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诺氟沙星胶囊制备工艺与质量研究

王 岩 李 静 ( 哈 药集 团三精制 药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目的 : 确立诺 氟沙星胶 囊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研 究。方法 : 采用H P L C法测定诺 氟沙星胶囊 中诺 氟沙星的含量 。结 果: 诺 氟沙星在 5 - 4 5  ̄ g ・ m L - 1范围 内线性关 系良好( r = 0. 9 9 9 8 ) 。结论 : 测定方法准确 、 简便, 制 剂稳定好、 可靠性强。 关键词 : 诺 氟沙星胶 囊 ; 制备 ; 质量标准 诺 氟 沙 星 胶囊 f N o r l f o x a c i n )  ̄ J 4 名 为 氟 哌酸 、 淋克星等 , 是 第 性 良好 。 3 . 6 线性 试 验 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 具有抗菌谱广 、 作用强的特点 , 尤 其 对 革 兰 阴性 菌 , 如绿脓杆菌、 大肠 杆 菌 、 肺炎 克 雷 白杆 菌 、 奇 异 变 形 精 密 称取 诺 氟 沙 星对 照 品 5 0 mg , 将 其放 置 于 1 0 0 ml 容 量 瓶 并加入 2 m l的 0 . 1 m o l / 1的盐 酸溶 液 使之 溶 解 , 摇匀 , 精 密 杆菌 、 产 气 杆菌 、 沙 门 氏菌 、 沙雷 氏菌 、 淋 球菌 等 有强 的杀 菌 作 中 , 用 , 其最低抑 菌浓度( MI C) 远 较 常 用 的抗 革 兰 阴 性 菌 药 物 为 量取 5 . 0 0 m L该 溶 液 , 置于 5 0 m L量 瓶 中, 加 流 动 相 稀 释 至 刻 低 。对 于金 黄 色 葡萄 球 菌 , 本 品 的作 用 也 较 庆 大霉 素 为 强 , 目 度, 最 后 制成 每 1 m L含 诺 氟沙 星 5 0 g的溶 液 。分 别 精 密 吸取 前 已广 泛应 用 于 临床 。常 用 于泌 尿 生殖 系感 染 、 胃肠 道 感染 、 2 t x L、 4 . 1  ̄ L、 6 、 8 、 1 0 1 . t L的对 照 品溶 液 , 测定 。 以诺 氟 沙星 的 伤 寒 等 。本 实 验确 立 了诺 氟沙 星 胶囊 的制备 方法 , 并 建 立高 效 进样 量 X 为横 坐 标 , 峰 面 积 Y为 纵 坐标 绘 制 标 准 曲线 , 计 算 回 = 4 9 5 8 1 . 3 2 X + 2 9 8 9 . 4 , r = 0 . 9 9 9 8 。表 明 , 液 相 色 谱法 测 定诺 氟 沙 星 胶囊 中诺 氟 沙 星 的含 量 , 方 法 简便 、 归 方 程 。得 回 归 方 程 为 Y 快速 、 重 现性 好 。 诺 氟沙 星在 5 1  ̄ g - 4 5 I x g ・ m l 之 间线 性 关 系 良好 。 1仪 器 与 试 剂 3 . 7 精 密 度试 验 1 . 1 仪器 精密 吸取 诺 氟 沙 星 的对 照 品溶 液 l O I x L , 用微 量 加 样 器将 其 L C 3 1 0 0型 高 效 液 相 色谱 仪 、 A B S 2 2 0分析 天 平 、 高 效 湿 法 注 入液 相 色谱 仪 中, 测定 其 色 谱 峰 面积 , 重 复 进样 6次 , R S D( %) 混 合 制 粒机 制 粒 、 N J P I 2 0 0 A全 自动 硬胶 囊 填 充机 、 H X - 0 3超 声 0 . 5 。 由此 可 见, 本 实 验所 用 的测 定 方法 精 密度 良好 。 波清洗器。 3 . 8 重 复 性 试 验 1 . 2 试 剂 精 密称 定诺 氟 沙 星胶囊 样 品 ,按 照含 量 测定 项 下 的 测定 方 乳糖、 二 氧 化硅 、 硬 脂 酸镁 、 羧 甲基 淀 粉钠 、 淀粉 , 盐酸( 0 . 1 法, 由 同一 人在 同 一实 验 室进 行 含量 测定 , 实 验 重复 6次 。结果 mo l / L ) 、 磷酸( 0 . 0 2 5 m o l / L ) 、 三 乙胺 、 乙腈 , 诺 氟 沙 星对 照 品 。 表 明, 该 测 定方 法 的重 复性 良好 。
诺氟沙星胶囊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

三 种 长 度 不 同 的 色 谱 果 可 见 , 测 定 方 法 精 密度 良好 。 试剂 : 盐酸( 0 . 1 mo l / L ) , 磷酸 ( 0 . 0 2 5 o t o l / 选定 的色谱条件下 , 对 照品 : 诺氟沙星( 中 国 药 品 生 物 制 品 不 低于 2 0 0 0 , 供 试 品溶液 中诺氟 沙 星 与其 它
在 对 照 品色 谱峰 相 供 试 品 溶液 , 照上 述 含 量测 定项 下 方 法 , 分 以0 . 0 2 5 mo l / L 磷 酸 溶液 ( 用 三 乙胺 调节 p H 分 别注入 液 相 色谱 仪 中 , 值 至3 . 0 ±0 . 1 ) 一乙腈 ( 8 7 : l 3 ) 为流 动 相 I 流 应 的位置上 , 供试 品 溶 液 具 有 相 同 保 留 时 别 于0、 2 、 4 、 6、 8 4 , 时 进 行含 量 测 定 , 供 试 品 间的 色 谱 峰 , 空 白 溶液 在 此 峰 位 无 吸 收 , 对 溶 液 在 8 4 , 时 内稳 定 性 良好 , 含 量 测 定 应 在
1 含量测 定分析方法学验证
1 . 1仪器 与试 剂
仪器 : 二 元 梯 度液 相 色谱 仪 。 L ) , 三 乙胺 , 乙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6 系统性 适用 性试 验
精 密吸 取浓 度为2 5 g / mL 的诺 氟沙 星
