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做人之道
商道人道作文

商道人道作文
做生意,讲人情道理。
这八个字,道尽了经商之道。
商道与人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生意场上,机会靠抓,但更要讲究人际关系。
太过狭隘地只重利益,终会自我封闭,丧失发展。
相反,如能与人为善,主动付出,必将赢得口碑。
就像一棵树,根须扎实,方能枝繁叶茂。
我记得初入商场,师长教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当下我陷入焦虑,只想着赚大钱。
可渐渐地,我学会了放慢脚步,与人真诚相待。
不知不觉,生意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有时赚钱并非目的,而是途径。
心存善意,厚道待人,这才是商之根本。
只有将商道融入人性之理,事业方能永续经营,我们的人生亦将增添分内乐趣。
生意场就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
我们用商德树立了人品,用人情温暖了商路,方能将这份事业发扬光大,造福他人。
这不正是件快事吗?。
商道-做人之道

为人之道《商道》这本小说首先给我们展示的并不是什么商业之道和商业之术,它首先提倡的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接人待物,贯穿全书的主题是重义轻利。
用古人孔子的话就是“非逐利而求义也”。
这不论是一个商人,还是平民百姓最基本的道德基石。
只有这样的人在以后的人生当中才有所作为。
当然,一个商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机遇,这种机遇当然是偶然的,但它同时也是必然的。
只有以提倡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信用为先为道德基石的人才具备这种机遇的必然性。
《商道》一开始就用了一个小故事来称赞林尚沃这个人,当然也为后面成为天下第一商埋下了伏笔。
林尚沃出生在一个四代为行商的家庭里面,在朝鲜“土”、“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下,其艰难的日子是难以想象的,可是在他20岁的时候,父亲身背巨债,而投江自尽。
当时他的生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家里的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抚养,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林尚沃只能到父亲借债的店家去做伙计,以工抵债。
经过几年的努力,林尚沃凭借过人的商业天赋以及做事勤快,而且带人彬彬有礼,大凡见过一面的人,过目不忘。
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国话精通,并且具有一双识参的慧眼等特点让店主非常喜爱。
最终店主想考验一下林尚沃是否真的具备经商的才干和作为商人的素质。
他给了林尚沃一个独立经商的机会,他让林尚沃跟随使臣的队伍到当时的清朝做人事交易。
在临走时,店主给了林尚沃五包人参,并说这五包中有四包是我的,有一包是你的,把它卖掉就作为你经商的本钱。
这可是一笔巨款,如果成功可以开一家堂堂正正的门店是绰绰有余的。
林尚沃等人经过两个月艰难的行程到了京城,一到京城,因为人参是行销货,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所以他便以很高的价格做完了所有的交易。
他带来的人参五包总份量是50斤。
50斤的总价钱是1500两白银,在这1500两白银中有300两是林尚沃的,除去路途中的开销50两,林尚沃净赚250两。
这250两白银可是林尚沃起家的一大本钱,可就是在这时,影响他一生的考验出现了。
商道是什么道?

