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唐诗宋词第三课

合集下载

三字经:第三章

三字经:第三章

三字经:第三章三字经:第三章三字经:第三章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斩齐衰,大小功。

至麻,五服终。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

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

隶草继,不可乱。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小、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 练习书法,大、小、隶书、草书次第而行,不可次序颠倒。

即先把字写规范了才能练习草书。

)若广学,惧其。

但略说,能知原。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正确版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正确版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正确版哎呀妈呀,今天小爷我要给大家讲讲《三字经》这个神奇的书。

这本书可是咱们中国的宝贝,里面有很多好玩儿的故事和道理呢!不过,小爷我可不是给你们讲故事的,我是来教你们怎么背诵《三字经》的。

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我们要明白《三字经》是什么。

它是一本古老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简单的汉字和句子,但是却包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这些道理都是咱们祖先们用智慧和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他们的心血。

怎么才能学好《三字经》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多读、多背、多理解。

我们要把每个字都读准,发音要清晰。

我们要把每个句子都背熟,意思要理解。

我们要把里面的道理都弄明白,知道怎么运用到生活中去。

废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吧!首先是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性格和习惯会变得越来越不同。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自己的善良本性,同时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他们的本性就会变得不好。

而教育的方法呢,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做。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者老师,我们要用心去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才华的人。

再来是第三部分:“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孟母为了教育孩子,选择了一个好邻居。

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她就会剪断他的织布机。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有好的环境和榜样来引导我们。

下面是第四部分:“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句话的意思是:窦燕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教育了五个儿子,他们都成为了有名的人物。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道德和品行,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还有第五部分:“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就是他们的过错;而如果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就是他们的懒惰。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内容介绍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145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

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三字经第三课(劝学篇)

三字经第三课(劝学篇)

lǎo 老 fā 发
quán èr shí qī 泉 , 二 十 七。 fèn dú shū jí 奋 , 读 书 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 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 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 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 来成了大学问家。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 彼 既 老 , 犹 悔 迟。 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 尔 小 生 , 宜 早 思。
① 勤奋好学 ② 孝敬父母,非常懂事
③ 聪明,富有创造力。
铁杵成针
④ 有耐心,坚持到底 ⑤ 知错就改
听父母的话
选择有利的环境
父母对子女的爱
孟 母 三 迁
环境的影响
多做善事
严以律己
知错能改
窦 燕 山 教 子
以身作则,家 教严格
做力所能及的事
听爸爸妈妈的话
爱父母,孝顺
黄 香 温 席
让爸爸妈妈放 心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 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 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 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 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 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 读。
rú 如 jiā 家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囊 萤 , 如 映 雪。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 虽 贫 , 学 不 辍。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 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 读书。孙康则利用积 雪的反光来读书。他 们两人家境贫苦,却 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 求学。
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 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 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 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 为人呢。
cán 蚕 rén 人
tǔ 吐 bù 不
sī fēng niàng mì 丝 , 蜂 酿 蜜。 xué bù rú wù 学 , 不 如 物。

弟子规第3课

弟子规第3课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释文: 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 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 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 一定要柔和。
第 3 课 亲所好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释文: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 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 不听,还要哭泣恳求, 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 也毫无怨言。
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发生的一件 开心的事。
第 3 课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释文: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父 母准备 3 课 亲所好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释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 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 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 父母感到丢脸。
第 3 课 亲所好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释文: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 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 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去”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 一个人,下面是古人居住洞 穴的出口。人离开洞穴外出 就是“去”,“去”本来的 意思是离开,引申为去掉, 去除。
请听故事:孙元觉劝父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一说
如果父母错怪 了你,你会怎 么做呢?
哭闹 解释 生气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第3课-冬则温,夏则凊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第3课-冬则温,夏则凊
业:职业,事业。 ~~~~~~~~~~~~~~~~
译文: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
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
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同学们,我们现在外出离家时,是不是也要 告诉父母,到哪里去,做什么呢?
小伙伴们,看看下面这两幅画,看看他们做的对吗?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 》第3课-冬则温wēn
冬则温
xià zé qìng
夏则凊
chén zé xǐng
晨则省
hūn zé dìng
昏则定
chū bì gào
出必告
fǎn bì miàn
反必面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居有常 业无变
全面解读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同学们,读下面的两幅画,你读出什么了?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居有常 业无变
反:同“返”,回来。 ~~~~~~~~~~~~~~~~~~
常:固定,不变。 ~~~~~~~~~~~~~~~~~~
面:面见父母,让父母看见。 ~~~~~~~~~~~~~~~~~~~~~~~~~~~
冬则温 夏则凊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晨则省 昏则定
凊:凉。
~~~~~~~~~
省:问候。
~~~~~~~~~~~~
昏:黄昏、傍晚。
~~~~~~~~~~~~~~~~~~~~~
定: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rèn),常与“省” 连用,后泛指向亲长问安。

国学三字经 全文

国学三字经 全文

国学三字经全文《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故事、道理常规。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全都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散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纳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一叶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论语》第三课
选择
文言故事:的卢害主
《弟子规》第三课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 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 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 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 日严寒,则以 身暖其亲之衾, 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 号曰“天下无 双,江夏黄香”。
第三课
温故而知新
小故事《伯禽趋跪》 周伯禽、随康叔
三见周公。三被笞。 以问商子。曰。南 山之阳有桥木。北 山之阴有梓木。盍 往观。伯禽见桥高 而仰。梓卑而俯。 还告商子。曰。桥 者父道。梓者子道。 明日。伯禽入门而 趋。登堂而跪。周 公嘉其得君子之教。
“白叟对黄童”
指村野老人。“想山翁野叟,正尔高眠。”
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时用来画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