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历史课件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3张PPT)

胡惟庸 明朝开国功臣
中书省丞相
胡惟庸案
明初四丞相中胡惟庸主 政时间最长、任相七年 权势显赫,遇事专断, 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 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 他都先拿来看,失去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 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 胜计。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的罪名被朱元 璋处死。胡惟庸案前后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株连竟达十余年之久,史称胡惟庸案。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 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朱元璋通过锦衣卫实现了“安然朝中坐,却知 天下事”此后,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
东厂 与锦衣卫合称为“厂卫”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是明朝君权高度强化的表现
中央
左 丞 相 — — (六中 书 省部) — — 右 丞 相
吏户礼 兵刑 工 部部部 部部 部
地方
(三行 省司 )
布政司—民政 按察司—刑狱 都司—军政
皇帝
右 中前
兵部


大都督
如何避免胡惟庸 这类案件再次发 生?
锦衣卫印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 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 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 省之。”
——《明史·职官五》
掌管侍卫、缉捕、刑 根据材料回答:锦衣卫的职 狱诸事;特务机构 能是什么?有何特殊之处?
“宋濂请客”
——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锦衣卫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 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 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 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 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 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5张PPT)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 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朱元璋
D.内阁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军事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 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特务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 祖时期设立东厂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 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 强了皇权。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 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抑制了人们的
创造性思维
第三篇章
洪永熙宣盛世
四、明朝的经济
明朝经济的发展的表现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 花生
向日葵
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 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 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 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 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手工业:①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② 苏是州明代
的丝中织心业;③
景是德全镇
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 青花畅瓷销海内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丝 织 品 山 茶 禽 鸟 图
重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2020/10/18
一、明朝的建立
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 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 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自主学习完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元朝灭亡的时间: 1368年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大臣上朝仪式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举子看榜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2020/10/318、设立特务机构: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 目的: 监视官民 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特务统治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集中的突出表现。
景德镇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2)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 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秦始皇
明太祖
创立
废相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 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 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 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 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 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 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 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花 生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向日葵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①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②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手 工 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缓 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说明皇帝依靠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 士人思想的进步,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预示着封 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 了危机,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1368年,朱元 璋称帝,建立明 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换 位 思 考 : 我 当 皇 帝 怎 么 做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政 局不稳,人心 浮动,我当如 何巩固统治、 加强君权呢?
自主学习二
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2、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强化皇权的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增强。
分组(中 央、地方、 军事、特 务)讨论 朱元璋强 化皇权的 措施。
明朝机构设置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 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相权的职责
答案: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哪一位皇帝有关,与之对
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
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代青花风头壶
苏绣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 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皇都积胜图
首都 过程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明 朝 的 统 治
地方
治国
改革科举制度 设立厂卫制度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4、八股取士(思想)
(1)内容: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段落: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 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分组成。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 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
想一想: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朝代 西周 秦朝 元朝 明朝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设三司
思考:你能发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发展经济
1、农业: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1)棉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 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为监视臣民,朱元璋、明成祖分别设 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
冤错案。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
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
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
(4)影响: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影响:脱离了实际,禁锢了思 ——顾炎武 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67页,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目的?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秀课件 (共1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秀课件 (共17张PPT)
朱元璋 (明太祖) 建立者:
都城: 应天(南京)
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 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lǐ ) 泉,他称这是大明的祥瑞,并邀 请明太祖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 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 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 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 来。可是他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 方向。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 查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 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 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 久,诛杀了三万馀人
胡惟庸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换 位 思 考 : 我 当 皇 帝 怎 么 做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太危险了,胡 惟庸作为丞相, 权力太大了。 不行,我要改 革官制 !
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如何改革了官制?
改革官制
措施
中央 地方 军事 监察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三、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 上继续发展。分别有了哪些显著的发展呢?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苏州)和制瓷业(景德镇)发展, 产品远销内外
丝 织 品 山 茶 禽 鸟 图
景 德 镇 青 花 瓷
随堂训练
•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 璋皇帝,应去( A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D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C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举子看榜图
叁 都市繁荣,经济发展
1. 经济的发展之农业
材税引源料进几一南近:美明枯洲初竭的,,玉到陷米处入、田“甘畴租薯荒税、芜无马.所铃..从薯有出、些”花地的生区困、竞境向人。日烟葵断等绝农。作国物家的 ——《明史十讲》
小琉球…………………今台湾 奴尔干都司……管辖范围包括 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流域等地和库页岛,治所在今 黑龙江下游右岸的特林
国家初建,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巩固政权呢?
贰 强化皇权,制度周详
在地方:
材 料 一 : 明 初 曾 沿 袭 元 代 行 省 制 度 ,行省“掌国庶 务,统郡县,镇边鄙…… 凡钱 粮、兵 甲、屯 种 、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权力太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决口, 泛滥成灾。元政府征调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 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用书》
上述材料说明元朝末年的统治状况如何?
背景:统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明朝建立
1351年,元末农民起 义爆发,朱元璋投奔了郭 子兴起义军,由于他足智 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 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皇明祖训》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 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皇明祖训》
根据材料,指出明太祖对丞相设置的看法。 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在中央: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朕自百即官位未以起来朕,先尝起以,勤励 自勉,百未官旦已即睡临朕朝未,睡晡。时而 后还宫不,如夜江卧南不富能足安翁席,。”
①目的:为监视官民 ②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③地位: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 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④影响:
锦衣卫印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军政机构
中央机构
特务机构
五 吏 户 礼 兵刑 工 锦 东
军 部 部 部 部部 部 衣 厂



