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
视觉传达设计的简史

GRAPHIS DESIGN
李慕白-宣传画
GRAPHIS DESIGN
乔加强-酒包装设计
GRAPHIS DESIGN
宣传画-赵琛供稿
GRAPHIS DESIGN
宣传画
GR与装潢》第一期
GRAPHIS DESIGN
陆三荣-报纸广告 张光华-报纸广告
GRAPHIS DESIGN
• 月份牌年画广告 ( 简称“月份牌”)
杭稚英创作的月份牌广告形象
• 直至月份牌盛行的中后期
广生行有限公司月份牌广告
• 19 世纪末 , 摄影技术的发展 • 1853 年美国纽约的《每日论坛》 • 纽约发明家约翰·莫斯于 1871 年开始尝试将摄影用于印刷制版 , • 1885 年弗里德利克·依佛斯发明的采用纵横线版的网格制版技术。 • 1893 年里维兄弟在此技术基础上发明的制作玻璃丝网版的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与中国大陆隔绝的港澳台设计文化在国门打开后象潮水般汇入中国大陆设计的长河中香港以其现代设计的商业文化台湾以其传统的装饰风格澳门虽是一所以赌营生的小岛城市以时事为重孕生了一代设计新人他们以极大的设计热情耳目一新的设计作品和传播先进的设计文化为促进大陆的设计事业发展起了催化作用两岸四地频繁的交流合作大陆与港澳台的设计形成了一股具有设计风格的华文设计流融入世界让世界瞩目
文革结束后,国家提出“改革开放”的发展国策。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国 的平面设计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在西方近代,平面设计发展了上 百年才有今天的成就;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发展到今天的 局面。单从平面设计事业的发展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变不能不被视 为天下之奇迹。经济的崛起与文化的复兴缩短了与西方的差距,同时也改变了 世界对中国人的看法。改革开放加剧了市场竞争,从而刺激了市场对设计的需 求。国门打开以后,深圳借鉴香港的现代印刷技术,成为文革后中国平面设计 事业的发源地,由此确立了深圳平面设计的地位,同时也逐步在全国各地开花 结果。社会对平面设计的经历从认知到重视;我们走过从感性到理性,从国内交 流到参与国际竞争,从商业竞争到深层的企业文化表现。无疑,这一切都饱含 了中国新一代设计师的智慧和灵敏。在这里我更强调的是,中国二十年的设计 事业对社会外部形态的改变与冲击更加让人振奋与震惊。这些年,我亲眼目睹 中国平面设计一年比一年进步,一年比一年成熟。特别是有幸结识了众多富有 才华的中国设计师,又喜闻新人层出不穷,中国设计事业可谓日新月异。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读后感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读后感先说这历史部分吧。
原来视觉传达设计可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有着长长的“家谱”。
从古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神秘符号开始,我就像是跟着一群原始人艺术家,看着他们在石头上刻下对世界的理解,也许是记录一次成功的狩猎,或者是对神灵的敬畏。
这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史前时代,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一下一下地敲打出文明的最初印记,超酷!再往后走,到了中世纪。
那时候的视觉传达就和宗教紧紧绑在了一起,就像一对分不开的好伙伴。
那些精美的手抄本,一页一页翻过去,全是满满的宗教故事和华丽的装饰画。
虽然宗教气息浓厚得像浓雾一样,但那些插画师的手艺真的是没得说,线条优美,色彩浓郁,感觉他们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编织一个个通往天堂的梦。
不过这时候的视觉传达可有点“高冷”,基本是为教会和贵族服务的,普通老百姓只能在教堂里远远地瞻仰一下。
然后就到了现代,哇塞,这可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各种风格、流派一下子全涌了出来。
从简洁明了的现代主义,像包豪斯那种,一切都讲究功能至上,简单就是美,到后来那些充满叛逆和创新的后现代主义,什么都能拿来当设计元素,没有规则就是规则。
这期间的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设计师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不断地挑战传统,开辟新的视觉领地。
说到美学这部分,那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我看设计作品,就只知道好看或者不好看,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原来色彩、形状、构图这些元素都像是设计语言里的单词和句子,它们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比如说红色,它可不只是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文化里,它可以代表热情、危险或者是吉祥。
设计师就像是语言大师,巧妙地运用这些元素来传达各种情感和信息。
而且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
就像唐朝以胖为美,那时候的绘画、雕塑里的女性形象都是圆润丰满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独特的美学。
再看看现在,流行的是各种各样的美,不管是瘦成闪电还是健康的丰满,都有自己的美学价值。
视觉传达设计史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这一时期的设计师开始注重版面布局、字体选择和插图设计,使平面设计更具 表现力和艺术性。
工业革命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机械印刷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印刷技术,使得印刷品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 了平面设计的应用和普及。
新材料与技术
随着纸张、油墨等新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在形式和表现力上有了更多的 可能性。
平面设计发展
分析平面设计在不同历史 时期的发展和影响,以及 现代平面设计的趋势和未 来发展方向。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史和平面设计的 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平面设 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为现代平 面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
意义
通过研究平面设计的历史演变,可以 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和价值,为现 代平面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推 动平面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Hale Waihona Puke 06结论平面设计的未来展望
数字化与动态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将更加注重动态化和交互性 ,以满足品牌传播和用户体验的需求。
可持续性与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性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提高,平面设计将更 加注重环保和社会公益主题,以提升品牌形象。
