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答案

学前卫生学》答案
学前卫生学》答案

《学前卫生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优势原则:优势原则是指人们在工作或学习时,大脑皮层中经常有一个占优势的“兴奋灶”,它能把与之有关的刺激都吸收到这一方面来,而其它邻近部位则处于抑制状态。

2、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即身体在量上的变化,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加;大脑重量的增加等。

3、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4、加强免疫:经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经一段时间后,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若重复接种一次,就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

5、学前卫生学: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儿童、增进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同时,也

是学习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

6、动力定型: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当重复多次以后,这种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有了规律。每到一定时间,大脑就“知道”下面该干什么,提前做了准备。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就叫“动力定型”。

7、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8、人工喂养: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哺喂婴儿,而采用代乳品(牛奶、羊奶、豆制代乳粉等)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9、镶嵌式活动原则:原苏联生理学家用狗来研究思维活动的规律:在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按上很多灯泡,给它不同的刺激不同部位的灯泡就闪亮,不断变换刺激,灯泡交替闪亮,就好像镶嵌在皇冠上的珠宝一样,所以叫镶嵌式活动原则。

10、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上的成熟即身体上质的变化,比如大脑记忆、思维、分析功能的不断完善。

11、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

12、婴儿孤独症:婴儿由于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情感。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壳”里,与外界建立不起情感联系,因此,“婴儿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13、牵拉肘: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婴幼儿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

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14、弱视:是指视力低下但查不出眼睛有器质性病变。弱视不是屈光不正,配戴矫正眼镜,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

15、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

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

1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能被人体利用的愈多,它的营养价值愈高。集中

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二、填空题

1骨胳肌 2空气 3肺 4碳水化合物 5激素 6嗅觉器官 7鼻 8血红蛋白 9消化管

10内分泌之王 11脂肪 12喉 13运动 14口腔 15甲状腺 16坏血病 17清洁 18铁

19湿润 20肾脏 21氨基酸 22社会适应 23小肠 24消化腺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不说明理由,该题无分。

1、×鱼肝油含有维生素A 和维生素D ,过量摄入可致维生素A 中毒。

2、√

3、×小孩心悸薄弱,心脏容量小,为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心跳较成人快。

4、√

5、×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6、×给中毒者灌醋不能解救中毒,反而拖延了时间,中毒严重,立即送医

院急救(首选有高压氧仓的医院)。

7、×任何腰部的活动,屈曲、侧弯和扭转,都会加重脊髓的损伤。严重的

脊髓损伤可导致不可恢复的截瘫。

8、×钙摄入过多易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高钙膳食还会影响一些必需元素的利用。

9、√

10、×硬吞食物可能将异物推向深处,若扎破大血管,十分危险。发生咽部异物,要去医院处理。

四、简答题

1、 (1)接触日光不足;

(2)生长过快;

(3)疾病的影响;

(4)钙的吸收利用障碍。

2、(1)加辅食的量由少到多

(2)食物从稀到稠,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固体食物,训练咀嚼(3)食物从细到粗

(4)增加食物品种,要习惯了一种再加另一种

(5)添加新的辅食,要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

3、(1)骨骼在生长;

(2)腕骨没钙化好;

(3)骨盆还没长结实;

(4)骨头较软;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4、(1)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2)生长发育的速度呈波浪式(不均衡性)

(3)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4)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个体差异性) 5、(1)多食

(2)少动

(3)遗传

(4)心理因素

(5)内分泌疾病

6、(1)咀嚼食物,帮助消化素。

(2)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3)有助于恒牙的健康

(4)有助于口齿伶俐:乳牙正常萌出,有助于发音正常。

(5)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7、(1)加辅食的量由少到多

(2)食物从稀到稠,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固体食物,训练咀嚼

(3)食物从细到粗

(4)增加食物品种,要习惯了一种再加另一种

(5)添加新的辅食,要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

8、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

9、(1)营养和阳光

(2)适宜的刺激

(3)避免外伤

(4)漱口和刷牙

(5)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如“地包天”、“虎牙”等。

10、(1)保护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①形成动力定型

②保证劳逸结合

③保证睡眠时间

(2)保护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更好地安排教育活动

11、(1)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能力。

(2)季节变换之时,应注意小儿的冷热,随时增减衣服。

(3)保持幼儿活动室、卧室空气新鲜。温暖季节可开窗睡眠。冬季要有合理的通风制度。

(4)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提供平衡的膳食。

(5)冬春季,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工作人员患上感要避免与幼儿接触。嘱幼儿勤洗手。

五、论述题

1、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

(2)先天的非遗传因素妊娠早期,受致畸因素的影响(病毒感染、放射线、不良药物、烟、酒、不良情绪等),胎儿可发生种种先天畸形。

(3)后天的脑损伤外伤引起的脑震荡;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脑膜炎: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均可影响儿童的智力,诱发一系列行为问题。

心理因素(1)动机(2)情绪(3)自我意识社会因素(1)家庭(2)托幼机构(3)社会

2、安排合理生活日程的意义:

(1)保护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①形成动力定型

将婴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如起床、早操、盥洗、进餐、游戏、户外活动、睡眠、作业等加以合理安排,使婴儿养成习惯,到什么时间就知道干什么,干时轻松、愉快,就是形成了动力定型。建立动力定型后,各种生理活动更有规律,吃饭时食欲好,就寝时入睡快,游戏时精力充沛,作业时精神集中,从而节省了神经细胞的功能消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保证劳逸结合

婴幼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够成熟,对长期的刺激耐受力小,在从事某种活动后,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将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疲劳。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不断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使大脑皮质的“工作区”与“休息区”轮换,保证劳逸结合,可以预防过度疲劳。

③保证睡眠时间

婴幼儿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修整,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使睡眠时间有了保证。

(2)保护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更好地安排教育活动

执行生活制度的注意事项

(1)坚持执行

(2)包教结合

(3)家园同步

(3)个别照顾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1)表现

①发音障碍:常在某个字音、单词上表现停顿、重复、拖音等现象,说话失去流畅性。

②肌肉紧张:说话时唇舌不能随意活动。

③伴随动作:常有摇头、跺脚、挤眼、等动作。

④常伴有其他心理异常,如易兴奋、易激惹、胆小、睡眠障碍等。

(2)矫治:无论是模仿、精神受刺激,还是初学口头语言时的不流畅现象,最初并非真正的口吃。真正口吃,必须有心理因素掺杂进去,即对自己口吃的高度注意和嫌恶,对说话的恐惧心理。若没有以上心理因素,口吃只是一时性的。

①正确对待小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幼儿说话时发生“口吃”,周围的人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加批评,不必提醒:“你结巴了”。不使幼儿因说话不流畅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②消除环境中可致幼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家庭和睦、教育方法合理、生活有规律,都可使幼儿的“口吃”成为一时性的现象。

③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幼儿说话,使他也仿效这种从容的语调,放慢速度,使说话时呼吸正常。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教他慢慢地、有节奏地说话、朗读。

4、(1)先天因素

①遗传因素

遗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是肯定的。

②非遗传因素

如先天环境:孕妇营养不良可造成胎儿先天性脑细胞减少。

(2)后天因素

除了基因不可抗拒,从后天因素入手,也可左右身体的发育如身高(像日本)。

①营养

②运动

③睡眠

④情绪

⑤疾病

⑥其他因素六、综合分析题

答案: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