在 上述色谱 条件 下 , 选 用 不 同 型 号 的 对 照品溶液 2 0 L , 注入液 相 色谱仪 中 , 测 定 色 谱 柱 进 行 系统 适 用 性 考 察 , 结果表明, 在 色谱峰 面积 , 重复 进样6 次, R s D ( %) = 0 . 4 由结 柱( 2 5 0 mm, 2 0 0 mm, 1 5 0 am) r 的理论 板数均 1 . 1 0重 复性试 验 取 诺氟 沙 星胶 囊样 品( 批号 : 2 0 1 0 0 6 1 5 ) , 照 含 量 测 定项 下 方 法 , 在 同 一 实 验 室 由 同
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报告1

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报告文件编码:TY-GSB-YZ(02)-013-04二零一六年一月验证立项申请表目录1 验证目的 (1)2范围 (1)3责任 (1)4内容 (1)5验证方法 (1)5.1供试品 (1)5.1.1菌种名称及来源 (2)5.1.2培养基与试剂名称、批号及来源 (2)5.1.3仪器与设备 (2)5.2菌液的制备 (3)5.3菌液计数 (4)5.4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5.5供试液制备 (5)5.6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 (6)5.7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7)6试验结论 (8)7偏差 (9)7.1偏差报告 (9)8验证评价及建议 (9)9验证报告: (10)10验证证书 (10)1 验证目的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要求,为保证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诺氟沙星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2范围本验证方法适用于供试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
3责任4内容验证方法需进行3个不同批次的产品验证并且结果都符合规定时,该方法才可以用于日后日常检验。
5验证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5.1供试品诺氟沙星胶囊规格: 10ml批号160101 160102 160103 5.1.1菌种名称及来源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以上菌种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5.1.2培养基与试剂名称、批号及来源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151109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151112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51117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50313 以上培养基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提供。
QY·--诺氟沙星胶囊工艺验证方案

XX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分发单位经理办[]财务部[]质量部[]物质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部[]设备动力部[]保卫·办公室[]总工办[]漯河南街村全威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分发单位经理办[]财务部[]质量部[]物质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部[]设备动力部[]保卫·办公室[]总工办[]目录1 主题内容 (1)2 适用范围 (1)3 职责 (1)4 内容 (1)4.1 背景 (1)4.2 相关文件 (2)4.2.1 生产及质量管理文件 (2)4.2.2 工艺验证相关清洁文件 (2)4.2.3 工艺验证相关设备文件 (2)4.3 术语与定义 (2)4.3.1 工艺过程验证 (2)4.3.2 验证方案 (2)4.3.3 生产系统要素 (2)4.3.4 生产工艺变量 (2)4.3.5 法定标准 (2)4.3.6 最差状态 (2)4.4 方案目标 (3)4.5 方案概要 (3)4.6 生产处方 (3)4.7 工艺流程图 (4)4.8 工艺验证 (5)4.8.1 工艺验证目标 (5)4.8.2 工艺验证方法 (5)4.8.3 生产系统要素的验证 (5)4.8.4 混合过程 (5)4.8.5 充填过程 (6)4.8.6 包装 (9)附表1感谢分享,浏览看了一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为了持续改进工艺验证方案的完整性,提以下几个建议:1、作为工艺验证方案,应当列入原辅料包材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2、标准一定要清楚写明,不能写符合规定,到底规定是什么?3、验证时间表以及支持的验证主计划;4、取样的描述,取样的频率必须要比正常商业化生产的时候高;5、验证应该包括模拟工艺中断,就类似于你模拟的最差条件;6、容器盖完整性,运输验证等都列入工艺验证方案临时想到这么多,想到了再继续补充有以下建议:1、没有确定验证周期2、没有最终评价报告3、没有对验证结果的评审一般应包括: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诺氟沙星胶囊实验报告

