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 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物体内能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3.利用图表、公式等工具,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内能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作业将分为两部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高。
1.基础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1、2、3,主要涉及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以及热传递方式的概念区分。
-设计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内能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如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并简要描述这些现象背后的内能变化。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内能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他们对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日常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内能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将获得一个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案例,要求他们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内能变化和热传递方式。例如,小组可能会讨论冰箱如何工作,或者分析冬天为什么会下雪。
我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对于热传递方式的掌握,设计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热传递的实例,并尝试分类和解释,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内能》。

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是理解热量传递、温度变化等物理现象的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的原理。

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举例说明。

4.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评价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变化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机械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探讨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4. 学习改变内能的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实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五、检测与作业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3. 布置适量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公式:E = 1/2mv^2 + 1/2kT,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物体温度。

4.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5. 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计算公式。

3. 关系探讨:探讨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内能的问题,如烧水、做饭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

6. 知识拓展:介绍内能与焓、熵等概念的联系。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计算公式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4. 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

答案:假设热水温度为100℃,质量为0.5kg,根据内能计算公式E = 1/2mv^2 + 1/2kT,可得内能E = 1/2 0.5 (400)^2 + 1/21.38 10^23 373 = 1250J。

2. 题目:解释为什么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

答案:冬天搓手时,双手摩擦产生热量,使手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加手的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对内能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答案。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第十三章内能 第二节内能-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 第二节内能-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知识总结1、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a、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b、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 滑下时摩擦发烫了 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热传递 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热传递 和 做功2.物体内部 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 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 增加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 热传递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发生转移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转移到(不同物体之间)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2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2内能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13章第2节,具体内容如下: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3.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内能的实际应用:热机、制冷剂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内能转化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冬天暖气片加热房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

提问:“为什么暖气片加热房间会使房间变暖和?”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讲解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的原理。

4. 内能的改变方式:讲解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内能的实际应用:介绍热机和制冷剂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内能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内能的计算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方式。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4. 内能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50℃后,内能增加了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
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
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把热的钢棒杯内水中,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_____有
关。

物体的_____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______降低,内能减小。

3、改变内能方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内 能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内能。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D.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内能就为零
5.在温度为0℃时,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
A.只具有内能B.只具有机械能
C.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D.既没有机械能又没有内能
6.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7.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
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
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
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9.物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慢B.物体的内能减小
C.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D.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
10.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
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 B.抛有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C.0℃的冰不具有内能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12.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
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
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
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
1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15.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
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多 D.无法判断
16.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物体的热量就变化了多少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9.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质疑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