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画家梵谷

合集下载

文生梵谷

文生梵谷

文生.梵谷大師的藝術(1853-1890)按滑鼠換頁背景音樂梵谷之歌: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作者Don Mclean創作於1971年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西元一八五三年三月三十日,出生於荷蘭的德弗洛特‧尊德特村。

☐梵谷藉由獨特的畫風實現他的理念「把生命注入畫裡」。

(星夜)細心讀每個圖文,再用一兩秒想一想這幅畫的主題獨特,也因畫中流露出濃烈的情感而出名,畫中崇高的宗教熱誠,使其成為十九世紀最傑出的宗教畫之一。

雖然這幅畫的含意不明,但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這是梵谷最好的作品。

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館(1889年,73X92公分)(剪枝後的柳樹)最好的東西是在你最預計不到的時候出現(洋葱地)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誰(在泥煤地裡的農婦)没有男人或女人是值得你為他流眼淚,值得的那一位,不會要你哭泣。

(田野裡的老教堂)那人不是你所想般愛你,但不代表那人不是全心全意地愛你。

(絲柏)在這幅油畫「絲柏」中,幾乎每一平方吋都有圖案,漩滑的圖形使得這幅畫充滿了活力與律動。

梵谷將所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渦形,他以這樣生動繽紛的活力畫出天空和地面。

他又找到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他對大自然的讚嘆。

一個真正的朋友是向著你伸手,觸動你心靈的人。

(阿爾梵谷臥室)掛念一個人最差的方式,就是你坐在他身旁,却知道你不能擁有他。

(麥田上的雲雀)就算你不快樂也不要皺眉,因為你永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日落後的麥田)在世界裡你可能只是某人,但對某人你可能是全世界。

(暴風雨下的天空)不要花時間在一個不會花時間在你身上的人。

(翠鳥)可能神要我們在遇到那位對的人之前先遇上一些錯的人,讓我們遇到那位對的人時懂得珍惜。

(食馬鈴薯的人)創作於1885年。

現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

☐在這幅畫里,梵谷用粗陋的人物來顯示真正的平民。

☐畫家自己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藉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裡抓起馬鈴薯,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画家梵高的简介

画家梵高的简介

画家梵高的简介画家梵高的简介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梵高的艺术成就油画技法使用点彩画法。

早年因学习传统绘画技法,画面色彩并不明快,后来受新艺术流派影响以及个人气质使然,画面变得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天才画家梵高

天才画家梵高

天才画家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梵高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

中学毕业后他被送到海牙一家美术商店当学徒,不久他又先后来到巴黎总店和伦敦分店卖画。

年仅16岁的梵高,就这样天天接触美术品,耳濡目染,认识和欣赏能力渐渐增强,可是这并没使他的工作受到赏识,得到认同。

一次,一位有钱的妇人为自己的新居购画,她一边喋喋不休地胡乱发着议论,一边尽挑那些在梵高看来十分庸俗、低水平的画作,还自鸣得意地大声说:“瞧,我选的都挺不错吧!”“你即使闭上眼睛,也不会比现在挑得更糟了。

”梵高忍不住顶了她一句。

他觉得这位目空一切、浅薄无知的太太实在令人讨厌。

难怪那妇人听见此话,顿时大怒:“天哪!你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店老板闻声赶来,训斥梵高不要毁了他的生意,警告他再不改过,便只好让他走人。

梵高却生气地打断老板的话,说:“怎能为了赚钱向这种愚蠢的人卖画?”“还有,为什么不懂艺术的人有资格到这儿来,而那些对优秀艺术真正有鉴赏力的穷人,却拿不出一个铜板去买张画挂在自己的墙上呢?”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他不辞而别,回到家里。

父亲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职业,便说:“卖画不成,那你就学神学吧。

”后来他在叔叔的劝说下于1877年考进阿姆斯特丹大学神学系预备部。

可他不久又彷徨起来,他认为自己在神学系背诵枯燥的希腊文和拉丁文,对那些伸着双手的穷人并没什么帮助,于是他再一次不辞而别。

不久他出现在比利时皮森特牧师等几人组织的福音传道学校里,因为这儿只要他学习三个月后就可得到一张合格证书,便可分配去工作,那时他替上帝为穷人服务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了。

