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应知应会内容
医疗医技应知应会

医疗医技应知应会1.医院质量与安全的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工作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巧记口诀:二诊三查三讨论(首诊、会诊、三级查房、查对、手术核查、疑难病例、术前病例、死亡病例)抢写交接三分级(抢救、病历书写、值班交接班、手术分级、分级护理、抗菌药物分级)技术准入要牢记危急报告很重要手术输血信息全2.核心制度内容问答(1)院内普通会诊及急会诊时限是多少?答:普通会诊:48小时;急会诊10分钟。
(2)手术安全核对如何进行?目的是什么?答:①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木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进行核查。
②目的是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保除患者安全。
(3)三级查房制度如何执行?(各级医生的查房频率)答:①三级医生查房:每周查房1~2次。
②二级医生查房:一般患者每周至少查房2次,一般患者入院后,二级医生首次查房不得超过48小时。
对危重服务对象应每日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
对新入院服务对象,如一周后仍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应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③一级医生查房:对所管的服务对象每日至少查房2次,早晚查房一次,上午下班前、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危重服务对象和新入院服务对象及手术服务对象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
(4)急危重患者及四级手术患者交接班注意事项?答:必须床旁交接班,给予口头详尽叙述交接班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记录到交接班记录本中。
(5)临床用血申请逐级审批制度?答:临床科室备血必须由具有主治以上职称的医师申请。
同一患者24小时内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考试重点

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法律有:《中华人民国母婴保健法》(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国献血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自l999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修订)》(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法规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自2002年9月15日起起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自2003年5月9日起施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自2003年6月16日起施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自2004年11月12日起施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护士条例》(自2008年5月12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自2001年6月20日起起实施)3、科室发生火灾如何处理:1)报警发现火灾的人员应呼叫科室人员,向现场职务最高的人员报告,并马上向保卫科值班室(外线:2223059 线:6008 )和医院总值班室(外线:2223039 线:8013 )报警;新旧病房大楼可以通过本层手动按钮报火警;拔打“119”向公安消防队报警,报警时讲明火场地址、部位,并派人到路口等候;向医院领导报警。
2)组织人员灭火①就近利用灭火器等灭火器材迅速灭火;②通知电工切断着火部位的电源,利用室或室外消防栓进行灭火。
3)组织人员疏散①组织人员按照疏散路线图有序疏散,危重病员应疏散到相应科室继续救治。
②应通过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都是安全出口);疏散时禁止乘坐电梯(断电会造成电梯“卡壳”,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死亡)。
③疏散时要优先照顾危重病人及老人、妇女、儿童。
④必须逐房清理,做到不遗漏。
4)①火情较小可控制,组织灭火;火情扩大,难以控制,立即启动消防预案。
医务人员应知应会

一、核心制度类:
■ (4)签名问题:谁查房谁审核签字〔不能代 签〕;讨论谁主持谁审核签字;手术、麻 醉、高风险诊疗操作知情同意书应术者、 一助签字;手术记录应术者书写,特殊情 况下一助书写的,由术者签名;非执业医 师书写的均要有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否那 么无效〕。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三页。
一、核心制度类:
1、医疗核心制度〔随机提问2~3个问题〕 〔1〕首诊负责制度7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1 〔4〕术前讨论制度6 〔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 〔6〕会诊制度2 〔7〕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
第二页,共八十三页。
〔8〕病历书写根本标准与管理制度9 〔9〕交接班制度1 〔10〕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0 〔1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4 〔12〕分级护理制度13 〔13〕查对制度8 〔14〕技术准入制度5 〔15〕医患沟通制度15
2、首诊负责制的核心含义是什么? ■ 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全面负责。对病人
病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还包括处理会 诊、转诊、转科和住院等一系列相关事宜。 对未明确诊断的,要负责请相关科室专家 会诊;诊断明确需要住院治疗或转科(或转 院)的,应负责安排病人住院或转至指定医 院接受治疗。
第六页,共八十三页。
■ 二级护理: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 三级护理: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三页。16、如何执行好查对制度? 临床医师开医嘱、处方时;护士执行医 嘱时;护士给药和注射前、 输血时要 进 行“三查七对〞;手术前核对患者身份、手 术部位;检 验科采取标本时,辅助科室发 报告时;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治疗时的查对
一、核心制度类:
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

