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4软件可靠性工程基础

合集下载

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 (一)

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 (一)

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 (一)可靠性工程是一门研究人造物品的寿命及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可靠性的工程学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

一、课件的基本概念课件是指以电子化的形式,编制完成的教学资料。

课件通常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幻灯片等多种形式,能够实现课件与授课者、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课件的基本要素1. 课件的内容要素可靠性工程的内容十分繁杂,课件应该将其精简化,突出主要观点和关键问题。

尽可能地使用图表、图片、表格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记忆。

2. 课件的样式要素课件的样式应该【注重】系统性、规矩性、一致性。

行文应该简洁明了、图表应该清晰美观,对于学生来讲,需要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达到提高效果的目的。

3. 课件的设计要素在设计课件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状态等因素。

应该尽可能设计出有趣、好玩、易学的内容。

通过设计高交互性课件,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参与率和记忆率。

三、课件的设计原则1. 明确教学目标课件的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要根据需求学生的水平、掌握知识深度、掌握时间等方面的,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

2. 原则性作为一份专业的课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达到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草率地制作课件或只考虑炫耀并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 灵活性教学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过程,因此在制作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时,应该尽可能地灵活多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灵活调整课件内容或形式。

四、课件在学习中的作用1. 提高学习效率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重点知识点,避免了在大量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遗漏重要内容。

2. 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内容,平衡性的解释和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对知识有了标记和印记,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

3. 增加交互性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有很强的交互性,它可以实现学生与授课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互动性。

课件S01软件可靠性工程-基础

课件S01软件可靠性工程-基础

3 可靠性建模
使用可靠性建模来预测软 件系统未来的可靠性水平 和潜在的故障。
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实践案例
电子支付系统
医疗软件
汽车软件
通过可靠性工程的实践,提高了 电子支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工程应用于医疗软件开发, 提高了医疗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可靠性工程帮助汽车制造商确保 车载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 高驾驶安全性。
软件可靠性工程的未来发展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可靠性工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可靠性工程,自动化软件可靠性评估和故障处理。
物联网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软件可靠性工程需要适应更复杂和分布式的系统环境。
大数据
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预测和预防潜在的故障。
需求分析
明确软件系统可靠性需求和相关约束。
测试和验证进行各类软件来自靠性测试和验证活动, 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软件可靠性测试和评估
软件可靠性工程包括多种测试和评估方法,以确保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回归测试
用于验证软件系统在进行 更改后是否仍然具有高可 靠性。
2 负载测试
测试软件系统在高负载情 况下的可靠性,以确定系 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容错性
软件可靠性工程可以通过引入容 错机制来提高软件系统对故障的 容忍能力。
可靠性分析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评估软 件系统的可靠性,识别和解决潜 在的故障和缺陷。
软件可靠性工程的流程
1
设计和开发
2
采用可靠性设计和开发方法,确保软件
系统的可靠性。
3
发布和运维
4
部署软件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维护, 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软件工程考研真题-选择题

软件工程考研真题-选择题

1、软件工程学概述1.1 软件危机1、软件是一种()A.有形产品B.逻辑产品C.物质产品D.消耗产品【答案】B -重庆大学2015【解析】2、以下哪一项不是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 )A.成本高B.生产率低C.技术发展快D.质量得不到保证【答案】C【解析】3、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做()。

A.软件工程B.软件周期C.软件危机D.软件产生【答案】C【解析】4、“软件危机”是指()。

A. 计算机病毒的出现B.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活动C.软件开发和维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D.人们过分迷恋计算机系统【答案】C【解析】软件危机是指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

1.2 软件工程概念和任务1、下列不是软件工程基本要素的是()A过程B生产C方法D工具【答案】B【解析】软件工程三要素:方法、过程、工具。

2、软件工程是采用()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指导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工程学科。

A.工程B.系统工程C.体系结构D.结构化设计【答案】A[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解析】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从而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且进行有效的维护。

