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剂制备

合集下载

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中药丸剂是一种将中药研磨成微细粉末,加入其他辅料后制成的固体剂型。

下面是一份关于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第一步:原料准备1.1 中药原料采购:从中药药材市场或中药材供应商处购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原材料。

1.2 原料检验:对采购回来的原料进行外观检查、生物学鉴别、微量元素分析等一系列检验工作,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1.3 清洗处理:将原材料进行清洗、浸泡、蒸煮等处理,去除杂质、冲淡毒性等。

第二步:研究磨粉2.1 研磨设备准备:准备好研磨机、砂轮研磨机等设备,并进行消毒处理。

2.2 原料研磨:将经过处理的原材料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使其变为微细粉末。

第三步:混合配方3.1 辅料准备:准备好糊精、甘油、明胶等辅料,并进行消毒处理。

3.2 配方计算:根据中药的组方,计算出各种辅料的加入比例。

3.3 辅料混合:将粉末和辅料进行混合,使其均匀分散。

第四步:制丸成型4.1 成型设备准备:准备好制丸机、丸剂机等设备,并进行消毒处理。

4.2 混合物投料:将混合好的药粉和辅料投入丸剂机中,形成丸状。

4.3 压制固化:通过丸剂机的加热、压制等工艺,使药物成为固体丸剂。

4.4 筛选包装:将制成的丸剂进行筛选和包装,保证质量和卫生。

第五步:成品检验5.1 外观检查:对制作好的丸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5.2 质量检验: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含量测定、溶解度测试等。

5.3 配方检验:核对配方和成分,确保准确无误。

第六步:包装和储存6.1 包装设备准备:准备好药袋、铝塑包装袋、胶囊等包装材料。

6.2 包装操作:将制成的丸剂进行包装,密封保存。

6.3 检查并精美包装:对包装好的丸剂进行检查,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上所述,通过一系列步骤将中药原料加工制成丸剂,保证药物品质和卫生安全。

这一流程确保了中药丸剂的质量稳定,便于患者服用和保存。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类丸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指导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量检查→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拭去丸粒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易挥发性药物制备滴丸时,要注意加热熔融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挥发损失。

2.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应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选用。

丸剂的赋形剂种类较多,选用恰当的润湿剂、黏合剂,使之既有利于成型,又有助于控制溶散时限,提高药效。

3.水丸制备时,根据药料性质、气味等可将药粉分层泛入丸内,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速效部分泛于外层,缓释部分泛于内层,达到长效的目的。

一般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物细粉起模,并应注意掌握好起模用粉量。

如用水为润湿剂,必须用8小时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水蜜丸成型时先用低浓度的蜜水,然后逐渐用稍高浓度的蜜水,成型后再用低浓度的蜜水撞光。

盖面时要特别注意分布均匀。

4.泛制丸因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丸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5.滴丸的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中药药剂新编-丸剂制备

中药药剂新编-丸剂制备

19:46
(三)成型 成型系指将已经筛选均匀的球形模子,逐渐加大至接近成 品的操作。加大的方法和起模—样,即在丸模上反复加水 润湿、上粉滚圆和筛选。加水和加粉的量应逐步增加。若 泛制水蜜丸、糊丸和浓缩丸时,所用赋形剂的浓度应随着 丸粒的增大而提高。在加速增大的过程中,要注意质量, 保持丸粒的硬度和圆整度。每次加水、加粉量应适宜,分 布应均匀,滚动时间亦应适当,使丸粒坚实致密,均匀长 大,并避免有剩余细粉致使再次加润湿剂时产生新的丸模。 起模和加大过程中产生的歪粒、粉块、过大过小的丸粒等 应随时用水调成糊状(俗称浆头)泛在丸粒上。处方中若含 有芳香挥发性或特殊气味或刺激性极大的药材,最好分别 粉碎后,泛于丸粒中层,可避免挥发或掩盖不良气味。含 忌铜的药物如朱砂、硫黄以及含酸性成分的丸剂,不能用 铜制泛丸锅起模与加大,以免因化学变化而使丸药表面变 色或增加对人体的有害成分。此类品种可用不锈钢制的泛 丸锅制作。
19:46
第十三章 丸剂制备技术
19:46
第一节 概