医院评审基本知识问答
(一)根据卫生部颁布《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 级肿瘤专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以及《三级肿 瘤`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等编制 医院等级评审基本知识问答
1.等级医院评审周期为4年,医院在提交评审申请材料 前,应当开展不少于6个月的自评工作。
2.医院评审的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 参与、公平公正;方针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 建并举、重在内涵,主题是围绕质量、安全、服务、 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1.病人的权利包括:知情同意权、医疗决策 参与权、隐私保护权、平等医疗权、人格 权、申诉权、人生安全和财产保护权、宗 教和文化受到尊重的权利等。
2.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三好”是 指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一满意” 是指群众满意。
3.诊疗知情同意制度包括:履行知情同意签字手续 的应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手术、麻 醉及高危诊疗操作等特殊诊疗前,由术者或第一 助手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如遇紧急手术或抢 救前无法征得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时,报请医务 科或院总值班批准。并在病案中写明治疗、手术 的必要性。手术前主刀医师或经治医师必须向患 者或其授权委托人说明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式。 如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并依其结果调整手术方 式的,应在手术前充分说明。手术中若发现新情 况、新问题、或需改变手术方案,必须时与患者 家属解释和说明,征求其意见并签字。
2.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体系包括医院质量与安全 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相关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 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 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 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 委员会等)。院长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各质量相关委员会定期向医院质量与 安全管理委员会做工作汇报。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医院感染管理是医务人员应当掌握的重要知识和技能,它关乎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介绍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的相关内容。
首先,医务人员应该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指的是在患者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服务后出现的感染,这些感染大多与医院环境、手术器械、药物等有关。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有助于医务人员认识到其严重性和影响,有利于控制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其次,医务人员应掌握感染预防的基本原则。
感染预防包括严格的手卫生、隔离措施、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等。
手卫生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遵守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正确的洗手步骤、使用适当的洗手剂等。
同时,医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飞沫传播的疾病需要采取呼吸道隔离,血液传播的疾病需要采取血液隔离等。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正确使用和消毒医疗器械,确保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医务人员应了解感染控制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包括感染控制小组、感染控制岗位职责、感染控制相关培训等。
感染控制小组由医院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评估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导方针,监测医院的感染率和指标,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
感染控制岗位职责涉及院内感染的监测、统计和分析等工作,医务人员要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能力。
除了上述内容,医务人员还应了解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感染。
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等,医务人员应了解它们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及早判断和治疗感染。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最后,医务人员要重视个人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个人健康和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影响。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自身感染。
医疗、护理、医技部门应知应会内容

4.6.7.1C
术后患者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
外科医师和手术、病区护士
100%
4.6.7.2B
对预防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措施与规范
外科医师和病区护士
100%
4.6.7.2B
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表现与预防处理方法
骨科病区医、护
100%
4.7.1.1C
麻醉师对分级授权、岗位职责、相关制度的知晓情况
外科医师
100%
4.6.4.2C
对急诊手术相关规定、流程的知晓度
外科医师
100%
4.6.5.1C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
外科医师
100%
4.6.6.1C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手术后完成相关记录规定的知晓
外科医师
100%
4.6.6.2C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相关规定与流程
外科医师、手术室护士
100%
4.9.2.1C(★)
重症医学科相关制度、职责、规范及标准、流程的知晓
重症医学科医、护
100%
4.9.3.1C
对重症医学科技术授权、上岗培训等情况的知晓
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员
100%
4.9.5.2B
重症医学科质量与安全指标内容及评价方法
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护士长和中、初级医务人员
ICU、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科)的医、护工作人员
100%
3.2.2.1C
口头医嘱制度与流程
医、护、技
100%
标准序列号
知晓内容
调查对象/部门
知晓率
3.2.3.1B 3.6.1.1B 3.6.2.1C(★) 4.16.1.1.3B
医疗应知应会定稿

医疗应知应会定稿医疗事务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不仅如此,紧急情况下的紧急救助手段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疗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日常的医疗事务。
首先,了解基本的急救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例如,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如何处理创伤性出血、如何处理骨折等等。
当不幸发生事故或突发疾病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稳定病情并获得时间等待专业医疗救援。
其次,了解一些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
了解常见的感冒、发热、腹泻等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可以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病情。
此外,了解一些健康问题,例如如何预防感染疾病、如何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等等,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防止疾病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了解一些药品的常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记住一些常见的药品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可以方便我们在生病的时候自行处理一些常见的病症。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自行使用药物需要明确适应范围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进行使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等常见的医疗设备。
正确并准确地使用这些医疗设备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健康状况,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最后,建立一个健康档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将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史、用药情况等有关健康的重要信息整理起来,可以在看医生时提供专业医疗救援给医生更全面的资料,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减少患病的风险。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医疗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医疗素质和自救能力。
应知应会学习