商道是什么道?“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已经念成了顺口溜,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地搞清楚什么是道呢?我理解的道就是方向,就是规律,就是自然法则,就是天然存在的我们必须遵从的做人做事的准则。
商业的本源是利益,在商言商,就要讲商道,用微观商业技术的视觉来看,商道就是财道,这是一个人获取利益,赢得财富的途径与策略。
无论是陶朱公还是胡雪岩、孟洛川,这些人能称之为大商的人,他们的经商之道,他们的发财之道可被称为商道。
大商之道,讲究仁爱,内核仍然是儒家思想以及因果,至今影响并启迪现代人从商的思维。
孟洛川的瑞蚨祥的经商之道,甚至直接影响了沃尔玛的创立。
今天我们讲商道既回归传统又追寻创新,既讲仁爱精神,又要有理性的光辉;既要强调敬天爱人人,以心为师,又崇尚使命奋斗、人生意义。
党派之道就是为人民服务,企业之道就是为客户服务,都要兼顾长远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这就是天、地、人以及万物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理由。
商业之道在于交换,在于互惠性,就是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的总和。
把天道、地道、人道之法则用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就是大商之道。
商业逻辑就是人的本性、事的逻辑、钱的规律。
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的利己本性的问题,满足他的物质条件;事的逻辑,就是做事情的流程,分配制度化,做事有计划、有方法、有总结;钱的规律就在于它永远在交换和分配之中,并向高收益高回报、低风险低成本的地方流动。
商业之道就是要在人、事、钱三个方面都能坚守品德和信用。
大多数人在从商过程中或因物而富,或因财而富,或因拥有技术而富,所以走入路径依赖,就成了守财、守物、守技。
但是真正的商业之道在于守品和守信,如做不到这一点从一而终,久而久之必然让自己归于零。
天下财富如水流,唯行大道可归海。
商道就是品德和信用。
原因在于人心,想要得人心唯有在品德和信用上的坚守。
所以商道之大道在于品德和信用,从实践的角度看商道就是经商过程的学问和规律,遵循经商的道义所形成的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商业上的为人处事

商业上的为人处事第1条原则:做生意就是做人,会做人就会赚钱。
1.做生意要精明,但对人不要太抠,大方一点,钱更好赚。
2.商道即人道,无德必无财;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要做大生意,先有大德行,靠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不可能把生意做大做强。
3.学会分钱,才是生意人最大的人情世故。
对生意人而言,钱散人聚,永远比钱聚人散更重要。
记住: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有财气。
4.只顾赚钱,往往是一锤子买卖;先赚人心,然后再赚钱,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5.谨守诚信,诚信是生意人最大的无形资产,而失信则是生意人最大的破产。
第2条原则:生意不成人情在,保持和气才能生财。
6.一般人为人处世,可以轻易选择与人翻脸,大不了不再与对方打交道。
但是,做生意,却要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无论何时,最好都不要与人翻脸。
7.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谁都和和气气的,不管多么让你生气的事情,都不要把情绪表现出来,一切以做成生意、赚到钱为目的。
8.凡事让一步,彼此更容易和气相处;什么都喜欢与人争,容易招来晦气;给别人多留条退路,很多时候,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财路。
9.有竞争也要有合作,有些钱,大家一起赚,才叫做生意;即便是竞争激烈,也不要用恶性手段。
10.格局大一点,眼光长远一点,能看到大局和长远的利益,自然不会因为眼前的一些小事而伤了和气。
第3条原则:善于经营人脉,因为人脉即财脉。
11.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情商,能说会道好办事,也能赢得好的人缘和人脉。
12.多交朋友少树敌,先做朋友后做生意,朋友做到位了,让朋友成为你的人脉资源,那就不愁没有生意做。
13.学会利用朋友做生意。
生意场就是利益场,生意场上的朋友,不能单纯的是靠感情,关键还是得有互相利用的价值。
事实上,生意场上也没有只靠感情交来的朋友。
14.向上社交,结交商界的高端人脉,找到可以扶自己一把的贵人,贵人扶一步,胜过你自己走百步。
15.向下兼容,放低身段,学会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人打交道,不一定要与其交朋友,但轻易也不要得罪。