诺氟沙星胶囊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诺氟沙星胶囊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研究引言:诺氟沙星(Norfloxacin)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疾病。
本次实验目的在于研究诺氟沙星胶囊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20只健康的小白鼠作为实验动物。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
实验组口服诺氟沙星胶囊,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溶液。
3. 给药剂量:实验组每只小白鼠口服诺氟沙星胶囊5mg/kg,对照组每只小白鼠口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
4. 药物效果观察: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行为变化,例如进食量、活动情况和体重变化等。
5. 不良反应观察: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腹泻和皮疹等。
6. 实验时间:观察时间为连续7天。
实验结果:1. 药物效果观察结果:实验组小白鼠的进食量和活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体重变化方面,实验组小白鼠在连续7天内体重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
2. 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在7天观察期间,实验组小白鼠未出现呕吐、腹泻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得出,口服诺氟沙星胶囊对小白鼠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影响较小。
实验组小白鼠的进食量、活动情况和体重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诺氟沙星胶囊对小白鼠的一般生理状态无明显影响。
同时,实验组小白鼠在观察期间未出现呕吐、腹泻和皮疹等不良反应,这表明该剂量的诺氟沙星胶囊在小白鼠体内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口服诺氟沙星胶囊对小白鼠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影响较小,无明显毒副作用。
然而,由于本次实验仅涉及小白鼠,其体内药物代谢和反应可能与人类存在差异,因此仍需进行临床试验和进一步研究,以验证其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1. 汤鸿伟. 诺氟沙星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 45(3): 211-215.2. 赵莉, 陈虎. 诺氟沙星胶囊对大鼠尿路感染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13): 126-128.。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46页)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46页)工艺验证报告产品名称****胶囊起草人部门日期审核人部门日期批准人部门日期* * * *制药厂2.3称量、配料工序2.3.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保证物料的品种、数量符合要求。
2.3.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3.3结论:经验证该过程能保证物料种类、数量的准确无误,验证记录见附件3。
2.4制粒工序2.4.1干混过程2.4.1.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将物料混合均匀,并确定干混时间。
2.4.1.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4.1.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干混2min时,不同点取样,其主药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大于3%;干混3min和4min时,不同点取样,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均小于3%。
检测结果表明方案中设定3min、4min时间均能使药物混合均匀,考虑到设备等影响因素,将此过程的干混时间定为3min,验证记录见附件4。
2.4.2制粒过程2.4.2.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湿颗粒并确定混合制粒时间。
2.4.2.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4.2.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混合制粒时间为 1.0min时较好,将该工序制粒时间定为1.0min,验证记录见附件4。
2.5干燥工序2.5.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将湿颗粒均匀地干燥至适宜的水分含量。
