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3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3
43、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速度和绝对数量上需要养分最大,且此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最高的时期。
44、水分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45、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灌溉水量。
46、节水灌溉制度: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优化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作物最需要的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产量和产值。
8、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
(1)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
(2)原因: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③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
(1)生育期:①对于以收种子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②采用育苗栽培的作物,将其生育期分为苗床生育期和大田生育期;③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这主要是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
(2)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某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其变化而划分的时期。可以指作物全田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一般始期以10%为标准。也表示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一般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始期始期天数计。
方法及原理研究;③关于栽培措施调控原理和合理应用的研究。
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
①栽培作物的各器官,尤以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②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改进;③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④栽培作物成熟期一致,野生植物不一致;⑤栽培作物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野生植物休眠期长;⑥栽培作物防护机理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复习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复习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复习第一章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指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及相关景观中的各类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等,它们通常以单株、群集、成片的形式出现在各类景观中,是人类着重经营的植物类型之一。

二、栽培学的应用分类法:(一)按生长习性分类(二)按观赏特性分类(三)按栽培用途分类(四)按生态特性分类(一)按生长习性分类:1、乔木:树体高大,主干发达,主侧枝分明。

➢小乔木:树高5-8m。

➢大乔木:树高20m以上。

2、灌木:树体矮小,无发达主干或多主干。

➢小灌木:株高不足1m。

➢中灌木:株高1-2m。

➢大灌木:株高2m以上。

3、藤木:茎不能直立,须借助于吸盘、吸附根、卷须、钩刺或枝蔓及茎本身的缠绕性,攀附他物向上生长。

4、竹木:叶:秆叶和叶。

花:由小穗组成,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地下茎:又称竹鞭,根据地下茎的发育特征,可将竹木分为合轴丛生型、单轴散生型、复轴混生型。

➢合轴丛生型:地下走茎短缩,节上无芽无根,由顶芽出土成秆,地上密集丛生,适于长江以南地区栽植。

(孝顺竹、佛肚竹)➢单轴散生型:地下走茎游走,节上生芽生根,地上呈散生,适于黄河以北地区栽植。

(紫竹、斑竹)➢复轴混生型:地下走茎兼备上述二者的特点,适于长江-黄河之间地区栽植。

(苦竹、茶秆竹)5、棕榈类:特指棕榈科植物。

是营造南方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选择。

(二)按观赏特性分类:1、林木:以针、阔叶类乔木及竹木为主(1)长绿针叶树种:雪松、白皮松、侧柏、罗汉松、榧树、粗榧等。

(2)落叶针叶树种:水杉、金钱杉、落叶松。

(3)长绿阔叶树种:广玉兰、香樟、肉桂、杜英。

(4)落叶阔叶树种:银杏、悬铃木、栾树。

(5)竹2、花木:指在花期、花色、花量、花形、花香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树种。

(1)花期:春花类(桃、梅、杏、瑞香)夏花类(六月雪、栀子花、扶桑、茉莉)秋花类(木芙蓉、桂花)冬花类(茶梅、腊梅、结香、油茶)(2)花色➢白色:栀子、绣球花、六月雪、银桂等。

(整理)作物栽培学复习.

(整理)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短日照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短日照,短日照促进发育,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一定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

如稻、玉米、棉花等。

2.收获指数:又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3.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数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

这一时期就叫作物营养临界期。

4.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为有效温度。

作物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5.棉花铃重:指棉花单铃子棉重,以g表示。

6.冬发油菜:越冬时幼苗有9~10片绿叶,叶面积指数在1.5以上,开盘直径在30cm以上的油菜,称为冬发油菜。

7.水稻僵苗:水稻移栽后不长新根、不分蘖,生长基本停滞。

8.水稻有效分蘖:能最终正常抽穗结实的分蘖为有效分蘖,一般在拔节以前15天发生的分蘖,其有效的可能性较大。

9.温度三基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

10.复种: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1.感光性: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12.棉花衣指:指100粒子棉上纤维的重量,以g表示。