多元化与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平面设计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 性,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和受众需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以简洁、清晰和几何形态为特点。这种风格强调功能性和理性,摒弃了传统的 装饰性元素。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在20世纪中叶达到高峰,并影响了许多后续的平面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是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反叛。它强调个性、多元文化和历史元素,常常采用隐 喻、讽刺和戏谑的手法。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20世纪后期逐渐兴起,并对当代平面设计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趋势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趋势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商业营销、政治宣传、文化传承等领域,视觉传达设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趋势也备受关注。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随着广告业的兴起和电影行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二战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商业广告鼎盛,视觉传达设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视觉传达设计开始出现分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前卫艺术的影响酝酿出了一些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如标志的抽象化手法,摩登主义的图形语言等。
此时,视觉传达设计在服务于社会、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展示了极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又有了一次革命。
各种新兴的工具和软件不断涌现,像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互联网交互等新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这一时期,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多元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比如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汽车设计、建筑设计等,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设计师们更加关注设计的应用、体验及实用还原性等方面的策略性思考与提升。
近年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创新思维的不断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一开始的静态平面设计到现在的动效设计、VR/AR技术等,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涉及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数字化营销、移动端设计、数据可视化等。
随着智能手机和新一代高清屏幕等新型设备的应用,更多的可能性被挖掘了出来,视觉传达设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趋势与热点1.数字化设计: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也不断向数字化发展。
动效设计、立体化设计等都是数字化设计的重要形式和表现形式之一。
2.运营设计,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和机构已经开始将“运营设计”纳入其研究范畴。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演变与趋势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演变与趋势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学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现出多样的趋势。
回溯历史,视觉传达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类就已经开始运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传递信息。
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过生动的图形来表达物体和概念,这是早期视觉传达的一种形式。
中国古代的印章、图腾等,也都承载着特定的信息和象征意义。
在中世纪的欧洲,手抄本的装饰和插图成为了重要的视觉传达手段。
这些精美的插画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辅助文字,增强了信息的传递效果。
而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特别是古登堡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书籍、海报等印刷品得以大规模生产和传播,使得信息能够更广泛地被大众所获取。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视觉传达设计迎来了新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术的发明为视觉传达带来了全新的素材和表现方式。
海报设计在这个时期变得越发重要,成为了商业宣传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
设计师们开始运用色彩、构图和图形的组合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传达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
20 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兴起,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学派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注重简洁、几何化的设计语言,摒弃了繁琐的装饰。
这种理念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加注重信息的清晰传达和视觉的简洁性。
例如,无衬线字体的广泛应用,使得文字更易于阅读和识别。
到了 20 世纪中叶,随着商业社会的迅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企业形象设计(CI)的概念应运而生,通过统一的标志、色彩和字体等元素,塑造企业独特的视觉形象,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记忆度。
同时,广告设计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创新,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新的形式不断涌现。
进入 21 世纪,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网页设计、交互设计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觉传达的历史演变与未来

