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足的结构及类型(课堂PPT)
合集下载
《昆虫的形态结构》ppt课件

★ 昆虫头部是觉得和取食的中心。
1、昆虫头部的分区
头顶、后头区、额区、颊区、唇基区
昆虫头部构造图 一、正面:1.触角 2.颊
3.额 4.唇基 5.上颚 6.上唇 7.头顶 8.复眼 二、侧面:1. 头顶 2.单眼 3.唇基 4.上颚 5.上唇 6.后头 7.颊
头部的变化:头部向前延伸成喙〔象鼻〕状,如象甲、蝎蛉等; 额区向后倾,与头顶成锐角,如尖头蚱蜢。
生处者为基部,远离着生处者为端部;此外,对于 腹部和小盾片那么是以接近体前方者为基部,远离 体前方者为端部。
2. 昆虫的体躯
➢ 昆虫的体躯由巩固的外壳和包藏的内部组织与器 官组成。
➢ 一切节肢动物的体躯都是由一系列环节〔体节〕 组成的。昆虫体躯分节的根据是:在胚胎期出现 过1对附肢、1对体腔囊和1对神经节。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病症
使植株呈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或使叶片卷曲、伸展、 肿胀或构成虫瘿等,或使枝条枯萎。如蚜虫、叶蝉 等。
其他口器类型
虹吸式口器
——构造 鳞翅目成虫特有。
锉吸式口器
缨翅目蓟马特有。
舐吸式口器 ——构造 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
嚼吸式口器 兼有咀嚼和吮吸两种
功 能,为蜜蜂类特有。
➢ 昆虫的体躯普通由18~20个体节组成。体节之 间以节间膜相连,相邻前、后两节间膜之间的部 分,即为1个体节。
➢ 外壳由18~21个环节组成,即体节〔somite或 segment〕所组成;大部分体节之间由柔韧的节间 膜相连。昆虫的体躯可以分为头〔head〕、胸 〔thorax〕、腹〔abdomen〕3个明显的体段。
栖息、群集、避敌、决议行动方向等活 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 眼和单眼2种。
3.2.1 复眼 复眼通常1对,位于头部侧上方。为成 虫和假设虫〔或稚虫〕所具有。低等、穴居、寄生性 者常退化;小眼外表呈六角形,数目变化很大。
1、昆虫头部的分区
头顶、后头区、额区、颊区、唇基区
昆虫头部构造图 一、正面:1.触角 2.颊
3.额 4.唇基 5.上颚 6.上唇 7.头顶 8.复眼 二、侧面:1. 头顶 2.单眼 3.唇基 4.上颚 5.上唇 6.后头 7.颊
头部的变化:头部向前延伸成喙〔象鼻〕状,如象甲、蝎蛉等; 额区向后倾,与头顶成锐角,如尖头蚱蜢。
生处者为基部,远离着生处者为端部;此外,对于 腹部和小盾片那么是以接近体前方者为基部,远离 体前方者为端部。
2. 昆虫的体躯
➢ 昆虫的体躯由巩固的外壳和包藏的内部组织与器 官组成。
➢ 一切节肢动物的体躯都是由一系列环节〔体节〕 组成的。昆虫体躯分节的根据是:在胚胎期出现 过1对附肢、1对体腔囊和1对神经节。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病症
使植株呈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或使叶片卷曲、伸展、 肿胀或构成虫瘿等,或使枝条枯萎。如蚜虫、叶蝉 等。
其他口器类型
虹吸式口器
——构造 鳞翅目成虫特有。
锉吸式口器
缨翅目蓟马特有。
舐吸式口器 ——构造 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
嚼吸式口器 兼有咀嚼和吮吸两种
功 能,为蜜蜂类特有。
➢ 昆虫的体躯普通由18~20个体节组成。体节之 间以节间膜相连,相邻前、后两节间膜之间的部 分,即为1个体节。
➢ 外壳由18~21个环节组成,即体节〔somite或 segment〕所组成;大部分体节之间由柔韧的节间 膜相连。昆虫的体躯可以分为头〔head〕、胸 〔thorax〕、腹〔abdomen〕3个明显的体段。
栖息、群集、避敌、决议行动方向等活 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 眼和单眼2种。
3.2.1 复眼 复眼通常1对,位于头部侧上方。为成 虫和假设虫〔或稚虫〕所具有。低等、穴居、寄生性 者常退化;小眼外表呈六角形,数目变化很大。
《昆虫的形态结构》PPT课件

➢ 一般认为头部由6节组成,成虫阶段很难找到痕迹; 胸部由3节组成,中、后胸往往愈合得很紧;腹部 有9~11节组成,有时可见腹节减少到3~5节,有翅 昆虫在成虫阶段腹部除外生殖器及尾须外,其他 附肢均消失。
精选PPT
12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昆虫 的头部通常着生有1对触角,1对复 眼,0~3个单眼和口器。
药提供依据。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