13.作物生育期:指作物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麻类、薯类、绿肥、甘蔗等,生育期是指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的总天数。

14.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作物各器官的建成呈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生长(或伸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15.物候期: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园艺植物栽培学考研复习资料

园艺植物栽培学考研复习资料

层积处理:将种子与潮湿的介质(常为湿沙)一起贮放在低温条件下(0~5℃),以保证其顺利通过后熟作用叫层积,也称沙藏处理。

连作障碍:统一田地上连续栽培同一种作物而导致作物机体生理机能失调,出现许多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异常现象,即连作障碍。

无土栽培:不用土壤而用营养液和其他附属设备栽培植物的方法。

芽的异质性:枝条或茎不同部位生长的芽由于形成时期、环境因子及营养状况等不同,造成芽的生长势及其他特性上存在差异,称为芽的异质性。

土壤管理:之土壤耕作、土壤改良、施肥、灌水和排水、杂草防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改善和调控园艺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

茎源根系: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采用枝条扦插或压条繁殖,使茎上产生不定根,发育成的根系称为茎源根系。

嫁接繁殖:即人们有目的的将一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根际:是指与根系紧密结合的土壤或岩屑质粒的实际表面,与生长根紧密相接,其内含有根系溢泌物、土壤微生物和脱落的根细胞,以毫米计的微域环境。

促成栽培:是设施栽培中的一种高级方式,即在冬季或早春严寒时节利用有加温设备的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蔬菜、花卉或果树,产品逼露地常规生产早上市。

营养诊断:是植株分析、土壤分析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植株的外观形态观察等途径对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客观的判断,从而指导科学施肥、改进管理措施的一项技术。

花芽分化: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黄化栽培:又称黄化处理或软化处理。

是将某一生长阶段的园艺植物(主要是蔬菜)栽培子黑暗和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使其长出具有独特风味、柔软嫩脆或黄化产品的栽培方式。

土壤耕作制度:又称土壤耕作方法,是指根据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和土壤的特性,采用机械或非机械方法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消灭病虫杂草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耕作措施。

经济林栽培学总结复习资料

经济林栽培学总结复习资料

经济林种植学一、名词解说1、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木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品。

2、经济林种植:一般是指从经济林育苗开始,经过经济林修建、栽培管理,到经济林产品采收整个生产过程。

3、根颈:是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物质互换必经的通道称为根颈。

4、萌芽率:枝条上的芽萌生枝条的能力。

5、成枝力:枝条上的芽萌生成为长枝( >15Cm )的能力。

6、芽的异质性:果树不同部位的芽体,因为所处环境、营养状况有差异,造成芽的质量、生长势、饱满程度等差异,称为芽的异质性。

7、芽的早熟性:芽体在形成当年即萌生的特色。

8、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克制部侧枝(侧芽)的生长、生长势和分枝角度的现象。

11 、垂直优势:直立生长的枝条生长势旺,靠近水平或下垂的枝条生长势弱,枝条曲折部位的芽其生长势超出顶端的现象。

12 、叶面积系数:单位面积上所有经济林木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比值。

17、自花授粉:同一个品种互相授粉的现象。

18、异花授粉:不同品种间互相授粉的现象。

19 、自花结实:经过自花授粉而形成的能够知足生产要求的产量的果实的现象。

20 、异花结实:经过异花授粉而形成的能够知足生产要求的产量的果实的现象。

21、单性结实:子房未受精而形成无种子果实的现象。

22、无交融生殖:一般是指不受精也发生抽芽力的胚的现象。

23 、雌雄异熟:雌雄同株或异株中,雌蕊和雄蕊不可以同期间成熟的特征。

24 、有效授粉期:是用胚珠的寿命与从授粉至受精所需时间差来表示。

25 、花粉、胚囊的败育:花粉或胚囊在发育过程中因为某些要素的影响,出现半途退化,萎缩、发育中断等现象。

26 、经济林宜林地的选择:从整体生境中,选择适合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小生境,如小天气、土壤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小地形、海拔高度等。