凡高作品赏析

凡高作品赏析

• • • • • • •
群山 Mountains at Saint-Remy 1889 28 1/4 x 35 3/4 in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美國紐約市古根漢博物館 Solomon Solomon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City 出處有英文說明 文生.梵谷Van Gogh, Vincent為荷蘭印象 派後期畫家,其一生重大創作皆在法國。 終生都在對抗不幸與精神焦慮。但這一情 緒的強烈變化,使得畫風以扭曲的筆觸、 動勢著稱。對於後來的野獸派和表現主義, 甚至截至目前對於現代的畫家仍有重大的 影響。在他一生的創作歷程中,梵谷找到 了他自己,他的根源,他的內在需求。他 從一個發現再獲得另一個發現:藍色、紅 色和綠色並置著在那兼具肌理與動勢的筆 觸中,得到他個人所擁有的小宇宙。1889 年創作的『群山』是梵谷自殺的前一年在 聖雷米所畫下的風景畫之一。堆積成團的 色彩像海浪的起伏,呼嘯的筆觸帶著令人 暈眩的不安與焦慮。而這層不安與焦慮似 乎隨著山的動勢向天蔓延而去
• 花園中的瑪格利特嘉舍 Marguerite Gachet in the Garden • 1890 • 46.0 x 55.0 cm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 法國巴黎市奧塞博物館 Museelmond Blossom • 1890 • 73.5 x 92 cm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 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梵 谷博物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鄉村小路 Village Street in Auvers 1890 73 x 92 cm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芬蘭赫爾辛基美術館 Ateneumin Taidemuseo, Helsinki 文生.梵谷Van Gogh, Vincent的風格可用 以下一段話表現:在自然裡尋找那些能表 現自己氣質的事物吧!在一個主題裡,形 和色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問題並 不在輪廓的細部描寫,而是內涵的再現。 說明了他對作品的創作原則。 在梵谷的畫作中,光的運用是極為明顯的 象徵表現,不論陰鬱的星光或是耀目的陽 光,都充份表現出他靈魂承受折磨的精神 狀態。在這幅畫中,梵谷剛離開療養來到 奧維;道路彎彎曲曲,房屋和樹木也扭曲 變形,紅色屋頂鮮豔的色調異常突出,長 方塊狀彎延著異樣曲線的雲彩表現出一種 病態的象徵形態,充份表現出梵谷當時疲 憊不堪又飽受精神壓力的心理狀況。

梵谷介绍

梵谷介绍

梵谷的生平文森·威廉·梵谷(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位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擠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谷的早期生活,堅決投身於從事藝術品商人的工作。

經歷了短暫的教職生涯後,他成了貧困的傳教採礦工人。

直到約莫27歲時,梵谷才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後十年間,卻創作了超過二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

梵谷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梵谷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其在梵谷待在法國亞爾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臻成熟。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期間梵谷深陷於精神疾病中,其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

梵谷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奧,其從不間斷、無私的提供梵谷經濟資助。

他們終身的友誼可於他們在1872年8月前往來的多封書信間查證。

文森·威廉·梵谷於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津德爾特,一個位於荷蘭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達的村莊[2]。

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與西奧多魯斯·梵谷之子,其父西奧多魯斯是荷蘭歸正宗教會的神職人員。

文森以他的祖父為名,其也是恰一年前頭一胎死產的哥哥的名字[3]。

以此方式重新使用名字的做法並不罕見。

文森在梵谷家族中是個常見的名字;他的祖父(1789–1874)於1811年在萊頓大學得到神學學位。

祖父文森有六個兒子,其中三名是藝術品商人,包括另一個在梵谷信中稱呼其為「零錢叔叔」的文森。

祖父文森或許是被輪到以他父親的叔父——成功的雕刻家文森·梵谷(1729—1802)——命名[4]。

藝術與宗教是兩項深深吸引著梵谷家族的職業。

艺术家梵高的生平和作品知识点

艺术家梵高的生平和作品知识点

艺术家梵高的生平和作品知识点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19世纪后期荷兰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独特艺术风格、激情四溢的绘画技巧以及传奇的一生都使他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从梵高的生平和作品两个方面介绍他的知识点。

