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专业介绍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考研阶段对该专业的介绍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对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2. 学科门类:教育学。
3.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全日制研究生学制。
4. 课程类型:理论教育科目。
5. 学分要求:一般为3-4学分。
二、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内容,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方法。
2. 课程与教学设计:该部分探讨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包括课程理论、教学设计模型、课程评价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论。
3. 教学技能与方法:这一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包括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创新等内容,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三、教学方法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向学生成系统地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理论框架。
2. 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从实践案例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实习、课堂观摩等,提高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理解。
四、职业发展通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专业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职业发展机会:1. 教育研究员:可以从事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工作,为教育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2. 教育教学设计师:可以担任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设计师、教学设计师,负责设计和改进教育培训课程,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f1fbe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5.png)
目 录2011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34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46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49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49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2011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34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砌师范大学硕土研究生入学老试命题纸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考试科目代码:834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说明:I、本试卷共2页,4大题,13小题,总分15。
分.考试时间3小时。
2、堵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5分,每小题5分)E训程计划2>研究性课程评价3、校本课程4、教学模式5、课堂管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1、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对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的价值,2、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噱些?3、布卢姆的认识目标分类包括哪些内容?4、逸择和使用教学手段应该考虑哪些因素?5、简述讲授法的主要类型及运用时应注苞的问题.三、案例分析明(本题必分)案例: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里,学生.的英诰成绩普遍较差,学生们府英语学习的共趣也不大.新来的英语教师决徂以作文练习为突破口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绷和学习兴趣,她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帖流以小组为氓位选择他们喜欢的英语小作文,并在课堂上说明他们的选择途径和选择理由:然后全班同学而文肃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丈章的类型、写作方法、结构,文章中用得好的词句、逅语;然后,她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经过讨论设计出作文顾口和写作框架,并当堂进行写作和评价,其评价20日年考试:H口』灯马8驷考试科h名课程与教孕论(本名疝日共2臾*页笫】页)植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教师鼓励同学们把这些好的词、短语、句子积累下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经过三个月的持续练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都大幅度提高。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面旳高层次旳专门人才, 具有比较扎实广阔旳专业基础, 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旳进展与动向, 并受到一定旳科研训练, 有较系统旳专业知识, 能纯熟运用计算机及有关教学软件, 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旳能力或运用专业知识与有关人员合作处理实际问题旳能力, 较为纯熟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 且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基本规定是:1.政治立场坚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祖国,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敬业、博学、求实、创新”, 遵纪遵法, 学风严谨, 品行端正, 具有较强旳事业心、责任心和为科学研究、教育事业献身旳精神,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刻苦学习, 勤于思索, 具有严谨旳治学态度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旳科学精神, 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旳广阔坚实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旳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旳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比较纯熟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摘要, 具有较强旳语言体现能力和沟通能力, 可以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能较纯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具有较强旳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较高旳科学素养和健康旳身心。
二、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我校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 一般为三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毕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 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到达学校培养规定, 完不成学业者, 可以申请延期毕业, 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 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规定硕士课程由学位课程(含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实践活动、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硕士须补修)构成。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
科研实践及毕业论文为一年半。
三、研究方向1.教学原理2.课程原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应修总学分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位课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选修课12学分。
入学前CET-6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或取得CET-6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免修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课程。
(一)必修课1.公共学位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二选一) 2.5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3)英语 6学分2.专业学位课(10学分)(1)教育学原理 3学分(2)学习理论 3学分(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2学分(二)选修课1.方向选修课(1)教学原理方向(10学分)教学原理 3学分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学 2学分学科教学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美术、音乐) 3学分国外教学理论流派 2学分(2)课程原理方向(7学分)课程原理 3学分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 2学分国外课程理论流派 2学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语文)(7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原理 3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2学分小学语言教材研究 2学分(4)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数学)(7学分)小学数学教育学 3学分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2学分数学教材理论 2学分(5)任意选修课教学思想史 2学分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 2学分教学艺术论 2学分教学测量与评价 2学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 2学分中小学课程问题研究 2学分(三)补修课程随本科生修读或安排集中授课,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4)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关于实践教学(6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进展与动向,并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数学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4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具体工作安排与计划参照学院本科顶岗实习安排。
