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合集下载

南京大学_普通地质学_8普地褶皱+断层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南京大学_普通地质学_8普地褶皱+断层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由一系列最大转折点(弧尖)构成的连线。 e.弧尖crest:褶皱横切面与枢纽的交线(横切面上最大转折点) f.轴线axial line: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g.轴迹axial track :枢纽在地面的垂直投影。
几何关系:每个褶皱横切面上可确定-弧尖,弧尖的连线 为枢纽,若干枢纽组成轴面。
3 褶皱分类(93页) (1)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 (2)根据剖面形态划分
4.空间位置由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产状三要素)所确定 a.走向strike: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交线方向。 b.倾向dip: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倾斜线即层面上与 走向垂直的线(指向下方)。 c.倾角dip angle: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夹角(真倾角)。 视倾角小于真倾角。
5.岩层厚度thickness: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真厚度); 非垂直距离为假厚度(大于真厚度)。
● 确定地层正常与倒转 (2)应用● 确定地壳运动的性质
● 寻找油气矿产的富集部位 ●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断裂构造
1.定义:岩石中沿不同方向发生的破裂构造。 破裂面二侧岩石有明显位移的为断层;无明显位移的为节理。 2.断层的几何要素 ● 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 ● 断层盘:断层二侧的岩块
●倾斜岩层才有走向、倾向、倾角。 ●水平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均为零。 ●垂直岩层无倾向,用走向描述。 ●火成岩:层状侵入体有走向、倾向、倾角;厚度即二 边界之间的距离(无所谓顶底)。 非层状火成岩形态复杂,其产状据其延伸方向确定。
二.褶皱 fold 1 定义: 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
逆掩断层(倾角<30度)
(3) 根据断层组合分4种: ● 阶梯状:一系列走向平行的正断层. ● 叠瓦状:一系列走向平行的逆断层. ● 地堑Graben、地垒Horst:二条以上断层,断层面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以及关系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以及关系

第八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1 概念大家已有了岩石的概念: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它们是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应地下形成,地表看不见。

但现在大量突出地表,甚至形成高山,如五台山等由侵入岩或其变质岩组成;沉积岩,原始应水平沉积,地表大量倾斜、弯曲、断开。

这些说明地壳上岩石发生运动,发生机械运动。

一、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地壳的机械运动。

引起运动的原因,将在本章最后一节讲述运动的结果为岩石变形、变位岩石变形——地壳中岩石变改了原有的空间位臵和形态。

地质构造——岩石变形的产物包括褶皱、断裂两大类。

二、岩石变形的力学原理:(岩土力学中细讲,简单地说)同样,岩石在受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力的作用下,亦会发生类似的变形。

由于弹性变形不被保留,对地质构造无意义。

岩石的变形状态与岩石性质有关(成份、结构)与岩石所处的环境有关。

地表常温、常压下:页岩、泥岩、粘土岩(细、软)———塑性变形。

粗砂岩、石灰岩————脆性大,断裂。

地下高温、高压下:各类岩石都具有一定塑性(柔性)均可发生塑性变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野外能够看到砾岩、灰岩、石英砂岩等通常认为脆性很大的岩层同样有褶皱弯曲现象。

§2.褶皱和断裂我们讲了褶皱和断裂是由于岩石的运动改变了原有空间位臵和形态。

一、岩层空间位臵的测定地质上以岩层的产状来描述其空间位臵,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称产状三要素。

(一)产状三要素:1.走向:走向线———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

注意:我们强调了两端所指的方向,因此走向的方位角有2个,相差18002. 倾向最大倾斜线———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上的向下延伸的线。

倾向———最大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表示。

倾向只有一个方向,且与走向垂直。

走向 = 倾向 + 90°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最大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0°—90°变化。

普通地质学-第8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普通地质学-第8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8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名词解释构造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现代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古构造运动海进海退沉积岩相整合假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构造变动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水平岩层直立岩层褶皱要素背斜向斜节理劈理断裂断层断层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推覆构造仰冲盘俯冲盘单面山猪背山方山地层穹窿构造层二、是非题1.地表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大多数以脆性变形为主。

