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科学知识1.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如石头和铁,都沉入水中,漂浮在水中。

由相同材料组成的固体物体会改变它们的体积和重量,它们在水中的起伏保持不变。

2.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固体)橡皮泥沉入水中。

要使橡皮泥漂浮,可以将橡皮泥挖掘成(船)形或各种(空心)形状。

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很大)。

5.当用手按压气泡时,它会感觉到向上的力。

这支部队是(傅力)。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入水底的物体具有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大于重力的漂浮物。

测量泡沫在水中的浮力,通过测功机将浮力添加到水底,通过底部滑轮向下拉动绳索。

当泡沫浸入水中时,它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出的水量最大,浮力最大。

因此,浮体与浮力大小和排水量有关。

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沉入水底的重物,浮力(小于)重力。

7.相同尺寸的铁块和铜块在水中具有浮力(相同);相同尺寸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的浮力(铁块的浮力大于木块);由同一块橡皮泥和船在水中的浮力制成的固体块(船的浮力大于固体块的浮力)8.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

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而比清水(重)。

9.我们使用(增加船舶水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船的装载能力,并(分离船舱)来保持船舶稳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试题与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试题与答案

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3、(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8、(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9、摆的摆动快慢及摆绳的(长度)有关。

10、(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11、(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12、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13、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4、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16、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

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填“轻”或“重” “沉”或“浮”)17、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小时18、不同物体的传热(速度)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一般是(金属)材料制成的。

比如(铁)、(铜)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热的不良导体),有(塑料、木头)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本文档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单元一:万有引力和地球运动- 万有引力- 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引力的方向-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自转引起的现象- 公转引起的现象单元二: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与物体颜色的关系单元三:机械的简单机械与摩擦- 机械-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简单机械- 杠杆、轮轴、滑轮的概念和应用- 摩擦- 摩擦的概念和特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压力、接触面积的关系单元四:电路与导电材料- 电路-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要素(电源、导线、电灯)- 电路的开闭- 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单元五:色彩和光与热的传播- 色彩- 主要颜色的概念和特点- 色彩的混合与分解- 光与热的传播- 光的吸收与反射- 热的传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单元六:生命的特征与分类- 生命的特征- 生物的共性特征(呼吸、营养、排泄、运动、生长、繁殖、感知等)-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生物的分类级别(门、纲、目、科、属、种)单元七:鸟类的适应生活- 鸟类的特点- 鸟类的外部特征和生活性- 鸟类的繁殖和产卵方式- 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 鸟类的栖息地选择和适应能力- 鸟类的食物来源和获得方式单元八: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变化- 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天气的变化因素(温度、湿度、风力等)- 气候- 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气候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精华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对相关科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概念复习资料个力就是重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3、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6、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7、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成(12)个(时辰)。

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是23时至凌晨1时。

8、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

摩擦力分为(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9、通过实验发现,每分钟摆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动幅度无关。

10、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自然环境。

1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现象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12、将吹足气的气球放手后,气球向后喷气,同时推动气球向前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13、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了方便人们旅行和计时,国际上设立了(标准时区),整个世界分为(24)个时区,我国从西到东横跨(5)个时区,为了使全国各地有一个统一的时间,便于(工作、学习和交通),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

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3、“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答:答案同第一题。

浙江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浙江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浙江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二、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三、实验题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四、简答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11、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二、连线烧开水热辐射晒衣服热对流烤火热传导烧开水热传导用热水袋取暖热对流火炉上的锅会烫手热辐射三、实验题[一]按实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内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方法2:在水中加盐°四、简答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第三单元时间一、填空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和[泄水型]水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10、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16、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17、水鈡计时的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二、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6→3→5→1→2→4五、简答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9、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1、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12、[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13、[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4、[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5、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16、[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17、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18、最先证明地球在自传的天文学家是傅科°19、最初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的科学家是贝塞尔°20、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古人观测到不同季节影子有长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二、填表题123三、简答题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和学说主要有哪些?答: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③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3、为什么纽约是白天时,北京是夜晚?答: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北京和纽约刚好各在一个半球上,而且正好相对,纽约正对太阳时,北京刚好背对太阳,所以同一时刻,纽约是白天,北京是夜晚°4、对于北极星“不动”,该怎样解释?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5、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浙江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全资料

浙江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全资料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沉和浮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在水中都是沉的.比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而像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一样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一样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局部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4.<造一艘小船>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拟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5.<浮力>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首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沉与浮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在水中都就是沉的、比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而像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就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就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就是沉的。

一块木块就是浮的,分成一半还就是浮的。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瞧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与潜水艇都就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就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4、<造一艘小船>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就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就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5、<浮力>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不>要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浮力,首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当将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所以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石块受到的受力大于体积小的。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就是不同的,说明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就是不同的。

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

如铜能浮在水银上,就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与水银,水银重于铜,马铃薯在浓盐水中就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轻于浓盐水而重于清水。

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 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全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2、<给冷水加热> 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

3、<液体的热胀冷缩> 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就是热缩冷胀。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4、<空气的热胀冷缩>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解释热胀现象:1、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

2、这些微粒就是不停运动的。

3、微粒运动的速度与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与扩大。

5、<金属的热胀冷缩>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就是热缩冷胀。

6、<热就是怎样传递的> 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7、<传热比赛>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与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8、<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

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

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

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就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

冷柜断电盖棉被就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备地知道时间。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就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2、太阳钟: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与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就是变化的。

日晷就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与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3、用水来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与泄水型两种,都就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就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就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

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就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就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4、我的水钟: 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

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一、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就是泄水型)二、确定总水量,三、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

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

)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四、测出一分钟的水量。

五、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5、<机械摆钟>: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第分钟次数相同。

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

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6、<摆的研究>: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就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7、<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

摆越长,速度越慢。

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

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

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

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8、<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 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瞧到昼与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要判断哪种假说就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与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

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就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就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3、<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我们了解了一些观点与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就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就是球形、地球就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就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3、<证明地球在自转>: 将摆与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就是基本不变。

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她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4、<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与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瞧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瞧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就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

世界时区图就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就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

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就是白天时,纽约就是黑夜。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就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瞧天空北极星就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地轴就是倾斜的,因为我们瞧到的北极星就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就是在头顶正中。

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就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时间里在天空我们瞧到的北极星都就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6、<地球在公转不>:地球公转的证据就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

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