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北京亮起来了教案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北京亮起来了》教案三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北京亮起来了》教案三篇课文《北京亮起来了》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幕” 、“临”等_个生字;积累文中一些生动、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激发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识记数量较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CAI课件或多幅教学挂图。
2.学生准备上网收集北京的美丽景色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谈话激情1.谈话:孩子们,我们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美丽的北京”)2.谈话过渡,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其实啊,夜晚的北京也是很美的。
有位细心的阿姨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北京美丽的夜景描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_课。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情感是以认知为前提的。
一开始上课,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播放北京名胜古迹课件或展示图片,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这样的开课,激发师生互动,通过对已学内容的复习唤起学生的情感基础,使学生产生向往的积极心态。
这样的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教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立刻请教拼音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北京亮起来了》语文教案

《北京亮起来了》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材分析《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描绘北京夜景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北京夜晚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景。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3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描绘的景象。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朗读法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2 图片展示法展示北京的夜景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象。
2.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北京的印象,引出诗歌的主题。
3.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3.3 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夜景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象。
3.4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3.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巩固朗读能力。
4.2 表达能力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关于北京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文化。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6.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6.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教案

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教案第一篇: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教案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本文要注意咀嚼那些生动、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
除了课后所列四字词语外,还要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其他词语、句子,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把情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依托文本,品词品句,积累词语,丰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词品句,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风景如画的日月潭,品尝了葡萄沟五光十色的葡萄,还和傣族人们一起度过了快乐幸福的泼水节。
今天,我们又要去哪里旅行呢?请看图。
(展示北京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北京的夜景吧!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情感是以认知为前提的。
课伊始,通过展示天安门广场、故宫、长安街等图片,把学生引入课文,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指读书上“我会认”生字。
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的教案

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北京亮起来了》。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北京的夜景。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北京夜景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北京的夜景。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课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型和语法结构。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相关图片,教学卡片。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展示北京的夜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北京夜景的感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北京的了解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4. 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北京夜景的看法和感受。
(2)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收获。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的内容,并谈论对北京夜景的感受。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收集有关北京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夜景特点,感受北京城市的魅力。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京夜景的赞美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全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的夜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夜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课文中的美景,以及自己家乡的美景,分享各自的感受。
5.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以及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美景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生字词掌握和写作方面的表现。
2. 关注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鼓励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4.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八、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1. 如有需要,可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或增加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
2.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节奏。
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北京亮起来了》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科目: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北京的夜景特点,对我国首都有一定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北京夜景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描述北京夜景的句子,并进行品味欣赏。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方法来描绘景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描绘北京夜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欣赏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北京夜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北京的认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景的魅力。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新词来描述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夜景。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北京的夜景。
2. 深入学习课文(1)品味欣赏课文中描绘北京夜景的句子。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北京夜景。
3. 课堂总结本节课学生对北京的夜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北京的夜景。
4. 学生对北京有更深入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或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后服务教师要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京亮起来了语文教案

一、教案名称:《北京亮起来了》语文优质教案二、教材分析:《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描绘我国首都北京夜晚美景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路灯、霓虹灯、车灯等灯光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北京城的繁华与美丽。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首都的风采,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法,体会课文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首都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京夜景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难点:1. 描绘北京夜晚美景的词语的理解与体会。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预习课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北京的夜景,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北京夜景的感受。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交相辉映”、“华灯初上”等,并解释其含义。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北京夜景的喜爱之情。
4. 朗读训练: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八、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一下自己家乡的夜景。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十、板书设计:北京亮起来了交相辉映、华灯初上等词语描绘的美丽景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六、教学章节:《北京亮起来了》语文优质教案之六【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
《北京亮起来了》的教案

《北京亮起来了》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夜景,感受城市的繁华与美丽。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的内容简介。
2. 北京夜景的描绘与分析。
3.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描绘北京夜景。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述性语言。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4.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祖国首都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北京夜景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准备相关任务卡片,用于任务型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北京夜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述性语言,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
4. 小组讨论: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总结与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八、课堂练习:1.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所在城市的夜景。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城市夜景的短文。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观看其他城市的夜景视频,对比北京的夜景,写下自己的感想。
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北京亮起来了教案北京亮起来了教案
【教材简说】
北京是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东方古都,还记得我们上册书中读到的红墙、黄瓦,读到的京剧、茶馆,读到的胡同、四合院吗?它的庄严,它的神圣,它的神秘,它的内涵……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吸引了中外读者。
北京是个老人,也是个新生儿,它在前进,它在描绘着新的宏伟蓝图,它孕育着新的更大的突破,它要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
在《北京亮起来了》中,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现代气息、高耸的大厦、川流的汽车,绚丽的广告、明亮的橱窗、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这“亮” 不仅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而且还指北京已成为了一颗东方明珠。
课文开头说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中间描绘了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夜晚的装点,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不夜城”,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结尾用“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总结全文。
教学时,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直观图片或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抓住中心句,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言朗读,体会感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
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北京认识多少呢?能来说说吗?(学生自由谈论。
)
2.师:今天,老师再一次带大家去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
1.(课件:飞机起飞声。
)
师: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是集古老和现代于一体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