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散文阅读标题内涵及作用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导学案编写者韦世杰陈海燕一、阅读目标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
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寓意物”和“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培养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学会分析、组合散文的意象。
5、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二、阅读思路1、由于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界定上牵涉了时代、地域及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作品的基本方向,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
2、为了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寻找“寓意物”及“动情点”,应当是快速而稳妥的一种方法。
3、与诗歌一样,散文的意境也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因此,学会分析和组合散文灵动的意象,可以由局部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4、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散文的神韵,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三、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一)散文的内涵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骈偶的文章,统称散文。
狭义的散文,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而属文学范畴的一种体裁。
主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1、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3、讲究语言锤炼,注重语言美。
四、阅读方法(一)了解散文在时代、文体、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散文的基本方向。
1、根据时代差异、确立散文的基本范畴。
2、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
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
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随意。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内容很丰富:时间,前后二十年;地区,由国内到国外;人物,“我”和藤野先生及其他几群——清国留学生、仙台医专教职工、日本的“爱国青年”等;事件,大小十多种,作者按时间顺序,以自己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
散文标题作用学案教案

散文标题作用学案教案教案标题:散文标题作用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标题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够分析和评价散文标题的效果。
3. 能够撰写有吸引力和准确表达主题的散文标题。
教学准备:1. 散文文章的副本,每个学生一份。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3. 讲解散文标题的PPT或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散文标题的作用,并与他们讨论标题在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概括文章主题方面的重要性。
2. 展示几个具有吸引力的散文标题,并让学生尝试猜测文章的主题。
主体活动:3. 分发散文文章的副本给学生,并要求他们阅读文章。
4.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5. 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散文标题,并解释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6.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他们找到的散文标题,并讨论标题是否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题。
7. 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解释他们认为哪个标题最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拓展活动: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撰写一个有吸引力和准确表达主题的散文标题。
9. 让学生尝试撰写自己的散文标题,并与同桌分享和讨论。
10. 邀请学生主动分享他们创作的标题,并让其他同学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活动:11. 回顾散文标题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强调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标题的选择。
12. 结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创作,总结散文标题的特点和技巧。
评估活动:13. 分发评估题目,让学生回答关于散文标题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家庭作业:14.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文章,并撰写一个新的标题,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这个标题更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散文文章,并分析其中的标题使用技巧。
- 在写作课上,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重选择一个有吸引力和准确表达主题的标题。
《散文》导学案

《散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掌握散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能够欣赏优秀散文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和提高散文创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掌握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难点(1)如何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怎样在写作中运用散文的特点展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三、知识储备(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描绘自然风光、社会万象、人生百态,可以抒情、叙事、议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二)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神聚”则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所有的材料和表现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优秀的散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美的享受。
3、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着重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活动。
2、抒情散文主要抒发作者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四、阅读方法(一)整体感知1、阅读标题和开头,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背景。
2、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二)细节品味1、圈点批注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分析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2、关注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三)主题探究1、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思考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五、写作方法(一)立意1、明确写作目的,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立意要新颖、深刻,能够反映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案导学案

高考小说标题涵义及作用导学案考纲再现: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包括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
“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复习目标:1、学会理解标题含义(意蕴)2、分析标题作用,学会规范答题。
3、灵活运用新题型。
知识链接:一、高考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1、“××”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标题意蕴】2、小说以“××”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探讨标题作用】3、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辨析标题作用】二、解题思路1、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中心义,而语境义和中心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后关联修辞手法。
2、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3、命题角度三: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①确认回答题干。
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行”或“不行”。
②联系文章中心。
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③比较置换者优劣点。
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合乎主题与否,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三、答题模式1、含义(意蕴)类答题模板:①表面义与语境义(可分开答)②中心义③比喻义和象征义2、小说标题作用题型答题模板(1)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
②突出小说主题。
③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①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复习学案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复习学案一、标题的赏析文章标题的含义一、常见题型(一)谈谈你对此题目的理解。
(二)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二、答题方向表层义:标题的字面义、文中内容(定关键词,补要素)何人+做何事+结果深层义: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文章标题的作用一、常见题型(一)试分析此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二、答题方向(一)内容: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二)手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三)结构:贯穿全文的线索;(四)揭示情感主旨;(五)新颖独特,引起读者兴趣;标题赏析(一)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二)再思考深层含义:抒情、议论句(重首段和尾段)。
(1)结构:全文线索;(2)主旨:揭示主旨;(3)人物:人物情感;(4)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方法。
二、散文语句赏析题复习1.语言特色赏析常见设问方式:1.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2.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3.请简要分析第x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一)散文语句含义赏析语句含义赏析常见题型:1.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这句话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请解析该句的内涵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警策含义。
体会语句的含义,要注意“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
方法点拨:句内三看:1.看句中的关键词。
理解句意首先要理解关键词的具体含义(词的表层含义)2.看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
语句所指的对象是什么,要把该对象具体抽象为一个具体的含义。
(句子的表层含义)3.看句子本身的特点。
是否使用了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与理。
(联系手法与主旨,探究句子深层含义)句外三看:1.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开头、段尾、文末等),明确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考虑句子结构作用)2.看上下文,相邻句。
根据语境推测句子含义3.看篇、段的中心。
联系文章主旨与写作目的,弄清其深层含义,有时句子还有警策意义(类似于名言),注意提炼概括。
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统编版高三)共3篇