定义:丸剂俗称丸药,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 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 形或类球形制型,主要供内服
19:46
一、丸剂的特点
1、丸剂服用后在胃肠道中溶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 持久,故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气血, 2、对毒性、刺激性药物,通过赋形剂调节制成丸剂,可延 缓其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 3、丸剂在制备中不仅能容纳固体、半固体药物,还可以较 多地容纳粘稠性和液体药物。 4、丸剂还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5、丸剂在生产与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服用量 较大,小儿服用困难。制作技术不当时,其溶散时限难以 控制。由于丸剂多用原药材粉碎加工制成,生产流程长, 易受微生物污染,使丸剂长菌生霉等。

制备丸剂的注意事项

制备丸剂的注意事项

制备丸剂的注意事项
以下是 7 条关于制备丸剂的注意事项:
1. 嘿,你知道吗,选料可太重要啦!就像盖房子得用好砖头一样,咱做丸剂得挑好药材呀!可别随便找些不咋滴的料就开始弄。

比如做六味地黄丸,那熟地、山药等药材不得精挑细选呀!
2. 哎呀妈呀,药材处理得仔细呀!不能马马虎虎的,这就好比给花修剪枝叶,得精心打理。

像要把药材粉碎得恰到好处,不然那丸剂能做好吗?想想你吃的那口感粗糙的丸剂,不就是没处理好嘛!
3. 制丸的时候,力度可得把握好哦!你想想揉面团,太用力太轻都不行吧?这做丸剂也一样呀!太硬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那可就麻烦咯!就像搓汤圆一样,得有那个巧劲。

4. 咱还得注意环境干净整洁呀!这就好像你去一个脏兮兮的餐厅吃饭,你还有食欲吗?做丸剂的地方不干净,那做出来的丸剂能放心吃吗?一定得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5. 火候也很关键呀,这简直就像烤面包掌握温度一样!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就得刚刚好。

要不然那丸剂不是焦了就是没熟,那可就糟糕咯!
6. 包装也别小瞧呀,你买个漂亮礼物还得好好包装呢!丸剂也一样,包装不好,丸剂容易受潮变质呀。

可不能让咱辛苦做的丸剂最后毁在包装上呀!
7. 最后啊,保存得得当呀!就跟你收藏宝贝一样,要放在合适的地方。

不能太热,不能太潮,得好好保护起来。

不然之前做的那些努力不都白费啦!
我觉得呀,制备丸剂这些注意事项都得认真对待,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做出好的丸剂来!。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3)微波烘干隧道 微波干燥机具有干燥时间短、 干燥温度低、干燥物体受热均匀等优点,能满足水分和崩 解的要求,是丸剂理想的干燥设备。
第二节
三、实训设备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YUJ-16A全自动速控中药制丸机
四、实训内容
(一)丸剂制备岗位职责及岗位操作法 1. 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丸剂制备岗位操作法》、《丸剂生 产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2)负责丸剂所用设备的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防 止发生安全事故。
第二节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2. 丸剂制备岗位操作法
(1)生产前准备
① 操作人员按 30 万级洁净区要求进行更衣、消毒、 进入丸剂制备操作间。 ② 检查操作间、工具、容器、设备等是否有清场合 格标志,并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否则按清场标准操作规 程进行清场 ,QA 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清场合格证,进入 本操作。 ③ 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产设备,设备要有“合格” 标牌,“已清洁”标牌,并对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认设 备正常后方可使用。
第二节
(3)生产结束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① 关闭设备开关。
② 对所使用的设备按其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维护和保养。 ③ 对操作间进行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请QA检查, QA检查合格后发清场合格证。 ④ 设备和容器上分别挂上“已清洁”标志牌,在操 作间指定位置挂上“清场合格证”标志牌。 (4)记录 及时如实填写生产操作记录。(表6-1、6-2、6-3)
第二节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5.调节制条和搓丸同步,使制丸顺利进行。
6.制丸过程经常检查丸剂外观,发现有粘连或裂痕, 圆整性不好及时进行调整。
7.生产出来的药丸应及时干燥,控制干燥温度和时 间,防止过干影响崩解。 8.生产过程所有物料均应有标示,防止发生混药、 混批。

