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试卷附答题卡和答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下第一单元;第八单元第一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这鼓励我们立足时代发展,创新艺术表达,在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过程中,把中国故事讲生动、讲精彩。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从延河岸边走来的艺术院团,国家话剧院近年来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创作了《红色的起点》《直播开国大典》《三湾,那一夜》等一批话剧作品。
《红色的起点》凸显青春洋溢的革命精神,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舞台表达,再现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
《直播开国大典》则聚焦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再现新华广播电台如何在有限条件下,顺利实况转播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为了让故事更加好看,在《直播开国大典》中,我们打破传统叙事模式,3条线索交融并进,增强全剧悬念和戏剧冲突,更加有效地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
今年国庆期间,国家话剧院首部文献剧《抗战中的文艺》成功上演。
全剧以活跃在抗战中的文艺家为主人公,集中呈现鲁迅、田汉、聂耳等文艺大家的爱国之志和救国之举。
国家话剧院推出这部剧,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更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家国情怀。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当然,这里的“小康”与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小康”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历来的训诂家们认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百姓太辛苦了呀,让他们休息一下吧。
”不过,我们也不妨将其设想为一种告诫:不要让老百姓过得太艰苦。
至于把“小康”作为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则是记载于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其中描绘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图景:大同社会是一个财产公有、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社会保障健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则显示出不同的社会面貌,从古代儒家的思想渊源看,描述的是随社会规模的扩大,由氏族社会向生产分工的文明社会的转化,是一个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天下为家”,也是一个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理想社会。
儒家学派从历史循环论出发,幻想着返回原始田园牧歌式的大同生活。
但到了近代,自进化论传入中国,“小康”就成了通往“大同”进化历程的中间环节。
例如,根据戊戌变法的思想领袖康有为的说法,小康之世是社会从多灾多难的乱世发展到世界大同的太平世界的一个中间驿站——人类要从乱世进化到太平之世,中间必须经过一个小康之世的阶段。
为了宣传其历史进化论思想,康有为采取了“托古改制”的方式,声称自己在孔子著作《春秋》中发现了“微言大义”,在他看来,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每变一世,则愈进于仁”,即社会是由“据乱世”进到“升平世”(小康),再由“升平世”进到“太平世”(大同)的。
材料二:与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历史阶段上的理论创新相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在落实马克思主义“全局观”的问题上,无疑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目标是强调小康社会建设必须要注重“全面性”。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第二次月考试卷注: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试题卷共7页,答案卷4页。
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准考证号统一写在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2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C )A.淡褪(tuì) 剥蚀(shí) 坍圮(jǐ) 潺潺(chán) 亘(gèn)古不变B.捋(luō)着祈(qí)祷熨(yùn)帖夹(jiā)着雕栏玉砌(qì)C.隽(juàn)永瞥(piē)着对瞅(chǒu) 氤氲(yūn) 舐(shì)犊情深D.充塞(sè) 敛裾(jū) 粗糙(zào) 晌(shǎng)午擎(qíng)天一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座落沧桑猝然丰姿声名狼藉B.恪守安详昵称岑寂专心至志C.盘跚珊瑚苔藓蓊郁满不在乎D.蜇伏跌宕笨拙蓓蕾大笔如椽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组是(D )A.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B.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
C.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D.看到眼前的景色,陪同我一起前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无动于衷地对我说:“这就是诺日朗。
”(改为:不动声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通过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胸襟,就是对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同行,也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C.“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D.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曼德拉效应”通常用来描述大众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
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早在1980年就死于狱中,但现实情况是曼德拉死于2013年。
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失忆可能涉及“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相对科幻的概念。
但目前尚无完整的科学依据为这一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事实上,“曼德拉效应”所代表的大众集体失忆现象广泛存在于以新媒体传播为主的当代社会。
从传播学语境去分析信息传播时可以得知,人是信息传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
首先,信息接收者的自身情况会影响到信源所传播的信息。
如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
这种因人与人自身对信息接受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信源所要表述信息的错误传播是最多的。
另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建记忆”概念指出,记忆的重建过程受到其他认知干预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感知、社会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重建过程中的错误。
如著名的《爱我中华》歌词事件,正确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95.6%的大众记忆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从作为传播活动中个体的人入手,记忆错误从一开始也许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顺理成章的就将歌词记成“五十六个民族”。
这种潜意识行为影响了正确信息的接收,从而导致了信息的误记,最终造成错误传播。
另一个可能导致歌词记忆错误的因素是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两首歌的相似导致了个体受众产生了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不同的信息得到了嫁接,从而得到了两条相似但不相关信息的结合体。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卷+答题卷+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7分,其中选择题每道3分,)1. 下面给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圈(juàn)养慰藉(jiâ)匏樽(báo )载(zǎi)歌载舞B.召(zhào)唤思忖(cǔn )刹(shà)那千峰万壑(hâ)C.桑梓(zǐ)粗犷(guǎng)蛰(zhã)居山川相缪(liáo)D.湍(tuān)急给(jǐ)予愀(qiǎo )然绿(lǜ)林豪客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迁徙陷井谛造怨天尤人 B.膨涨商榷犄角良晨美景C.吮吸暑光攫取汗流夹背D.涟漪嬉戏诳语无动于中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B.过了人脸谱像以后,又换了另一类,凯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入木三分。
C.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D.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
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功败垂成,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是我第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C.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把医生喊破喉咙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是昨天的事。
D.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5.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一组词是()(1)我站在故乡的山岗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晚霞渐渐地在天边_______了。
(2)这个世界的_______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次月测试题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次月测试题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高一语文第二次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阅读题一.课内阅读(共10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加高。
长,加长。
“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泽,污浊。
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