27 、适地适树:是指栽种树种的生物学特征和栽种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充散发挥两方的发展潜力,达到该树种在该环境条件下和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正确产量水平。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名词解释1. 物候期:是指树木有规律的年复一年地生长 (重演),构成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 树木有 节律的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树木器官动态时期。

(年周期:树木自春季休眠芽开始萌发,经过夏秋生长,冬季再以休眠芽过冬,到第二年春天休眠芽萌发前的这一段时间。

)物 候期的特征:顺根系、根蘖根系) (花芽分化类型:春秋分化型、冬春、一年多次、当年一次分化开花型、 不定期开花型)3. 定植 : 按照设计要求树木栽植以后不再移动, 永久性地生长在栽种地。

(移栽包括: 起掘、 搬运、种植) (种植:包括假植、移植、定植)4. 整形:是指对树木植株施行一定的技术措施,使之形成栽培者所需要的树体结构形态。

5.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 营养繁殖: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

7. 古树:我国古树保护法规定凡达 100 年树龄者。

8. 名木:具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或在其他方面具有社会影响而闻名于世的树木。

9. 芽的异质性: 由于芽形成时, 枝叶生长的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 同一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大小、饱满程度差异的现象。

10. 低温春化: 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 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 这一过程叫做春化 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11. 单轴分枝:顶芽不断向上伸张形成,主干明显。

二、选择题1生产实践中根据繁殖方法将根系分为 3类,不包括下面(D )类 A 实生根系 B 茎源根系 C 根蘖根系 D 直根系2、落叶大树移栽时,土球直径应为树干直径的(D )倍。

5、下列那一项不是古树复壮的技术措施: ( D )A:施腐叶土 B :土壤翻晒 C :设置复壮沟 D :堵树洞6、 树木安全 :树木安全措施不包括以下哪种( D )A.树木支撑B.悬吊(吊枝)C.螺栓加固D.仪器探测7、 繁殖方法 树木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压条、分株、扦插、埋根、嫁接 8、 土壤改良方法 :土壤质地的改良常有的方法:_培土 _、 _增施有机质 _、 _增施无机质 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对园林树木的种植、养护和管理的科学。

园林树木:是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及相关景观中的各类木本植物。

园林树木栽培的实践内容以及特点:(1)树木因生长发育而发生个体的变化(2)树木养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树木的养护是以树木健康为原则(4)对树木养护应持慎重的态度(5)养护管理的基础是合适的树种及高质量的苗木第一章园林树木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扩大和分化而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发育:建立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年周期: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过程在一年中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所经历的生活周期称为年周期。

物候期、:由于长期适应周期性变化的环境,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上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变化,所以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休眠:休眠是指植株在年生活周期中,生长停滞或延缓到一种不易被测出的状态。

顶端优势: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发力、成枝力强,抽出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花芽分化: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生产性器官:树木有光合能力的绿色器官。

消耗性器官:无光合能力的非绿色器官称为。

春化作用: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

园林树木的一般美学特征:1.园林树木的自然美特性:园林树木的美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物尽天成,返璞归真。

2.园林树木的时空特性:园林树木为生命的有机体,随着年龄和季节的变化,各种美的表现形式均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时空上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3.园林树木美的延伸特性:园林树木的美还可以通过思维比拟、联想而得到扩展和眼神,形成园林树木的风云美或抽象美。

休眠对栽培养护的意义:进入休眠期(指自然休眠)的树木,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微弱而缓慢,是树体年生长发育周期中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抗性最强的时期,最适宜进行树木移栽、断根处理和整形修剪。

物候期的基本规律:①顺序性:树木各个物候期有严格的时间先后次序。

②不一致性: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物候期通过的时期各不相同。

同一植株上可能在相同时间出现不同的物候期。

③重演性: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出现代谢功能紊乱与异常,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休眠的表现:1自然休眠:树种形成和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条件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生态表现,是由树木遗传特性决定的生理生态属性,主要是对干旱或低温不适条件的规避。

