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的工作原理

减反射膜的工作原理
减反射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减少光的反射。
减反射膜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折射率匹配:减反射膜由一层或多层薄膜构成,其中每层的折射率逐渐变化。
通过优化各层膜的折射率,使得入射光与膜层之间的折射率匹配,从而减少了光的反射。
2. 反射干涉:减反射膜是由多层薄膜构成的,每层薄膜的厚度精确控制,使得光在不同层之间发生干涉。
通过优化膜层之间的厚度,使得反射光波与透射光波之间的相位差相互抵消,从而减少了光的反射。
3. 多层膜的设计:减反射膜的设计要考虑入射光的波长范围和入射角度等因素,通过合理设计多层膜的折射率和膜层的厚度,以实现最佳的减反射效果。
4. 材料特性:减反射膜通常使用具有较低折射率的材料,如金属氧化物或二氧化硅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折射率和较高的透过率,可以减少入射光的反射。
综上所述,减反射膜通过折射率匹配、反射干涉、多层膜的设计和特殊材料的选择等方式,减少了光的反射,提高了透过率和视觉清晰度。
AR(减反射)膜

AR 膜的加工方法
• 常用四分之一波长的薄膜,并没有使透射光的光强 达到最大,也就是说没有使反射光达到最弱。主 要是要增透的光往往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 频宽,而对于一个增透膜只对某一波长的单色光 有完全增透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多层镀膜技术 来改善增透效果,同时也增加了透射光的线宽△ 波长,也就是频宽。随着人们对增透膜的应用和 发展,有人设想为细小的光纤进行镀膜,由此可 见这需要多么精密的镀膜技术。
面理论计算,其理想的增透膜的折射率为1.23,但现能利用的薄膜的 最低折射率是1.28(MgF2)。
• AR 膜的两个主要的缺陷:
• 对于常用的玻璃基底,很难实现零反射 • 只能实现单一波长零反射,色中性差。
AR 膜分类
• 二 多层减反膜
• 在层比单层有更 好的性能,如下图,左边是单层AR 膜,右边是多层AR 膜。
AR 膜产品结构
• AR膜产品结构图
保护膜 AR HC PET PSA 离型膜
AR 膜增透原理
•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 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 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 红光波的波长 =0.750微米 紫光波长=0.400微米。 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 6.63E-34 千 克. 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 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 干涉的性质。
AR 膜用途
• 主要应用
• 望远镜,眼镜,数字相机镜头,LCD投影系统,光学窗 口,保护镜,笔记本,电脑,手机,电视,眼镜, 触摸屏等
AR 膜使用原料
• 光学增透膜的研制,不仅要考虑它的透射率,而且还要考 虑它的硬度,耐热、耐寒性,与玻璃等光体的接合力度, 耐光照射性,吸热强度等因素,能满足这么多条件的材料 可想而知是很困难的。根据适合不同的需求,目前人们发 现、常用的材料有、氟化镁、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 化二铝、二氧化锆 、ZnSe、ZnS陶瓷红外光红外增透膜、 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等。由于一般光学介质都是玻璃, 并在空气中使用,那增透膜的折射率应接近1.23。现实中 折射率小于氟化镁(折射率为1.38)的镀膜材料很少见, 而且像氟化镁那样很好的满足各种条件的材料更是稀少。 因此,现在一般都用氟化镁镀制增透膜。虽然金刚石是迄 今为止自然界中性能最优良的材料,但是存在工艺条件过 于苛刻和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大规模的使用金刚石薄膜 的条件还不具备。通过人们对增透膜的不断发展和研究, 相信会有比金刚石更为合适的材料被我们所发现利用,或 者金刚石被大规模的使用。
镜片镀膜之减反射膜

眼镜片镀膜——减反射膜本文由亿超眼镜网提供——眼镜片镀膜——减反射膜,以下是对减反射膜的作用、原理、特性和技术加以介绍。
一、减反射膜的作用眼镜片与眼镜构成了一个光学系统,镀有减反射膜的眼镜片对视觉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我们经常会遇到戴惯了镀减反射膜镜片的人如换成不镀减反射膜镜片后会感觉非常不舒适,而且眼镜片对于戴镜者来说还具有重要的装饰作用,镀减反射膜对于眼镜片的美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分析如下:1. 镜面效应:在镜片的前表面(凸)面产生的反光会影响戴镜者的美观。
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
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
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外观形象。
2. 虚像(俗称“鬼影”):镜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不同曲率使镜片内部产生的反光会产生“鬼影”现象,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由眼镜学理论可知,镜片屈光力使所视物体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但是由于屈光镜片前后便面的曲率不同,而且又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所以镜片内部会产生内反射。
内发射也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清晰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
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3. 眩光:镜片表面产生的反光会使我们产生眩光,降低视物的对比度。
根据University of Wales-College of Cardiff 的研究显示,减反射膜对屈光不正戴镜者眼前闪光灯刺眼后恢复稳定对比度的时间。
例如,对于驾驶者而言,配戴镀减反射膜的镜片非常重要。
当夜间驾驶时,我们常常会面临来自各个方向的干扰光线,尤其是来自周围车辆车前、车尾的照明灯。
如果我们戴的是没有镀减反射膜的镜片,那么镜片除了会产生眩光外,镜片前后表面因反射产生的干扰光线会降低我们的视觉质量,对我们的视物产生干扰,这对于驾驶是非常危险的。
二、减反射膜的原理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为基础的。
太阳电池减反射膜最佳厚度的数值计算