()2.坚硬的岩石不可能产生永久的塑性变形。

()3.很高的围压可以阻止岩石产生破裂。

()4.包括岩石在内的任何固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变形。

()5.时间是岩石变形过程中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很难判断和度量它。

()6.一条断层总的位移量通常是一系列小的位移的总和。

()7.地壳可以在部分地区局部地上升;同时,在相邻的另一个地区相对下降。

()8.地壳可以在部分地区局部地上升;同时,在相邻的另一些地区相对下降。

()9.地质历史上大规模的地壳运动遗留下的证据,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没有什么能在岩石中保留下来。

()10.断层面上最明显的相互平行的擦沟与擦痕仅记录了断层最后一次运动留下的痕迹。

()11.褶皱与断层是岩石变形产生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它们总是相互独立产生的。

()12.许多的逆掩断层常常出现在褶皱紧密的地层中。

()13.一般说时代越老的地层其变形程度越强烈。

()14.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既记载了剥蚀作用发生的时间也记载了一次沉积间断。

()15.斜歪褶皱与倾伏褶皱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因此,一个褶皱不可能既是斜歪褶皱又是倾伏褶皱。

()16.一条断层的上盘是下降盘而断层的走向又垂直地层的走向,因而,这条断层的性质既是正断层又是一条横断层。

()三、选择题1.自从第四纪最后一次冰盖融化,尽管已过去了()年,北美东部仍处于“反弹”回升状态。

a.700年 ;b.1700年 ;c.7000 年;d.17000年。

2.垂直位移量沿断层走向逐渐消失的断层属下列各名称中的哪一种?()a.逆断层 ;b.正断层 ;c.倾向断层 ;d.逆掩断层。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2011)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2011)

类型 复背斜与复向斜
隔挡式褶皱与隔 槽式褶皱
长宽比
大规模的背斜两翼被次一级(或较小) 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背斜。大规模 的向斜两翼被次一级(或较小)的褶
皱复杂化者,称为复向斜。
由一系列紧闭尖棱背斜和开阔平缓向 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挡式 褶皱。由一系列紧闭向斜和开阔平缓 背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槽
岩石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空间中的方位。 岩层按产状分类: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的厚度:是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厚度 分为真厚度和视厚度。 露头宽度:地面上岩层顶底面间的长度。
直立岩层的露头宽度及厚度
在平面地质图上,直立岩层的露头界线是沿走向直线延伸 的, 不随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 是指岩层的两个平 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 是指岩层顶面和 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 视厚度: 在与岩层走向斜交 的直立剖面上或在与岩层面 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 剖面上所测得的岩层顶面与 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视厚度>真厚度
产状要素之间的关系
水平岩层的倾角为0°,没有走向与倾向: 直立岩层的倾角为90 °,有走向,但未有倾向。 倾斜岩层的倾角介于0~90 °之间,具有走向、倾向、 倾角。
褶皱
褶皱: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些列弯曲。反映了地
壳岩石发生的塑性变形。
褶皱的几何要素:核、翼、弧尖、枢纽、轴面、轴线等
核:褶皱岩层的中心。
弧尖
翼:褶皱岩层的两坡。
弧尖:层面上的最大弯曲点。

枢纽:单个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直线或曲线。
轴面:褶皱两翼近似对称的面。直面或曲面。

《地质学》课程笔记

《地质学》课程笔记

《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学简介1.1 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变历程以及各种地质作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地震、火山、地下水等。

1.2 地质学的任务和意义地质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地球的演变历程、探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分析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评估和开发地质资源等。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历史、保护地球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科学方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

在研究过程中,地质学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即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 地质学问题的特点地质学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地球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地质学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2)长期性:地球的演变历程长达数十亿年,地质学问题往往需要考虑很长时间尺度的过程。

(3)不确定性:由于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完全可知性,地质学问题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区域性: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质学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第二章:地球的物质组成2.1 地壳中的元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底。

地壳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包括铁、铝、钙、钠、镁等,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硅、氢、碳、氮等。

地壳中元素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2 什么是矿物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无机物质。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也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矿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2.3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光泽、透明度、断口、比重等。