商 道

“利”与“害” 众多的人之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利的人, 一种是有害的人。 有利的人有三种: 1、正直的人 2、诚实的人 3、博学多识的人 有害的人有三种: 1、阿谀奉承不够正直的人 2、狡诈无信的人 3、没有真知灼见只会油嘴滑舌的人
人有三种欲望: 1、名誉 2、地位 3、财富。 人欲追求长寿、享受名誉与地位、聚敛钱财乃是人之 常情,但如果人欲壑难填过分追求这些身外之物,如富有 之人垂涎于名誉与权势,而有权势的人又想得到名誉与财 富,这些都是违背天命的事情。 君子争名誉、夺地位、敛财富要取之有道 道德的含义:有道必有德,有德方能具备得道。 称为圣人的即可做到(道): 无知、无欲、无为。
权势与生意 无论做什么样的生意,都需要权势的力量。 小生意需要小权势,大生意则需要大权势。追求 利润的生意和追求力量的权利能够结合在一起, 就会产生利益和权势。过分倚重权势会招致灭顶 之灾,可离权势太远也不会有兴旺的日子。所以 生意与权势的关系,就如同嘴唇与牙齿的关系, 嘴唇与牙齿虽在一起,却是各行其是的,它们之 间的关系用一句话: 不可近不可远
权无十年盛,花无百日红,富贵不过三代。 无论多少财产,无论怎样富裕,都不可能世 袭三代,这就是天道。 “戒盈杯”其精髓在于正确地把握人的欲望 之度。 人要把握好“三欲”: 名誉、地位、财富。 人也要处理好: 利、情、水是一样的。水只是随着地势 的高低而流淌,流水不腐,如果想拥有它 而把它固定,水就失去了生命力,就成了 死水一潭。所以,水只有那样地流着,而 不能拥有,财物也是这样的。财物原本没 有属于你和我之别,就如同水没有归属一 样。只有驾驭财物为生命、为时间、为情 意而服务,人的生命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商
《商道》即商业之道
道
经营之道 做人之道
财上平如水 人中直似衡 (财物像水一样平等 人像秤一样正直)
商道即人道

商道即人道陶朱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新安商训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斯贷,不以牟取为贷,以义为贷;斯典,不以情念为典,以正为典。
《陶朱公经商十二则》能识人。
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
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
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
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
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
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
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
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
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
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
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
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致富《十二戒》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谈谈你对商道即人道的基本理解1000字

谈谈你对商道即人道的理解1000字一个人的修为品德,决定了他做事的风格,决定了他一生行事是善是恶、是美是丑。
作为商人,既要有商道,更要有人道,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先做人后做事,通过做人促进做事,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成功才会水到渠成。
表面上,经商与做人是两回事,因为经商是做事,经商要多变、狡猾,商场中充满了弱肉强食,对别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而做人要诚实,要保持本分,要对人厚道。
那么,这两者矛盾吗?李嘉诚认为,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做事和做人,就好比一个是颜料,一个是笔,颜料调得好,才能画出美丽的风景画。
在李嘉诚看来,做生意要巧妙地运用诚实。
在适当的时候,要讲人情;做生意要敢于暴露自身的弱点,不要显得什么都行;做生意要有谦卑的态度,与客户谈判时要谦卑,求人办事时更要谦卑;做生意要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特点,找出他引以为傲的特长来,通过抬高别人赢得别人的好感。