太阳电池减反射膜最佳厚度的数值计算一、引言太阳能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绿色能源之一,而太阳电池作为太阳能转化设备的关键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太阳能发电效率。
在太阳能电池中,增加光电转化效率的一项重要技术就是使用减反射膜来减少光的反射损失。
而减反射膜的厚度对其抑制光反射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于太阳电池减反射膜最佳厚度的数值计算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减反射膜的作用减反射膜是一种能够降低光在材料表面反射的薄膜材料,其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光的反射损失,增加光的吸收量;二是改善光的入射角依赖性,提高太阳电池在不同角度下的接收光强能力。
减反射膜在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增强光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减反射膜最佳厚度的数值计算1. 减反射膜的厚度与波长的关系在进行减反射膜最佳厚度的数值计算时,首先需要了解减反射膜的厚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
一般来说,减反射膜的厚度应当选择为入射光波长的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以实现最佳的抑制光反射效果。
不过这只是一个经验值,具体的最佳厚度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数值计算和模拟研究。
2. 光学模拟软件的应用对于太阳电池减反射膜最佳厚度的数值计算来说,光学模拟软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
通过建立减反射膜-太阳电池材料的光学模型,引入薄膜光学理论,结合光学参数的测量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可以得到减反射膜在不同厚度下的透射率、反射率等光学性能指标,从而确定最佳厚度。
3. 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在进行减反射膜最佳厚度的数值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除了入射光波长和厚度之外,减反射膜的折射率、太阳电池材料基底的折射率、光在太阳电池材料内部的传播损失等也都会对最佳厚度造成影响,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太阳电池减反射膜最佳厚度的数值计算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潜力的研究领域。
它不仅需要我们对光学理论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先进的光学模拟软件和实验手段进行详尽的计算和验证。
减反膜的膜系设计类型

减反膜的膜系设计类型
减反膜的膜系设计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单层宽带减反射膜:这种膜层结构较为简单,制备成本低,减反射性能较为稳定,被广泛应用在某些领域中。
2. 多层减反射膜:包括多层窄带减反膜和多层宽带减反膜。
多层窄带减反膜在特定波长处具有很小的剩余反射,通常应用于只需要单一波长或较窄的光谱工作区域。
而多层宽带减反射膜可以在宽波段内有效减少物体界面处的剩余反射,但其设计方法并不简单,通常需要依赖数值优化技术对初始设计进行不断优化。
3. 双波长减反射膜:这种减反射膜可以在两种不同的波长范围内减少物体表面的剩余反射。
此外,具体的膜系设计如GBaF2ZnSeBaF2YF3A,涉及基底处理、材料选择、沉积速率控制等多个环节,需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调整。
关于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透镜、棱镜、平面镜等光学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这些元件的透光量,减少或消除系统的杂散光。
最简单的增透膜是单层膜,它是镀在光学零件光学表面上的一层折射率较低的薄膜。
如果膜层的光学厚度是某一波长的四分之一,相邻两束光的光程差恰好为π,即振动方向相反,叠加的结果使光学表面对该波长的反射光减少。
适当选择膜层折射率,这时光学表面的反射光可以完全消除。
一般情况下,采用单层增透膜很难达到理想的增透效果,为了在单波长实现零反射,或在较宽的光谱区达到好的增透效果,往往采用双层、三层甚至更多层数的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是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一种光学薄膜,因此,它至今仍是光学薄膜技术中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新材料,设计新膜系,改进淀积工艺,使之用最少的层数,最简单、最稳定的工艺,获得尽可能高的成品率,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对激光薄膜来说,减反射膜是激光损伤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它的破坏强度,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减反射膜(增透膜)工作原理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
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
红光波的波长=0.750微米紫光波长=0.400微米。
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6.63E-34 千克. 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
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到没有反光的镜头? 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蓝紫色,因为这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
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作用