这些物理性质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例如,钻石具有高硬度和强的光泽,而石膏则具有柔软性和特有的颜色。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普通地质学复习绪论:1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主要是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2 地质学研究容有哪些主要方面●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分科●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成因的分科●研究地壳的开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的分科●研究地质学的应用分科●地质学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及新兴学科●3 何谓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地质作用的动力是地球上的能,根据来源可分为能和外能,由此可将地质作用分为:1〕、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地球部能为能源而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部进展,也可涉及地表。

主要类型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并在地表及其附近进展的地质作用。

其中重力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动力作用的实质是以各种形式的水、大气和生物为动力,塑造和改造地壳表层的过程。

根据作用过程和结果可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4 "将今论古〞的根本思想是什么?"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将今论古原则。

这一原则为研究地壳开展史、古代地质作用的特点,恢复古地理环境,提出了分析、推理的地质思维方法,对现代地质学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章矿物1、矿物和晶体的根本概念矿物是由天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的均匀固体。

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

晶体是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何谓类质同像和同质多像,举例说明一样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如,T、P〕下可形成不同的晶体构造,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如,金刚石和石墨就是碳的同质二像。

矿物晶体构造中的*种原子或离子可局部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构造的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第八章 构造运动60

第八章 构造运动60

岩相及厚度变化
• 比如说,地壳上升,沉积物的粒度变粗, 厚度变小,甚至没有沉积物,而使地表遭受 风化剥蚀(这是海退);如果地壳下降,沉 积物的粒度变细,厚度加大(这是海进); 如果地壳运动活动频繁,交替出现,自然沉 积物的粗细就复杂多变。反之,如果地壳运 动相对稳定,沉积物就趋于简单化。
7
岩相及厚度变化
构造分区 板块构造学说 地震作用
3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方向和证据
4
一、垂直运动
是组成地球的物质沿地球半径方
向上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运动。 它主要引起地表海洋、陆地及其分布的变化(造 陆运动)、地势高低的改变、岩体的垂直位移以及层 状岩层中大型平缓弯曲的形成等。
5
地壳垂直运动的主要标志
1.沉积相及其变化 沉积相:能够综合反映一定古地理、古气候 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例如滨海碎屑岩相、 河流冲积相等。 2.超过沉积环境允许的沉积物厚度 3.地层接触关系 4.岩层产状的变化 6
了海底扩张说。这一学说认为,
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和大陆裂 谷处上升涌出,涌出的地幔物 质冷凝成新的洋底,并推开先 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 扩张。当洋底扩张到达海沟处, 向下俯冲,重新回到地幔中 。
24
25
板块构造学说
1968年法国勒皮雄根
据地震带、地形和地
第八章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泛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 表层(岩石圈,主要是地壳)的机械运动. 如大洋板块的漂移和俯冲、大陆壳的破裂 及相对错移、区域性的隆升和沉降、地质 体的变形与变位等。构造运动也称为地壳 运动或岩石圈运动。
1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2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方向和证据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一、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 其包括:内力、外力
