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反射膜-AR

合集下载

浅析ARcoating光伏玻璃镀膜工艺

浅析ARcoating光伏玻璃镀膜工艺

浅析ARcoating光伏玻璃镀膜⼯艺AR coating(减反射镀膜)由于可以显著提⾼玻璃的透过率,进⽽提⾼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前已有⼴泛的应⽤,据不完全统计,⽬前约有90%的光伏组件使⽤带有AR coating的光伏玻璃。

本⽂简要介绍了AR coating光伏玻璃的镀膜⼯艺,并对不同种类AR coating的⼯艺适应性做了初步探讨。

光伏玻璃AR coating光伏玻璃的加⼯⼯艺流程AR coating光伏玻璃的加⼯⼯艺,经过钢化⼯艺处理后,在玻璃表⾯产⽣压应⼒,内部产⽣张应⼒,从⽽使光伏玻璃获得很⾼的强度。

与此同时,AR coating经过热处理之后,内部的有机物分解掉,留下⽆机的多孔SiO2薄膜被烧结在玻璃表⾯,从⽽保证AR coating长久的耐候性。

AR coating镀膜⼯艺介绍胶辊:主涂布辊,主动辊,EPDM或者PU材质,直径300mm,根据AR coating性状不同,硬度在30-45HS范围内可选;钢辊:上料辊,主动辊或者从动辊,也称⽹纹辊,液槽位于胶辊和钢辊之间,通过钢辊上的⽹纹给胶辊上液,主要有不锈钢及镀铬材质,⽬前也有类陶瓷材质,直径150mm,根据AR coating的固含量差异,主流的⽹纹辊⽬数有60/70/80/100⽬;压辊:⼀般为镀铬钢辊,直径100mm,其主要作⽤为使AR coating在胶辊表⾯分布均匀;柔性刮⼑(备选):主要⽤于去除玻璃表⾯出现的周长印等表⾯缺陷AR coating厚度的影响因素考虑到不同的AR coating厚度对使⽤相同电池的光伏组件功率增益有显著差异,实际⽣产过程需要对AR coating的厚度进⾏严格的控制,AR coating⼲膜的主要由镀膜过程的湿膜厚度决定,影响湿膜厚度的因素参见如下。

胶辊和钢辊的中⼼距D:胶辊和钢辊的中⼼D距决定了液槽的储液量,D值越⼤,在相同的转速下,胶辊的带液量越多,对应的湿膜厚度越厚;钢辊的⽬数:钢辊的⽬数越低,相对⽹纹的宽度越宽,即钢辊的带液量更⼤,对应的湿膜厚度越厚胶辊/钢辊的线速度:胶辊/钢辊的线速度越快,相同时间内涂布到玻璃表⾯的溶液量越多,对应的湿膜越厚;传送带的速度:传送带的速度越慢,相同时间内涂布到玻璃表⾯的溶液量越多,湿膜越厚。

ar(减)反射增透膜增透原理

ar(减)反射增透膜增透原理

ar(减)反射增透膜增透原理
AR(Anti-Reflection)减反射增透膜是一种能够减少反射并增
加透光率的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如眼镜、相机镜头、
显示屏等。

其原理是利用光学薄膜的干涉和衍射效应,通过精确控
制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使得入射光在薄膜和基片之间发生多次反
射和干涉,从而达到减少反射、增加透光率的效果。

AR减反射增透膜的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以下几点:
1. 多层膜结构,AR减反射增透膜通常是由多层薄膜材料叠加
而成,每一层膜的厚度和折射率都经过精确设计和控制。

这些不同
材料的薄膜层在光的入射和反射过程中产生干涉,从而抵消或增强
特定波长的光线,减少反射。

2. 抗反射原理,AR减反射膜的设计旨在使得入射光和反射光
之间的干涉相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反射。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薄
膜层的厚度和折射率,可以实现对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线减少反射,提高透光率。

3. 增透效应,除了减少反射,AR减反射增透膜还能增加透光
率。

通过精确控制薄膜层的光学性质,使得入射光线在薄膜和基片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和干涉,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总的来说,AR减反射增透膜利用光学薄膜的干涉和衍射效应,通过精确设计和控制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实现了减少反射、增加透光率的效果。