全日制教育硕士除与本科生一起参加实习考核外,还需要提交研究性教学实践考核表和实践报告(不少于4000字),并由实践单位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然后再由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考核小组负责审查所有实践材料和考核记录,提出最终考核意见,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8学分。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一、概况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是规模特别大的一个硕士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多,目前有文16个全日制的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论原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历史学科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物理学科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论、化学学科教学论、生物学科教学论、科学教育、地理学科教学论、音乐学科教学论、美术学科教学论)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35人以上(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45人以上。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外国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专业基础,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进展与动向,并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教学软件,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专业知识与有关人员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且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基本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敬业、博学、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为科学研究、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宽广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三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含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实践活动、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研究生须补修)组成。
学分要求:公共课8学分、基础理论课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跨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活动2学分。
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
研究生实际修读学分应以个人培养计划中选定的课程学分为准,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完成个人的学分,否则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参见附表。
说明:1、外国语课我校第一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其他语种是招生情况而定。
外语基础较好,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但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语课程考试。
2、非学位课程研究生根据学校签订的校际协议或经研究生处审核可以跨校修读非学位课程,修完规定学时,课程考核合格,经研究生处审核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3、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能代替本专业的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考试及格为准。
未补修或补修未通过考试者不准答辩。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研究生考核方式一般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结合等形式。
1、学位基础课、专业课和非学位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的考核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学院具体组织。
学位公共课和非学位公共选修课的考核由研究生处和相关教学单位共同组织。
学位课程的考试时间每科不少于2小时,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达60分为合格,达到合格要求的可获得学分,否则不得学分。
不合格课程一律重修。
同一门课程重修不得超过一次。
2、学位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与其他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且闭卷考试分值不得少于总分值的50%。
3、非学位课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具体的考核意见,报学院分管领导审批。
4、考试和考查成绩均按百分制评定。
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由指导教师和数学科学学院写出评语,考核成绩可按合格或不合格评定。
合格即可获得学分。
5、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数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学位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方可缓考。
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6、研究生若违反考核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培养环节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学校开展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依据,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并经学位点负责人审核、院领导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后实行。
2、中期筛选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淘汰或分流。
中期筛选应在第四学期初进行,4月中旬完成。
3、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包括科研成果与学术报告(1)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证培养质量,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或出版专著一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否则不准答辩。
(2)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术前沿,在校期间研究生要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且要提供证明材料并获得相应学分,否则不准答辩。
4、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
(1)教学实践工作量不少于36学时,时间一般在第二学年。
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课堂授课、辅导、批改作业、辅助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其中给本专科学生授课学时数一般不少于20学时。
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的教学时间及效果进行考核,写出评语,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并获得相应学分。
入学前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并已经取得助教职称者,经导师审核,院长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批准,可免修教学实践。
(2)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手段与途径。
本学位点的研究生按照个人兴趣、地域等进行自由组合,形成5人左右的社会实践小组,选取1名组长,并将分组情况汇总上报至学院分团委,由分团委根据社会实践的地域情况指派带队教师进行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在寒暑假完成,研究生在第六学期前应该完成实践活动,结束时要写出一份4000字左右的高质量的实践报告,并填写一份由实践单位盖章审核的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报告不得有任何抄袭现象,否则不予认定学分。
实践材料经学院审核无误后方可获得1学分。
实践活动各环节考核要有据可查,否则不予认定相应学分。
5、学位论文开题研究生最迟于第三学期期末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
通过开题报告论证,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各学位点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论文的开题具体时间,如条件成熟,也可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进行。
毕业(学位)论文从通过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至少需要满一年时间。
否则,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6、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校组织各培养单位就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各学位点要根据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确保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论文中期检查须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6个月以前完成,否则学校不受理答辩申请。
7、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第六学期4月份,研究生要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将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毕业资格,全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任务的研究生方可取得论文答辩的资格。
经毕业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8、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等具体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七、培养方式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确保培养质量。
研究生中期筛选、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等有关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重要事宜,须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并形成决定。
2、以课程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培养方法,配合导师的检查和指导,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根据方案的要求,从每个研究生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发挥其特长,注意培养其学术个性。
4、对研究生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具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让学生了解最新学术信息,把握本学科的发展与研究动向。
八、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使研究生了解学科国内外发展情况及最新成果,开阔研究生视野,将研究生带入学术前沿;对研究生选题、写好学位论文都是有益的。
学位点为研究生提供阅读书目或期刊目录。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自学相关文献,并于论文中期检查前写出文献阅读报告或做出相关学术报告,由导师进行审核,并将书面审核意见交给研究生秘书。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阅读书目或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