用了()说明顺序,按()说明结构对()进行介绍。
2、默读课文,根据本文说明结构,划分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3、理清文章说明顺序,理清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路线。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p课本119)三、小结四、随堂检测独立完成《同步导学》故宫博物院一课中课前预习部分1、2、3、5题。
六上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六上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敬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故宫博物院,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地。
在本次导学案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故宫的奥秘,了解其中蕴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让我们一起开始吧!一、故宫博物院简介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故宫建于明代的永乐年间,历经近600年的风雨,目前已成为一座珍贵的历史遗产。
故宫包括南北两部分,分别为内廷和外廷,是中国古代帝王处理政务、居住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二、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风格以黄琉璃瓦、红彤、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清水虚梁等特色著称。
整座宫殿布局严谨,内部装饰华丽,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美之处。
在故宫中,可以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例如仿建筑、汉白玉石皇泥砖瓦、及朱顶礼殿等,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三、故宫的珍藏文物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绘画、书法、瓷器、玉器等,其中许多文物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在故宫中,可以欣赏到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同时,这些文物也反映出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化的繁荣发展,让人感叹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四、故宫的文化价值故宫博物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领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丽风采。
故宫的存在,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的象征。
五、故宫的保护与传承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展览、研究、教育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故宫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六、结语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希望通过此次导学案的学习,使大家更加了解故宫的价值和意义,珍惜和传承中华文明,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4、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
5、故宫的“三大殿”指、、。
6、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由决定的。
课堂探究7、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
(不少于4个)(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8、“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9、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各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
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32019-05-05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4、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
5、故宫的“三大殿”指、、。
6、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由决定的。
课堂探究7、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
(不少于4个)(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8、“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9、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各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
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32019-05-05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4、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
5、故宫的“三大殿”指、、。
6、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由决定的。
课堂探究7、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
(不少于4个)(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8、“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9、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各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
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32019-05-05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4、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
5、故宫的“三大殿”指、、。
6、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由决定的。
课堂探究7、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
(不少于4个)(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8、“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9、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各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
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32019-05-05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4、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
5、故宫的“三大殿”指、、。
6、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由决定的。
课堂探究7、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
(不少于4个)(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8、“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9、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各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
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32019-05-05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