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常见的地理计算问题精华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地理计算题解析 PPT课件 通用

高考复习地理计算题解析 PPT课件 通用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3.学会寻找有效信息 在有些题目中,计算所需要的已知时间是以隐性信息 的形式提供的,需要通过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挖掘 隐性信息。如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需要注意的是: 对解题无效的信息一般没有,要充分地利用信息,另外关 键抓住所有的关键字词,仔细推敲等。 4.要注意日照图的各种变形;对于某抽象图、局部图 或无图情况可根据题意做出常见的俯视图、侧视图或全部 图,便可化难为易。 5.注意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1.究其失分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时间
"地理计算所考查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及规律掌握不
够、理解不深,所以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因为,"
时间"地理计算不是单纯的数学计算,而是要求考
生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应用已
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
2.没有把握住有效信息;阅读图表的能力较
低等。
B.伦敦、香港、旧金山(西经122.5°)
C.伦敦、东京、纽约
D.东京、洛杉矶、纽约
时间计算的综合应用及解题思路
二、半球图上的时间问题计算 (例5)
试题特点
该类试题以题干文字和半球图形式展示有关地理计 算信息。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和规律,以及题干文字 和半球图中提供的有效计算信息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 数据;或根据所得的相关数据推断地理结论。

专题11地理计算ppt(共25张PPT)

专题11地理计算ppt(共25张PPT)
专题十一 地理计算
-2-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高考试题中的地理计算题,既可以反映出考生的地理素养、水平和 潜质,也能很好地体现出能力立意的基本原则,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 图形材料、表格材料、图表结合材料和文字型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地 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 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计算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地图的计算(比例尺、等高 线等)、关于自然地理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关于人文地 理的计算(人口、农业和工业方面)等。
-13-
考点一
考点二
1
2
演练冲关 (2018·湖北黄冈质检)下图为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一处火山口湖附近等高线 图。湖中小岛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 ( )
关闭
该湖为火山口湖,结合图中等高线形态及2 050两侧的数字,可以判断这个
湖泊的水位为1 950米;湖中小岛出露的地方有两条等高线,外侧一条为小
岛的湖岸线,海拔为1 950米,里侧的另一条应该是2 050米,则岛屿最高处应关闭
)C
A
点拨 第(1)题,根据纬度,图中冰川南北端的纬度跨度约3.5',纬度1°距离是110 千米,1°=60',直线距离约千米,最接近6千米,C项对。第(2)题,冰川大致与等 高线垂直,向海拔低处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考点一
考点二
1
2
地形图中的计算 真题再现 (2012·课标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
-3-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4-
考点一
考点二
1
2
地图中的相关计算 1.水平距离计算

高考地理总复习之地理计算(共21页PPT)(共21张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之地理计算(共21页PPT)(共21张PPT)

时后视频聊天。开始视频时,圣地亚哥的当地时间为( A )
A.5月9日8∶20
B.5月9日8∶40
C.5月10日8∶20 D.5月10日7∶40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总复习之地理 计算( 共21页 PPT)( 共21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一、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总复习之地理 计算( 共21页 PPT)( 共21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按以上要求装好雨棚,全年正午太阳光照射进屋内的时间是 B A.近6个月 B.近8个月 C.10个多月 D.12个月
解析:作某日正午太阳光线,使雨棚的影子正好落在门口,tan60°=1.732.当正午太阳高 度大于60°时,正午太阳光线将无法射入室内,小于60°则可以射入室内.当正午太阳高度 为60°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60°=90°-(36.5°N-X),太阳直射6.5°N。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例3】下图是驴友李先生某日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落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2 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 )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2.该日北京昼长约
( A)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总复习之地理 计算( 共21页 PPT)( 共21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解析:2.根据上题分析,Q时段以后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为固定值,因此说明Q点时太阳直射16°N,由上题分析P点 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大致每隔4天移动1°,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16°大致需要一个月左右,故Q点时

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 地理计算 PPT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  地理计算 PPT课件

北朝向的变化。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 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 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
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
卑斯山脉附近、海岸山脉附近。(3)都灵的雪主要来 自于西侧大西洋上的水蒸气,温哥华则来自于西侧
太平洋上的水蒸气,它们都是西风带来的。 答案 (1)D (2)A (3)D
时间的计算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特别是在进行光 照图判读时,要注意四个隐含的时间。 ①12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所 在经线。
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40°N的昼长是15
时,那么40°S地区的夜长为15时。 4.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 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
核心点三 1.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1)一般情况下,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直
射点纬度和所求地点纬度间的纬度差。
(2)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90°。
C.60 、 75° E D.13 ° S、75°W 解析°N 第 (1) 题,图中④地昼长 12 小时,判断在赤道
上,但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与题干中夏至日不相 符。第(2)题,根据①地昼长18.5小时可知①地日出 为2时45分,可求其经度为30°E,其正午太阳高度 为53°26′,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 阳高度公式,求得所在经度为60°N。
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
方时。
核心点二 昼夜长短的计算 1.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地理计算课件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地理计算课件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5-
分析解答 第一步:读图示,析材料,明设问 图文信息:飞机以65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甘德机场位于 50°N附近。 设问:飞机飞行1小时后到达的纬度位置。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机场位于50°N附近,假设该飞机沿经线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 千米,大约跨越6个纬度。因此飞机所在纬度最高约56°N,最低约 44°N。 答案 C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13-
考点一 考点二
2.地形图中的计算
典型例题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考点一 考点二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20-
1.该古村落所处区域范围内的最大高差最可能是( C ) A.18米 B.38米C.58米 D.78米 2.推测该古村落的景观特点是( B ) A.依山修建,南高北低 B.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 C.道路宽阔,石材铺设 D.房屋南北置窗,大小一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2)太阳能热水器面板倾角计算 太阳能热水器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其面板与太阳光线须保 持垂直状态。
公式:H1+H=90°。其中H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29-
考点一 考点二
演练冲关 (2018天津和平一模)科考队在某地考察中发现,该地物体的影子长 度和方向如右图所示(虚线代表一天中物体影长及朝向的时间变 化)。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应位于( A ) A.北极圈内 B.南极圈内 C.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2.若该地纬度为α,直射点纬度为β,则此日该地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 小值的差是( D ) A.2α B.2β C.90°-α-β D.2(90°-α)

