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VTE预防与管理

围手术期VTE预防与管理

1、围手术期VTE预防——评估 Caprini风险评估:筛查作用——预防措施
• VTE中高危风险的患者,同时存在较高的大出血风险或出血并发 症:
• 推荐应用机械预防
• 如出血风险降低,改用药物预防或与机械预防联用。
2、围手术期VTE预防——措施
• (一)基本预防 • 1.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患者教育。(宣教) • 2.积极的活动可以减少VTE的发生。对于VTE风险为低危的内科
险,且不增加肺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 机械性方法可减少部分患者发生DVT的危险,但疗效逊于抗凝药物,其最大优势
在于没有出血并发症。 • 单独使用机械性预防措施仅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 • 极高危患者单独应用疗效差,推荐与有效的抗凝治疗联合应用。
2、围手操作:麻醉方式/时间、手术方式/时间、止血 • 术后处理:术后何种提问进行术后休息;重要指标、引流管的监
测和管理;术后饮食/补液、康复处理等诸多方面。
2、血栓性疾病
• 1.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 栓形成(DVT)
• 2.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房颤动、动脉缺血发作、脑卒
3、围手术期VTE预防——时机
1、术中预防VTE的措施
使用 GRADE方法 对证据的质量和推荐意见的强度进行分级(表1 ,2)
3、围手术期VTE预防——时机
2、关节置换手术:【推荐意见】
3、围手术期VTE预防——时机
3、髋部骨折手术:【推荐意见】
(1) 对于髋部骨折患者 ,推荐使用 LMWH、磺达肝癸钠、低剂量普通 肝素 (LDUH)预防 VTE【1B】。 (2) 建议在术前即开 始进行 VTE预防【2B】,不推荐手术前后 4 h 内应用 抗凝药物【1B】。 (3)推荐药物预防或机械预防应用 10-14 d ,建议延长至术后 28 -35 d 【1B】。 (4) 建议在住院期间联合应用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2C】。 对出血风险较 高的患者 ,建议使用机械预防【2C】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抗凝因子Ⅲ(AT 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手术前: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1)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目录一、前言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三、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四、附件:GRADE分级标准一、前言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VE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之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手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护理课件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护理课件

某些药物如激素、利尿剂等也可能引 起血液高凝。
长期卧床、久坐等导致下肢肌肉泵作 用减弱,血流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管损伤
手术操作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 暴露出胶原纤维,引发凝血反应。
长期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粥 样硬化等可损伤血管内皮,增加
血栓形成的风险。
反复插管、留置导管等医疗操作 也可能引起血管损伤。
优化手术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缩短手术 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强化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形成时间的不同,围手术期血栓可分为早期血栓和晚期血栓。早期血栓通常在手术后24小时内形 成,与手术创伤和止血方式等因素有关;晚期血栓通常在手术后数天至数周内形成,与患者自身因素 和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
围手术期血栓的危害
01
围手术期血栓可能导致 血液循环障碍,影响患 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02
03
预防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 发症。
处理
根据不同并发症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06
CATALOGUE
围手术期血栓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 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
手术类型及过程
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
血栓形成情况
发生时间、部位、诊断依据等。
围手术期血栓的护理管理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风险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如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慢性疾病等。
制定预防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 运动指导等。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PPT课件课件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PPT课件课件

300
200
100
0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
年龄,岁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PPT课件 Anderson FA Jr, et al. Arch Intern Med. 1991,151(5):933-8.
有VTE病史的患者VTE发生率更高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同时总结了麻醉时间与VTE发生风险的关系
麻醉方式:普通外科手术全身麻醉
1.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5围):手46术9-期47血4.栓预防与管理PPT课件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 2016, 54(5): 321-327.
高龄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VTE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600
男性患者
500
女性患者
400
发生率/ 100,000人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VTE 的危险因素
高龄、VTE病史、恶性肿瘤 及其治疗史(使用激素、放 化疗)、妊娠或产后、肥胖、 脓毒血症、炎症性肠病、肾 病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 易栓症、中心静脉置管、瘫 痪、制动、促红细胞生成药 物、口服避孕药等
手术时间 手术类型 麻醉方式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纳入1928例外科手术患者,其中未采用VTE预防措施 的患者有968名
PE:1.4%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PPT课件
VTE的发生率还与患者、手术等因素相关
VTE 发生率与手术复杂程度及时间长短相关
• 脾切除术、肝脏手术和胰腺手术较高 • 乳腺手术和阑尾/胆囊切除术相对较低
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罕见并发症。

