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年级二上册美丽的昆虫教案

合集下载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2、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3、运用多种方法用纸制作昆虫。

4、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他们为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和画画、做做的活动,我们和大自然靠得更近。

2、欣赏美丽的昆虫图片。

二、看看说说1、看图片或者标本,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花纹。

2、和同学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三、欣赏佳作1、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2、在作业纸上画画你喜欢的昆虫,并涂上美丽的`颜色。

四、作品展览互相评一评、比一比,交流作画的感受和收获。

五、扩展活动1、找出几张不同颜色漂亮的纸。

2、学老师用揉、搓、剪、贴等方法,用纸做做自己熟悉的昆虫。

3、和同学玩一玩。

美丽的昆虫美术教案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

学具准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老师首先给大家看样东西:(师展示蝴蝶标本),好看吗?这是二年级的小同学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

说到昆虫,它可是个大家族。

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

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

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观察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美丽的昆虫教案

美丽的昆虫教案

美丽的昆虫教案第一篇:美丽的昆虫教案第四课美丽的昆虫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2、能运用涂、拼、画、剪、贴、揉搓、纸制等表现昆虫。

3、增强亲近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一、欣赏体会: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园。

②回到教室,用图片、录像或幻灯的形式充分展示昆虫形态的多和花纹的美。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并口头描述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

二、讨论归纳: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 昆虫的形态多和花纹美有何共性和不同特点? ② 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师借助范画,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认识昆虫的共性和不同特点(昆虫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形成理性认识。

三、绘画表现:学生活动: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直接用彩笔,画自己喜爱的昆虫。

绘画表现时,构图要饱满,要多用对比色,注意两边对称。

以学生的自主表现为主,在自己对昆虫特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夸张和创造,最后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现,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制作形式,表现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可以不拘一格展示自己的个性。

四、制作表现:学生活动:学生巧妙地利用不同纸材的质地和象征意义,大胆联想,发散制作出自己熟悉的美丽可爱的昆虫,体验创作的神奇力量。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夸张,提醒学生活学活用,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表现,避免机械地摹写,制作时应注意不同纸材的性质区别以及与操作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评价作品: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我喜欢的昆虫”画展,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评出奖项。

肯定学生的精彩绘画和生动制作,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相互交流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课后反思:(一)本节课是绘画课,应准备两种可以明显区分色彩的叫对比色,色相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明度对比!学生们对于结构的理解还是不够的,应准备好范图,讲解好胸腹头三个部分。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04课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04课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04课美丽的昆虫[分析]美丽的昆虫一、教材分析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它们为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

本课美丽的昆虫选用昆虫为内容题材,将观察体验和绘画学习、手工制作融为一体。

通过组织室外活动或与自然课教学配合,美丽的昆虫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花纹,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

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美丽的昆虫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画自己喜爱的昆虫,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虫,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由于学习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能够主动去发现昆虫的特点,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04课美丽的昆虫二、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运用多种方法用纸制作昆虫。

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三、教学设计本课教学设计必须强调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性认识的建立,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感情。

在特有的学习情境中观察了解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

教学过程的安排应做到前后贯通,完整流畅,各环节的设计要注意相互间的衔接。

本课活动可以分两课时或三课时来完成,主要内容是:欣赏感受昆虫的形态之多和花纹之美――观察分析形态和花纹的特点――绘画表现――制作表现――交流评析。

欣赏感受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或是借助多种媒材,强化视觉印象,充分感受昆虫的形态美和花纹美;观察分析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其共性和不同特点,形成理性认识;绘画表现和制作表现要鼓励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材料和色彩进行大胆的创作,做到不拘一格,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在制作表现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纸材的特质区分,以及与操作相关应予注意的事项,在体验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材料的质地美和象征意义,借以表现昆虫的形象特征。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提高对生物的认知。

1.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2 昆虫的绘画技巧2.3 创作自己的昆虫作品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学会绘画昆虫。

3.2 难点:如何把握昆虫的结构和形态,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昆虫图片、绘画材料、参考作品。

4.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好奇心。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美。

5.2 新课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讲解绘画技巧。

5.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昆虫的过程。

5.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动手绘画昆虫。

5.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不足之处。

6.2 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学习效果如何,有哪些建议。

第七章:拓展活动7.1 举办昆虫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7.2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昆虫的了解。

7.3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发现生活中的昆虫美。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关注昆虫特征的把握、创意和表现力。

8.2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8.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九章:教学计划9.1 下一节课内容:介绍其他昆虫种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9.2 教学方法:结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9.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更多昆虫的特征,提升绘画水平。

第十章:教学资源10.1 昆虫图片素材库:提供各种昆虫的图片,方便教学使用。

10.2 绘画教材:提供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彩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昆虫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欣赏和评价昆虫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2. 彩泥昆虫创作技巧3. 昆虫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学会运用彩泥创作昆虫作品。