2.5.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5.2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按原规定的干燥温度,干颗粒的水分达到要求,不同点取样,测定值之间的RSD≤3.0%,则原工艺条件不用改变,验证记录见附件5。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研究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研究
诺氟沙星胶囊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治疗各种感染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
首先,对于诺氟沙星胶囊的生产工艺,需要选择适宜的原料和仪器设备。
原料包括诺氟沙星原料药、辅料和胶囊外壳等,原料的选择要求纯度高、质量稳定。
仪器设备包括反应釜、干燥设备、混合机等,用于药物的生产、反应和制剂等工艺步骤。
其次,进行药物的制备和反应过程。
通过先进的化学反应工艺,将原料药转化为活性的药物分子。
以诺氟沙星为例,其制备主要包括合成、水解、中间体制备和结晶等步骤。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等,确保产生
高纯度、高收率的药物分子。
然后,进行药物的制剂和包装过程。
将药物分子与适当的辅料混合,制备成胶囊剂。
制剂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与辅料的相容性、稳定性等。
包装过程中,胶囊外壳的选择要求符合药典标准,确保药物在包装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最后,对制造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监控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同时,进行质量检测,对药物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确保符合药典标准和质量要求。
常用的质量检测手段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总之,诺氟沙星胶囊的生产工艺研究是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原料和仪器设备,优化制备和包装工艺,严格控制质量和质量检测,可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年产1亿粒诺氟沙星胶囊制剂车间的工艺设计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题目:年产1亿粒诺氟沙星胶囊制剂车间的工艺设计2013年 03 月 10 日2 年产1亿粒诺氟沙星胶囊制剂车间的工艺设计一项目简介1.1诺氟沙星胶囊概述诺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椽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
诺氟沙星体外对多重耐药菌亦具抗菌活性。
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
诺氟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1.2诺氟沙星的使用背景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轻者只有倦怠、乏力、低热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预后较差,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
本类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全年都有﹐在温带夏季多见﹐在温暖﹑潮湿﹑卫生条件差﹑人群拥挤的地区发病率高。
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儿童较多见。
有些病毒的感染常发生流行,不同年份的流行可由不同种﹑型的病毒引起﹐有些病毒感染的流行有周期性。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多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
告
1
2
工艺验证报告
3
* * * *制药厂
4
1概述
* * * *胶囊的工艺验证是在厂房、设备、公用设施的验证合格后,按既定的验证方案,分别在011001、011101、011102连续生产的三批产品中进行。
现将验证工作情况作以下报告。
2验证结果
2.1收料
2.1.1目的:确认该过程不影响原、辅料的质量。
2.1.2环境检查: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1.3结论:经验证该过程可保证物料的质量不受影响,验证记录见附件1。
2.2粉碎、过筛工序
2.2.1目的:确认该工序能够得到细度合格的物料。
2.2.2环境检查: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2.3结论:按方案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该工序能够得到细度达140
目的原料细粉,验证记录见附件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