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第2套真题)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2(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酝酿.(niàng)黄晕.(yùn)抖擞.(sǒu)咄.咄逼人(duō)B. 棱.镜(líng)静谧.(mì)莅.临(lì)人迹罕.至(hǎn)C. 贮.蓄(zhù)憔悴.(cuì)确凿.(zuó)花团锦簇.(cù)D. 蝉蜕.(tuì)絮.叨(xù)搓捻.(niǎn)恍.然大悟(huǎ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朗润喉咙淅沥翻来复去B. 澄清干涩决别人声鼎沸C. 奥秘企盼纯粹喜出望外D. 徘徊和蔼分岐各得其所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新建成的运河唐人街,古色古香,雕梁画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B. 他在演讲比赛中夸夸其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不够深入。
D. 他总是自吹自擂....,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缺乏谦虚的态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这主要是因为他注重阅读和积累的结果。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书香充满我们的生活。
5.默写填空。
(8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7七下·遂宁月考)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B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 .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D .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2. (2分) (2018七下·南宁期末)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 . 刘锐是第一位驾驶轰-6K飞向远海的飞行员,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装备使用探路人。
B . 求学的过程中,有欢乐也有泪水,同学的友谊时时温暖着你,但误解也可能不期而至。
C . 近日,不法分子沥尽心血地设置了各种陷阱引诱未成年人上当,我们要提高警惕。
D . 《时刻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一书中说,青少年要锤炼品格,培养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9分)3. (9分) (2017九下·杭州月考) 给划线字注音,找出并改正其中三个错别字。
初中三年就像一次短暂的旅行,已悄然接近尾声。
这近三年里你收获了什么?有些人心无旁鹜地学习,收获了足以慰藉________心灵的优异成绩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而有些人始终对生活抱着吹毛求疵________的态度,祈________求天上能掉块馅饼给他,那么,他收获的可能只是无限的腻繁和抱怨。
若干年后,当他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只剩下四个字:味同嚼腊。
错别字改正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4. (6分) (2019七下·大同期末) 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
(精品文档)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II)卷

第24363页,学习资料仅供参考
10. (18 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 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 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 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 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二、 字词书写 ( 共 1 题;共 4 分 )
6. ( 4 分)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山水滋万物,古城证千秋。古城之美,不独在山水,更在人与山水的和谐共处和对于传承优秀文化的
zī zī bù ju àn________。坚持科学发展,执著古城保护, hē________护历史遗存,挖掘艺术瑰
D . “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
( 4)翻译下面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你从这则故事受到了哪些启示?
七、 现代文阅读 ( 共 2 题;共 35 分)
11. (18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 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 怎么知道的啊?”
初一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12月)

初一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12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试卷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8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写在文后方格内。
(2分)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
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tián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我没有忘记我的shì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2.默写。
(6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
(2),江春入旧年。
(3)但愿人长久,。
(4),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东风不与周郎便,。
(6),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运用(9分)3.寄宿生小明星期五下午放学后回家,吃完晚饭后,向爸爸提出想玩一会儿电脑的请求。
(1)小明应该如何对爸爸说,才能让爸爸不忍心回绝他的请求。
(2分)(2)听了小明的请求后,请你以小明爸爸的口吻回答小明,并且能说服小明先做作业后玩电脑。
(2分)4.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5分)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
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
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
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无论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
而且,②随着整个社会浮燥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
目前,③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映证。
(1)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2)句②中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3)句③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4)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改为;改为。
(三)综合性学习(共3分)5.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
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
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说明。
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

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淡雅.(yǎ) 附和.(hé)憔.悴(qiáo)截.然不同(jié)B 搓.捻(cuō)绽.开(dìng)模.仿(mó)疲惫不堪.(kān)C 迂.回(yū)啜.泣(chuò)着.眼(zháo)龙吟凤哕.(huì)D 笃.信(dǔ)执拗.(niù)吞噬.(shì)参.差不齐(cēn)2.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项是( )A.当你遇到困难时,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应该自励自慰。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 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他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D.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此时喧哗的教室,立即鸦雀无声。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读书习惯的好坏。
B.由于屠呦呦今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导致我国的中医突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C.“抢红包”活动之所以吸引了大家疯狂参与的原因,是因为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
D.天津8·15大爆炸后,全校师生掀起了踊跃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B.“你到底去不去,小明?”妈妈急切地问到。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 根据情境,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妈妈今晚上夜班,现在正在家休息,可邻居家生日舞会的欢声笑语阵阵传来,为了不影响妈妈的休息,我敲开了邻居的门说道:A.难道你们不能小声点?我妈要值夜班,正在休息呢。
B.你们影响别人休息,太不道德了!C.如果你们上夜班,我们也这样,行吗?D.打搅了,你们能不能小声点?我妈今天值夜班。
最新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月考试卷+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月考试卷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月考试卷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月考试卷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20分)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一路上,我们被美丽的景色(yòu)________惑得忘了一切。
五彩森林与高(sǒng)________的雪山交相辉映,溪流流(tǎng)________于丛林中,阳光透过落落云霞(sǒ)________落下来,森林中偶尔钻出的几匹小骡马飞快地在山坡上奔跑。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陶醉了。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有人说:智者无言。
的确,大智之人,总是淡淡地_______,静静地_______,孜孜地_______,直到进入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A、生活思考追求B、思考生活追求C、生活追求思考D、追求思考生活3、古诗文名句的默写。
(6分)(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3)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4)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句子。
(3分)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养育它的土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扬,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月,学校开展了有关“创建绿色校园,提高环保意识”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校还要求每班开展主题班会,(1)请结合班会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语。
(不超过20个字)(2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测试卷(2)

