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精美优秀教案冀教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精美名校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精美名校教案冀教版

《《二泉映月》精美名校教案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搜集有关《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一、介绍课题及作者、欣赏名曲《二泉映月》。

1、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指名读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3、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

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板书:听)4、师:我们来一起聆听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你准备用什么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5、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苦难、凄凉、抗争和怀念。

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

2、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

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

(出示词语灯片,)认识吗,谁来读读?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3、每列词分别写了什么?怎样读?4、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不理解的提出来。

(对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让学生自己答,最后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拿出笔来,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2、课文第二段中有好几句写到了带有听的句子。

谁来把第二节来读一读?(出示第二节投影)3、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精美优秀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精美优秀教案冀教版

《《二泉映月》精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方法与过程: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

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

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

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看图并联系经验理解)萦绕:萦回。

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二泉映月》名师推荐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二泉映月》名师推荐教案 冀教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强”;积累描写月色的优美词汇;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注意表示时间变化词语的运用。

2.过程和方法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人生便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课文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强”;2.过程和方法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人生历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无锡惠山的著名旅游景点——“天下第二泉”,并介绍第二泉的历史事故.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民间艺人,人们都叫他“瞎子阿炳”,他就在这二泉边创作了一首享誉世界的不朽乐曲——《二泉映月》。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这首凄美的乐曲吗?这是一首二胡独奏曲,非常好听。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请同学们仔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你有什么感觉。

3。

教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乐曲结束请学生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如: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教师总结: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在聆听了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同步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同步教案冀教版
失去双亲孤苦无依
雪上加霜双目失明
卖艺为生颠沛流离
小小人生苦苦凄凄
读到这里,你知道小泽征尔为什么说“这种音乐得跪下来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感受刚直顽强精神
1.过渡:他精湛的音乐造诣,在曲中凝结的爱怨愁苦的人生情怀值得一跪;他面对列强的强逼,他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4.抽生读——引读——示范读——配乐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品味。
五、质疑答疑。
学生质疑
教师设疑
六、汲取精神指引人生
1.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2.总结:
教学反思:
1.对比阅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
2.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指名汇报)这一段当中讲到了“月光似水”,讲到了“静影沉璧”,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渡:在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想到了哪些往事,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1)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2)请你拿出笔,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感受,写一写你心目当中的阿炳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学生在音乐声中静静地思考、动笔写。
想一想,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交流研讨
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交流生字。
1.会读的字每人读一遍——轮流组词。
2.会写的字。每人读一遍——组三个词语—找形近字——形近字组两个词——找同音字——同音字组两个词----记忆生字的方法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二泉映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二泉映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二泉映月》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二泉映月》音乐。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饱经风霜卖艺度日度日如年静影沉璧坎坷6.图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5. 介绍曲名及听曲后的感受。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一)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二泉映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二泉映月的故事背景和情节;•能够诵读全文,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识到二泉映月的音乐是融合了中国和西方音乐的优秀作品,能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中一篇阅读文《二泉映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意义;•比较《二泉映月》和其他音乐,认识和欣赏中国音乐的特点;•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分组讨论相结合,提高课堂参与度;•群体听力练习;•阅读课文,讲述故事,诵读和理解全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文化素养;•课后扩展阅读。

5.1 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谈及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一些中西方音乐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5.2 阅读文章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二泉映月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并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述。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开始阅读全文,并逐段深入理解课文,包括生词、词组、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鼓励学生诵读全文,并适时进行音体合一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5.3 比较与欣赏结合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将《二泉映月》与其他音乐进行比较,着重探讨与欣赏其独特的音乐节奏和音乐元素。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的乐曲,向学生展示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5.4 总结集体回顾所学内容,讲解语文、音乐和文化的互动关系,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角度。

5.5 课后扩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音乐文化,推荐一些更为深入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索更多的音乐和文化知识。

如可推荐一些有关于二泉映月的文章,或者是一些与音乐文化相关的书籍或视频。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该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积淀,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对陶冶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有一股强有劲的动力。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9个生字。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运用“饱经沧桑、泯灭、萦绕、跌宕、不朽”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品词、品句,品读,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所传递出的情感。

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阅读《月光曲》,感受它的创作过程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二胡曲《二泉映月》和课件。

预习要求: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了解阿炳生世及惠山二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课时任务:检查预习情况,正确流利的地朗读课文,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听二胡曲吗?为什么?今天老师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2.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设计意图: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冀教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课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中秋之夜在二泉池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写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听到了许多的声音。

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写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指名读题。

2.介绍作者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1950),江苏省无锡东亭人。

他4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

3.了解《二泉映月》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

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

”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

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

”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二泉映月精美优秀教案冀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方法与过程: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

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

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

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
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看图并联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

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联系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饶”右边不要多“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

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
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
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

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
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标出。

小组讨论。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

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

2.第1自然段。

(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
(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读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3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

(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

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指名读。

5.第4自然段。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的万千感慨。

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6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

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四、配乐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字词。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
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二、指导学生背诵四、五自然段。

1.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二泉的景色如何,看到了这景色阿业炳有什么感受呢?
②开始曲子是……有如……。

随着旋律……又……
③他这曲子告诉人们……
2.听录音,边听边想,边感知。

3.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进行背诵练习。

4.指名背,集体评议。

三、作业指导
1.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

注意选用以下的词语。

月光似水静影沉壁赏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注意写的话要有一定的整体感觉,用词要优美流畅。

附板书设计:
月光似水静影沉壁
二泉映月
委婉边绵升腾跌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