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 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 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 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液 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 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精选PPT
下口式
前口式
后口式
口器着生位置
16
3、昆虫头部的附器
3.1 触角
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 的触角窝内,可自由活动。
3.1.1 触角构造
分3部分:触角基部第一 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
梗节,以后各节统称
为鞭节。鞭节可分若
干亚节,变异大。
体长(body length)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 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和腹部末端的 外生殖器的长度。
翅展(wing span)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顶 角之间的距离。
精选PPT
3
➢ 不同的昆虫个体间大小差异很大。
现生的最大昆虫见于竹节虫目、鳞翅目和鞘翅目中。
✓ 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最大的蛾子是产于中、南美 洲的强喙夜蛾,其翅展可近达320mm;亚历山大凤蝶的翅展 可达300mm;产于我国南部的乌桕大蚕蛾的翅展可达300mm; 身体最粗壮的当推鞘翅目一些昆虫,有些粪蜣身体的直径可 达50mm,巨犀金龟的体长达180mm。
精选PPT
12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昆虫 的头部通常着生有1对触角,1对复 眼,0~3个单眼和口器。
药提供依据。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
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 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 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 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液 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 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精选PPT
下口式
前口式
后口式
口器着生位置
16
3、昆虫头部的附器
3.1 触角
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 的触角窝内,可自由活动。
3.1.1 触角构造
分3部分:触角基部第一 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
梗节,以后各节统称
为鞭节。鞭节可分若
干亚节,变异大。
体长(body length)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 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和腹部末端的 外生殖器的长度。
翅展(wing span)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顶 角之间的距离。
精选PPT
3
➢ 不同的昆虫个体间大小差异很大。
现生的最大昆虫见于竹节虫目、鳞翅目和鞘翅目中。
✓ 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最大的蛾子是产于中、南美 洲的强喙夜蛾,其翅展可近达320mm;亚历山大凤蝶的翅展 可达300mm;产于我国南部的乌桕大蚕蛾的翅展可达300mm; 身体最粗壮的当推鞘翅目一些昆虫,有些粪蜣身体的直径可 达50mm,巨犀金龟的体长达180mm。
昆虫的基础知识模板PPT课件

(3)口器(咀嚼式)
上颚1对
正面
上唇1对 反面
上颚1对
下颚1对
下唇1对 (愈合)
下颚1对
舌
舌
12
嚼吸式
刺吸式
锉吸式
虹吸式
舐吸式
刮吸式
13