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
复路,返回原路。
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
惩,惩罚。
2.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2分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
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3.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③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二.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每小题2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B.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塘。
C.本段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D.本段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5.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A.从天上到水里B.从上到下C.由静到动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6.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 )A.袅娜镶边垝垣义愤填膺B.斑驳训鸽凋零婆娑起舞C.淅沥桑葚明月铛窈窕淑女D.蒲苇玳瑁鸳鸯夜槌而出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震惊全国的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公开审理是_______________公开、公正和讲原则的体现。
(2)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__________表;实在让人咋舌。
(3)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法制勘误心酸B.法制刊误辛酸C.法治勘误辛酸D.法治刊误心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本卷共四大题,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选择题(30分)1、选出粗斜体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A、惴惴不安(zhuì)造诣(yì)懿范(yì)台州(tāi)B、逸兴遄飞(chuán)骨髓(suǐ)囚系(jì)客栈(zhàn)C、摇曳不定(yè)谛听(dì)岑寂(cén)椒兰(jiāo)D、乍雨乍晴(zhà)疆埸(yì)庐冢(zhǒng)逦迤(yǐ)2、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情随事迁哗众取宠人心危惟急于事功B、延口残喘黯然失色闲情逸志标新立异C、翻云覆雨硕大无朋杀一儆百衣绵还乡D、挈妇将雏融会贯通刎颈之交矫揉造作3、次填入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冷战后,美国不断以各种名义动用军事力量干涉别国事务,()成了世界警察。
②、去年,中国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形势十分()。
③、书是()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
④、10万元年薪聘教授,148个特聘教授职位()。
A、居然严峻启迪虚席以待B、俨然严峻开启虚席以待C、居然严厉开启虚左以待D、俨然严厉启迪虚左以待4、下列各句中粗斜体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本文五、六两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5、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A、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著有《谈艺录》《管锥篇》等学术著作;还著有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写在人生边上》和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等。
《围城》充分显示了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测试题全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满分42分,第Ⅱ卷满分108分,全卷满分150分。
15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总共30分)(一)基础知识题(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葳蕤(ruí)独处(chǔ)的妙处(chù)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惦着(diàn)渐(jīān)车帷裳忳郁邑(tún)踱着步(dù)D.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便(pián)言2.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最连贯的一组是:①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_____________,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片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a.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b.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c.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d.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adB.bcC.acD.b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B、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C、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淳朴的苗家风情及浓郁民族风格的歌舞更增添了人文情趣。
D、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最近,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违背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人员目前对此持谨慎态度。
B.有关人士认为,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能否被通过,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C. 未来 2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 2030 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
D.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废弃卫星没有砸中人的可能性,而是说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哀民生之多艰鸷鸟之不群兮B、会不相从许嬉戏莫相忘C、以其无礼于晋.以尔车来D、其孰能讥之乎虽九死其犹未悔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身体斜着坐)..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常在于险远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六王毕,四海一C.侣鱼虾而友麋鹿始舍于其址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孔雀东南飞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B.王回深父C.岁亦莫止D.而卒莫消长也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 D.羡长江之无穷10.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余之所得也B.不能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斯文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共10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 因:因为.B.虽世殊事异. 殊:不同.C.临文嗟悼. 临:面对.D.录其所述. 录:记下.1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放浪形骸之外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夫人之相与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引以为流觞曲水.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1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1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 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 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在也。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
(共18分)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干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咨乃谢.病去B.令.敦煌曹皓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行禁止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D.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吾与.汝毕力平险1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
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
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
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
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第二卷(共 108分)21.翻译下面句子(每个小题5分,共10分)①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②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共8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22)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答:。
(2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答:。
三、名句默写。
(每题一分,共5分)1、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
5、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________________,秋以为期。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什么会是人类曾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见证?山川寂静无语,山谷没有记下人们呐喊时留下的回音;江河兀自流去,潮水洗尽了人世间的荣辱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