这种薄膜材料在光学器件和光学产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为提高光学器件的性能和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AR(Anti-Reflection)钢化膜介绍

AR(Anti-Reflection)钢化膜介绍
1、高穿透:纳米级光学涂层技术能使超白玻璃的透光率增加2%-3% 2、防刮划硬度:镀膜后可增加1H硬度防刮划效果 3、抗积水:水滴落在上面水滴角度达到>110°,面板在倾斜状态下自动滑落,且不影响视觉 4、可见光透过率最高峰值99% ,可见光平均透过率超过95%,大幅提高LCD、PDP原有亮度,降低 了能耗。 5、平均反射率低于4%,最低值小于0.5%(检验:反射率测量) 6、有效削弱因背后强光导致画面变白之缺憾,享受更清晰的影像画质 7、抗紫外线,有效保护眼睛 紫外线光谱区透过率大幅降低,可有效阻绝紫外线对眼睛之伤害。 8、色彩更艳丽、对比更强,使图像色彩对比更强烈,景物更清晰。 9、防刮耐磨性最佳,AR玻璃膜层硬度与玻璃相当,大于7H, 10、抗冲击性强,3mm厚度玻璃的冲击性能相当于6mm压克力。 11、AR玻璃表面平整度远远优于镀膜压克力,并且尺寸越大,相差越明显。 12、保持视角,一般压克力在安装后,视角会变小;而AR玻璃装上后,视角不会变小。 13、AR玻璃冷热变形几乎可以省略不计,适用于各类环境;同时,AR玻璃具有琉璃感,外观更漂 亮。
AR钢化膜介绍
深圳市戈比太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部 Kavin
Shenzhen Gobelike Technology Co.,Ltd.
深圳市戈比太科技有限公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R原理(Anti-Reflection)
• 当光从光疏物质射向光密物质时,反射光会有半波损失,在玻璃 上镀AR膜后表面的反射光比膜前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恰好相差 半个波长,薄膜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相消,即相当于增加了透 射光的能量。并且可以通过在玻璃两面同时镀膜来让玻璃的两个 面同时减小反射效果。 • AR玻璃或叫减反射玻璃,这种产品的生产原理是在普通的强化 玻璃表面镀上一层减反射膜,有效地消减了玻璃本身的反射,增 加了玻璃的透过率,使原先透过玻璃的色彩更鲜艳,更真实。

AR(减反射)膜

AR(减反射)膜

AR 膜的加工方法
• 常用四分之一波长的薄膜,并没有使透射光的光强 达到最大,也就是说没有使反射光达到最弱。主 要是要增透的光往往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 频宽,而对于一个增透膜只对某一波长的单色光 有完全增透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多层镀膜技术 来改善增透效果,同时也增加了透射光的线宽△ 波长,也就是频宽。随着人们对增透膜的应用和 发展,有人设想为细小的光纤进行镀膜,由此可 见这需要多么精密的镀膜技术。
面理论计算,其理想的增透膜的折射率为1.23,但现能利用的薄膜的 最低折射率是1.28(MgF2)。
• AR 膜的两个主要的缺陷:
• 对于常用的玻璃基底,很难实现零反射 • 只能实现单一波长零反射,色中性差。
AR 膜分类
• 二 多层减反膜
• 在层比单层有更 好的性能,如下图,左边是单层AR 膜,右边是多层AR 膜。
AR 膜产品结构
• AR膜产品结构图
保护膜 AR HC PET PSA 离型膜
AR 膜增透原理
•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 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 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 红光波的波长 =0.750微米 紫光波长=0.400微米。 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 6.63E-34 千 克. 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 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 干涉的性质。
AR 膜用途
• 主要应用
• 望远镜,眼镜,数字相机镜头,LCD投影系统,光学窗 口,保护镜,笔记本,电脑,手机,电视,眼镜, 触摸屏等
AR 膜使用原料
• 光学增透膜的研制,不仅要考虑它的透射率,而且还要考 虑它的硬度,耐热、耐寒性,与玻璃等光体的接合力度, 耐光照射性,吸热强度等因素,能满足这么多条件的材料 可想而知是很困难的。根据适合不同的需求,目前人们发 现、常用的材料有、氟化镁、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 化二铝、二氧化锆 、ZnSe、ZnS陶瓷红外光红外增透膜、 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等。由于一般光学介质都是玻璃, 并在空气中使用,那增透膜的折射率应接近1.23。现实中 折射率小于氟化镁(折射率为1.38)的镀膜材料很少见, 而且像氟化镁那样很好的满足各种条件的材料更是稀少。 因此,现在一般都用氟化镁镀制增透膜。虽然金刚石是迄 今为止自然界中性能最优良的材料,但是存在工艺条件过 于苛刻和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大规模的使用金刚石薄膜 的条件还不具备。通过人们对增透膜的不断发展和研究, 相信会有比金刚石更为合适的材料被我们所发现利用,或 者金刚石被大规模的使用。