3、为了解决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用()的原理来设计软件。

A.运筹学B.工程学C.软件学D.数学【答案】B【解析】为了解决软件危机,通过采用软件工程来指导软件的设计。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

4、下列有关软件工程的标准,属于国际标准的是( )A.GBB.ANSIC.ISOD.IEEE【答案】C【解析】5、软件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

《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

《可靠性工程基础》课件

集成化:将多个 子系统集成为一 个整体,提高系 统可靠性
模块化:将系统 划分为多个模块, 提高系统可靠性 和可维护性
标准化:制定统 一的标准和规范, 提高系统可靠性 和可移植性
Ppt
THANK YOU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01/01
YOUR LOGO
可靠性工程基础 PPT课件大纲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添加标题
可靠性工 程概述
可靠性 工程基 础概念040506来自可靠性工 程的基本 原理
可靠性工 程中的关 键技术
可靠性工 程的应用 案例
风险矩阵分析
风险矩阵分析的 概念:一种评估 风险等级的方法
风险矩阵分析的 步骤:确定风险 等级、评估风险 概率、计算风险 值
风险矩阵分析的 应用:在可靠性 工程中用于评估 系统或设备的可 靠性
风险矩阵分析的 优点:直观、易 于理解、便于决 策
可靠性分配与优化技术
目的:提高系统可靠性
关键技术:可靠性建模、可靠性 分析、可靠性优化
目的:验证产品 的可靠性和性能
方法:通过模拟 实际使用环境和 条件进行试验
评估指标:包括 故障率、平均无 故障时间等
应用:在产品设 计、生产、使用 和维护等阶段进 行可靠性试验与 评估
PART 5
可靠性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影响分析:分析故障对系 统功能和性能的影响程度
预防措施:制定预防故障 发生的措施和方案
化工产品可靠性工程案例
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问题 化工产品可靠性工程的应用 化工产品可靠性工程的实施步骤 化工产品可靠性工程的效果评估

北交《可靠性工程》复习题a

北交《可靠性工程》复习题a

北交《可靠性工程》复习题a北交《可靠性工程》复习题 A一、填空题1.软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软件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所谓规定的条件是指软件所处的(环境条件)、(负荷大小)及其(运行方式)。

2.软件可靠性定义与时间密切相关,(执行时间)、(时钟时间)、(日历时间)是最常使用的三种时间度量。

3.某软件系统由6个顺序执行的模块构成,该软件系统成功运行的条件是所有模块都成功执行,假设该软件系统失效率的目标值为0.01失效数/小时,那么,分配到6个模块的失效率指标分别为:λi=(0.01)失效数/小时。

4.一般地,软件的可靠性要求可分为(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两类。

5.一般地,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评价体系由(模型拟合度)、(模型预测的有效性)、(测量参数的简易性)、(假设质量)、(适用性)、(对噪声的敏感性)等要素构成。

6.故障可能有(不能工作)(工作不稳定)(功能退化)等。

7.提高并联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是(提高单元的可靠性)、(增加并联单元的数目)、(但耗费将大大增加)、(等效地缩短任务时间)。

8.在可靠性工程中,规定了一系列与寿命有关的指标:(平均寿命)、(可靠寿命)、(特征寿命)和(中位寿命)等等。

这些指标总称为可靠性寿命特征,它们也都是衡量产品可靠性的尺度。

9.任何电子元器件在任何情况下,包括稳态和瞬态,原则上都不应超定额使用。

因此进行线路的应力分析对元器件(降额使用)是提高电子线路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概念题10.可靠性定义: 产品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1.任务可靠性:在任务剖面所规定时间范围和规定条件下产品将要完成任务的基本功能的概率。

