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合集下载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美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美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敬畏生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托尔斯泰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4. 作品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人物等方面深入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鉴赏进行点评,总结托尔斯泰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和敬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生命敬畏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以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托尔斯泰的作品原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2. 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多媒体资源: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篇1nbspnbspnbspnbsp[教学目标]1、在学会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用时约20分钟)nbsp2、进行初步的审美训练,以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用时约20分钟)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的第1项。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2项。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手段]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刺激学生感观、增大课堂容量。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方法]以“问题教学法”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过程]nbspnbspnbspnbspnbsp引入:一幅漫画nbspnbspnbspnbspnbsp主体结构:(七个问题:提出—理解—认知、情感)nbspnbspnbspnbspnbsp1、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nbsp(极言其伟大)nbspnbspnbspnbspnbsp2、我们相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怎样的?nbspnbspnbspnbspnbsp3、托尔斯泰墓实际上是怎样的?nbsp(极言其朴素)nbspnbspnbspnbspnbsp4、托尔斯泰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nbspnbspnbspnbspnbsp5、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nbspnbspnbspnbspnbsp6、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nbsp(极言其崇高)nbspnbspnbspnbspnbsp7、如何来认识一个人自身的价值与外在的评价?nbspnbspnbspnbspnbsp结束:两首小诗nbspnbspnbspnbspnbsp1、臧克家《有的人》nbspnbspnbspnbspnbsp2、泰戈尔《某人》nbspnbspnbspnbspnbsp巩固练习:以1991年全国语文高考相关试题为主。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打印稿。

2. 相关资料的打印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坟墓的图片,让学生对坟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问:“你们认为坟墓是什么?”让学生对坟墓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3)作者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够识别和分析。

4. 语言特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等,让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特点的运用,并能够识别和分析。

5.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坟墓对于人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6.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坟墓的短文,可以是对坟墓的描述,也可以是对坟墓的感悟和思考。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会,思考坟墓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拓展1. 比较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坟墓描述,如西方的墓园、东方的墓地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坟墓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坟墓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如对生命的尊重、对死者的纪念等。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认识其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看似矛盾的表述。

(2)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生死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作者的(2)提问:“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背景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世间最美的坟墓”进行分析。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托尔斯泰的生死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世间最美的坟墓”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死观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并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调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通过比较托尔斯泰与其他名人的坟墓,让学生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含义。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学会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敬仰之情思考坟墓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激发对文学和哲学的兴趣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解释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含义2.2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2.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探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敬仰之情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坟墓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哲学的兴趣3.2 课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3.3 课文分析与解读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坟墓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4.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3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坟墓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的思考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关于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5.3 参考书籍和文章推荐一些关于托尔斯泰和坟墓主题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坟墓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意义鼓励学生分享个人对坟墓和死亡的看法和经历6.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托尔斯泰、作者或其他人物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第七章:扩展活动7.1 参观坟墓如果可能,组织学生参观托尔斯泰的坟墓或类似的历史人物的坟墓让学生亲身体验坟墓的氛围和意义,并思考人生的价值7.2 观看相关电影或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与托尔斯泰或坟墓主题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媒体更深入地了解课文背景和历史背景第八章:教学反思8.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教学活动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8.2 自我评估评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度第九章:教学延伸9.1 相关作品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托尔斯泰相关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多作品来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文学成就9.2 比较研究让学生比较《世间最美的坟墓》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坟墓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强调坟墓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的重要性10.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文学和哲学的思考和探索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激发对人生的思考和自我提升的愿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活动:角色扮演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1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前言】坟墓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最后祭奠之地,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然而,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墓地,往往被忽略了其无论在艺术、历史、文化上都具有独特价值的一面。

那么是否存在“世间最美的坟墓”?本次课程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课程目标】1. 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和建筑艺术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坟墓;2.了解坟墓建筑艺术的演变过程;3.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坟墓,比如秦始皇陵等;4.了解与墓有关的文化、传说、民俗;5.启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坟墓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寿命最长的坟墓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知识点:古埃及的金字塔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金字塔、掌握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原理和工艺。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讨论操作步骤:1.引出问题: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坟墓是什么?2.给学生看图:让学生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外形。