二、地壳运动方式 水平运动 挤压:高大的褶皱山系(喜--山)
张裂:裂谷、洋中脊(大西洋)
升降运动 海陆变迁移
三、板块构造理论 在赤道分布。
1、六大板块: 全在海洋: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碰撞)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 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流沙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风蚀蘑菇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沙丘、沙漠、 黄土沉积等
干旱、半干旱 地区
流水
黄土沟壑 冲积扇、冲积 湿润、半湿润 河床加宽加深 平原、三角洲 地区
断层一侧下沉的岩块 断裂地带易发育成
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河西走廊 鄱阳湖平原等
沟谷 河流
2)断层的组合类型 地垒和地堑
二 学习地质构造的意义
一) 找矿 : 背斜有良好的储油构造 找水: 向斜容易储藏地下水,成自流盆地
二) 工程建设:
1) 隧道工程: 应避开断层, 在经过断 层时,应加固以免塌方。
2002年3月21日,我国长江以北几乎所有的地区都 不同程度遭受了沙尘天气的影响;在新疆西部和北 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中部、陕西北部、宁夏、河 北北部、京津地区和东北南部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 天气;其中,甘肃鼎新、金昌等地还出现了罕见的 特强沙尘暴天气。甚至连南京市的天空都伴随着6 -7级的偏北风,且呈现出灰黄色。
1、黄土高原的黄土哪来的?为 什么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2、在黄河下游会形成什么现象? 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要注意地形倒置。
单斜山、猪背岭:均可能是有背斜或向斜的一翼地层 构成。
野外沿倾向上相同年代的岩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背 斜核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核部岩层新两翼岩 层老。
倾伏褶皱同一时代岩层沿走向呈弧形合围,平行褶皱 同一年代岩层沿走向平行。
褶皱形成时间:介于组成褶皱的最新岩层年代与未参 与该褶皱的上覆沉积岩层的最老岩层年代之间。
Song_baoping@
岩层产状三要素
走向:层面与水平面 的交线。表示岩层的 水平延伸方向。走向 有两个方向,相差 180°。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的直线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方向。表示岩层的倾斜方向, 只有一个方向。其它斜交于走向线并沿斜面向下所引 直线叫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叫 视倾向。 倾角:岩层倾斜线和与倾向的夹角。视倾斜线和它在 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称视倾角。真倾角只有一个,视 倾角可有无数个,任何一个视倾角都小于该层面的真 倾角。
背斜: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岩层凸向地层变新方向 向斜: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岩层凸向地层变老方向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Song_baoping@
褶皱形态分类(褶皱的几何学描述,根据褶皱要素特点) 根据轴面产状与两翼特点划分
类型 直立褶皱 倾斜褶皱
轴面产状 直立 倾斜
Song_baoping@
根据褶皱长宽的比率划分
类型 线状褶皱 短轴褶皱褶皱
穹窿和盆
长宽比
长为宽的10倍以上,常达数十倍
长为宽的3~10倍
长为宽的3倍以下。上凸者为穹 窿,下凹者为盆
备注
褶皱面自脊点向四 周作放射状倾斜 褶皱面从四周向中
心倾斜
Song_baoping@
Song_b斜aop歪ing褶@1皱
倒转褶皱
Song_baoping@
Song平_ba卧op褶ing皱@
Song_baoping@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Song_baoping@
根据横剖面的形态特点划分
类型 转折端形状 圆弧褶皱 圆滑弧形 箱形褶皱 平直 尖棱褶皱 尖顶状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断裂
断裂构造:地层和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失去完整性和 连续性的构造现象。 断裂包括断层和节理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面:岩石或岩体的发生破裂及位移的面。可 以是平面或曲面,甚至可以是破碎带。 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显著位移的岩块。其中位 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位于之下的称为下盘。 相对上升的称为上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成为下 降盘。 位移:断层两盘的相对移动。(…)
褶皱的几何要素:核、翼、弧尖、枢纽、轴面、轴线等
核:褶皱岩层的中心。
弧尖
翼:褶皱岩层的两坡。
弧尖:层面上的最大弯曲点。