2强迫休眠:由于非周期性恶劣环境条件的出现,迫使树木停缓生长发育过程以度过不良环境时期。

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开始生长。

3休眠表现:树叶凋落、休眠芽形成、生长点停止活动、树体生长停滞。

花芽分化时期:(1)生理分化期:由叶芽的生理代谢向花芽的生理代谢转化的时期,形态上无变化。

(2)形态分化期:花或花序的各个花原始体的发育过程,显微可见。

(3)性细胞形成期:此期因树种不同而变化较大,有的在较高温度下形成,有的则需要低温处理。

论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1.根、枝、叶的生长与开花结果(结合修剪、施肥,使根、枝叶量达到转化临界)2.花芽发育与开花结果(结合摘心,疏果)3.根系活动强度与花芽分化(保证一定的供水和根系的呼吸作用)4.枝条发育质量与花芽分化(培育花枝)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特点基础温度:树木生长所需的基础温度主要有年平均温度和生长季积温,树木的生态分布和气候带划分主要以此为依据。

有效积温:是指植物开始生长活动的某一段时期内的温度总值。

S=(T- T0)n冻害:0℃以下低温侵袭,树体组织发生冰冻寒伤:受0℃左右低温影响,树体组织未结冰但已遭伤害冻旱:低温与生理干旱的综合表现霜害:秋季早霜和春季晚霜的危害长日照树种:多生长在高纬地带,树木需要较长时间的日照才能开花,通常需要14h以上的光照延续时间才能实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花芽才得以分化和发育。

(如凤仙花、杜鹃花)短日照树种:起源于低纬地带,需较短的日照长度才促进开花,光照延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则不开花或延迟开花,一般需要14h以上的黑暗。

(如菊花、腊梅)xx扰动土:主要指街道绿地、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的土壤。

xx原土: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如何通过形态指标法确定植物的耐阴性?形态指标法是根据树木的外部形态来判断树种的喜光性和耐阴性。

高温对园林树木的危害有哪些?a.破坏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叶片气孔不闭合,蒸腾加剧,树体“饥饿”而亡;b.高温会直接危害树体,如灼伤叶片,导致树皮组织局部死亡,以及因为土壤温度升高而造成对树木根颈的灼伤。

c.高温还会滋生各类病虫害,加剧对树木的伤害。

树木对干旱的适应形式有哪些?1.本身需水少,具有小叶、全缘、角质层厚、气孔少而下陷、并有较高的渗透压等旱生性状。

2.叶片缩小或退化以减少蒸腾3.具有发达的贮水结构,能缓解自身的水分需求矛盾4.叶片具有复表面,气孔藏在气孔窝具有细长毛的深腔内xx夜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1.破坏了植物生物钟的节律2.对植物xx形成的影响3.对植物休眠xx形成的影响xx水文的特点及其对园林树木的影响?城市土壤常处于干旱状态,园林树木栽植常会受到水分亏缺的威胁。

城市水体对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的形态及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章园林树木的选择引种驯化:树木的引种驯化是通过人工栽培使野生树种成为栽培树种、外来树种成为本地树种的技术措施,引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驯化则是引进树木适应引种地环境的过程。

顺应性引种驯化:直接引进种子或无性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优良个体,进行栽培驯化适应性引种驯化:主要是指选择适宜的栽培小地形以及人为改造栽培小环境,以使引种栽植地与引种树种相适应。

选择小地形、小生境,使其更接近引进树种原产地的生态条件的引种方法,又称小气候驯化法。

改造性引种驯化:改造性引种驯化栽培技术是指通过人为的干扰,促使树木的生理生态习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增加对某些条件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使之适应新的立地条件的技术措施。

树种种间的作用方式哪几种类型(4类),掌握各类的概念(1)生理生态作用方式指一树种通过改变小气候和土壤等条件而对另一树种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