难点:昆虫作品的创意和细节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昆虫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彩泥、工具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昆虫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昆虫的特征和形态。

2. 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如翅膀、触角、腿等,并示范彩泥昆虫创作技巧。

3.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和创意,运用彩泥创作昆虫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昆虫创作的重要性和创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昆虫特征和形态的理解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评价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态和分类。

2. 组织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举办昆虫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评价。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1. 导入和讨论:5分钟2. 讲解和示范:10分钟3. 创作时间:20分钟4. 展示与评价:5分钟5. 总结和反思:5分钟十、教学资源1. 昆虫图片和视频素材。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提高观察和描绘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3. 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技法,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3. 昆虫的绘画技法4. 昆虫作品欣赏与分析5. 创作自己的昆虫画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学会描绘昆虫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表现昆虫的细节特征和生动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昆虫图片、标本或实物模型。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虫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征和形态。

2. 讲解: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形态结构,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昆虫的方法和技巧,讲解绘画要领。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绘制昆虫,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行昆虫主题的创意设计,如昆虫邮票、昆虫插画等。

2. 组织昆虫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昆虫的了解。

3.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态和保护。

七、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昆虫观察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观察力和创造力。

2. 注重评价学生的作品表现力和独特见解。

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3.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资源1. 收集各种昆虫图片、标本和实物模型,丰富教学资源。

2. 利用网络资源,昆虫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教学参考。

3. 推荐学生阅读昆虫相关的书籍、杂志,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以及昆虫的绘画技法。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

《美丽的昆虫》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昆虫的特征和形态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特征和形态。

2. 讲解法: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昆虫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昆虫图片和实物。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料。

4.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美。

2. 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特点。

3. 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昆虫的特征和形态表现出来。

4. 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昆虫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昆虫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昆虫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文章。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是否需要调整。

九、评价方式: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2. 学生文章的逻辑性和观点鲜明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昆虫观察,增加对昆虫的了解。

2. 开展昆虫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

小学美术教案《美丽的昆虫》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培养学生运用彩泥创作昆虫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学会使用彩泥材料,掌握捏、搓、压等基本技巧。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运用彩泥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昆虫作品。

2.2 教学难点:昆虫形态的把握和创作。

彩泥技巧的运用和创作思路的拓展。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彩泥、泥板、工具刀、铅笔、橡皮等。

3.2 学具:彩泥、泥板、工具刀、铅笔、橡皮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4.2 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教师讲解昆虫的特征,如翅膀、触角、腿等。

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昆虫的形态。

4.3 示范创作:教师示范创作一个昆虫作品,讲解彩泥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创作,掌握捏、搓、压等基本技巧。

4.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昆虫的理解和创意,运用彩泥创作昆虫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中的问题。

4.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强调学生作品的特色和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有了了解和认识。

学生能够运用彩泥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昆虫作品。

5.2 教学改进:在示范创作环节,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创作思路和灵感。

在学生创作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合作创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六章:教学内容拓展6.1 昆虫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昆虫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象征意义。

举例说明昆虫在不同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和警示意义。

6.2 昆虫摄影作品欣赏:展示昆虫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年级二上册美丽的昆虫教案
小学美术年级二上册美丽的昆虫教案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它们为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

本课美丽的昆虫选用昆虫为内容题材,将观察体验和绘画学习、手工制作融为一体。

通过组织室外活动或与自然课教学配合,美丽的昆虫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花纹,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

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美丽的昆虫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画自己喜爱的昆虫,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虫,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由于学习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能够主动去发现昆虫的特点,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运用多种方法用纸制作昆虫。

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安排应做到前后贯通,完整流畅,各环节的设计要注意相互间的衔接。

本课活动可以分两课时或三课时来完成,主要内容是:欣赏感受昆虫的.形态之多和花纹之美——观察分析形态和花纹的特点——绘画表现——制作表现——交流评析。

欣赏感受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或是借助多种媒材,强化视觉印象,充分感受昆虫的形态美和花纹美;观察分析时可以运用
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其共性和不同特点,形成理性认识;绘画
表现和制作表现要鼓励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材料和色彩
进行大胆的创作,做到不拘一格,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在制作表现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纸材的特质区分,以及与操作相关应予注意的事项,在体验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材料的
质地美和象征意义,借以表现昆虫的形象特征。

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自主表现方式为主,做到欣赏感受和观察分析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创作时能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大
胆的想象夸张,避免机械的摹写,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习的信心。

评价可以以展览的形式,互相评一评、比一比;也可以以自评的方式,交流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作业要求:将观察分析与想象相联系,以昆虫为主题来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再运用揉、搓、剪、贴等方法,用纸制作昆虫。

四、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可根据学情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要求可以是开放性的。

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保证整个活动的过程流畅,效果完整。

观察活动、绘画活动和制作活动的课时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作灵活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