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作用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太阳能电池在转化过程中会遭受反射损失,导致能量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用以减少反射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效率。
1.提高光吸收:减反射膜能够降低太阳光在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率,使更多的光线被吸收,转化为电能。
通常,普通玻璃表面的反射率约为4%,而具有减反射膜的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率可以降低到1%左右。
通过减少反射,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其转化效率。
2.增强光透射: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能够增强光的透射能力,使光线更容易通过太阳能电池的表面,达到光栅、PN结等光电器件之间,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光透射的增强可以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的光路径长度,减小光的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3.抑制光能损失:减反射膜可以通过多层膜材料的叠加,实现光的全波段抑制,使光线更多地被吸收,而不是被反射出去。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光能的损失,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4.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处理工艺制成,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保护太阳能电池表面光电转换层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作用是降低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损失,增加光的吸收和透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通过有效利用太阳能,并降低能源消耗,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镜片减反射膜的作用

镜片减反射膜的作用
镜片减反射膜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镜片涂层技术,它的主
要作用是减少镜片表面反射的光线,使镜片的透明度和清晰度得到显
著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眼镜、相机镜头等都可以感受到它
的作用。
具体来说,镜片减反射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通过在镜片表面涂覆
一层极薄的介质膜,使得光线经过镜片时反射减少,减小光线的强度
损失和反光干扰,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等视觉效果。
同时,减反射膜更是能够防止光学设备表面因为外来因素而产生刮擦或污染,有效地延长镜片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减反射膜更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
夜间驾驶时,车灯多、车流量大,反光干扰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此时,佩戴减反射膜眼镜能够有效减少屏障的反光问题,使驾驶员看到
更多的环境变化,在尽可能保证视线清晰的同时,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在工业生产中,表面反射的光线也会对光学仪器的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光学照明系统、光学测量仪器等都需要具有高的自然光透
光度和消光度,而减反射膜的运用则能有效地提高这些设备的性能指标,并且可以大大简化其维护和保养。
总之,镜片减反射膜对于各种光学设备的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提高了设备的品质和性能,也让我们的视觉享受得到了更好的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种技术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反射膜(增透膜)工作原理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
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
红光波的波长=0.750微米紫光波长=0.400微米。
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 6.63E-34 千克. 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
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到没有反光的镜头? 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蓝紫色,因为这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
膜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镜头的色彩特性来决定。
定义及其设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增透膜促进了薄膜光学的早期发展.对于技术光学的推动来说,在所有的光学薄膜中,增透膜也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天,就其生产的总量来说,它仍然超过所有其他的薄膜因此,研究增透膜的设计和制备教术,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当光线从折射率n0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n1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就会产生光的反射.如果介质没有吸收,分界面是一光学表面,光线又是垂直入射,则反射率R为透射率为投射率为:例如,折射率为1。
52的冕牌玻璃,每个表面的反射约为4.2%左右。
折射率较高的火石玻璃,则表面反射更为显著.这种表面反射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光能量损失,使象的亮度降低;表面反射光经过多次反射或漫射,有一部分成为杂散光,最后也到达象平面,使象的衬度降低,从而影响系统的成象质量,特别是电视、电影摄影镜头等复杂系统,都包台了很多个与空气相邻的表面,如不敷上增透膜将完全不能应用.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增透膜可供利用.以满足技术光学领域的极大部分需要.可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和激光光学,对减反射性能往往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例如.大功率激光系统要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表面反射,以避免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的反射的破坏.此外,宽带增透膜提高了象质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部性能增强.因此,生产实际的需要促使了减反射膜的不断发展.在比较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入射光的能量往往因多次反射而损失。
例如,高级照相机的镜头有六、七个透镜组成。
反射损失的光能约占入射光能的一半,同时反射的杂散光还要影响成像的质量。
为了减少入射光能在透镜玻璃表面上反射时所引起的损失,常在镜面上镀一层厚度均匀的透明薄膜(常用氟化镁MgF2,其折射率为1.38,介于玻璃与空气之间),利用薄膜的干涉使反射光能减到最小,这样的薄膜称为增透膜。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简单的单层增透膜。
设膜的厚度为e,当光垂直入射时,薄膜两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2ne,由于在膜的上、下表面反射时都有相位突变,结果没有附加的相位差,两反射光干涉相消时应满足:单层增透膜膜的最小厚度应为(相应于k=0 )由于反射光相消,因而透射光加强。
单层增透膜只能使某个特定波长λ的光尽量减少反射,对于相近波长的其他反射光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不是减到最弱,对于一般的照相机和目视光学仪器,常选人眼最敏感的波长λ=550nm作为“控制波长”,在白光下观看此薄膜的反射光,黄绿色光最弱,红光蓝光相对强一些,因此镜面呈篮紫色。
