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历史课件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1张PPT)

2
唐与新罗的关系
《题伽倻山读书堂》
崔致远
狂奔垒石吼重峦, 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 故教流水尽笼山。
根据课文说一说新 罗和唐朝交往的史实。 (提示:双向)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的时间是? 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思 玄奘西行会碰到哪些困难?他如何面对这些困难? 考
过了玉门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莫贺延。莫贺 延碛是现在安西到哈密之间的大沙漠,有八百 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 晚上却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 黄沙之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 小草也不长。
影响 ① ②
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思 考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1)什么叫遣唐使?
——《日本书纪》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 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
(2)为什么日本要派 遣唐使到中国? (3)日本共派遣唐使 多少次?
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4)遣唐使给日本带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来了什么?
思导 考入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来华,向 中国皇帝进贡,贡品多为珍稀宝物, 这也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 上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 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形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
目的
唐 朝
遣唐使
影响

时间
中 外
鉴真东渡 经过

影响


时间

玄奘西行 经过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
又下海,再遭风浪出面阻止。
4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1张PPT)

怀圣寺,始建于 唐贞观年间
不悼 安 踏 纷 在 生 。 , 典 士 扎 本 唐 公 去亡 。 上 纷 中 涯 他 金 籍 子 进 青 的 元 了诗 他 了 扬 国 。 就 榜 。 一 了 年 盛 。。 的 归 扬 待 只 此 题 他 起 国 。 世 公再 好 程 的 的 是 留 名 凭 学 子 来 繁 年 元后 友 , 樱 时 他 在 , 借 习 监 不 荣 , 来李中花间未了从自《学及深他 ,白途,长曾中此己礼习享深终 年他 以 遭 思 了 想 国 大 的 记 中 受 震 于 ,老 为 遇 念 , 到 , 唐 聪 》 国 长 撼 到 晁了 他 风 那 他 , 开 便 明 《 文 安 了 达 衡, 不 暴 银 开 他 启 有 勤 诗 化 的 这 了 病走 幸 , 装 始 这 了 了 奋 经 。 浮 个 朝 逝不 遇 最 素 思 一 自 一 , 》 在 华 当 思 于动 难 终 裹 念 待 己 个 参 等 这 风 时 暮 长了 , 还 的 家 就 在 日 加 中 里 流 只 想 安, 还 是 富 乡 是 大 本 了 国 , , 有 的 。他 写 回 士 , 一 唐 进 科 汉 他 他 长 再了到山思辈的士举学和便岁安 也一了。念子官晁考经中一的。 回首长他那。宦衡试典国头日大
一.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 流非常频繁。日本派遣使节到 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唐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 习)。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 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思考: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 中国来是为了什么?遣唐使团由哪些人组成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 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 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31张PPT)

《大唐西域记》
通过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的故事, 你们学到了他们 哪些可贵的品质
呢?
为什么唐朝时对 外交往如此繁盛呢?
唐材朝料国一力:强大盛唐,国经者济,文法化式先备进定,,吸珍引国外也国,学常习须;达。
——《日本书纪》
到唐中材朝国料比贸二较易:开,隋放允唐、许对宽他外容们交的长往对期活外居跃政住…策。…,唐是政可府靠鼓的励保各障国。商人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天 文、历算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崔致远(857——?) 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 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 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 ,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 开山鼻祖,有“东国儒 宗”、“百世之师”的 称誉。
唐朝和新罗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葱岭 于阗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日本的茶道源于……
日本唐招提寺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新罗与唐朝的交流表现在 哪些方面?在频繁的交往中, 双方各自得到什么好处?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文化交往
新罗仿照唐建立政治制度 ,采用科举制选官
——
定 , 珍大 国唐 《 也国 日 ,者 本 常, 书 须法 纪 达式 》 。备
你能举出日本深受中国文 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日本平城京
朱 雀 大 街
西



西



市雀Leabharlann 大街唐朝长安城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 弘 法 大 师 行 状 绘 词 》
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他们把唐 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 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日本的和同开珎(始
铸于708年)
④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 流行于民间。
新罗人崔致远
是唐代新罗侨民在中国 的聚居区——新罗坊
玄奘西游
玄奘是唐朝著名高僧,河南洛阳偃 师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 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 称唐僧。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 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 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03
唐与新罗