一、 所有医护人员应掌握内容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抗菌药物管理 预约诊疗 不良事件、 危急值相关制度以及登记与上报 传染病防控 20.医师对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 院感知识( 主要包括: 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本科室重点环节 与高危因素、 临床分离前五位病原微生物名称及其耐药率、 医院感染及 爆发流行上 报时限及程序、 耐药菌防控、 医疗废弃物分类及处置、 手卫生、 消毒 药品知识( 主要包括: 特殊管理药品、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 高危药品、易混淆 药品等管理要求以及患者自备药品管理制度的知晓) 输血知识( 主要包括输血相关制度、 输血适应证、 输血治疗同意书、 输血不良反 应识别标准、 处理预案及流程。) 手术安全管理规定 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新技术、 新项目管理制度和审批流程 双向转诊的制度。
≥ 90 分为甲级病历, 75-89.9 分为乙级病历, <75 分为丙级病历。 三 甲评审要求甲级病 历率达到 90%, 不能出现丙级病历。
简述我院病历分型的规定 答: A 型 ( 单纯普通病例): 中青年患者居多, 普通、 单纯、 慢性病为多, 病种 单纯诊断明确, 病情较稳定, 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 住院日较 B 型病例长 , 费用一般低于 CD 型, 高于 B 型病例。 B 型( 单纯急症病例): 中青年患者居多, 病种单纯、 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 理, 但 生命体征尚稳定, 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费用一般低于其它型病例。 C 型 ( 复杂疑难病例): 中老年病人居多, 病情复杂, 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 大, 有 较严重并发症发生, 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住院时没有生命危险, 不需要 抢救, 住院 日长, 费用消耗较多。 D 型 ( 复杂危重病例): 病情危重复杂, 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 功能衰竭, 有循环、 呼吸、 肝、 肾、 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 需 要积极抢救 ,住院日可能较 C 型短, 费用消耗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评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试题(医务人员)一、问答题1、什么是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标准预防基本特点是什么?(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向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3.什么是保护性隔离措施?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4、什么是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5、三级医院的感染率,Ⅰ类切口感染率的标准各是多少?我院医院感染率是多少?感染率≤10%,Ⅰ类切口感染率≤1.5%。
我院医院感染率约1.6%左右。
6.医院感染的三级管理组织的结构是怎样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7、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8、在什么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诊疗、护理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6、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7、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9、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时应进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10、医务人员洗手方法?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11、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方法?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12、外科洗手与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
13.手消毒指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14.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标准?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cm2。
1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内容有哪些?(1)出现以下情况时,主管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后立即上报医务处、感染管理科,并记录备查;①临床医生短时间内发现3例及3例以上临床症候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或者发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②某病区多重耐药菌3株或3株以上者;③细菌室发现1例特殊病原体MRSA 、VRE 或其他新发病原体;(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于1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3)诊为传染病突发性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调查证实医院感染暴发,应于12小时内向防疫站、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6.医院感染暴发隔离措施有哪些?(1)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人群;(2)分组护理;(3)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4)加强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5)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6)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17.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临床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请问责任报告人是谁?科主任1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0、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感控流程、应急预案,并监督落实。
(2)、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医院感染可疑或确诊病例,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环节、传播途径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按要求登记报告。
出现聚集性发病或暴发流行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积极隔离治疗患者,保护现场,做好消毒工作,保存可疑污染来源物品和患者临床标本,并按要求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对法定传染病要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报告。
(4)、按要求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采集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5)、制定本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减少抗菌药物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和经济上不必要浪费,加强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的监测工作。
(6)、有针对性开展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7)、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8)、严格监督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切实做好对卫生员、陪住者、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9)、对本科室医务人员做好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提供足量的防护用品。
(10)、结合本科临床实际,开展医院感染科研工作。
2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保洁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2、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一)急救处理1、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
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2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当出现什么情形时,医院应当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当出现何种情形时,医院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5、“感染性废物”,其废物的名称包括哪些?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废物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各种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26、“病理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27、“损伤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药瓿等。
28、“药物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药物、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呤、苯丁酸氨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29、“化学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1)医学影象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乙醛等化学清洁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30、利器伤损伤后报告及用药程序?利器伤发生后→局部处理→急诊科就诊→到预防保健科注射疫苗→填写锐器伤上报表→报院感科二、填空及选择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自起施行。
2、100病床以上医院应当设立3、感染知识培训,新上岗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 学时,其它管理和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4、医院临床科室应建立由及本科室组成的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5、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6、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对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7、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同时存在,报告时仅报告。
表浅切口感染和深部切口感染同时存在,仅报告深部切口感染。
8、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