李嘉诚的修养和品德通过其兼并、收购其他公司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
他曾经说过:“一生之中,我还没有强迫收购过一家公司。
到今天为止,我所收购的公司,都是友好的,大家商量好的。
”由此可见,他从来没有恃强凌弱,以大欺小,他讲究的是一种人道的、两厢情愿的兼并和收购方式,所以他才能深得人心。
说到兼并、收购,不得不提到三个人,一个是包玉刚,一个是刘銮雄,一个是李嘉诚。
他们三个人兼并、收购其他公司的方式有非常明显的不同。
包玉刚属于海派作风,他收购其他公司时,往往一掷千金,速战速决,用实力和对手较量,用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手。
因此,他的收购代价往往很大,几乎是“惨胜”或“残胜”,甚至会“负创取胜”。
刘銮雄是典型的“恶意收购者”,他对香港证券业有过历史性的推动作用,但他一贯坚持恶性收购。
李嘉诚奉行善意收购,每一次收购,他都会与对方进行友好协商,尽可能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谈判。
如果对方坚决反对,他也从来不用情绪化的语言与之争吵。
一旦遇到阻力,李嘉诚就会权衡利弊,该放弃的时候,他会果断地放弃。
商道之做人之道

第三章 少抖机灵,多讲信誉 1.做人要诚实,厚道一些不吃亏 2.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 3.诚信是立业之本 4.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 5.别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6.诚实做人,诚信经商 7.讲诚信的人才能把事业做大 8.诚实是你最好的广告 9.骗子最终会被欺骗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之道《商道》这本小说首先给我们展示的并不是什么商业之道和商业之术,它首先提倡的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接人待物,贯穿全书的主题是重义轻利。
用古人孔子的话就是“非逐利而求义也”。
这不论是一个商人,还是平民百姓最基本的道德基石。
只有这样的人在以后的人生当中才有所作为。
当然,一个商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机遇,这种机遇当然是偶然的,但它同时也是必然的。
只有以提倡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信用为先为道德基石的人才具备这种机遇的必然性。
《商道》一开始就用了一个小故事来称赞林尚沃这个人,当然也为后面成为天下第一商埋下了伏笔。
林尚沃出生在一个四代为行商的家庭里面,在朝鲜“土”、“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下,其艰难的日子是难以想象的,可是在他20岁的时候,父亲身背巨债,而投江自尽。
当时他的生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家里的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抚养,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林尚沃只能到父亲借债的店家去做伙计,以工抵债。
经过几年的努力,林尚沃凭借过人的商业天赋以及做事勤快,而且带人彬彬有礼,大凡见过一面的人,过目不忘。
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国话精通,并且具有一双识参的慧眼等特点让店主非常喜爱。
最终店主想考验一下林尚沃是否真的具备经商的才干和作为商人的素质。
他给了林尚沃一个独立经商的机会,他让林尚沃跟随使臣的队伍到当时的清朝做人事交易。
在临走时,店主给了林尚沃五包人参,并说这五包中有四包是我的,有一包是你的,把它卖掉就作为你经商的本钱。
这可是一笔巨款,如果成功可以开一家堂堂正正的门店是绰绰有余的。
林尚沃等人经过两个月艰难的行程到了京城,一到京城,因为人参是行销货,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所以他便以很高的价格做完了所有的交易。
他带来的人参五包总份量是50斤。
50斤的总价钱是1500两白银,在这1500两白银中有300两是林尚沃的,除去路途中的开销50两,林尚沃净赚250两。
这250两白银可是林尚沃起家的一大本钱,可就是在这时,影响他一生的考验出现了。
就在他们做完了所有交易的一个晚上,林尚沃被同来的伙伴李喜柱拉到了京城的一家妓院寻欢作乐。
林尚沃被单独带到了一个房间,这时老板娘给他带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并说你的朋友已经给你付了钱了,就关上门走了。
林尚沃一时间不知所措,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女色。
通过熹微的红光,看清了这个女子的面貌,那真是一个天下无双的绝色美女,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人。