12.累积故障概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概率称为累积故障概率(又称不可靠度)。

(2024年)可靠性工程师全部课程

(2024年)可靠性工程师全部课程

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和工 具
积极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和工 具,如远程故障诊断技术、智 能化维修辅助系统等,提高维 修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4/3/26
19
05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 分析(FMECA)
2024/3/26
20
FMECA基本原理和步骤
FMECA定义
阐述FMECA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13
数据收集与处理技巧
01
试验设计
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样 本量、试验条件、测试参数等 ,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02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所有数 据,包括测试环境、设备状态 、测试结果等,以便后续分析
和处理。
03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 洗、数据转换、数据可视化等
FMECA流程
介绍实施FMECA的步骤,包括准备、分析、评估和报告等阶段 。
FMECA团队组成
说明实施FMECA所需的团队成员及其职责。
2024/3/26
21
故障模式识别与分类方法
故障模式定义
解释故障模式的含义及分类方法。
故障模式识别
介绍如何识别产品或系统中的潜在故障模式。
故障模式分类
阐述根据故障性质、影响程度等因素对故障模式 进行分类的方法。
7
02
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2024/3/26
8
可靠性分析方法
0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可靠性框图(RBD)
识别潜在故障模式,评估其对系统性能的 影响,以及确定预防措施。
通过构建故障树,识别导致系统故障的各 种可能原因及其逻辑关系。

可靠性工程基础-

可靠性工程基础-
15
第二节 可靠性特征量
4 失效率单位 失效率常用的单位有%/h, %/kh,菲特
等。 5 失效率等级 按照GB1772-1979《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
验方法》规定,我国电子元器件失效率分7级。 五 产品的寿命特征 在可靠性工程种,规定了一系列与寿命有关的指
标:平均寿命,可靠寿命,特征寿命和众位寿命。 总称为可靠性寿命特征。
7 中位寿命 只要将r=0.5带入上式即可得到中位寿命值。
19
第三节 常用失效分布
二 威布尔分布 威布尔分布在可靠性理论种是适用范围较广的一
种分布。它能全面描述浴盆失效率曲线的各个阶段。 当威布尔分布中的参数不同时,它可以蜕化为指数 分布,瑞利分布和正态分布。 1 实效概率密度函数f(t)
失效率函数有3种基本类型,即早期失效型, 偶然失效型和耗损失效型。
2 失效率的估计值
不论产品是否可修复,产品失效率的估计值都 可由书中公式(1-11)求得。
14
第二节 可靠性特征量
3 平均失效率 它的定义分2种: (1)对不可修复的产品是指在一个规定时
间内总失效产品数与全体产品的累积工作时间 之比。 (2)对可修复的产品是指它们在使用寿命 期内的某个观测期间,所有产品的故障发生总 数与总累积工作时间之比。 所以不论产品是否可修复,平均失效率估计 值可由书中公式(1-12)求得
7
第一节 可靠性基本概念
狭义可靠性

有效性(广义可靠性)
合 全
维修性

贮存寿命
评 定



8
第一节 可靠性基本概念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狭义可靠性,有效性和贮 存寿命就是评价可靠性常用的三大指标。
几个概念: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资料2024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资料2024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资料(二)引言概述:可靠性工程师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他们负责确保产品和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风险。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可靠性工程师,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可靠性工程师考试相关的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正文内容:一、可靠性基础知识1. 可靠性概念与定义:介绍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如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故障率、可靠度等,以及它们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 可靠性工程原理:解析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可靠性需求分析、可靠性设计、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等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可靠性统计方法:介绍可靠性工程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如生存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等,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步骤。

二、可靠性设计与优化1. 可靠性要求确定:阐述如何根据产品和系统的使用环境、功能需求等因素确定可靠性要求,并建立相应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标准。

2. 可靠性设计方法:介绍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如设计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D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信号完整性分析等,以及它们的步骤和工具的应用。