了解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在害虫防治上的意义
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知道害虫的为 害方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药有着重要 的意义;
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虫已经 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
保护作用:如甲虫、蝗虫、蝽象等 平衡作用:如双翅目昆虫 调节温度:如蜜蜂 发声:如蟋蟀前后翅摩擦,螽蟖、蝗虫前翅 与足摩擦发声
翅的类型
18
翅的类型
19
覆翅:较厚、较不透明, 如蝗虫的前翅
膜翅: 膜质 透明 如: 蜻蜓 蜜蜂
翅的类型平衡棒:后翅Fra bibliotek化成棒状, 飞行时起平衡作用
蚊 子 的
鞘翅:坚硬、角质、不透明, 如鞘翅目前翅
23
(2)(胸)足的基本结构
24
3. 腹部
脏节:♀第1~7节,♂第1-8节
腹部
生殖节:外生殖器着生的体节, ♀第8~9节 特化为产卵器,♂第9节特化为交配器
生殖后节:最多2节(10~11节),较原始 的种类腹部末节有1对附肢演化成的尾须。
脏节
生殖后节 生殖节
25
蝉-强壮的 锥形产卵器
不
同
蜚蠊、蝗虫--瓣状
昆虫分类与其它动、植物分类一样,分为一系列 阶元
包括:界(kingdom)、门(phylum)、纲( 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 )、种(species)等7个基本等级。
生物 昆虫的足

游泳足
游泳足
稍扁平,具较密缘毛,形若桨,适于划水。水生昆
虫的足(除有些种类的前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适 应游泳的形态特化。
稍扁平,具较密缘毛,形若桨,适于划水。水生昆
虫的足(除有些种类的前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适 应游泳的形态特化。
游泳足
仰蝽
龙虱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携粉足
的----比如杀死猎物、对手和抓握猎物
步行足
天牛
瓢虫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跳跃足
腿节特别发达,胫节一般细长,腿节内有两根白色
的筋,通过两根筋的配合在杠杆原理下完成爆发式 的弹跳,折在腿节下的胫节又突然伸开而使虫体向 前上方快速运动,如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
跳跃足
蟋蟀 蝗虫
昆虫的足
携粉足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携粉足
开掘足
开掘足
较宽扁,腿节或胫节上具齿,该足非常有力,适于
挖土及拉断植物的细根。或者进行搏斗,如蟋蟀与 螳螂,另外如土栖昆虫中蝼蛄、金龟甲、蝉的若虫 等的前足。
开掘足
蝼蛄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携粉足
开掘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捕捉足
基节多延长,腿节发达,腿节与胫节上多有相对的
齿或刺而形成一个捕捉机构。
捕捉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螳螂
猎蝽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携粉足
携粉足
各节均具有长毛,胫节基部较宽扁,边缘有长毛,
形成花粉篮,跗节甚大,分五节,第一节膨大,内 侧具有数排横列的硬毛,可梳集黏着在体毛上的花 粉,称花粉刷。胫节与跗节相接处有一个缺口,称 压粉器。这种足部的结构适于采集与携带花粉,如 蜜蜂总科昆虫的后足。采粉时,工蜂利用花粉刷将 全身细毛上沾满的花粉粒刷下,混以唾液和采得的 一部分花蜜,粘合成小团块,装入花粉篮中,随后 带回巢内,再进行加工。
游泳足
稍扁平,具较密缘毛,形若桨,适于划水。水生昆
虫的足(除有些种类的前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适 应游泳的形态特化。
稍扁平,具较密缘毛,形若桨,适于划水。水生昆
虫的足(除有些种类的前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适 应游泳的形态特化。
游泳足
仰蝽
龙虱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携粉足
的----比如杀死猎物、对手和抓握猎物
步行足
天牛
瓢虫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跳跃足