就在这时,坐在床上的女人突然间抽泣起来了,嘴里还发出一种微弱到难以听辨的呻吟声“大人,救命、大人,救命啊”。
通过闲聊才知道这女子名叫张美玲,今年15岁,今天第一次出来接客,是被家里的酒鬼父亲给卖到这里来的。
听了这个女子的哭诉,林尚沃的情欲之火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女人的身影正像一个令人怜悯的妹妹,非常值得同情,这是两股激烈的思想在他心里作斗争。
一是想办法解救这位姑娘,一是占有这位姑娘,明天一走了之。
就在这时,他心里想起了他师父石崇大师对他的教诲,问他手里到底是救人之剑,还是杀人之剑,假如他夺走了这位女子的身子,就等于致这位女子于死地,手里的就是杀人之剑,但如果他救了这位女子,那等于他手里的是救人之剑,但要想使救人之剑对于一个在别人店里打工的伙计来说是谈何容易的事。
经过一夜的思索,他做出了足以影响他一生的决定,他决定把张美玲从妓院里救出来。
为此,他花费了500两白银,这500两白银中,有250两是林尚沃起家的本钱,还有250两是店主的钱,在当时的那个社会,私自挪用公款的后果林尚沃心里非常清楚的,但他并没有想那么多,还是毅然用500两白银从妓院买出了张美玲。
林尚沃回到朝鲜后因为动用公款的事被揭发着流浪的命运,但他自己坦然的面对了这一切结果。
之后的5年林尚沃经历了可以说苦不堪言的生活。
他自己在《稼圃集》里写到“几度欲死而不得”。
这一切的缘故都是因为救了张美玲,挪用了公款,被店主逐出了店铺,并一纸通告将林尚沃逐出了朝鲜的商界。
他只能靠做一个货郎来勉强度日。
在这期间,他的两个兄弟又因为得了传染病没有钱医治而丧命,之后林尚沃因为感悟人生不过是一场浮梦,于是他脱离了尘世,出家做了一个和尚。
虽然林尚沃的再度出山经商也是因为张美玲,但林尚沃当时义无反顾的救张美玲时,他并没有奢望张美玲以后有任何的报答,他只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使自己的救人之剑。
他坚持自己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的道德底线去救人。
一个不尊重人的人,也许会发横财,但绝对不会成为天下第一商。
只有尊重人的人,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才具备成功的潜质。
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飞的时代,这种精神更显得重要。
这是给我们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更好的道德洗礼,因为只有像林尚沃这样道德高尚的人即使救了张美玲没有任何回报,他以后也一定有机会取得成功。
以诚待人《商道》这部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以人为本的道德基石之后再向我们展示了以诚为本。
可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在自己的内心里面都得以这两点作为根基,作为标准。
所谓以诚待人就是以赤心或丹心待人。
这其中是没有一丝的虚伪的真心与忠心。
这就像古圣人说过的那句话一样“君子喻与义,小人喻于利”所谓义是以对方为出发点,因而绝不会有不义。
而所谓利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只会产生不义与怨恨。
《商道》中是这样来介绍主人翁林尚沃以诚待人的。
在当时的那个封建社会里,商人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离开权利的,无论做什么样的生意,都需要权势的力量。
小生意需要小权势,大生意需要大的权势。
但如果过分倚重权势必会招来灭顶之灾,但如果离权势太远,就不会有兴旺的生意,再加之当时朝鲜为了白银不外流,而把人参交易权垄断给五个人经营。
如果林尚沃不通过权势得到这个人参交易权,他将会在一夜间变为靠零售维持生意的小店铺的商人。
眼下他获得依靠权势的机会来了。
朝鲜第一权臣朴宗庆大人的父亲作古了,朝鲜八道的商人都以礼金的名义向朴宗庆大人行贿,都想趁这次机会获得人参交易权。
当然,林尚沃也不例外,但他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获得的人参交易权,他在给朴宗庆大人准备的行贿的汇票时,第一次写了1000两,他看了看就把它给撕了,第二次他写了5000两,他看了看又把它给撕了,第三次时,他写了10000两,在当时10000两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他看了看也把它给撕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他脑子里想了想,如果给1000两只能得到1000两的回报,如果给5000两只能得到5000两的回报,即使给10000两也只能得到10000两的回报,这样最终不过是一场交易,最后他想出了给朴宗庆大人一张空白的支票的注意,支票上的款项数目由朴宗庆大人自己填写。
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惊天地动鬼神,因为朴宗庆大人只要在空白支票上写上任何一个数目,林尚沃都有义务去支付这个款数。