AR(抗反射)膜介绍

AR(抗反射)膜介绍

大面积多层膜沉积技术一、大面积薄膜沉积设备介绍及工艺流程1、溅射原理定义:溅射镀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溅射沉积过程中,一般把受到离子轰击的表面看作供应材料,作为生长薄膜的源。

1.电离工作气体,Ar等;2.使工作粒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并轰击源物质的固体表面;3.与源物质分子或者原子交换能量,使源物质从固体表面溅射出来;4.固体分子或者原子溅射出来后,向基片方向输运;5.薄膜的形成2、连续溅射镀膜线配置靶材的结构和尺寸Si靶或者Ti靶110mm×1150mm中频交流反应磁控溅射3、基架回件与抽气系统2、需有高低折射率材料形成交替的叠层,产生对特定波长光的干涉效应;3、各层材料需由真空蒸发、溅射或者溶胶-凝胶法(Sol-Gel)等方法形成膜层,高低折射率层形成干涉界面;4、同一层必须保证为各向同性(保证膜层厚度一致,折射率一致);5、各层膜层在工作波长内区域内吸收很小或者没有吸收。

3、抗反射(AR)增透膜定义:减反射增透膜( Anti-Refletance简称AR膜)是在玻璃基片上镀多层复合光学膜,采用低折射率(L)和高折射率(H)材料交替形成膜堆,通过精心的膜层设计和膜厚严格控制,利用干涉效应减少基片表面反射。

抗反射增透膜的应用领域。

AR Coating的LCD显示屏1、减小反射光强度,表面反射降低到%以下,防止产生眩光;2、表面为光滑的镀膜面,减少图像失真;3、增加LCD的出射光强度,增加图像的对比度;4、可以产生更宽的视角;5、LCD显示色彩更鲜明。

6、抗反射膜的膜结构设计AR(Anti-Reflective Glass)光学技术与护眼涂层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防眩防反光,同时具备最高达%的超高的透光率及超亮彩性能。

抗反射膜的膜结构设计:应用领域:汽车玻璃、太能电池等;抗反射特点:1、可见光透过率最高峰值99%可见光平均透过率超过95%,大幅提高LCD、PDP原有亮度。

2、平均反射率低于4%,最低谷值%有效削弱因背后强光导致画面变白之缺憾,享受更清晰的影像画质。

AR减反射镀膜工作原理

AR减反射镀膜工作原理

减反射镀膜工作原理
R1R2Glass
ARC
入射光线R3
1)膜层光学厚度:t=λ/4
2)膜层材料折射
率:2
1n n n c 镀膜玻璃上光的反射、吸收与透射一、ARC 原理
二、ARC
工艺
材料多孔二氧化硅
工艺溶胶凝胶法
辊涂、喷涂、浸泡干燥、固化、钢化溶胶涂敷致密凝胶
硅氧共价键
膜层与玻璃结合方式
二、ARC 工艺
刻花辊:将给料镀膜溶液均匀的辊涂到涂料辊上。

