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4 高考 数学考试大纲

2024 高考 数学考试大纲

2024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主要分为数与式、函数、几何与变换、统计与概率四个部分。

一、数与式1. 实数:实数的概念、实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关系、开方运算。

2. 立方根: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的计算、立方根的性质。

3. 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的概念、等价代数式的判定、多项式的概念与多项式的次数、整除与同余等概念。

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等概念。

2.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4. 分式函数:分式函数的定义、分式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6.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几何与变换1. 平面几何: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概念。

3. 解析几何: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

4. 坐标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等坐标变换的概念与性质。

四、统计与概率1. 概率初步知识: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的概率等概念。

2. 统计初步知识: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方法等概念。

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几种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等概念。

4.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二项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的性质等概念。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及要求要求考生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

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有运用基本方法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函数、极限、连续1.考试内容(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2)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0sin lim 1x x x→=,()10lim 11x x x →+=。

(3)函数连续的概念、 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2.考试要求(1)理解函数概念,知道函数的表示法;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函数值。

(2)掌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概念及性质,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

(6)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和无穷小量的比较。

(7)掌握两个重要极限:0sin lim 1x x x→=,()10lim 11x x x →+=。

(8)理解函数连续与间断的定义,理解函数间断点的分类,会利用连续性求极限,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有界性定理、最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用上述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1.考试内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的导数的求法、高阶导数的概念和计算、微分的概念、函数可微与可导的关系、微分的运算法则及函数微分的求法、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和拐点、函数的极值、函数最值。

数学二考试大纲

数学二考试大纲

数学二考试大纲数学二考试大纲。

1.平面坐标系与函数。

1.1平面直角坐标系。

1.2函数的概念。

1.3函数的运算。

1.4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2.极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1极坐标系。

2.2极坐标方程。

2.3参数方程及其图形。

3.三角函数。

3.1角度与弧度。

3.2常用三角函数及其图像。

3.3三角函数的运算。

3.4反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4.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4.1函数的极限概念。

4.2函数的极限集合及其性质。

4.3函数的连续性概念。

4.4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5.导数与微分。

5.1导数的定义与运算法则。

5.2高阶导数。

5.3函数的微分与微分法。

5.4高阶微分及其应用。

6.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6.1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6.2基本积分公式及其应用。

6.3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6.4罗尔定理与中值定理。

7.应用题型。

7.1最值、极值及其应用。

7.2反问题及其应用。

7.3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及其应用。

7.4面积、体积及其应用。

7.5函数拟合及其应用。

7.6解析几何及其应用。

7.7向量及其应用。

注:以上内容为参考,具体考试大纲以当地招生部门公布为准。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

考试性质全国统一考试是选拔性考试,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高等学校依照考生的成绩,按照招生计划进行综合评估,以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能力要求1.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包括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和平移。

考生需要: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 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 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 了解平面向量的差不多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 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能够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 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同时能够熟练运用平移公式。

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包括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生需要:1)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考试内容包括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和函数的应用。

考生需要:1) 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 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定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能够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中考数学试卷大纲

中考数学试卷大纲

一、试卷结构1. 试卷总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试卷结构: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块。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满分40分)1. 数与代数(1)实数的运算及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3)二元一次方程组(4)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判别式(5)函数及其性质2. 几何与代数(1)三角形、四边形及相似、全等(2)圆及圆的性质(3)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坐标计算(4)解析几何基础3. 统计与概率(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频率分布表(3)概率计算(4)随机事件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满分30分)1. 完成实数的运算2. 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3. 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5. 求函数的值6. 判断三角形的性质7. 求圆的面积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9. 求概率10. 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四、解答题(共5题,每题10分,满分50分)1. 数与代数(一元二次方程、函数)题目: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解为x1和x2,求:(1)若x1+x2=5,求a、b、c的值;(2)若x1x2=4,求a、b、c的值。

2. 几何与代数(三角形、四边形)题目: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BC=5cm,求:(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2)求角B的度数。

3. 统计与概率题目:某班级有3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成绩区间 | 人数——|——0-60 | 560-70 | 1070-80 | 1080-90 | 590-100 | 0求:(1)求该班级的平均成绩;(2)求该班级的中位数;(3)求该班级的众数。

4. 综合题题目: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点B(-1,2),求:(1)直线AB的方程;(2)点C(x,y)在直线AB上,且AC的长度为5,求点C的坐标。