专题地理计算问题课件资料

专题地理计算问题课件资料

高中地理 专题:地理计算问题编稿老师 王晓静 一校 杨雪 二校 安宁 审核 田亚慧时间的计算一、考点突破知识点 考纲要求 题型 说明时间计算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选择题 根据晨昏圈计算地方时或区时;根据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地方时或区时的计算地球上日期的变更日界线及日期范围的界定 根据某时区的区时进行日期范围的界定;根据图表资料进行日期的判定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2. 日界线的特征及日期范围的界定。

难点:日界线的特征及日期范围的界定。

一、地方时1.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秒。

2. 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³两地经度差①“±”的确定(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为“+”,西侧为“-”。

时间早于(大于)东的边西边。

在东经区经度大的时间早,在西经区经度小的时间早,在东经区时间都早于西经区。

②“两地经度差”的确定:同减异加。

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3. 地方时的确定(1)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时,如图甲中B点、图乙中B点、图丙中F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即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图甲中D点、图乙中D点、图丙中D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2)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图甲中的E点、图丙中的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乙中的F点、图丙中的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图甲图乙图丙思考:计算图丙中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图丙所示为南半球,F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12:00,C所在经线位于F 以东,且经度差相差45°,即地方时相差3小时,故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5:00。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计算专题

高三地理复习计算专题1.距离计算⑴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 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 km。

2.时间计算(1)地方时计算①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 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再练一练兵吧!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地方时为2、A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地为东经90°,B地的地方时为。

3、东经161°比东经160°()A.区时早B.地方时早C.地方时晚D.一定先看到日出4、当太阳直射在120ºE经线上,121ºE 的地方时是()A. 12时B.12时4分C. 11时56分D.12时15分5、读上图,回答:图中A~F各点中,与B点地方时不相同的有( )A.4个 B.3个C.2个D.1个6、读某半球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b、c三点的地方时为( )A.a的地方时为18时B.c恰好是日落之时C.a的地方时是6时 D.b的地方时正是日出之时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重难点专项复习材料之地理计算课件

高三地理重难点专项复习材料之地理计算课件
H
2 2 1 1 0
小结:
地理计算是高考中常有的, 就计算本身而言应该是比较简 单的,关键是要弄清地理知识 及其原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 法,认真细心运算,力求计算 的正确性。
1、读图,每相邻两经线经差30 °E之间的半球 1、东半球是20°W~0 ° ~160 ° , 经线L的地方时为12时。 2、4月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昼夜等长。 2、标注经度。 3、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是120 °E的地 3、找出20°W,并标明东半球。 方时是 4月1日20时,由此可求出 读图,此时北京为4月1日20 4、标注A,计算时间。 。 地方时12时的经线:0° 时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

此经线是日期变化的线, 此经线为日界线,即180°经线,地方时为 是地方时为0时的这一条 12时,那么,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 二、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即120°E的地方时会是多少呢? 例2 读右图以北极为中心的 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代表 4月10日,非阴影部分代表 4月11日。则甲的时间为: 乙 A.3时 B.9时 · C.15时 D.12时 120°E 甲 · 北京时间是: A.10日8时 B.10日20时 C.11日20时 D.11日8时

65°35°
分析: 知识储备: 1、根据题意,M线为晨昏线,N线为日界线。 1、昼弧长就等于昼长,夜弧长 1、只有在春分日、秋分日, 2、依据自转方向,从北极周围是极昼来判断M为晨线 等于夜长,一昼夜为24小时 晨昏线才与经线重合。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3、晨线M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 2、地方时12时是白昼的中点, 2、理论上,日期分界线与 甲地在该点以东30度,为8时。 晨线到12时所在经线的时差 经线重合。 读图中的二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 4、N线是日界线即180度经线,N以东为7日N线以西为8日。 即为当地白昼的一半。 3、近日点(1月初),公转 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 3、读图分析:甲地日出是4时, 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甲• 公转速度较慢。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4、1月初,北极周围出现极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 夜现象;7月初,北极周围出 则甲地为: N M 现极昼现象。 B、 8日8时 A、 7日4时 B、8日8时 C、 7日8时 D、 8日4时 2、这一天甲地的白昼长为: 小时。 该经线地方时为12时。 白昼长= (12-4)×2=16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