它的发生率很低,却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DVT是血栓形成于人体深部静脉的一种疾病,可以导致血管堵塞、肺动脉栓塞(PTE)等危险后果。

为了防止围手术期DVT的发生,需要采取安全详细、全方位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1. 外科手术预防:围手术期DVT是可以预防的。

在整个围手术期内,通过静脉曲张研究结果,可以为个体提供特定的指导方案。

早期、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术后DVT病例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下为外科手术预防的措施列表:•提前筛查:对于可能存在DVT的高风险人群,需提前详细了解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情况,为术前抗凝药物和其他预防服务提供合理的指导。

•术前教育宣传:DVT是所有手术的潜在风险之一,患者及其家属应在手术前接受相关教育,了解因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知识。

•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LMWH)与华法林(warfarin)等常用于DVT的治疗。

以AT和凝血酶为标志,通过静脉注射肝素、华法林等药物的方式延长凝血时间,从而预防DVT的发生。

•移动支持:术后的首要措施是让患者尽快进行运动。

可以通过早期行肢体运动或提供体外静脉血液循环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快恢复。

减少床位时间。

•非药物预防:包括下肢压迫袜、水动力方案等非药物方式也是非常管用的手段。

2. 整体控制:•保持良好的体重和饮食:肥胖是DVT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平时需要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均衡的营养摄入。

•人体的不可避免的老化过程会引起各种生理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的衰老,需要注意检查和调整相关器官的工作状态。

•需要合理地安排和控制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的静态工作、过度疲劳等。

3. 主动监测:•定期复查: 对需要进行长期抗凝治疗的DVT患者定期进行B型超声、CT、MRI等检查,查看其血栓情况的变化和动态,及早判定残存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最全版)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最全版)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最全版)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和处理逐渐受到各学科关注和重视。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E 和DVT 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

外科病人术前活动减少、术中制动和术后长期卧床均会导致静脉血流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病人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恶性肿瘤等,这些因素均可使VTE 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同时使用抗栓药物,常见的情况如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房颤动、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等心脏疾病以及周围血管疾病。

对于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外科医师应对病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的抗栓药物管理。

为规范和推动我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血栓管理实践,2015 年11 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牵头,依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参考相关学科专家意见和已有工作基础[1],制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希望对国内广大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VTE预防1 概述1.1 普通外科病人VTE发生率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0%~40%[2]。

大型手术病人当同时具有多种VTE 风险因素时(年龄>40 岁、VTE 病史、肿瘤等),致死性PE 发生率高达5%[3]。

亚洲人群中,普通外科未进行抗凝预防的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3%,症状性PE 发生率为1%[4]。

日本相关调查显示,腹部大手术病人仅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者,静脉造影检出VTE 发生率为24.3%[5]。

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预防及护理

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预防及护理

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预防及护理一、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凝结成块的病状,常见于下肢,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的深静脉。

如果血栓脱落并进入肺动脉或其分支,可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并危及生命。

二、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罹患DVT的原因外科手术术后病人易罹患DVT的原因复杂多样。

一般原则上是混合因素作用导致的。

1.个人因素:饮食、过度肥胖、吸烟、年龄、体力、代谢率、姿势、体位、情感情况等。

2.疾病因素: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肿瘤、免疫系统异常、甲状腺、糖尿病、高脂血、高血黏等。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过长、手术面积受限、手术入路的血管损伤、名义流量不够、液体不足、体位改变等。

4.其他因素:制动时间过长、麻醉药物过量及毒性、手术器械中不适宜进口量及类型、手术过程中意外事件等。

三、预防及护理DVT为严重疾病,发生率较高,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和专业护理。

下面介绍针对DVT的预防措施和护理。

1. 预防措施1.根据手术和病人的特点,使用相应的预防措施2.术后24小时内尽早活动,利用被动或主动训练随后恢复3.抬高患肢,减轻淤血,促进血液流动4.不弯曲膝关节,防止双腿交叉使用其他支撑维持5.使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如抗凝剂,足量使用6.处理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2. 护理1.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疾病的情况,对症护理2.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液、水、电解质等变化情况3.确保患者的身体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损伤4.帮助患者进行各项生活活动5.通过专业护理手段,预防和延缓DVT的发生四、总结DVT为常见病,罹患率较高,必须采取预防和护理,避免或减少其发生,如有DVT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最佳治疗。