任务三:在教材中
找到唐与新罗交往

的表现?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 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 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表现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 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 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 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医 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最具影响力的 人物是鉴真
鉴真东渡
矢6辛抵次志 劳 达东不过日渡渝度本,而前双5目次失都明没成功 754年
平城京 (奈良)
唐招提寺
广陵 (扬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和服
唐朝服饰
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文字
2.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
鉴真东渡
鉴真(688-763),扬州人,14岁 出家为僧。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 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接受日本僧 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东渡六次,前后 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 鉴真也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 鉴真仍矢志不渝,终于在754年抵达 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 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图①
图②
课堂小结
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
唐朝的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兼容 并蓄
中外文 新罗:在许多层面相互借鉴
化交流
泽被
天竺:玄奘西行,吸取外来文化
东西
小试牛刀
B 1.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韩国
D 2.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2017年12月19日,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展出的 《秦王破阵乐》五弦琵琶谱(局部)
《秦王破阵乐》初乃军歌,唐太宗李世民将其编成大曲,在原曲的基础 上,又加入魏征等人编写的辞章。唐太宗十部乐中的“高丽乐”,就是朝 鲜文化传入中国的结果。
新罗原居朝鲜半岛东南部,在唐朝前期,统一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其 商船经常往来于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山东、江苏之间。新罗在文化方面深受 唐朝的影响。新罗派到长安的留学生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中 国的文化典籍大量传入新罗。朝鲜古代没有文字,最早使用的是汉文。7世 纪时,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制了“吏读”,以帮助阅读汉 文。雕版印刷术在唐末五代时传入新罗,佛教也由唐传入新罗。新罗的天 文、历法、服饰、艺术、建筑都受唐朝的影响,各项制度也大都模仿唐朝。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4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4张)

时期
往来 国家
历史事件 或现象
目的或原因
代表人物
意义
唐朝
日本
派遣唐使
吸引力 学习中国文化
阿倍仲麻吕
对日本社会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唐朝 新罗 派遣唐使 学习中国文化
崔致远
对朝鲜社会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唐太宗 天竺 玄奘西行 唐玄宗 日本 鉴真东渡
求取佛经
玄奘
辐射力
弘扬佛法
鉴真
促进与天竺的交流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
采用唐朝的历法。采用 汉方医学。学习刺绣等 纺织技术。
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 医学博士用《本草经》 等中国医术教授学生。
日本画家的作品 留学生吉备真备回国后 教授仕女学习刺绣
文学艺术
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文不断 传入日本,形象鲜明,语 言通俗的白居易尤为日本 人民喜爱。
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 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 请唐乐师教授音乐,唐朝的不少乐书、乐器陆续 传入日本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喜爱,唐人的 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书纪》
归后如何? 举出日本和朝鲜半岛至今仍受唐文化影响的事例?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 则知多模仿唐制。”
——(日)木宫泰彦《中日交通 史》
政治经济
国家
学习内容
日本 新罗
依照唐朝三省六部制模 式建立政权,实施大化 改新。地方制度也仿照 唐朝设国、郡、里三级 制度。开设进士科,
对比观察,你发现哪些变化? 汉

九天阊阖(chāng hé)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miǎn liú)。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7张PPT)

日本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
在日本留学僧恳请下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日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④朝鲜半岛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是为法事也!何惜性命?
史 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鉴真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 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 东归而生!
——玄奘


鉴真东渡纪念碑
玄奘大雁塔
贡献

唐文化的向心力——遣唐使

日本学习中国唐朝文化



中 外
唐文化的传播力——鉴真东渡
中国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化 的




交 流
唐文化的学习力——玄奘西行
④朝鲜半岛音乐也传入中国,不 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 行于民间。
新罗人崔致远
是唐代新罗侨民在中国 的聚居区——新罗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三、唐与天竺
天 竺
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 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统称。
玄奘西行



中 的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就中国佛教史上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后世俗称 “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留 李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由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
善于学习、勇于进取、敢于改革 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中国人通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留学、做官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7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7页PPT)

《西游记》是以玄 奘西行为背景的神 话小说,那个被称 为唐僧或唐三藏的 高僧,是以前往天 竺取经的玄奘为人 物原型,唐僧有三 个徒弟,而玄奘只 有自己和一匹马。
想一想, 玄奘西行 和《西游 记》之间 的关系?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回长安后根据亲 身见闻写成的。书中记载了玄奘亲历的110 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 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 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
(遣唐使)
2、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 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是?(鉴真) 3、贞观年间,加强了我国与西 域友好交往的是?(玄奘)
4、玄奘西行的经历被编成了?
(《大唐西域记》)
一、遣唐使
1.遣唐使:
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 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 使”。
2.贡献: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 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 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 录



遣 唐 使 和 鉴 真 东 渡
唐 与 新 罗 的 关 系
玄 奘 西 行
学习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 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 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 流的使团叫?
二、鉴真东渡
1.原因: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
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 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 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