梵高的生平: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的一个教堂牧师家庭。

他在年轻时曾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传教士、商人和教师。

然而,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梵高内心深处都渴望成为一名艺术家。

他开始探索绘画,并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尽管他勤奋学习,但梵高的画家生涯并没有取得直接的成功。

他曾试图进入绘画学院,但未能通过入学考试。

然而,这并没有打击他对艺术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梵高才真正开始在绘画领域取得突破。

尽管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获得广泛认可,但他的天才逐渐被人们所发现。

然而,梵高的一生并不幸福,他常常陷入孤独和精神困扰之中。

1890年7月29日,他因一次自伤而离世,终年37岁。

梵高的作品:梵高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风格独特,充满个人视角和情感表达。

他的作品主要以风景、人像和静物三大类别为主。

梵高在风景画方面的作品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他经常选择较为特殊的角度和光线来表现风景的美感。

在《星空》系列作品中,他运用浓郁的笔触和夸张的色彩传达出内心的情感,这也成为他最为著名的系列之一。

梵高的人像作品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常常描绘一些普通工人、农民和贫民窟中的人物。

他通过捕捉他们的表情、姿态和情感,将平凡的人物赋予了鲜明的生命力。

《向日葵》系列是梵高最为著名的人像作品之一,他通过对太阳花的刻画使作品充满了希望和光明的元素。

此外,梵高还在静物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常常选择非常普通的物品,如椅子、鞋子和桌子作为绘画对象。

通过对形状、纹理和颜色的处理,他赋予了这些物件以深刻的意义和情感。

梵高的作品整体上展现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梵高的作品及其个人经历也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家。

关于梵高的介绍

关于梵高的介绍

关于梵高的介绍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19世纪著名的荷兰画家,被誉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之一。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表现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梵高于1853年出生在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并没有获得太多的认可和成功。

他在绘画上是个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他生前很少受到重视,直到他去世后,他的艺术才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梵高的画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运用而闻名。

他热衷于描绘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尤其是向日葵、麦田和星夜等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

他通过粗犷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使观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内心的世界。

梵高的艺术风格也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他热衷于使用明亮的色彩和简化的形式,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的画作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观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痛苦。

他曾经在荷兰和比利时的一些小镇上度过了一段贫困而孤独的时光,这些经历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他的一生并不顺遂,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的作品逐渐被一些艺术家和收藏家所赏识,并开始受到一些关注。

然而,梵高在1890年去世时,他的作品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直到20世纪初,他的艺术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成为了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在后来的艺术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许多艺术家产生了启发。

梵高的一生虽然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他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创造出了独特而美丽的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外界事物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投射。

他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以及对光影和形式的处理,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让观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梵高的艺术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珍品,更是一种对生命和情感的诠释。

荷兰画家梵高生平简介

荷兰画家梵高生平简介

荷兰画家梵高生平简介梵高,众所周知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梵高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梵高生平简介文森特梵高(VincentWillemvanGogh)1853年03月30日-1890年0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

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津德尔特市集中心的牧师公馆,沿用了祖父与外祖父的名字:文森特和威廉,他是母亲诞下的第二个儿子,大儿子是一名死婴,梵高与早夭的哥哥同名。

1888年12月23日,因为自卑与自责,将不属于自己的错误通通揽在了自己身上,用剃刀从中间往下颌割去了自己的一小块耳朵。

1890年7月27日,在奥维尔小城附近被一把老式的380口径的手枪射中了上腹部导致重伤,他最后拖着身体回到了暂住的拉乌客栈(AubergeRavoux),于1890年7月29日凌晨1:30分死于弟弟提奥·梵高怀里,是本人自己放弃了活下去的念头。