涂料辊:将镀膜溶液均匀的辊涂到玻璃上。

消纹辊:清除辊涂后涂料辊表面的纹路。

镀膜生产线镀膜辊
电光

三、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
磨边清洗镀膜钢化
仓库
包装
检验
清洗
谢谢!。

《2024年AR膜的制备及微结构调制的研究》范文

《2024年AR膜的制备及微结构调制的研究》范文

《AR膜的制备及微结构调制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光学领域中,防反射(Anti-Reflection,简称AR)膜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其制备与微结构调制对于提升光学元件的透光性能、减少反射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

AR膜能够有效降低光在空气与介质界面处的反射率,广泛应用于眼镜、显示屏、摄影器材、望远镜等光学器件中。

本文将就AR膜的制备方法及微结构调制的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二、AR膜的制备AR膜的制备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分子束外延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1.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溶胶-凝胶法是通过将含有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的溶液进行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溶胶体系,再经过干燥、热处理等过程得到所需的薄膜材料。

此法可在不同材质的基底上形成稳定的、均一的、透明的薄膜。

2. 溶胶-凝胶法制备AR膜的具体步骤(1)基底预处理:清洁基底表面,使其具有优良的表面湿润性。

(2)制备溶胶:将所需金属醇盐或无机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3)涂膜:将溶胶均匀地涂在基底上,形成湿膜。

(4)热处理:对湿膜进行热处理,使溶胶中的有机物分解,并使无机物结合形成连续的薄膜。

(5)退火处理: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优化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三、微结构调制AR膜的微结构调制主要通过调整膜层的折射率、厚度以及多层膜的结构来实现。

其中,多层膜结构是提高AR膜性能的重要手段。

1. 折射率与厚度的调整通过改变溶胶-凝胶法中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可以调整薄膜的折射率。

同时,通过控制涂膜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涂布速度、烘干温度和时间等,可以实现对膜层厚度的有效控制。

这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AR膜的性能。

2. 多层膜结构的构建多层膜结构是由不同折射率的膜层交替组成的一种结构。

通过设计合理的多层膜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光在界面处的反射率。

常用的多层膜结构包括布拉格反射型和渐变折射率型等。

AR减反射镀膜工作原理

AR减反射镀膜工作原理

减反射镀膜工作原理
R1R2Glass
ARC
入射光线R3
1)膜层光学厚度:t=λ/4
2)膜层材料折射
率:2
1n n n c 镀膜玻璃上光的反射、吸收与透射一、ARC 原理
二、ARC
工艺
材料多孔二氧化硅
工艺溶胶凝胶法
辊涂、喷涂、浸泡干燥、固化、钢化溶胶涂敷致密凝胶
硅氧共价键
膜层与玻璃结合方式
二、ARC 工艺
刻花辊:将给料镀膜溶液均匀的辊涂到涂料辊上。

