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原题汇编

合集下载

八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4.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汇编

八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4.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汇编

山东省青岛市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7-8 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峨眉山月歌
王勃
李白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峨眉山月半轮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发清溪向三峡,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思君不见下渝州。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 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 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 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 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 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 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 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 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7.C
赏析题精编
1. 文学常识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并称为“初唐四杰”。2.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中作者与友人的送别地点是长安(答“城阙”亦可), 抒发了旷达宽慰之怀。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不 要、无须,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豪迈旷达。
2020年春统编版八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2019年北京市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 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 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 的人生态度。(3分) 10.【答案】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 人”; 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5.下面诗句与“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所描绘景物特点最接近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26.有同学认为这首诗中几乎没有写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所以不是一首好的送别诗。

你赞同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5.A 26.不赞同。

示例一: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友人,借以减轻友人的悲伤和孤独之感,于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胸襟的阔大。

示例二:诗人劝勉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这显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及与友人真挚的友情。

【解析】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景象。

A.该句意为“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描绘的是大海的壮阔景象,一片毫秒,与例句景象特点相近;B.该句意为“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描绘的是沙漠雪景,给人惨淡清冷之感,与例句景象不符;C.该句意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描绘的是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例句景象不符;D.该句意为“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描绘的是战争的紧张气氛,与例句景象不符;故选A。

2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诱人的不舍之情,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试题及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试题及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城阙辅三秦”中的“辅”字在句中的含义是()A. 辅佐B. 辅助C. 拱卫D. 辅导2. “风烟望五津”中的“五津”具体指的是()A. 长安的五个城门B. 蜀地的五个渡口C. 天上的五颗星星D. 江河的五个交汇处3. 以下哪项不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含义?()A. 知己即使相隔遥远,心灵仍能相通B. 距离不是衡量友情的标准C. 诗人与杜少府的友情超越空间限制D. 诗人认为与杜少府的友情已断绝4. “无为在歧路”中的“无为”最接近以下哪个词语的意思?()A. 无所事事B. 无需担忧C. 无能为力D. 无动于衷5. “儿女共沾巾”中的“沾巾”用来形容的是()A. 欢笑时泪洒衣襟B. 悲伤时泪湿衣襟C. 愤怒时泪溅衣襟D. 惊讶时泪流衣襟二、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城阙()2. 辅()3. 风烟()4. 无为()5. 沾巾()三、句子翻译与赏析(每题5分,共25分)1. 翻译并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 翻译并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 翻译并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翻译并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2. 与君离别意,同是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4. 无为在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五、内容理解与概括(10分)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5分)2. 请分析诗中“城阙辅三秦”与“风烟望五津”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5分)六、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5分)2. 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情感的。

(5分)3. 请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存”字和“若”字的精妙之处。

(5分)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 答:【参考答案】10.【答案】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1.【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

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2019北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王勃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 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分享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考试题答案及 鉴赏,以帮助同学们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 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 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 离别是常 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 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 们那样哭哭啼啼。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3.《黄鹤楼》的颈联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黄鹤云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晴川历历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1/6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对“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 一项是() A. 以 “ 沉 舟 ”“ 病 树 ” 与 “ 千 帆 过 ”“万木青”作对照,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考真题+学习要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考真题+学习要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考真题+学习要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考真题+学习要点引导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代表作,也是考试重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考真题+学习要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答: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1 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学习要点:(首联)既寄寓不必伤别之意,又起破题作用,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点明两个地点,用环境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两人情感间的共鸣句、此别为别中之别、劝慰友人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的诗句。

(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表现诗人宽阔胸襟的诗句、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千百年来的名句。

(尾联)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更不要学儿女态的诗句,在离别之际,诗人直言相劝友人无须悲悲切切的诗句。

习题:1、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

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

3、同窗好友远行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4、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 )A. 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

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 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不应有儿女之态。

2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案】27.B 28.李白运用寄情于景和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悲痛,更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怀与安慰;王勃通过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体现出诗人的豁达胸襟,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以及只要心灵相通,即使相隔甚远也仿佛近在咫尺的深厚情谊。

【解析】2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胸襟的阔大;故有离别之意但无伤感之情;故选B。

28.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对比阅读。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一起陪伴友人直到夜郎以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名句赏析】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中考试题汇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辅”或“望”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五言律诗抒写了惜别之情,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劝慰友人不必为离别而悲伤,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

(2分,一条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从诗歌的词句来理解,本诗题目中的“送”和颔联中的来看,本诗是送别诗,送别诗中一定有惜别之情和友情;颈联“海内”和“天涯”给人开阔和豪迈的感觉,尾联“无为”透露出对友人的安慰之情。

2。

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

“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一个“辅”字写出了长安和三秦的位置关系;还把长安和三秦联系起来,写出了长安雄浑阔大的气势。

一个“望”字把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写出诗人站在长安遥望蜀地的形象,暗寓惜别;又拓宽了诗歌意境,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同时使人感觉到“五津”可望,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2分,一点1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品味词语的能力。

题干“炼字”提示从诗歌用词的角度赏析它的言简义丰的效果。

分值是2分,只要写出两点意思就可以。

对词语的表达内容的赏析,要联系整着诗歌,展开想像,把诗歌描绘的景和情展现在脑海里,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词语表达的内容。

本诗写诗人判别朋友时的见和感,一个“辅”字写出了三秦和长安的位置,也写出了开阔的场景,一个“望”字,写出了人物的形象,也写出了一种距离。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采薇(节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采薇》选自____ _ 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 (体裁)。

(2分)
⑵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⑴《诗经·小雅》五言律诗(2分,每空1分)
⑵①《采薇》表达了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

【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12 .(2分)⑴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⑵(3分)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解析】先翻译句子的意思,然后按照要求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