经查明,那把手枪为拉乌客栈的老板古斯塔夫·拉乌所拥有,而持枪射中梵高的人则是一名叫做雷内·萨克里顿的16岁少年,只因为他已经是长期欺负老实人梵高,直到最后射中了梵高。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他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看到了当时在巴黎很流行的日本浮世绘以及在当地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他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试着融入在自己的画作中,之后便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麦田乌鸦》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左耳梵高曾经在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非常喜欢这里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这些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使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

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以卖画养活自己。

《向日葵》、《夜间咖啡馆-室外》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这一时期梵高和高更成为了好朋友,他俩一起生活了62天,但是在两人相处了十几天时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争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谷的最後遺畫
• 梵谷畫了「群鴉亂飛的 麥田」(局部)後不久,就 舉槍結束自己的生命。 畫中充滿恐怖與不詳。 他早已超越生死境界。 亮麗的麥田隨風搖擺, 描寫生命奔騰、狂歡。 黯藍的天空和亂飛的烏 鴉,描寫生命的終極, 誰也逃不過人間的煉獄, 但梵谷例外,他的畫作 永留人間。
第一時期的畫
• 編織的老婦 • 1881.12 • 壓克力.畫紙 • 梵谷初期的水彩畫, • 還乘持荷蘭的傳統畫法, • 用畫筆直接傳達頻料的
• 33歲的梵谷顯然老成 一點。 畫家從窗外射進的光 線裡,刻意的尋找自 己。側身的臉龐流露 出炯炯神采,面對人 間世事,他不畏懼, 為了實踐理想,追求 更清澈的生命,寧願 走自己的路。
梵谷36歲自畫像
• 梵谷左耳包紮繃帶,叼 著煙斗,戴毛皮帽,身 穿厚大衣,氣色看來很 好。梵谷選在這一天畫 自己。
後畫, • 梵谷的視點頗為特殊。
第六時期的畫
• 自畫室向外遠眺 • 1887年4 -6月 • 油彩‧畫布 • 梵谷與弟弟住在巴黎時, • 有一間自己的畫室, • 從窗外小窗可以眺望蒙
馬特風景。 • 這幅是他描繪這間在四
樓的畫室風景, • 完全學習新印象派的點
第六時期的畫
• 工作中的藝術家自畫像 • 1887-88年 • 油彩‧畫布 • 單調的色調可以表現出 • 畫面上明亮的部分的震
彩中的不安定感, • 也反映其悲劇的精神狀
態。
第七時期的畫
• 1888年9月 • 油彩‧畫布 • 深藍色星空夜晚, • 路旁咖啡座上有幾位客
人在喝咖啡, • 在黃色光暈下展現夜的
神秘, • 梵谷努力經營 • 「黃色交響」中不尋常
的氣氛。
第八時期的畫
• 絲柏 • 1889年6月 • 油彩‧畫布 • 絲柏是梵谷內心的代表
• 奧維的教堂
• 1890.6
• 油彩.畫布 • 這是一幅矛盾及統一的
畫, • 就像隱隱訴說著梵谷的
人生經歷。 • 而梵谷不畫門的背面, • 也可象徵他生涯中為教
堂背棄的痛苦。
第九時期的畫
• 麥田群鴉 • 1890.7 • 油彩.畫布 • 梵谷最後的作品。 • 這幅遺作就像一首震撼
效果。 • 這幅以黃昏為背景的作
品, • 可以看出他遭表姊拒絕
後 • 沮喪和低沈的心情。
第二時期的畫
• 海濱
• 1882..8
• 油彩.畫布 • 梵谷這時開始嘗試作油
畫, • 以厚塗的方法, • 色調濃濁。 • 從此作品可看出, • 他已有系統地利用明暗
的配合 • 來表現他的意念。
第二時期的畫
• 市場
• 1882.9
• 壓克力.畫紙 • 這一群看不清面孔的人, • 我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
麼, • 青褐白黑黃等沈濁的頻
色 • 加重了畫面的抑鬱感, • 使構圖隱隱然藏著不安, • 呈現梵谷在海牙時期的
性格和心境。
第三時期的畫
• 在田中播種的女人
• 1883.10
• 油彩.畫布 • 微妙而明顯的黑白對比, • 我們看見她們龐大的身
軀. • 如不祥的烏雲, • 她們沒有面孔, • 沒有表情, • 但是她們默默工作的模樣, • 令人感到堅毅。第四時期的畫
• 吃馬鈴薯的人
• 1885.4
• 油彩.畫布 • 幽暗的燈光下, • 作完一天工作的貧窮農民, • 面對著只放有馬鈴薯的簡陋
餐桌。 • 餐桌上聽不嘈雜的談話聲, • 每個人都像是孤立的一樣, • 將視線投往不同方向, • 充滿著疲憊和忍耐的沈默。
梵谷13歲時
• 梵谷1953年生於荷蘭, 享年僅37歲。
• 這是梵谷十三歲的照 片,年輕的他充滿對生 命的熱愛與理想。曾在 畫廊做事,當過傳教士、 也到藝術學校學畫,但 都因志趣不投,就離開。
• 他發現繪畫最能表現 自己的想法,以此奮發 向上。梵谷一生坎坷, 但作品卻為世人所敬仰。
梵谷33歲自畫像
動作, • 四周還用景年花鳥畫譜
上花草裝飾。
第六時期的畫
• 舊鞋子 • 1887年4 -6月 • 油彩‧畫布 • 看似簡單的物品, • 有時反而充滿豐富的內
涵, • 像這雙破舊的鞋, • 在梵谷筆下流露出悲天
憫人的人道精神, • 象徵人類和泥土之不可
分離。
第七時期的畫
• 十四朵向日葵 • 1889年1月 • 油彩‧畫布 • 所謂「梵谷之花」的向
• 不過耳朵怎麼紮繃帶 了?原來他和畫家高更 住在一起,倆個人起了 誤會,高更搬走了,他 一時失去平橫,把自己 的耳朵給割了下來。
梵谷的靜物畫
• 梵谷常畫的花以向日葵 最多。向日葵明亮、耀 眼的色澤,和紫色鳶尾 花的柔弱成對比。
• 梵谷離開聖雷米,在 身體恢復健康下畫這張 畫,安謐、愉快的感覺, 和過去的畫作不一樣。 梵谷很喜歡這張畫,從 他寫信給弟弟特奧和妹 妹的信中,都提到這張 畫。
象徵。 • 集合了旋轉線條的絲柏, • 彷彿是梵谷將他的苦悶
及希望匯聚一起, • 向天空高高地聳立和湧