3. 可靠性验证与验证测试:详细描述可靠性验证的流程和关键步骤,包括设计评审、模拟测试与实验验证等,以及常用的验证测试方法和技术。

三、可靠性评估与维护1. 可靠性评估方法:介绍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如可靠性预测、可靠性增长试验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故障数据分析与故障诊断:解析如何进行故障数据的分析和故障诊断,包括故障率分析、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等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3. 可靠性维护与改进:探讨如何进行可靠性维护和改进,包括维护计划的制定、故障处理与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四、可靠性测试与试验1. 可靠性试验方法:介绍可靠性试验的方法和技术,如加速寿命试验、可靠性生命周期试验等,以及它们的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靠性数据的基础上对该 统计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 ,从 而在此模型基础上对 软件的可靠性进行定量估计或评 价。
9
呈指数分布的NHPP模型 ——Jelinski-Moranda模型
10
Jelinski-Moranda模型—概述
l 模型概述
§ 该模型是由Jelinski、Moranda于1972年开发的可靠性模型, 是最早建立的软件可靠性模型之一 ,曾用于麦克唐奈道格拉 斯海军工程中。
5
评估的原理
失效率
测量到的可靠性值
当前 水平
要求 的可靠性
拟合的可靠 性模型曲线
当前测试时间
测试运行时间 达到要求的可靠性
的预计时间
评估的准确与否取决于什么 ?
6
2 软件可靠性评估模型
7
模型概述
l 软件可靠性评估模型是随机过程的一种表示形式 ,将 软件可靠性或与软件可靠性直接相关的量 ,例如:平 均无失效时间、失效率等,表示成时间与软件产品的 特性、或者开发过程的函数 。
i=1
1
xi
)
n
n
-
i =1
=
^
(i
-
1) x i
n
n
n
ï i=1 N - (i - 1) ïî
N - (1 / å x i )( å (i - 1) x i )
i =1
i =1
15
Jelinski-Moranda模型
l J-M模型的极限条件
• 在 P £ n -1 时无合理解,在
2
n
P > n -1 时有唯一合理解 2
m (t ) = b 0 ln( b 1t + 1)
l (t) = b 0 b1 /( b1t + 1)
§ 用极大似然估计法:
^
b0 =
n
^
ln( 1 + b 1 t n )
å 1 n
^
1
^
=
ntn
^
^
b1 i=1 1 + b1 ti (1 + b1 tn ) ln(1 + b1 tn )
28
Musa-Okumoto(M-O)模型-可靠性预计
xi 0
f (xi)dxi =1- exp{-f(N0 -i +1)xi}
§ 其可靠性函数为
R(xi ) =1- F(xi ) = exp{-f(N0 -i +1)xi}
14
Jelinski-Moranda模型-构造与参数估计
§ 假设总共发生n个失效,似然函数为
n
n
L( x1,× × ×, xn ) = Õ f ( xi ) = Õ f ( N 0 - i + 1) exp {- f ( N 0 - i + 1) xi }
18
失效数据
错误数 (k)
1 2 3 4 5 6
…… 15 16 17
实际失效 时间(日)
9 12 11 4 7 2
…… 4 1 3
错误数 (k)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实际失效 时间(日)
3 6 1 11 33 7 91 2 1 87
错误数 (k)
28 29 30 31 32 33 34
l 模型的构造与参数估计
§ 在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可靠性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以第i-1
次失效为起点的第i次失效发生的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 ,它
服从以 Z (xi为) 参数的指数分布,其密度函数为
f (xi ) = f(N0 - i + 1) exp{- f(N0 - i + 1)xi }
§ 其分布函数为
ò F(xi) =