预防和护理工作必须严谨细致,以确保患者健康,减轻其生理及心理负担。

以上就是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护理的详细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partment of Surgery, Jinling Hospital,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P. R. China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普通外科VTE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普通外科患者VTE预防指征与方法 第三部分:接受抗栓药物治疗的普通外科病人围术
VTE发生例数 VTE发生比例
Kim JY, et al. JAMA Surg,2015,150(2):110-117.
注:Z分布*:Z=(原始数据-均值)/标准方差 0-20%:手术时间相对最短;41-60%:平均手术时间 ;81-100%:手术时间相对最长
麻醉时间延长增加VTE发生风险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同时总结了麻醉时间与VTE发生风险的系
至少7倍
与接受相似外科手术的非癌症患者相比 肿瘤患者术后VTE大幅增加
至少2倍
至少3倍
VTE风险
DVT风险 致死性PE风险
肿瘤患者有特别建议,如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推荐延长低分子肝素预防4周
1. Wun T,et al. 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 2009,22(1): 9–23. 2.Agnelli G, et al. Ann Surg,2006,243(1):89-95.
手术时间延长增加VTE发生风险
美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手术时间与术后30天内VTE发生风险的关系
•数据来自2005年~2011年参加ACS-NSQIP项目的315家医院,纳入外科手术患者共 1432855例,医护人员均经过训练,患者进行合理的VTE预防;手术时间:以Z分布* 表示,根据Z分布分5个级别
• 麻醉时间延长,手术创伤、感染机会增大等原因而使DVT的发生率增加
• 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延长,造成肢体长时间的血液淤滞
肖红卫,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信息.2010;23:04
普通外科患者VTE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VTE 的危险因素
高龄、VTE病史、恶性肿瘤 及其治疗史(使用激素、放 化疗)、妊娠或产后、肥胖 、脓毒血症、炎症性肠病、 肾病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 性易栓症、中心静脉置管、 瘫痪、制动、促红细胞生成 药物、口服避孕药等
麻醉方式:普通外科手术全身麻醉
Kim JY, et al. JAMA Surg,2015,150(2):110-117.
Z分布*:Z=(麻醉时间-麻醉时间均值)/麻醉时间标准方差
手术/麻醉时间延长增加VTE风险的原因
•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创面的暴露时间就越长,炎症反应就越严重,产 生的炎性因子就越多
肿瘤细胞引发高凝状态
肿瘤细胞
直接激活 凝血系统产生
凝血酶
间接通过刺激 单核细胞合成 各种促凝物质
高凝状态
胡化成.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10):427-430
中心静脉置管后患者存在VTE风险
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评价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VC) 后的并发症
•研究覆盖意大利8个中心,共入组416名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或至导管拔出
CVC后易发VTE,随着CVC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注意其VTE风险
Cortelezzi A,et al. Br J Haematol. 2005 ,129(6):811-7.
中心静脉置管导致VTE的原因
静脉淤血
导管置入导致 DVT的原因
导管置入所 致的感染
血管损伤
NCCN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指引,询证医学,2007,7(5):295-312
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PE VTE
Geerts WH, et al.Chest, 2008,133(6 Suppl):381-453.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 DVT发生率为10%
~40%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VTE发生率的单中心研究数据
中国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纳入1928例外科手术患者,其中未采用VTE预防措 施的患者有968名
500
女性患者
400
300
200
100
0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
年龄,岁
Anderson FA Jr, et al. Arch Intern Med. 1991,151(5):933-8.
有VTE病史的患者VTE发生率更高
日本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亚组分析:
•对入组的173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患者特征进行亚组分析(所有患者均未采用药物 预防,其中近半数患者采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
95%Cl:17.8–31.1
95%Cl:1.3– 98.7
M. Sakon,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06,4(3):581-586.
肿瘤患者VTE风险大幅增加
1.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5): 469-47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 2016, 54(5): 321-327.
手术时间 手术类型 麻醉方式
高龄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VTE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发生率/ 100,000人
600
男性患者
期血栓管理
第一部分
普通外科VTE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VTE是DVT和PE的统称,外科手术术后发病率高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PE 和DVT 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
PE:1.4%
VTE的发生率还与患者、手术等因素相关
VTE 发生率与手术复杂程度及时间长短相关
• 脾切除术、肝脏手术和胰腺手术较高 • 乳腺手术和阑尾/胆囊切除术相对较低
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VTE 风险还与肿瘤类型、辅助放化疗、 静脉置管等因素相关
1.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5): 469-47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 2016, 54(5): 321-3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