第八時期的畫
• 星夜 • 1889年8月 • 油彩‧畫布 • 穩定的韻律式運動, • 線條方向更明確, • 曲線、螺旋紋扭曲成漩
渦, • 賦予自然物體以動感 • 才能使自己從緊張之中
獲得解放。
第九時期的畫
撼, • 而且也勾勒出畫中人物
的形體, • 尤其那塊調色盤, • 除了畫鬍子的橘紅色, • 畫面上的顏色通通都有, • 雖然是同一個人,
第六時期的畫
• 花魁(摹歌川芳虎) • 1887年 • 浮世版畫 • 巴黎畫報的「日本特集」
專刊, • 封面上有幕府時代 • 浮世繪專家歌川芳虎的
「花魁」, • 藝妓的穿著與婀娜多姿
第四時期的畫
• 白楊道
• 1884.10
• 油彩.畫布 • 獨特的色調造成一種單
調的效果, • 接近印象派的風格。
第五時期的畫
• 房屋背後 • 1885年12月 • 油彩.畫布 • 我們可以看出梵谷內心 • 因鄰居女子婚事不成 • 和父親病故的打擊下 • 在他內心潛伏的絕望感。 • 一般畫建築物很少從背
日葵, • 它是生生不息的象徵。 • 梵谷筆下的「向日葵」
朵朵婀娜多姿, • 表現出歐洲南方熱力的
感覺。 • 全世最貴的畫 • 日本安田 保險公司
第七時期的畫
• 阿爾梵谷臥室 • 188年10月 • 油彩‧畫布 • 運用新的手法, • 將一大塊被重新分配的
色塊, • 藉著同時存在的對比, • 使整幅畫均衡而相稱, • 不過隱藏於強烈鮮明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