3.讲解: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的建造原理和工艺。

4.大讨论:让学生讨论金字塔的用途、历史背景等。

二、世界最大的墓教学目标:了解著名的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知识点: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建筑结构和建造背景。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讨论操作步骤:1.引出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坟墓有多大?2.给学生看图: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外观照片。

3.讲解: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建造原理和工艺。

4.大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历史背景、外观设计、文化价值等方面。

三、最神秘的墓教学目标:了解世界级的神秘墓葬——金字塔王朝发掘项目。

知识点:金字塔王朝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王朝的历史从而引出金字塔王朝发掘项目。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视频辅助展示操作步骤:1.引入问题:你觉得金字塔如何建造?为什么这个民族如此重视墓葬?2.介绍: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王朝的历史和文化。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能够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2)培养对生命、死亡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背诵和理解;(2)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3)对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探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感悟的把握;(3)如何将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作者及其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于坟墓和死亡的一些问题,如:“你认为最美的坟墓是什么样的?”“你如何看待死亡?”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3)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 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等,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关于坟墓和死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运用写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2)能够分析并欣赏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对死亡的敬畏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分析。

3. 课文中的词句运用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和运用。

2. 对托尔斯泰墓地美景和哲理的深入理解。

3. 创意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

2. 托尔斯泰墓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托尔斯泰墓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墓地美景的感悟和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墓地美景和哲理的特点。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词句,并进行背诵。

(2)学生借鉴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点评。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意写作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复习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总结
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感动了作者。作者又将自己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动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创设意图
一、激趣导入
想象托翁这样一个伟人,他的坟墓应该是怎样的?
而实际上托翁的坟墓是怎样的(ppt展示)?用一个词语概括是“朴素”。这样朴素、平凡的坟墓却被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板书题目。
预设答案:气派、金碧辉煌等
激发学生想象进而引出想象与实际的落差,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
只有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人们的敬意。
3.练习文章中树德来历及有关幸福的许诺一段,明确“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的意义:摆脱羁绊、落尽铅华、回归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也是生命的本然状态。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抓关键语句阅读文本的方法。
提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这也正是文章打动的基础之所在。
分析手法
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朴素美的?
语言:文字简洁,厚。
写作手法:排比、比较、衬托、白描
①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
③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④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
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对景物的描绘抒写个人情感。
例如:“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暧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A: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色彩,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B:墓地周围的自然与其他墓地的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出坟墓的朴素。C: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九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对比的手法。
2.学会抓关键词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3.领悟美的内涵,感受托尔斯泰朴素中蕴含绚烂、平淡中蕴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关键词句由浅入深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难点:领悟托尔斯泰朴素中蕴含绚烂、平淡中蕴含醇厚
【教学活动】学生课前网络查询托尔斯泰相关知识,课堂交流;ppt展示伟人坟墓,讨论区别。
排比:“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突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比较:“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用那破伦、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从反面来衬托,说明这些伟人的富丽堂皇反不如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振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如此朴素的坟墓却被称之为最美的坟墓,为什么?课下思考这个问题。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学习内容。增强联系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创设意图
研读文本
1.如此朴素平凡的坟墓作者却称之为“最美”,为什么?
托尔斯泰生平介绍:
他拥有丰厚的家产,但是他却远离城市的奢华的生活,长期生活在乡间,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对功名利碌看得很淡
2.为什么最美在朴素上?
墓中人:饱含忧患的老人;声名所累的老人,最伟大人物之一。
表现了逝者淡泊名利的品格与坟墓的外观和谐统一,再缀以鲜花形成一种朴素美。
其之所以最美,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也正是本文打动读者的基础。
二、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所表达内容。
2.再读课文,圈画文章中直接描写坟墓,体现坟墓朴素美的语句。
2.结合四处描写,思考:与其他伟人的墓相比,托翁的墓缺少什么?拥有什么?
3.再读文本,思考托尔斯泰的墓呈现美的缘由是什么?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作者1928年在俄国旅行时,在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墓前感受的真切描述,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奥地利公民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