视觉传达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视觉传达,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远古时代简单的符号涂鸦,到现代数字化时代的多媒体交互设计,视觉传达经历了漫长而精彩的发展历程,并且还在不断地演进,塑造着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视觉传达的形式非常原始和简单。
那时,人们通过在洞穴墙壁上绘制的粗犷线条和图案来记录狩猎场景、表达信仰和传递信息。
这些早期的“视觉语言”虽然粗糙,但却是人类尝试用视觉元素进行交流的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文字的出现标志着视觉传达的一大进步。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其生动形象的图形代表着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
进入中世纪,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宗教壁画等成为了重要的视觉传达载体。
这些作品通过精美的色彩和细腻的绘画技巧,向信徒们传达宗教教义和神圣的故事。
同时,手抄书籍中的装饰性插画也开始流行,它们不仅起到了美化书籍的作用,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科学迎来了蓬勃发展,视觉传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画家们开始注重透视、解剖和光影的表现,使得绘画作品更加逼真和富有立体感。
印刷术的发明更是极大地推动了视觉传达的发展,书籍、海报和传单等印刷品得以广泛传播,信息能够更快地传递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工业革命的到来给视觉传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商品需要更吸引人的包装和广告来促进销售。
这一时期,海报设计开始兴起,设计师们运用鲜明的色彩、简洁的图形和醒目的字体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则为视觉传达注入了更多的创意和风格,曲线、花卉和几何图案成为了设计的主流元素。
20 世纪,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兴起,主张“形式追随功能”,强调简洁、清晰和实用。
包豪斯学派的出现对视觉传达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倡导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注重设计的功能性和标准化。
这一时期,无衬线字体、网格系统和极简主义设计风格逐渐流行,为视觉传达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现代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现代发展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视觉传达设计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位无声的讲述者,通过图像、色彩、文字等元素向人们传递着信息、情感和思想。
从远古时代的洞穴壁画到现代数字化的多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视觉传达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运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记录和传达信息。
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其独特的图形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印章和书法,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艺术魅力。
这些早期的视觉元素,虽然形式较为简单,但已经奠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
在中世纪,宗教在欧洲社会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宗教绘画和雕塑成为了主要的视觉传达形式。
这些作品通过精美的工艺和象征意义,向信徒们传达着宗教的教义和故事。
同时,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为视觉传达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书籍、海报等印刷品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视觉传达设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规模的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促使广告业迅速崛起,海报、招贴等成为了商家宣传产品的重要手段。
这一时期的设计风格更加注重写实和细节,同时也开始运用新的印刷技术和材料,以增强视觉效果。
20 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兴起,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学派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强调简洁、几何化的造型和无装饰的风格。
这种理念在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加注重信息的清晰传达和形式的简洁美感。
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段,照片开始被大量运用在广告、杂志等领域。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消费文化的兴起,视觉传达设计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瑞士风格以其简洁、清晰的排版和理性的设计方法成为了主流;而在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则将流行文化元素引入到设计中,使设计更加贴近大众生活。
视觉传达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还塑造着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行为。
那么,未来视觉传达设计将会朝着哪些方向发展呢?一、多元化与个性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日益多样化,视觉传达设计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过去那种大一统的设计风格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设计。
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等因素,从而创作出能够引起特定群体共鸣的作品。
例如,在品牌设计中,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品牌可能会采用更加时尚、前卫、富有创意的设计元素,以展现品牌的活力和创新精神;而针对成熟消费者的品牌则可能更倾向于稳重、大气、经典的设计风格,以传递品牌的可靠性和品质感。
此外,个性化定制也将成为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设计,他们希望能够拥有独一无二、符合自己个性和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比如,在包装设计领域,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包装的颜色、图案、材质等,从而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和纪念价值。