(2)生物化学作用方式是一树种地上部分和根系在生命活动中向外界分泌或挥发某些化学物质,进而对相邻的其他树种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称为生物的它感作用。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进行不同树种的配置混交时,应用生化相克或生化相济的原理将成为可能。

(3)机械作用方式指一树种对另一树种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如树冠、树干的摩擦,根系的挤压,藤本或蔓生植物的缠绕和绞杀等。

(4)生物作用方式指不同树种通过授粉杂交、根系连生以及寄生等发生的一种种间关系。

如某些树种根系连生后,强势树种会夺走较弱树种的水分、养分,导致后者死亡。

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1)生态环境相似性引种: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环境因子),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品种互相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在气候条件或主要气候因素相同的地区之间相互引种,容易获得成功。

(2)引种材料遗传适应性(种子引种)广布种:适应性强,容易引种成功;窄域种:局限于特殊环境,要求较为严格的生态条件。

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适地适树中的“地”,是指树种所生存的环境因子的综合,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人为因子等。

达到适地适树要求,就是要使“地”和“树”之间的矛盾在树木生长的主要过程中达到平衡.2经济性原则:要尽可能减少施工与养护成本,选择来源广、繁殖较容易、苗木价格低、移栽成活率高、养护费用较低的树种或品种。

树种选择的四大法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2.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3.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4速生树种与长寿树种相结合如何做到适地适树?(4种方法)1选树适地:充分了解“地”和“树”的特性(尤其是极端限制因子)选择乡土树种和当地地带性植被2选地适树:选择适宜树种生长的小生境,即树种的生态位与立地环境相符3改地适树:改造立地环境。

一般绿化项目不予以采用,后期养护压力大4改树适地:是“选树适地”的延伸,属于育种改良的范畴。

(组织培养快繁、基因突变、辐射诱导等)行道树、绿篱、宅前绿地如何进行树种选择?行道树树种选择1树体形态角度:树体高大(主干通直,枝下高2.5m以上)、冠幅广阔、枝叶浓密2养护管理角度: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

3景观效果角度: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绿篱是园林植物配置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代替围墙、栏杆起到隔离作用。

要求特性:枝叶浓密、四季常绿、萌芽力强、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较强、适于密植、易大量繁殖。

宅旁绿化树种的选择除考虑一般的观赏效果及生态功能外,应注意树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xx移及xx南移应注意哪些问题?(1)播种期:南树北移的树木应适当廷期播种。

北树南移的树木应适当早播。

(2)栽培密度:南树北移的树木应适当密植;北树南移的树木相反,适当加大株行距。

(3)肥水治理:南树北移的树木应适当节制肥水;北树南移应多施N肥或多追肥并增加浇灌次数。

(4)光照处理:xx移的树木应进行了短日照处理:xx南移的树可采用长日照处理。

(5)防冷处理:南树北移的树木应在第一二年适当进行防冷保护;北树南移的树木夏季就适当遮荫。

如何开展园林植物的生态配置(即生态配置的要点)?(1)树种搭配必须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2)种植结构多层次、种类多样化,增强群体抗逆性能(3)选择主要树种据目的性、适应性、经济性原则(40配置次要树种遵从“互惠共生”原则(5)确定合理比例体现生态多样性生态配置方式自然式配置:运用不同的树种,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才能使规划设计的景观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经营,同时也大大减少今后的维护费用。

规则式配置:多以某一轴线为对称排列,以强调整齐、对称或构成多种几何图形,有对植、行列植等种植类型。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土壤、水分和营养管理1客土实际上就是在栽植园林树木时,对栽植地实行局部换土。

2培土就是在园林树木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在树木生长地添加入部分土壤基质,以增加土层厚度,保护根系,补充营养,改良土壤结构。

3有机肥广义上指农家肥(动植物残体或代谢物、饼肥、堆肥、沤肥、沼肥、绿肥等)狭义上指农家肥经过一定加工工艺后消除有害物质形成的标准化肥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