作为当时朝鲜第一权臣朴宗庆也被林尚沃这一壮举震了一惊。
他看出林尚沃绝不是那种从穷乡僻壤的小地方来的鸡毛蒜皮的小生意人。
当朴宗庆大人叫林尚沃在空白支票上填上具体的数目时,林尚沃竟毫不犹豫的提笔写下了“赤心”二字,所谓“赤心”就是没有一丝虚伪的真心。
朴宗庆把这张支票看了看,笑了笑,然后放在了匣子里。
并说现在你的心就属于我了,不管我什么时候出示这张支票,你可都得把你的心掏给我。
林尚沃凭借这一壮举顺利的取得了人参交易权。
这也是林尚沃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权钱交易。
但他也因为没有在空白处写上具体的行贿数目的金额,也就没有沾染黑色幕后交易的污点。
在这一点上,朝鲜第一的权臣朴宗庆大人也毫无二致。
他虽然把人参交易权许给了林尚沃,但并非以交易的方式完成的,他们两人之间保持着一种不远不近的关系。
理所当然,朴宗庆也成为了林尚沃的后台人物,而林尚沃也像献给朴宗庆的空白支票上写的赤心二字一样对朴宗庆终其一生。
朴宗庆后来因为洪景来之乱遭到弹劾而被贬为扬州牧使。
政治生命就此结束,黯淡下野,但后来因为皇上患了一种奇怪的疾病,无法医治,在死亡的边缘几度徘徊时,林尚沃献给朴宗庆大人一根非常珍惜的野人参才使得皇上得以康复。
而朴宗庆也因为献药有功而官复原职。
林尚沃用自己的实践守住了赤心这个承诺,也就守住了信义,这样的人,他当然会成功,这一点也是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死”的商术一个商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单单凭借以诚待人和以人为本的高尚人格去做生意,显然是不会成功的。
因为商人就是商人,不是腐儒。
以诚待人和以人为本的高尚人格只能说是成功的起点。
要想取得成功还得靠经营的手段和才能。
在《商道》里,是这样来展示主人翁林尚沃的经商才能的。
当林尚沃通过“诚”字顺利取得人参交易权并一人垄断了人参交易权的时候,他带着史无前例的5000斤人参前往京城做人参贸易。
因为人参前一年欠收,再加上这次是独家经营使得他这次站在了唯一的制高点上。
所以林尚沃想试图扭转人参价格一直被中国药材商控制的局面,可以说这一战是朝鲜参王林尚沃与中国药材商的生死之战。
如果成功,林尚沃将从此改变人参的命运,也将成为朝鲜第一商,如果林尚沃失败,从此也将会倾家荡惨,而且还会被逐出中国的药材市场。
当年12月22日。
林尚沃带着5000斤好的人参顺利的来到中国的京城。
由于去年的人参欠收,再加上人参被称为“活人草”。
中药里如果没有加入人参的话都不能称为中药。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闻讯而来的药材商们纷纷涌入了林尚沃投宿的客栈里面,因为他们都想买得人参,迫切的想知道人参的价格,结果林尚沃让下人贴出来的价格可以说是吓退了来的所有药材商,他把原来一斤人参20两的价格一下提高到一斤40两,20两一斤的价格可以说在当时的清朝持续了200年,而这一下涨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这一价格一贴出,所有的药材商都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一连好几天都无人来问津人参。
这时林尚沃的一个伙计着急了,因为平常人参价格一贴出,就会在两三天内交易完所有的人参,而这次过去这么久的时间了却无人问津。
他叫了另一个伙计去打听一下是怎么回事。
这伙计回来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说中国来的所有药材商都统一达成了一个协议。
他们要联合抵制人参价格,要求林大人把人参价格降到以前20两一斤的水平。
林尚沃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因为这无疑是要求林尚沃无条件的投降,这单方面的通告。
不是通告价格谈判重新协定的,而是单方面要求接受原价,这里面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求林尚沃举起白旗俯首称臣,否则他们将停止一切的交易,这就意味着林尚沃将破产倒闭,在北京的药材市场上永无立足之地,但即使同意了中国药材商的要求,这也无疑是一种破产。
如果把公告的价格降到原来的水平,人参当然能卖出去,但那意味着屈辱。
从此以后,林尚沃将因为失去信用而在中国商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但又如果不降价,人参将一斤也卖不出去,将会原封不动的运回朝鲜,这也无疑是更大的破产。
林尚沃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林尚沃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之后,林尚沃的脑子里突然响起来一个炸雷般的巨响,那声音是秋月庵的石崇大师的叫喊声,这时林尚沃回忆起了当时石崇大师对他的教诲,说他的人生的第一次危机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招来灭门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