第三十一节丸剂的制备

第三十一节丸剂的制备

2.蜜丸变硬
蜜丸在存储过程中变得坚硬,其原 因如下:
①用蜜量不足; ②蜜温较低; ③蜜炼制旳过老; ④个别含胶类药百分比量较多,合 坨时蜜温过高而使其烊化又冷固。 处理措施:针对以上原因,将蜜量 用足并使蜜温合适,炼蜜程度掌握合适 即可处理之。
3.皱皮
蜜丸在贮存一定时间后,在其表面呈现皱褶, 称为皱皮或脱皮。常因如下原因:
三.措施
1.准备 1)包衣材料:极细粉,才干轻易粘着和光滑。 2).“素丸”(待包衣旳丸粒俗称):应充分干燥,有
一定硬度,以免包衣时碎裂变形,或在包衣后干燥时衣 层发生皱缩或脱壳。、 3)粘合剂:蜜丸有粘性,直接撤布包衣药粉。 其他“素丸”需用粘合剂,常用10%~20%旳阿拉伯胶 浆或桃胶浆、10%~12%旳糯米粉糊、单糖浆及胶糖混合 浆等。
分类
水丸 蜜丸 水蜜丸 浓缩丸 糊丸 蜡丸
水、酒、醋、药汁
蜂蜜
蜂蜜水
以药物或部分药物旳煎液或提取液浓缩成 浸膏
淀粉糊、米糊等
蜂蜡
分类
制法 泛制法(丸) 水丸、水蜜丸 塑制法(丸) 蜜丸、糊丸 滴制法(丸) 滴丸
1、泛制法
系指在转动旳合适旳容器或机械中将药材
细粉与赋形剂(润湿剂)交替润湿;撒布.不断
丸剂
第一节 概述
水丸 水丸
微丸 微丸
水丸 蜜丸
微丸 滴丸
含义
俗称丸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 取物加合适旳赋形剂制成旳球形 或类球形旳剂型。
特点
1.老式旳丸剂作用缓慢,多用于慢性病旳治疗 2.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 3.可缓解某些药物旳毒副作用 4.可减缓某些药物成份旳挥散 5.丸剂旳缺陷
赋形剂
┌ 工具旳选择 ├ 起模 手工泛丸 ┤ ├ 成型 └ 盖面 ┌ 工具 ├ 起模用粉量旳计算 ├ 起模措施 机械泛丸 ┤ ├ 模子用量计算 ├ 注意事项与干燥 └ 选粒

实验九 丸剂的制备

实验九 丸剂的制备

实验九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类丸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滴丸的制备原理及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指导 1.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 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量检查→包装。

滴制法适用于滴丸的制备,其工艺过程为:将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于熔融基质中,药液经滴头滴入与基质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经收缩、冷凝成丸,拭去丸粒表面的冷却液,质检合格后包装。

易挥发性药物制备滴丸时,要注意加热熔融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挥发损失。

2.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应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选用。

丸剂的赋形剂种类较多,选用恰当的润湿剂、黏合剂,使之既有利于成型,又有助于控制溶散时限,提高药效。

3.水丸制备时,根据药料性质、气味等可将药粉分层泛入丸内,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速效部分泛于外层,缓释部分泛于内层,达到长效的目的。

一般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物细粉起模,并应注意掌握好起模用粉量。

如用水为润湿剂,必须用8小时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水蜜丸成型时先用低浓度的蜜水,然后逐渐用稍高浓度的蜜水,成型后再用低浓度的蜜水撞光。