有些光学器件需要减少其透射率,以增加反射光的强度。
如氦氖激光器中的谐振腔反射镜,要求对波长λ=632.8nm 的单色光的反射率达99%以上。
如果把低折射率的膜改成同样厚度的高折射率的膜,则薄膜上下表面的两反射光使干涉加强,这就使反射光增强了,而透射光就减弱,这样的薄膜就是增反膜或高反射膜。
一般的单层增反膜可使反射率提高到30%以上,而多层增反膜可以提高的更多。
由于这种介质膜对光的吸收很少,所以比镀银、镀铝的反射镜效果更佳一、镀减反射膜有什么好处1.镜面反射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
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
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
2."鬼影"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并*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
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
内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
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3.眩光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圈。
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并列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
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那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
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
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定值(察觉阈,相当于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别二个邻近点。
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其中C为对比度,二个相邻物点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感觉最高值为a,相邻部份的最低值为b。
如果对比度C值越高,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的分辨率越高,感觉越清晰;如果二个物点非常接近,它们的相邻部分的最低值比较接近于最高值,则C值低,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感到不清晰,或不能清晰分辨。
驶员最初产生的存在二个骑车人的感觉重合成为单一的像,就好比区分它们的角度被突然减小!4.透过量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比取决于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可通过反射量的公式进行计算。
反射量公式:R=(n-1)平方/(n+1)平方R:镜片的单面反射量n:镜片材料的折射率例如普通树脂材料的折射率为1.50,反射光R=(1.50-1)平方/(1.50+1)平方=0.04=4%。
镜片有两个表面,如果R1为镜片前表面的量,R2为镜片后表面的反射量,则镜片的总反射量R=R1+R2。
(计算R2的反射量时,入射光为100%-R1)。
镜片的透光量T=100%-R1-R2。
由此可见,高折射率的镜片如果没有减反射膜,反射光会对戴镜者带来的不适感比较强烈。
二、原理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
二个振幅相同,波长相同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二个光波原由相同,波程相差,如果这二个光波叠加,那么互相抵消了。
减反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减反射膜,使得膜层前后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扰,从而抵消了反射光,达到减反射的效果。
1.振幅条件膜层材料的折射率必须等于镜片片基材料折射率的平方根。
一、为什么需要镀减反射膜?1.镜面反射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
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
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
2."鬼影"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并聚集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
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
内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
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3.眩光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圈。
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并列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
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那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
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
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定值(察觉阈,相当于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别二个邻近点。
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其中C为对比度,二个相邻物点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感觉最高值为a,相邻部份的最低值为b。
如果对比度C值越高,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的分辨率越高,感觉越清晰;如果二个物点非常接近,它们的相邻部分的最低值比较接近于最高值,则C值低,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感到不清晰,或不能清晰分辨。
初产生的存在二个骑车人的感觉重合成为单一的像,就好比区分它们的角度被突然减小!4.透过量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比取决于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可通过反射量的公式进行计算。
反射量公式:R=(n-1)平方/(n+1)平方R:镜片的单面反射量n:镜片材料的折射率例如普通树脂材料的折射率为1.50,反射光R=(1.50-1)平方/(1.50+1)平方=0.04=4%。
镜片有两个表面,如果R1为镜片前表面的量,R2为镜片后表面的反射量,则镜片的总反射量R=R1+R2。
(计算R2的反射量时,入射光为100%-R1)。
镜片的透光量T=100%-R1-R2。
由此可见,高折射率的镜片如果没有减反射膜,反射光会对戴镜者带来的不适感比较强烈。
二、原理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
二个振幅相同,波长相同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二个光波原由相同,波程相差,如果这二个光波叠加,那么互相抵消了。
减反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减反射膜,使得膜层前后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扰,从而抵消了反射光,达到减反射的效果。
1.振幅条件膜层材料的折射率必须等于镜片片基材料折射率的平方根。
2.位相条件膜层厚度应为基准光的1/4波长。
d=λ/4λ=555nm时,d=555/4=139nm对于减反射膜层,许多眼镜片生产商采用人眼敏感度较高的光波(波长为555nm)。
当镀膜的厚度过薄(〈139nm),反射光会显出浅棕黄色,如果呈蓝色则表示镀膜的厚度过厚(〉139nm)。
镀膜反射膜层的目的是要减少光线的反射,但并不可能做到没有反射光线。
镜片的表面也总会有残留的颜色,但残留颜色哪种是最好的,其实并没有标准,目前主要是以个人对颜色的喜好为主,较多为绿色色系。
我们也会发现残留颜色在镜片凸面与凹面的曲率不同也使镀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在镜片中央部分呈绿色,而在边缘部分则为淡紫红色或其它颜色。
3.镀减反射膜技术有机镜片镀膜的难度要比玻璃镜片高。
玻璃材料能够承受300 °C以上的高温,而有机镜片在超过100 °C时便会发黄,随后很快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