二、数字化与动态化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更加沉浸式和互动性的视觉体验。
在网页设计中,动态效果的运用已经成为常态。
通过动画、视频、交互动画等元素,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留存率。
而在移动应用设计中,动态图标、过渡效果等也能够增强用户的操作体验和情感连接。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
设计师可以利用各种设计软件和工具,快速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并进行反复修改和优化。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促进了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平面设计的起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象征。
在人类原始生活逐步走向文明的起始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用符号形式来传达。
从历史资料记载的结绳记事演变到图形符号,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文明进程中的大转折。
西方近代平面设计对世界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的变化并不单单是艺术上的表现和发展,还与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应。
而且艺术的发展又影响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代艺术领域经历了各种流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以及反传统美学思想的达达主义,都是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中形成。
都有各自的时代背景和特色,这些都为平面设计进入现代奠定了基础。
一平面设计的起始——19C的讽刺漫画1.维多利亚时期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出现工业革命。
继而影响到整个欧洲,引发了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变革,加速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
从工业时代开始,设计和制造开始出现了分工,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这为平面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工业运动时期艺术的典型代表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维多利亚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
亚历山大利娜·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女王。
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中世纪哥特艺术的推崇,与巴洛克风格相似,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人以轻薄、繁琐,易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很多繁琐的美术字,如胖体字,繁字体,哥特式的复古字等等,为了追求富丽,华贵,花哨的效果,还用各种阴影,花卉图案等进行装饰。
在这一时期的插图也非常接近写实的,同时海报,杂志等排版等也都极其的复杂,这种情况的出现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这种风格与工业时期大规模的快速生产格格不入,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新艺术运动。
2 。
早期的海报招贴时代由于工业革命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成为了海报画设计的黄金时期。
1880年,海报画设计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35位观众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19世纪末新艺术成为一种艺术主流。
崇尚自然风格的设计,采用自然纹饰作为装饰主题,喜欢用装饰性的花卉线条图案来表现,前期的代表人物是劳特雷克,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特色,以图形化概括具体的事物,色彩和谐统一,具有装饰性。
第一张电影海报,可以看出,这时的海报已经不在有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的装饰了,海报的字体也是比较简洁,明了的,没有用很多的装饰。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就是穆夏。
穆夏的招贴画展现了成熟的追求极端唯美的新艺术曲线装饰风格,几乎成为新艺术招贴画的同义词。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追求极度浪漫,唯美的人,她的作品多以唯美的女性为主,用各种花卉植物等优美屈曲的曲线做装饰,画面的色调非常的柔和协调。
他用感性化的装饰性线条、简洁的轮廓线和明快的水彩效果创造了被称为“穆夏风格”的人物形象。
他笔下的女性都是甜美,充满活力,有一席漂亮长发的圣母般的形象。
从这两张还跑可以看出,广告已经初见端倪。
招贴中用复杂的植物纹样和线条作为装饰,可见对自然风格的推崇。
新艺术运动是设计师在针对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化和过度装饰化而发起的一场改革设计,旨在恢复对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同时又吸收了日本绘画风格的影响。
谢列特被称作是“现代海报之父”在他的作品中,妇女被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他的海报追求娱乐却不失文化品位。
这两幅海报色彩强烈而明快,女性的线条流畅而赋有动感,画面构图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呈现出浪漫主义和诗意的气息。
3 。
一战后的艺术发展20世纪初期,第一次射界大战爆发,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艺术流派。
如“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现代派”以及最有影响力的“包豪斯”。
野兽派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流派,他的代表人物是马蒂斯。
野兽派的作品追求色彩的大胆,喜欢运用抽象的色块与线条,不注重自然的外观表现,作品极为感性和敏感。
而随后野兽派慢慢向立体主义靠拢。
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把建筑,人物和静物等全部几何化,平面化,装饰意味很浓。
现代的主义的出现是以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为标志的。
这幅作品中,少女的脸部,和身体全部是几何图形,原本三维的空间已经被分解变成了平面化的东西。
康定斯基是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位抽象的画家。
他对装饰艺术与现代绘画等艺术的关系有着超人的认识,他把几何图形和线条运用到了极致。
他认为抽象的形式蕴含着无限的张力。
他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荷兰为中心的风格派运动,从立体主义起步,走向了完全抽象主义,深刻的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设计。
风格派的艺术主张是绝对的抽象原则。
他们认为艺术应与自然物体没有任何联系,艺术家只有用几何图像的组合和构图来表现宇宙的和谐法则。