盖面时要特别注意分布均匀。

4.泛制丸因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丸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5.滴丸的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糖衣锅泛丸的原理:
泛丸设备主要由糖衣锅、电器控制系统、加热装置组 成,糖衣锅泛丸是将药粉置于糖衣锅中,用喷雾器将润湿 剂喷入糖衣锅内的药粉上,转动糖衣锅或人工搓揉使药粉 均匀润湿,成为细小颗粒,继续转动成为丸模,再撒入药 粉和润湿剂,滚动使丸模逐渐增大成为坚实致密、光滑圆 整,大小适合的丸子,经过筛选,剔除过大或过小的丸子, 最后一次加入极细粉盖面,润湿后滚动磨光,干燥、抛光 筛分即得。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第六章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第一节
第二节
概 述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第三节
综合实训
第一节
概 述
丸剂是指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中加适宜的粘合剂或 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 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丸剂的制备方法有塑制法和 泛制法两种,塑制法适用于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的制备。现 在工业生产主要采用塑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第二节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④ 清理设备、容器、工具、工作台。
⑤ 检查整机各部件是否完整、干净,带槽滚筒是否 锁紧、对正。
⑥ 酒精桶内是否有酒精。 ⑦ 检查各开关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调频开关扳向 关,速度调节旋钮和调频旋钮处于最低位。 ⑧ 接通电源后,低速检查机器运行是否正常。
第二节
丸剂制备工艺操作
(2)操作 ① 操作人员按生产指令领取制丸用物料,核对名称、 批号、规格、数量等。 ② 填写“生产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挂于指 定位置,取下原标志牌,并放于指定位置。 ③ 按处方量逐一称取各种物料,用洁净容器盛装,贴 签。 ④ 制软材:配制润湿剂或粘合剂,与药粉混合,按工 艺规程要求控制混合时间,直至制成符合规定的软材,备用。 ⑤ 制丸:根据工艺规程要求选择并安装出条板与刀轮, 按照制丸机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进行制丸。 ⑥ 干燥:选用合适的干燥设备,及时对小丸进行干燥, 干燥好的小丸用洁净容器盛装,贴签,交中间站,记录数量, 并填写请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丸剂应密封贮存,蜡丸应密封并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五、丸剂的制备
(一)常用辅料
常用辅料有润湿剂、黏合剂、吸收剂等。
1、黏合剂:
(1)蜂蜜:蜜丸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做黏合剂外,兼有滋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调味的功效。使用前需炼制(炼蜜),可分为嫩蜜、中蜜、老蜜三种。
(2)米糊或面糊:以米、糯米、小麦、神曲等的细粉加水加热制成糊,或蒸熟成糊。
学习重点:
丸剂制备方法和设备操作技能。
化解方法:
1、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进行讲解。
2、根据工作任务,学生分组生产合格产品
学习难点及化解方法
学习难点:
丸剂的制备工艺
化解方法:
1、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工作指引,分组学习、讨论
3、学生小组示范展示操作、互评。
教学准备
教材学材:
4、装量差异
单剂量包装的丸剂,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一倍。
5、溶散时间
小蜜丸、水蜜丸、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微丸的溶散时限,按所属丸剂类型判定;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肠溶衣检查法检查;大蜜丸不做溶散时限检查。
2、任务二:药材粉末+辅料→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1)正确选用工具
(2)安全操作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
【学员活动】现场操作。
3、质量检测-外观、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溶散时间
(1)正确选用工具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
【学员活动】现场操作
四、评价:
1、在老师的组织下,各小组根据评价表自评、互评。
7、微丸(中药):直径小于2.5mm的小丸。
四、丸剂的质量要求
1、外观圆整均匀,色泽一致。
2、药粉为细粉或最细粉;蜜丸所用蜂蜜应炼制;浓缩丸所用药材提取物应按制法规定,采用一定的方法提取浓缩制成;制备蜡丸所用的蜂蜡应符合药典规定要求。
3、水蜜丸、水丸、浓缩丸等应在80℃以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不宜加热干燥的应采用其他事宜方法进行干燥。
3、包装与贮存
密封、防潮、防霉、防虫蛀
六、质量检查
1、外观
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
2、水分
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所含水分不得超过15.0%,水蜜丸与浓缩水蜜丸不得超过12.0%,水丸、糊丸、浓缩水丸不得超过9.0%。
3、重量差异
以10丸为一份(丸重1.5g及以上的以1丸为1份),取供试品10分,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每份标示重量相比较(无标示重量的丸剂,与平均重量比较),超出重量差异的不得多于2份,并不得有1份超出限度一倍。
六、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泛制法制备水丸
工艺流程:药材粉末+辅料→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分组实施:
1、更衣、消毒
2、按要求准备好各组器具
在工作任务指导下,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
1、任务一:认识所用设备。
【教师活动】介绍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设备操作过程。
(3)蜂蜡:蜂蜡熔化后与药材细粉混合,放冷后粉碎成细粉,用水泛制成蜡丸。生物利用度低,较少使用。
(4)清膏或浸膏:含纤维较多或体积较大的药材,可采用煎煮、水蒸气蒸馏、渗漉等方法,取煎液、漉液浓缩成清膏或浸膏兼做黏合剂。
(5)饴糖或液状葡萄糖:主要成分是麦芽糖。
2、润湿剂
药材本身有粘性时,用润湿剂诱导其粘性,使之粘结成丸,有的润湿剂还能促进某些有效成分的溶解,提高疗效。常用的有水、黄酒、醋、稀药汁及糖液等。
(5)糖液: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
3、吸收剂
药材粉末,惰性无机物,淀粉、糊精、乳糖等。
(二)制备方法
塑制法和泛制法
1、塑制法
又称搓丸法,如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
(1)原辅料的准备:药粉过六号或五号筛
(2)制丸块:药材加黏合剂在捏合机中制成可塑性丸块
(3)制丸条:将丸块挤成丸条
(4)分割和搓圆:丸条进行分割后搓圆
(5)干燥和整理
2、泛制法
水丸、水蜜丸、浓缩丸、微丸、糊丸
(1)原料处理:粉碎,提取等
(2)起模:部分药材细粉制成大小适宜丸模的操作
(3)成型:在起模的基础上继续加黏合剂和药粉
(4)盖面
(5)干燥:一般丸剂在80℃以下,含芳香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应在60℃以பைடு நூலகம்干燥。
(6)选丸:大小一致
(7)包衣与打光
药物制剂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
药物制剂
课题
丸剂制备
审批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时数
8节
教学班级
12药物班
教材名称及版本
药物制剂技术(医药出版社)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归纳法
教学媒体(含教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丸剂制备设备操作。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规范、安全地使用药筛、喷雾器、BY-300fa型无级变速糖衣机、毛刷