24
非指数分布的NHPP模型 ——Musa-Okumoto(M-O)对数泊松执行时间模型
25
Musa-Okumoto(M-O)模型-概述
l 模型概述
§ 对数泊松模型是另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模型 ,它是由Musa和 Okumoto提出的。
§ 该模型是失效强度函数随失效发生而指数递减的非均匀泊松 过程。
l 国际标准IEEE Std.1633 (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on Software Reliability)
§ 软件可靠性评估(software reliability evaluation)被 定义为“统计学技术在系统测试和运行期间收集的可观测失 效数据上的应用,用于评价软件的可靠性” 因此,二者的定义均认为,软件可靠性评估是在获得了软件 的失效数据之后对软件可靠性水平的定量估计和评价 。
Fˆ = 0.00685
Nˆ 0 = 31.2
, l 失效间隔时间的估计值则可由下式算出 :
MTBFˆi
=
1 0.00685(32 - i
+ 1)
l i=27时,MTBF=24.3309(日)
23
应用案例结果分析
l 程序在使用和再测试中发现的错误数共有 34个,假定 程序的排错工作已经很彻底 ,可认为程序的固有错误 总数为34个,估计值32略低于实际值。
Musa-Okumoto(M-O)模型-模型构造与参数估计
l 模型的构造与参数估计
m (t ) = [ln( l 0q × t + 1)] / q l (t ) = m ¢(t ) = l0 /( l0q × t + 1)
§ M-O模型还可以用另一个表达式来给出 :
§ 令 b 0 = q -1 且 b1 = l0q
实际失效 时间(日)
47 12 9 135 258 16 35
开发
发现
19
测试 发现
使用 发现 再测 发现
利用J-M模型评估案例软件的可靠性
l 目的:
§ 评估开发结束时§ 根据失效数据评估模型参数 和 § 根据评估公式计算开发结束时软件的可靠性水平
20
基本公式
å ( i - 1)( t i - t i -1 )
P = i=1
tn
l 可靠性预计
^^
Rn+1(x) = R(x| tn) =e-(N-n)f x
^^
Fn+1(x) =1-Rn+1(x) =1-e-(N-n)fx
fn+1(x)
=
-
dRn+1(x) dx
=
(N^ -n)f^e-(N^ -n)f^
x
{ } ò TTFn+1 = E Xn+1 | x1,×××, xn
l 失效率函数为: Z (xi ) = F(N0 - i +1)
l 其分布函数为:
l 其可靠性函数为:
l 失效时间间隔为:
MTBFi
=
1 F(N 0 - i + 1)
21
模型参数的求解
其中 利用数值计算法可以得到 和
的点估计值。
22
模型参数和可靠性的估计值
l Jelinski和Moranda得到的参数估计值为
3
1 软件可靠性评估概述
4
何为软件可靠性评估
l 国家标准GB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 软件可靠性评估(software reliability assessment)或 软件可靠性评价(software reliability evaluation)是 指“确定现有系统或系统部件可靠性所达到的水平的过程 ”
^
]b0
b1(tn + x) +1
29
Musa-Okumoto(M-O)模型-可靠性预计
l 可靠性预计
f n+1 ( x )
=
-
dR
n+1 ( x ) dx
=
^
b
0
^^
b 1(b 1 tn
^
+ 1) b 0
^
/[ b 1 (t n
+
^
x ) + 1] b 0 +1
{ } ò¥
TTF n + 1 = E X n + 1 | x1 ,× × ×, x n = 0 R n + 1 ( x ) dx
i =1
i =1
§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n
n
å å ln L(x1,× × ×, xn ) = ln f (xi ) = (lnf(N0 - i +1) - f(N0 - i +1)xi )
i=1
i=1
§ 则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值是以下方程组的解
ïìf^ =
ï
å å ïï
í ï
n
å ï
^
N
^
n
(
=
¥ 0
Rn+1(x)dx
=
1 F(N0
-
n)
Ù
ÙÙ
TTFn+1 = 1/ f ( N - n)
16
应用案例
l 1972年,Jelinski和Moranda分析U.S. Navy Fleet Computer Programming Center的数据。这些数据是 从美国海军战术数据系统 (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NTDS)保存的一个实时多处理机系统软件开发 过程的资料中提取的 ,包括了38个不同的模块 ,每个 程序模块都经过了开发阶段 、测试阶段和使用阶段。
17
应用案例
l 每当操作者或用户发现了系统的错误征兆 ,就用软件 异常报告的形式记载和反映 ,再由熟悉整个程序的人 员跟踪这些问题,查找原因。 这些模块中的一个大 型模块的失效间隔时间 (用日表示)示于下表。
l 这个模块在开发阶段,发现了26个错误,在测试阶段 又发现了5个错误,在使用阶段发现了1个错误后,对 模块再次进行了测试 ,结果又发现了 2个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