地方机构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想一想: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 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 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大大 加强了皇权。
回顾梳理:科举制度发展史
小故事
一位大臣在家里和妻妾打麻 将,有张二万丢了。第二天,朱 元璋问他昨天晚上干什么了,大 臣说了实话,请求宽恕。朱元璋 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我不 处罚你。”然后从袖子里把那张 二万拿出来还给了这位大臣。
结合教材分析,明太祖是如何做到这样严密的掌控?
中央——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 明太祖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应天府(南京)

明朝 朝强 的化 统皇 治权
政治
在地方
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在中央 思想:八股取士
①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分五军都督府 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 :引进南美洲的新品种农作物
经济的 手工业 发展
棉纺织业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
部编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 治隆唐宋”碑
文武 治定 太祸 平乱
朱元璋
第 14课 明朝的统治
目 录 壹 崛起布衣,统一方夏
贰 强化皇权,制度周详
叁 都市繁荣,经济发展
壹 崛起布衣,统一方夏
材料:元末君臣大肆挥霍浪费,国库空虚。为了
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1350 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商业:商贸城市、商帮出现
“ ” ——
群 雄 , 其 才 不 可 谓 不 雄 。
明 太 祖 起 于 草 泽 , 而 能 铲


胡 元
思,
勉勘

材料二:“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 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明太祖实录》
在朱元璋看来,分封皇室子孙控驭各地,防止外姓臣僚 跋扈,便足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使国家固若金 汤,算得上长久之计了。
在中央: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日樊高树三志丈《犹国拥史被纲。要》 —朱元璋
殿阁大学士 丞相制度 中书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废除?
积极方面: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 治。
消极方面: 增加了皇帝的负担,缺乏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 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削弱政府效能。
2. 经济的发展之手工业
① 棉织业:从南向北推进 ② 丝织业:
苏州是明代丝织中心
③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凡棉布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 经济的发展之商业
① 全国性商业城市 ——北京和南京
② 出现大型商帮 ——晋商和徽商
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课堂小结
隋朝创立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重要考试内容
宋朝发展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僵化 ?八股取士
明朝时期的读书人如何进行科举备考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选拔性考试,为了选拔官吏

二、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三、答题标准:朱熹的《四书集注》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 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 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 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 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 革行政机构。
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相权威胁皇权
在中央: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 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在中央:
②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 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 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皇帝
前军 后军
左军
右军 中军
都督府 都督府 都督府 都督府 都督府
兵部
只有调兵权
只有统兵权
彼此互不统辖、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小故事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 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 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 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 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 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 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 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他采取“高筑墙 ,广积 粮 ,缓称王”的策略,
势力逐步发展壮大。
1、明朝建立
时间: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定都:
应天府(南京)
“东起朝鲜,西据 吐蕃。南包安南,北距 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 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 九百四里。南海的‘千 里长沙,万里石塘’尽 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明朝疆域图(1433年)
——《历史教学问题》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 阅读教材,归纳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 取了哪军些国措重事施掌?握在地方官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即地方分权)
在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使司
( 司法 )
都指挥使司
( 军务 )
在地方:
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四、答卷文体:八股文
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 阳之郊……”
---顾炎武
不利于选贤任能,扼杀了人才,禁锢思想。
材料二:年代
汉代 隋唐 宋元 明清
世界主要科技 中国 占百分比
45(件)
28
45(件)
32
67(件)
38
472(件)
19
62﹪ 71﹪ 57﹪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