5. 应用题题目:某工厂生产一批产品,每天产量为100件,成本为1000元,售价为200元。

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二、考试目标《高等数学》专升本入学考试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函数、极限与连续(一)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与基本特性;数列、函数极限;极限的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概念与阶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和间断点;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考试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

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

2.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概念(不要求做给出ε,求N或δ的习题);了解极限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和极限的两个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

3.掌握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极限计算方法。

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4.了解无穷小、无穷大、高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5.理解函数连续的概念;了解函数间断点的概念,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第一类与第二类)。

6.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用性质证明一些简单结论。

二、导数与微分(一)考试内容导数概念及求导法则;隐函数与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微分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二)考试要求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会求平面曲线的切、法线方程;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会熟练求函数的导数。

3.掌握隐函数与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求导方法(一阶);掌握取对数求导法。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会求简单函数的n 阶导数。

4.理解微分的概念,了解微分的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三、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一)考试内容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单调性与极值、曲线凹凸性与拐点。

单考数学考试大纲

单考数学考试大纲

711单考数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二、高等数学部分的考试大纲(一)函数、极限、连续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初等函数 简单应用问题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 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 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 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e x x x x x x =⎪⎭⎫ ⎝⎛+=∞→→11lim ,1sin lim 0 函数连续的概念 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考试要求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2. 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 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 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 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 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的方法。

9.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 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考试内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 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 高阶导数 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达(L ’Hospital )法则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 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 函数图形的描绘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考试要求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小学数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集合和简易逻辑(一)考试内容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二)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他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接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二、函数(一)考试内容对应于映射;函数概念;函数表示法和函数图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分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二)考试要求1.了解对应于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数列(一)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事;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几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三角函数(一)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tanαcot α=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了解正弦函数、预选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预先函数和函数y=Asin(wx+Φ)的简图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他们解斜三角形五、不等式(一)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二)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数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六、复数(一)考试内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向量表示;复数的加法与减法;复数的乘法和除法;复数的三角形形式(二)考试要求1.了解引入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几何表示;了解复数的向量表示2.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3.掌握复数的三角形式七、数集(一)考试内容数的概念的发展;整数集;有理数集;无理数的引入;复数集(二)考试要求1.掌握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和复数集之间的关系2.理解自然数集、整数集和有理数集的性质;了解实数集、复数集的性质八、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考试内容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向量积与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与直线;曲面与空间曲线(二)考试要求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熟练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会确定空间点的坐标2.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及向量积等运算方法;掌握判断向量平行或垂直的条件;会求向量的模、方向余弦及两向量间的夹角3.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4.理解平面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一般方程;会判断两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并会建立平面方程5.理解空间直线的概念;熟练掌握直线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及一般方程;会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会建立直线方程6.了解一些常见的曲线方程、曲面方程九、直线和圆的方程(一)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二)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称的角和颠倒直线的举例公式;能改也根据直线的翻唱歌和那个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了解二院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及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代数
一、函数
1.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会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
3.掌握增函数、减函数及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4.理解一次、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象和性质;会求它们的解析式,并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了解反函数的定义,会求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运算法则,掌握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并能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二、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解一元一次及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2.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会求解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三、数列
1.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求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会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求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四、复数
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了解复数的三角形式,会进行复数的代数形式与三角形式的互化.
2.会进行复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大类运算.
五、导数
1.了解极限的概念及四则运算法则,了解函数连续的概念.
2.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3.掌握基本求导公式及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会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最大、最小值.
第二部分平面三角
一、三角函数及三角函数式的变换
1.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2.掌握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会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
3.掌握和角公式、倍角公式,会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
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掌握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正切函数的图形和性质
3.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三、解三角形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用其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题.
2.掌握正弦及余弦定理,会用其解斜三角形及简单应用题.
第三部分平面解析几何
一、平面向量
1.理解向量的概念、了解向量共线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3.掌握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4.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
5.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中点公式和平移公式
二、直线
1.理解直线的倾角及斜率的概念,会求直线的斜率及方程,并能用直线方程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两直线平行及垂直的条件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三、圆锥曲线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2.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并能应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3.会用平移公式化简圆锥曲线方程.
四、空间向量
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2.掌握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1.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
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
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
1.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会用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会解排列、组合的简单应用题
2.会用二项展开式性质和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概率初步
1.了解随机事件、可能性事件及其概率的意义,会用计数方法和排列组合基本公式计算可能事件的概率. 2.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3.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