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统编版高三)共3篇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统编版高三)1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统编版高三)作为高考复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散文阅读一直是备战高考的难点之一。
在高考考场上,阅读理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要想在该环节中获得高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其中最基本的便是理解题目中的含义,尤其是标题的含义。
因此,在教师教学备考中,如何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标题的定义标题是文章的名字,是文章的第一印象,也是读者的导向。
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因此,一个出色的标题是撰写一篇好文章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标题的含义1.概括主旨标题是文章的缩影,具体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和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2.引导读者标题是读者开始阅读文章的第一个视觉印象,好的标题能够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思路,增强其阅读兴趣。
3.权衡性质在众多题目中,一个出色的标题,能够投射出一篇文章的特点和性质,帮助读者快速区分题目类型,达到精简阅读的目的。
三、标题的作用1.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起标题是在读完全文之后进行的,标题承上启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体现文章的主旨,也要和文章内容相呼应,使得全文内容得以统一、连贯地呈现出来。
2. 体现作品特点头脑发热式的标题,不仅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还会给作品的本身降低价值。
在起标题时,应该根据作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有明确指向性和具有阐述作品内在思想的内容。
3.带给读者强烈的想象好的标题往往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想象力,让读者在快速阅读中产生视觉印象,与已经阅读过的文章联系起来,并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四、阅读题目时需要注意的细节1.先读题目中的关键字在阅读题目时,一定要先了解题目的关键字和文意,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并准确表达在标题中。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导学案三考点突破学案5主题意蕴——深切入广思考,匠心在文中

学历案5 主题意蕴——深切入广思考,匠心在文中考向一探究标题意蕴【命题初探·微观考情】考势微解标题类探究题目在高考中屡屡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技巧及作用的分析,有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探究,有的是对标题优劣的比较。
考生要善于根据不同题型合理、有序地探究解读高考链接1.(2021·北京卷)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心灵的呼吸”包含了哪些涵义。
(6分)(《心灵的呼吸》)2.(2019·天津卷)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萨丽娃姐姐的春天》)3.(2018·北京卷)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水缸里的文学》)【探究标题意蕴·必备知识】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备选要点】理解标题作用的两个注意点结合标题的含义分析其作用理解标题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看是否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标题与文本的关系分析其作用从标题与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与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标题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从标题与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探究标题意蕴·关键能力】一、理解标题意蕴(含义)题解题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确答题要求题干通常都有“标题”“题目”等字眼,有的直接要求分析其“含义”“意蕴”或“内涵”,有的问“为什么以××为题”或“以××为题有什么好处”,有的则问两个标题哪个更好,其实质都是在考查标题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其在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表达效果第二步:抓关键,多层面分析①要抓住标题关键词,分析其特征或结构,明确拟题的方式,如以人物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标题意蕴与作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着“烟雨浮梁”,描写了浮梁茶和瓷器的文化及浮梁的自 然风光等内容,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中画线句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浮梁瓷器和 茶文化历史悠久、环境静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浮梁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C.文章先由茶和瓷器引入对浮梁的介绍,然后引用诸多古诗文来印 证浮梁茶的芬芳和瓷器的精美,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 的文化底蕴。 D.文章语言优美,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文中 多处采用长短结合的句式,形成参差错落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韵味。
6.C A.“其地位逐渐被景德镇所取代”错误。由原文“现在许多人知道瓷都是景 德镇,茶也盛名在西湖龙井、太湖的碧螺春等等。其实民国景德镇建市之前 叫昌南镇,是浮梁县下辖的一个镇。民国十五年景德镇立市以后才反过来把 浮梁县下辖于市。因此瓷器更早的发源地就是浮梁”可知,原文说的是瓷器 地位逐渐被“景德镇”取代,茶的地位没有被取代。 B.“突出了现今浮梁一带经济的落后”错误。结合“这些红砖因年代久了, 历经风吹雨打,已经被岁月冲淡成斑驳的浅黄,而且很不均匀,甚至墙角上 还苔痕累累,散发出老旧的气息”可知,应该是表现历史的厚重。 D.“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错误。结合“新建的牌楼、祠堂仍保持过去统一 的风格。在浮梁在瑶里,我们看到的是茶与瓷绝美的匹配,人与自然,历史 与当下的和谐发展,秀美的自然风光,朝代各异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 情,这些组成了一条文化之河,同样也浩浩荡荡,千年以来一直流淌在浮梁 人的心田”可知,新建的牌楼、祠堂仍保持过去统一的风格,所以应该是没 有过重的人工斧凿的痕迹。
(2017年高考四川卷)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锦”的作用。 答案: ①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结构)。因太湖辽 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 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内容) ②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 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 湖美景的赞赏(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及作用导学案复习目标:1、分析标题的含义、作用。
2、归纳“分析文章的标题”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能用正确的思路,鉴赏散文的标题。
一、高考典题感知:【典题】(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湖殇熊久红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
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
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
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
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问题】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3分)【答案】①“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
②“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
③本文以“湖殇”为题,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标题的意蕴。
二、常考提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小结】常考两方面的内容:①内涵②作用三、标题作用类1、标题常见的作用:①点名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③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④成为文章的线索和构思思路⑤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解题思路:①题目含义:表面义、深层义。
②题目与表现手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③题目与与文章结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⑤题目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⑥题目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3、答题步骤: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
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四、标题的含义类1、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①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2、答题的步骤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
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
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3、答题模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五、“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或“能否换成另一标题”类答题步骤:①答文章主要内容②答标题含义(有时可不答)③答标题作用注:当标题没有深层含义时,答出文章主要内容就可以,不需再答标题含义。
【例】(2014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独木舟之道[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然。
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
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
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
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
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
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
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事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他们的怒吼和激流。
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激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
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徒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
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
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
⑤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
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
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是我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
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
⑥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
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
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
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
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
⑦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水路。
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
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
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
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⑧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