其代表人物是蒙德里安,利特维的,和杜斯伯格等人。
作品《红、黄、蓝、构图》是蒙德里安艺术思想最集中的表现。
他创造的图像风格精确、简练和均衡,对于现代绘画、建筑和实用工艺美术设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一时期超现实主义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的代表人物就是达利以及他的代表作《记忆的持续性》。
由于一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人们不愿意面对这残破的世界,艺术家门开始追求梦幻般的世界和自己的潜意识的下意识,完全摒弃理性,追求“偏执狂的批判活动”和“心里自动化”打破理性与现实的界限,把毫不相关的东西结合起来,或者是随意改变事物的本来的面目,创造出一幅新奇怪诞的梦幻的“现实”。
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情感。
在一战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包豪斯的建立了。
包豪斯被人们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一战对世界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也对世界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919年随着一战炮火的湮灭,欧洲世界开始复苏,汉斯.迈耶创立了包豪斯学院,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包豪斯主张创新,反对复古,认为少就是多,崇尚简约,喜欢用简单的集合图形表现事物,讲究材料与设计巧妙结合。
包豪斯始终坚持兼容并包,古为今用,力求达到简洁,减一分则短,添一份则长。
下面这两幅是包豪斯时期的作品。
从这张海报中可以看出他强调的一种和谐,韵律,均衡的感觉,从第一张海报可以看出追求理性的严谨的特点,但是并不僵硬,虽然都是用简单的直线和集合图等组成的,使人感觉到鲜明强烈却又很统一的感觉。
通过形状的大小,方圆,方向,粗细的垂直,水平斜切。
画面的虚实,灰白处理的动十分恰当给人一种鲜明的活跃的感觉。
同时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十分注重黄金比例的分割,表面上看似很随便的切割,其实都是严格按照黄金比例通过计算的。
所以第二幅虽然咋一看起来有些乱,但是却不感觉噪,反而给人一种活跃的感觉。
4.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行为艺术的简称,也称作新行为艺术,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被认为是流行,时髦的代言人,是在美国现代文明影响下的一种国际性运动,多以社会上流形象和戏剧中的偶然形象而作为表现对象,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里。
喜欢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波普艺术的特点是: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容易被人忘记的,低廉的,可以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富有活力的同时又滑稽性感的。
同时也具有讽刺的意味。
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安迪沃霍尔,以及他的代表作,《玛丽莲.梦露的头像》《玛丽莲。
梦露》这幅作品很好的反应出了当时波普艺术的发展方向,他运动了人们大众都熟悉的明星啊事物啊作为表现的主体,使自己的作品更加通俗化平民化。
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操作,而是采用重复印刷把照片的形象移动到画布上,还使用了被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视为大忌的重复的手法,可谓是做出很很大的创新和突破。
这种表现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工业社会下的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以及生产。
第二幅《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的不同,如此富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件很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
它采用了拼贴的手法,把美男美女,电视机等拼贴到一起,而这个男人手中很无厘头的拿着一个巨大的棒棒糖,而棒棒糖上写着“POP”正好是这幅作品的最佳的诠释。
波普艺术是冷漠,空虚,寂寥的代名词,代表了高度发展的商业文明下人们的空虚。
至今波普艺术仍然影响深远。
4 。
二战后的迅速发展“视觉传达”字出现以来一直在“平面设计”的掩护下,直到二战结束后,社会开始复苏,国家和企业才对设计的重视日益剧增,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的极盛时期应该是在19世纪60~70年代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时期。
于此同时充满调侃,矛盾后现代主义设计向全球范围内辐射蔓延。
迅速成为一种共同的国际风格。
含混、变异、缺乏单一社会价值的社会现实,成为人们心态的在后现代艺术语态的一种反映。
后现代主义标志着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分崩离析。
尽管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参与者是机器混乱的随意的,但是他的基本倾向确实非常明确,就是怀疑一切,打到一切,用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去消解总体性、系统性、统一性,去颠覆本质主义、中心主义、历史主义,去捣毁人类的理性主义传统和真善美统一的理想。
但是同时后现在主义也提倡多元化,他反对用特有的艺术形式去限定艺术,是超越主义和变现主义,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也可以说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风格的形式或者概念,而是一种超越的艺术,因为他的哲学理念发生了根本行的变化,而是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先解构在建构。
而且每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发展模式。
(1)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美国的文化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开放性,具备很强的活力和适应性。
由于美国的历史原因,他没有传统文化,而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所以美国的设计表现出一种商业化的通俗易懂的特点。
保罗.兰德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设计师。
他喜欢采用动态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稀奇的元素和拼贴的手法,把各类东西连贯成一个你无法想象的整体。
具有蒙太奇的效果。
这两个是他为IBM公司设计的企业的形象,他能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化,他在颜色的运用上也极其的讲究,能很好的处理好补色,对比色的关系。
早细节和整体上的处理也非常的到位。
这个标志兼具了标准图,标准字和标准色简练概括。
新颖大方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他用一个眼睛、一只蜜蜂和一个M代替了IBM 传统logo:“I”设计成眼睛,是对人的关爱;“B”设计成蜜蜂图形,代表的是辛勤劳动;“M”信息与科技,是对技术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