枢纽:单个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直线或曲线。
轴面:褶皱两翼近似对称的面。直面或曲面。
轴线: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枢纽 轴线
Song_baoping@126核.com
轴面
褶皱基本类型(根据褶皱形态和地层组成):
反阶步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擦痕
Song_baoping@
阶步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拖曳褶皱:断层 两侧岩层受断层 错动影响所发生 的变薄和变弯曲。
岩石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空间中的方位。 岩层按产状分类: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的厚度:是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厚度 分为真厚度和视厚度。 露头宽度:地面上岩层顶底面间的长度。
Song_baoping@
直立岩层的露头宽度及厚度
在平面地质图上,直立岩层的露头界线是沿走向直线延伸 的, 不随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Song_baoping@
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断层两侧的岩石在断裂时被破碎,碎块经胶 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前者碎块为棱角状,大小 不一,常见于正断层镇南关;后者碎块圆滑,常呈拉长状、透镜状 乃至浑圆状,遭受旋转摩擦与滚动,常见于逆断层或平移断层中。
Song_baoping@
两翼地层 层位正常 层位正常
两翼倾角 相等 不等
两翼倾向 别称 不同 对称褶皱 不同 不对称褶皱
倒转褶皱 倾斜 一翼倒转 相等或不等 相同
平卧褶皱 翻卷褶皱
水平 弯曲
一翼倒转 一翼倒转
相等 一致
相同或无 横卧褶皱 一致
Song_baoping@
Son直g_b立aop褶ing皱@
地垒
特征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上盘下移、下盘上移 上盘上移、下盘下移
两盘沿断层走向发生水平位移 两盘沿断层面作旋转运移
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加持的共同下盘(上 升盘)岩块,常为山岭。
倾斜面相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下 降盘)岩块,常为谷地。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穹窿 穹窿就像一顶帽子
Song_baoping@
穹盆构造(等轴状褶皱)
构 造 盆 地
Song_baoping@
根据褶皱组合方式划分
类型 复背斜与复向斜
隔挡式褶皱与隔 槽式褶皱
长宽比
大规模的背斜两翼被次一级(或较小) 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背斜。大规模 的向斜两翼被次一级(或较小)的褶
§8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地层的接触关系 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Song_baoping@
构造运动:由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形、 变位的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的产物:岩石变形(山脉形成、海陆变 迁、大陆分离、海洋扩张)、岩石变位(地层倾 斜与弯曲、岩石块体破裂与相对错动)。
有地质图时:先分析该地区岩层顺序、岩性、厚度、各 露头产状等,再根据专业知识确定褶皱的形态类型。 无地质图时:采取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的野外地质 考察,测量岩性、厚度、产状等,再根据专业知识确定 褶皱的形态类型。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褶皱存在的一般性标志
Song_baoping@
8.1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构造运动的方向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的移动。 表现:相邻块体背向分离;相邻块体相向汇聚;相邻块体剪切 错开。常把产生大规模、强烈的岩石变形(褶皱与断裂等)并与 山系形成紧密相关的水平运动,称为造山运动。 结果:褶皱山系、大裂谷与海岭、地垒或地堑等。
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做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表现:造成地表地势高差的改变,引起海陆变迁等。传统上称 为造陆运动。 结果与证据:构造海侵或海退、冲积平原或大峡谷
Song_baoping@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虽然人为划分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但自然界中,两种 运动方式不是绝对独立发生的,并且可以互相转换。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褶皱的野外识别方法
通过野外观察和填图,并结合各种地质勘探(如物探、钻探、山地工 程等)手段和航、卫片图象解译等所取得地质资料,查明褶皱形态、 产状和组合分布特点,探讨褶皱形成机制和形成时代,为研究区域地 质构造与矿产、水文、工程地质等提供资料。
Song_baoping@
产状要素之间的关系
水平岩层的倾角为0°,没有走向与倾向: 直立岩层的倾角为90 °,有走向,但未有倾向。 倾斜岩层的倾角介于0~90 °之间,具有走向、倾向、 倾角。
Song_baoping@
褶皱Biblioteka 褶皱: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些列弯曲。反映了地
壳岩石发生的塑性变形。
第四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作用
Song_baoping@
8.2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岩石原有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称为构造变形。岩石变形和变 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
拉伸
剪切
Song_baoping@
岩石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空间中的方位。 岩层按产状分类: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的厚度:是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厚度 分为真厚度和视厚度。 露头宽度:地面上岩层顶底面间的长度。
根据枢纽产状划分
类型 枢纽产状 备注 水平褶皱 水平 倾伏褶皱 倾伏 倾伏角 倾竖褶皱 直立
水平褶皱:枢纽近于水平延伸,两翼 岩层走向平行。
倾伏褶皱: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 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对背斜来说, 合围的尖端指向枢纽的倾伏方向,对 于向斜来说,合围的开口方向指向枢 纽的倾伏方向
Song_baoping@
皱复杂化者,称为复向斜。
由一系列紧闭尖棱背斜和开阔平缓向 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挡式 褶皱。由一系列紧闭向斜和开阔平缓 背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槽
式褶皱。
备注
Song_baoping@
这一类型的褶皱多形成于沉积岩层巨厚的地区, 后遭地壳运动强烈 水平挤压, 岩层褶皱断裂, 隆升造山, 形成一系列复式褶皱。
Song_baoping@
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 是指岩层的两个平 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 是指岩层顶面和 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 视厚度: 在与岩层走向斜交 的直立剖面上或在与岩层面 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 剖面上所测得的岩层顶面与 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