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
1、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二、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3、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4、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的知识
学生七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贞观之治
-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型
新பைடு நூலகம்课
主备人
序号
2
审核人
审核时间
使用教师
班级
组长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重点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隋亡唐兴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难点是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导学内容
导学设计
◆知识预习
1、年隋朝灭亡,建立唐朝,定都
后传位于,他就是,年号。
2、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课件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课件2
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___6_1_8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发展: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__贞__观____”。
2.“贞观之治”措施 (1)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__贤__臣____;广纳贤才,重用房
玄龄、杜如晦等。 (2)政治上:完善__三__省__六__部__制__;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
8.【河北张家口月考】公元621年,魏征第二次归顺唐朝 ,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看 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 这说明唐太宗( C )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9.【河北衡水期中】《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 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 要依据是武则天( D ) A.改国号为周 B.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A.隋炀帝 B.武则天 C.李世民 D.赵匡胤
6.一时间,唐朝人才云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 等人先后任宰相……“开元盛世”的中华,开阔、宏伟 、多彩,其影响力远播世界。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 盛的关键在于( ) A.重用人才 B.重视科技 C.发展教育 D.经济实力
【点拨】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在于重用人才。 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唐玄宗任 人唯贤,唯才是举。故选A。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 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
为__周______。 2.统治措施: (1)打击敌对的_官__僚__贵__族___。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殿__试___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贞观之治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贞观之治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有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通过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难点: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认识评价。

情景导入展示旧金山唐人街图片。

师: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

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

海外的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大唐盛世的局面如何形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导学历史第二课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导学历史第二课

聚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历史(人教版)学案班级姓名号数:____________第2课“贞观之治”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7-11二、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2、了解“贞观之治”;3、了解“女皇武则天”的政绩。

三、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学习过程:(一)【温故而能知新】复习第1课P2-5的知识要点、回答以下问题。

(5min)得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对症方可下药】全班大声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1min)(三)【我读故我会思】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用黑色水笔圈出表示时间、人物、地点的词语。

(要求:不看学案,只看书本。

)(6min)(四)【在激流中勇进】紧紧围绕以下三道题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题目。

(6min)1、唐太宗任用哪些贤才?他的治国策略是什么?(请在书本上标出来)他在位时的统治被称为什么?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任用哪些贤才?她在位时的统治被称为什么?3、思考题:请你对唐太宗、武则天做出正确的评价(五)【团结就是力量】和周围的同学小声的交流、讨论。

(1min)(六)【见证奇迹时刻】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8min)(七)【万变不离其宗】总结本课内容,再速记。

(4min)五、谁来摘得桂冠:完成以下检测题。

(4min)1、唐朝建立于:()A.618年B.626年C.581年D.589年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当堂作业:名校学案P4-6:经典学案+选择题(5min)课后作业:名校学案P6-7:三、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记住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知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认识“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其为唐朝前期盛世奠定了基础,并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重视人才的优秀政治品质。

2.了解女皇武则天的相关史实。

结合唐太宗与唐玄宗的统治,明确历史上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几代皇帝连续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艰辛努力的结果。

3.知道唐玄宗的姓名和年号。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认识“开元盛世”的历史地位,其是唐朝达到全盛的标志。

4.通过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共同措施,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唐朝的建立: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隋朝官僚李渊乘机起兵反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平定全国,统一天下。

二、“贞观之治”——奠定唐朝前期盛世的基础1.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627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2.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其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①政治上:A.(唐太宗开放的政治胸怀)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著名宰相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B.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们的徭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③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3.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一代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皇后,因唐高宗体弱多病,其逐渐掌握了实权,晚年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注:清朝末期的慈禧不算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出现了神探狄仁杰等一批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
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
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出此话的皇
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
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
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8、以下著名大臣中,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是()
A、长孙无忌
B、魏征
C、房玄龄
D、姚崇
9、《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指的是
()
A、唐高宜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的直接目的
是()
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改善君民关系
D、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①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②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③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第2课
一:1、D 2、C 3、D 4、C 5、B 6、A 7、C 8、D 9、B 10、B
二、1、①唐太宗②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③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京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④指魏征,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