,笑着,走着。
( 10)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11)《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5、下面是一些商家的谐音成语广告词,请你恢复这些成语的本来面貌( 3 分)。
①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6.名著阅读 (2 分)
②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③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
“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鹰教它飞行。鹰劝告它,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
B.应和 ? hé?
肥硕 ? shuò?
迂回 (yū)
乌桕 ? jiù?
C. 迸溅( bìng) 枯涸? hé?
刹那 (chà) 梦寐 ? mèi?
场
D. 蜷曲( quán) 栖息 ? qī?
考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 )2 分
贮( zhù)蓄
伶 (líng )仃
A. 收敛 缀泣 嘹亮 盘虬卧龙 B. 诱惑 喧腾 倏 忽 头晕目眩
8.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
各是什么意思? ( 4分)
9.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 4分)
10.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 (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 3 分)
11.从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分)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 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 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B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 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内蒙古通辽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

内蒙古通辽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19·扬州)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 国家宝藏,维权事件,扫黑除恶,黑洞照片解说: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结构。
B . 2019年1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神经。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 .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解说:句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
D . 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长城是结晶”。
2.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九寨沟风景秀丽,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真令人流连忘返。
B . 小猫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调皮的性格,真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C . 杂志业冷酷无情,无可厚非的事实表明,那些做广告的人们左右着杂志的内容。
D .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3. (4分)(2019·广东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bàn________,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②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便是敬。
③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________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④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lán lǚ________的年老水手走去。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4. (4分)(2017·重庆) 综合性学习为庆祝重庆直辖20周年,学校要制作一本《时间的痕迹——老重庆的记忆》的册子,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中伤(zhōng)澄澈(chéng)掺和(he)绵廷(yán)B . 缥缈(piāo)搓捻(niǎn)感慨(kǎi)攲斜(jī)C . 忙碌(lǜ)辍行(zhuì)充沛(pèi)梳理(shū)D . 屋檐(yán)黄晕(yùn)发髻(jì)笃志(dǔ)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沐浴疲倦不堪废寝忘食呼朋引伴B . 清冽水波粼粼美不甚收人迹罕至C . 急躁煞有介事翻来复去人声鼎沸D . 诀别个得其所混为一谈不求甚解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他是一个喜欢随声附和的人,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B . 把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C . 父母双双惨死之后,剩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他。
D . 大李是外科医生,他对手术技术精益求精,患者送他个绰号“李一刀”。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 .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
”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 .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 .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B . 《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C . 汉字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汉字的形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D .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6.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A . 诗歌B . 音乐C . 小说D . 散文二、情景默写7.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
(3)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4)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8)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9)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__,________。
书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10)《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中国名著8. 名著阅读。
(1)沙僧也叫________,原为天宫中的________,被贬下界,在________。
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2)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结果如何?四、诗歌鉴赏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文言文阅读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对下列句子画出句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解释划线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④多不接世________(3)翻译句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②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 .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4)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六、现代文阅读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猫郑振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
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第三只猫死亡原因澄清后“我”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了什么道理?(2)请赏析下面语句。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3)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说说你曾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的事,并说说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妈妈的十二封信2015年,旭子和老师想要做一次横贯中国东西的“特殊”音乐采风——从上海到新疆阿勒泰,全程4300多公里,不带任何现代通信工具,随身带的仅有基本的录音和摄影设备。
平时他几乎不与父母联系,好像他从离家读书开始,就一个人自由惯了。
只有每年春节的时候,他才会回一次家。
但这次毕竟不同寻常,可能会有大半年的时间与外界”失联”,他还是要提前和父母说一声。
电话那一头的母亲和以往任何一次通话时一样平静,只是在旭子讲述的间歇插进几个淡淡的“嗯”,最后,她在旭子即将挂电话的时候才说:“你每到一个停留比较久的地方,可不可以给家里打一个电话?不用经常打来,想起来时,打一个就好。
”旭子听得出母亲平静背后的担忧,他无法拒绝,点头说“好”。
他背上行囊出发。
从上海,沿长江西行过荆楚大地到达重庆,然后一路向北,翻过秦岭,越过黄河,沿河西走廊踏上丝绸之路,经敦煌过玉门关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越过天山,进入准噶尔盆地,一直到阿尔泰山脚的边境城市阿勒泰。
每到一座城市整顿休息时,旭子都会如约给母亲打电话。
“妈,我到重庆了。
”“妈,我在西安。
”“到兰州了。
”“在乌鲁木齐,刚下车。
”“到阿勒泰了,快回家了。
”……他给母亲打了十几个电话,有时兴奋,有时匆忙,有时疲惫,但母亲总是淡淡地“嗯”一声,随意地打听打听他的食宿,不动声色。
历时9个月的旅程,跨越中国近10个省市,老师和旭子用异乎寻常的毅力创造了一次奇迹。
在这个奇迹面前,有关母亲的那部分记忆是那么渺小,几乎不存在。
2016年的春节旭子没能回家,接到了爸爸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