腿节特别发达,胫节一般细长,腿节内有两根白色
的筋,通过两根筋的配合在杠杆原理下完成爆发式 的弹跳,折在腿节下的胫节又突然伸开而使虫体向 前上方快速运动,如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
跳跃足
蟋蟀 蝗虫
昆虫的足
携粉足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携粉足
开掘足
开掘足
较宽扁,腿节或胫节上具齿,该足非常有力,适于
挖土及拉断植物的细根。或者进行搏斗,如蟋蟀与 螳螂,另外如土栖昆虫中蝼蛄、金龟甲、蝉的若虫 等的前足。
开掘足
蝼蛄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携粉足
开掘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捕捉足
基节多延长,腿节发达,腿节与胫节上多有相对的
齿或刺而形成一个捕捉机构。
捕捉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螳螂
猎蝽
昆虫的足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携粉足
携粉足
各节均具有长毛,胫节基部较宽扁,边缘有长毛,
形成花粉篮,跗节甚大,分五节,第一节膨大,内 侧具有数排横列的硬毛,可梳集黏着在体毛上的花 粉,称花粉刷。胫节与跗节相接处有一个缺口,称 压粉器。这种足部的结构适于采集与携带花粉,如 蜜蜂总科昆虫的后足。采粉时,工蜂利用花粉刷将 全身细毛上沾满的花粉粒刷下,混以唾液和采得的 一部分花蜜,粘合成小团块,装入花粉篮中,随后 带回巢内,再进行加工。
昆虫的足

携粉足(蜜蜂后足)
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构 成携带花粉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花粉篮”
游泳足(龙虱后足)
多见于水生昆虫的中、后足,呈扁平状,生有较长的缘毛, 用以划水。
抱握足(雄性龙虱前足)
其前足第1—3跗节特别膨大,其上生有吸盘状构造,在交配时 用以抱持雌虫身体。
• 腹足
腹足 趾钩
跳跃足(蝗虫后足)
腿节特别发达,肌肉多,胚节细长而健壮,末端距发达。 多为后足所特化,用于跳跃。
开掘足(蝼蛄前足)
形状扁平,粗壮而坚硬。 胫节外缘具坚硬的齿,状似钉钯,适于掘土。
捕捉足(螳螂前足)
基节通常特别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其内, 形似铡刀,用以捕捉猎物。 有的腿节和胫节还有刺列,以抓紧猎物,防止逃脱。
三、昆虫的胸部
• 胸部(thorax)是昆虫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在胸部 和头部之间有一膜质环,称为颈(cervicum),颈通常缩 入前胸内。 • 昆虫胸部有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
• 每一胸节各有1对足
• 中、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
(三)昆虫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1.昆虫胸足的构造:昆虫的胸足是胸部 的附肢,前、中、后胸各有1对,分别称 为前足、中足、后足;成虫的胸足分为6 节,即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2—5 节),前跗节。 2.胸足的类型:昆虫的胸足是适应于陆 生的步行器官;在各类昆虫中,因生活环 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足的功能有了相 应的改变.常见胸足类型有步行足、捕 捉足、跳跃足、开掘足、携粉足、游泳 足。
• 1、胸部的一般构造:
在有翅昆虫中,胸部因要承受足和翅的强大肌肉的牵引力, 所以各胸节常常高度骨化,形成发达的背板、腹板和侧板。
• 2、胸足
《昆虫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科(family)
蚕蛾科 Bombycidae
属(genus)
蚕蛾属 Bombyx
27
ppt课件
种(speies)
桑蚕种 Bombyx mori Linnaeus
3. 物种的概念
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方面相同 ,并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 代的一群个体,称为物种。
物种的特征:
蝉-强壮的 锥形产卵器
蜚蠊、蝗虫--瓣状
蜂类--针刺状
螽蟖--刀状 蟋蟀--矛状 树蜂--锯状