讲授(2课时)
分组实施(5课时)
评价(15分钟)
布置作业
Ⅰ组织教学
Ⅱ提问
1.什么样的制剂是丸剂?
2.丸剂的制备工艺过程是什么?
Ⅲ导入新课
丸剂的制备
一、丸剂的定义
丸剂,俗称“丸药”,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在治疗慢性疾患和营养调理方面应用广泛。
二、丸剂的特点
1、《药物制剂技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工具设备:
药筛、喷雾器、BY-300fa型无级变速糖衣机、毛刷
任务书
项目
内容
课题
丸剂制备
学习材料
教材丸剂内容
引导问题
1.什么样的制剂是丸剂?
2.丸剂的制备工艺过程是什么?
任务咨询
明确任务:用淀粉、30%的乙醇制备水丸。
1、任务一:认识所用设备。
2、任务二:药材粉末+辅料→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三、职业目标
1、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和职业道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3、培养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4、在药物生产中,要保持准确的操作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及化解方法
(1)水:蒸馏水或冷沸水,能润湿或溶解药粉中的粘液质、糖及胶类等产生粘性。
(2)酒:黄酒,能润湿药粉中的树脂、油树脂等成分而增加粘性。若用水为润湿剂黏性太强时,常以酒代之。
(3)醋:以米醋为主,且有助于碱性成分的溶出
(4)稀药汁:处方中不易研碎的药材可取其榨汁或煎汁,将汁液稀释后应用于药粉而产生黏性,既是主药又是润湿剂。
1、释药缓慢,作用缓和持久,不良反应较小;
2、能较多地容纳半固体或液体药物;
3、可通过包衣来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4、制法简单,所需设备较简单;
5、微服用量大、小儿吞服困难、生物利用度低。
三、丸剂的分类
按黏合剂及大小不同,可分蜜丸、水丸、水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微丸等。
1、蜜丸:蜂蜜做黏合剂,适用于慢性疾病或调理气血的滋补药剂。
2、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完成教师评价。
五、作业:
1、丸剂概念及特点
2、丸剂质量要求
3、丸剂制备工艺报告书。
讲讲授法
板板书教学法
3、任务五:质量检查。
学习步骤
1.分组讨论熟悉工艺过程
2.寻找有关技术要点
3.归纳总结
反思检测
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从而使学生自己清楚了解问题存在的原因,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5分钟)
导导入新课(15分钟)
2、水蜜丸:蜂蜜和水
3、水丸:凉开水或黄酒、醋、蜜水、药汁,适用于清热、解表、消导等。
4、糊丸:面糊或米糊,适用于含有一定毒、剧药或刺激性的药剂。
5、蜡丸:蜂蜡,适于含毒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剂。
6、浓缩丸:提取液浓缩,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药材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分浓缩水丸,浓缩蜜丸,浓缩水蜜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