桔实蝇--腹末数节 愈合的产卵器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t课件
尾须和产卵器由腹部附肢特化而成 不同种类的产卵器不同
二、昆虫的分类
24
ppt课件
1.昆虫分类在实践中的意义
为解决某些经济昆虫学中最为复杂问题的钥匙 植物检疫程序的基础 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
鉴别昆虫的雌雄:有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常表现 在触角的形状上。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雌虫的 触角则为丝状。
诱集或驱避: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
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
,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
7
ppt课件
(2)复眼和单眼 复眼1对 单眼多2~3个, 有1个或缺
15
ppt课件
翅的类型
翅的类型
16
ppt课件
覆翅:较厚、较不透明, 如蝗虫的前翅
膜翅: 膜质 透明 如: 蜻蜓 蜜蜂
翅的类型
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状, 飞行时起平衡作用
蚊 子 的 平 衡 棒
17
ppt课件
鞘翅:坚硬、角质、不透明, 如鞘翅目前翅
昆虫胸部的附肢和翅

二.实验材料
棉蝗、蜂等
三.实验用具
实体显微镜、镊子、蜡盘、解剖针、大头针、显微镜
作业:
1.绘出蝗虫前翅脉相图,并注明各个脉序名称。
精品医学ppt
11
前跗节:多退化为侧爪,或有爪间突。
亚节的数目和前跗节的构造是精昆品虫医学分ppt类依据之一
3
昆
虫 的
昆虫的胸部---胸足
胸
部 胸足类型
---
胸 足 步行足(步行甲)
跳跃足(蝗虫
开掘足(蝼蛄
捕捉足(螳螂
携粉足(蜜蜂后足)
游泳足(龙虱后足)
抱握足(雄龙虱前足)
攀悬足(虱类)
精品医学ppt
4
昆
虫 的
昆虫的胸部---翅的基本结构
昆
虫
昆虫胸部的附肢和翅
的
胸
部
精品医学ppt
1
昆虫足的基本构造
昆虫一般具有三对足,分别位于 前、中、后胸。胸足一般分为6节,即基节 、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精品医足
胸
部
---
胸 足
胸足基本构造
着生在胸节侧腹面,6节组成
胫节
跗节:2~5个亚节,常有跗垫。
胸
部
---
翅
翅通常呈三角形,有3条边和3个角。
翅面上还常发生一些褶线(翅脉),将翅划分为若干翅室。
精品医学ppt
5
昆虫的胸部---翅的基本结构
翅面上有许多隆起的翅脉,脉间 区域称翅室,翅脉的分布样式称脉相。
前缘脉(C)、亚前缘脉(Sc)、径脉( R)、中脉(M)、肘脉(Cu)、臂脉(A).
精品医学ppt
肢
[肘脉(Cubitus,Cu)] [臀脉(Anal,A)]
14昆虫的胸足

胸足的类型
步行足:最普通的胸足。各节均较细长,适于行走,有的适 于疾走 ,有的适于慢走
虎甲
虎甲
叶甲
瓢甲
蜚蠊 瓢甲
胸足的类型
开掘足:由前足特化而成。胫节扁宽,外缘具坚硬的齿,适 于掘土,某些在地下生存的昆虫特有
蝼蛄
蝼蛄
蜣螂
胸足的类型
跳跃足:一般由后足特化而成,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适 于跳跃
虱
小结
第二节 胸足
昆虫胸足的基本功能 昆虫胸足的基本结构 昆虫胸足的类型及其特殊功能
跳蚤
蝗虫
跳甲 跳蚤
蝗虫
胸足的类型 捕捉足:为前足特化,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 折嵌于内,形似一把折刀,用以捕捉猎物
螳螂
胸足的类型 携粉足:后足特化而成,是蜜蜂类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的构 造,胫节扁宽,两侧有长毛形环抱成花粉篮,第一跗节扁宽呈 长方形,生有10~12横列的硬毛,称花粉刷,用以梳集粘附 在体上的花粉Biblioteka 胸足构造胸足的类型
步行足-Walking legs 跳跃足-Jumping legs 捕捉足-Grasping legs 开掘足-Digging legs
游泳足-Swimming legs 抱握足-Clasping legs 携粉足-Pollen-carrying legs 攀缘足-Clinging legs
普通昆虫学之昆虫脉动
昆虫的胸足的功能
胸足 thoracic legs:是成虫胸部行动的附肢,也可 能 是昆虫唯一的行动器官
衣鱼
歩甲
蚜虫
蜚蠊
昆虫的胸足的功能
昆虫的胸足不仅是简单的行动附肢,有时有特殊功能,如 搬运食物、捕捉猎物、挖掘隧道等
蜣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