涂料辊:将镀膜溶液均匀的辊涂到玻璃上。

消纹辊:清除辊涂后涂料辊表面的纹路。

镀膜生产线镀膜辊
电光

三、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
磨边清洗镀膜钢化
仓库
包装
检验
清洗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比较复杂的光学系统中, 入射光的能量往往因多次反射而损失。例如,高级照相机的镜头有六、七个透镜组成。反射损失的 光能约占入射光能的一半,同时反射的杂散光还要影响成像的质量。为了减少入射光能在透镜玻璃表面上反射时所引起的损失,常 在镜面上镀一层厚度均匀的透明薄膜(常用氟化镁 MgF2,其折射率为 1.38,介于玻璃与空气之间),利用薄膜的干涉使反射光能 减到最小,这样的薄膜称为增透膜。
让我们来模拟这样一个场景产:夜晚,一位戴眼镜的驾车者清晰地看见对面远处有二辆自行车正冲着他的车骑过来。此时,尾 随其后的汽车的前灯在驾车者镜片后表面上产生反射:该反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增加了二个被观察点的强度(自行车车灯)。 所以,a 段和 b 段的长度增加,即然分母(a+b)增加,而分子(a-b)保持不变,于是就引起了 C 值的减少。对比减小的结果会令驾 驶员最初产生的存在二个骑车人的感觉重合成为单一的像,就好比区分它们的角度被突然减小!
1.振幅条件
膜层材料的折射率必须等于镜片片基材料折射率的平方根。
一、为什么需要镀减反射膜? 1.镜面反射 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 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 2."鬼影" 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并 聚集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内 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3.眩光 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圈。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并列 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那 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 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定值(察觉阈,相当于 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别二 个邻近点。 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 其中 C 为对比度,二个相邻物点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感觉最高值为 a,相邻部份的最低值为 b。如果对比度 C 值越高,说明视觉系 统对该二点的分辨率越高,感觉越清晰;如果二个物点非常接近,它们的相邻部分的最低值比较接近于最高值,则 C 值低,说明 视觉系统对该二点感到不清晰,或不能清晰分辨。
由此可见,高折射率的镜片如果没有减反射膜,反射光会对戴镜者带来的不适感比较强烈。
二、原理
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二个振幅相同,波长相同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二个光波原 由相同,波程相差,如果这二个光波叠加,那么互相抵消了。减反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减反射膜,使得膜 层前后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扰,从而抵消了反射光,达到减反射的效果。
投射率为:
例如,折射率为 1。52 的冕牌玻璃,每个表面的反射约为 4.2%左右。折射率较高的火石玻璃,则表面反射更为显著.这种表 面反射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光能量损失,使象的亮度降低;表面反射光经过多次反射或漫射,有一部分成为杂散光,最后也到 达象平面,使象的衬度降低,从而影响系统的成象质量,特别是电视、电影摄影镜头等复杂系统,都包台了很多个与空气相邻的表 面,如不敷上增透膜将完全不能应用.
有些光学器件需要减少其透射率,以增加反射光的强度。如氦氖激光器中的谐振腔反射镜,要求对波长 λ=632.8nm 的单色光的 反射率达 99%以上。如果把低折射率的膜改成同样厚度的高折射率的膜,则薄膜上下表面的两反射光使干涉加强,这就使反射光增 强了,而透射光就减弱,这样的薄膜就是增反膜或高反射膜。一般的单层增反膜可使反射率提高到 30%以上,而多层增反膜可以提 高的更多。由于这种介质膜对光的吸收很少,所以比镀银、镀铝的反射镜效果更佳
一、镀减反射膜有什么好处
1.镜面反射
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 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
2."鬼影"
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 折并*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 内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让我们来模拟这样一个场景产:夜晚,一位戴眼镜的驾车者清晰地看见对面远处有二辆自行车正冲着他的车骑过来。此时,尾随其 后的汽车的前灯在驾车者镜片后表面上产生反射:该反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增加了二个被观察点的强度(自行车车灯)。所以, a 段和 b 段的长度增加,即然分母(a+b)增加,而分子(a-b)保持不变,于是就引起了 C 值的减少。对比减小的结果会令驾驶员最 初产生的存在二个骑车人的感觉重合成为单一的像,就好比区分它们的角度被突然减小! 4.透过量 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比取决于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可通过反射量的公式进行计算。 反射量公式:R=(n-1)平方/(n+1)平方 R:镜片的单面反射量 n:镜片材料的折射率 例如普通树脂材料的折射率为 1.50,反射光 R=(1.50-1)平方/(1.50+1)平方=0.04=4%。 镜片有两个表面,如果 R1 为镜片前表面的量,R2 为镜片后表面的反射量,则镜片的总反射量 R=R1+R2。(计算 R2 的反射量 时,入射光为 100%-R1)。镜片的透光量 T=100%-R1-R2。 由此可见,高折射率的镜片如果没有减反射膜,反射光会对戴镜者带来的不适感比较强烈。 二、原理 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二个振幅相同,波长相同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二个光波原由相 同,波程相差,如果这二个光波叠加,那么互相抵消了。减反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减反射膜,使得膜层前 后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扰,从而抵消了反射光,达到减反射的效果。 1.振幅条件 膜层材料的折射率必须等于镜片片基材料折射率的平方根。 2.位相条件 膜层厚度应为基准光的 1/4 波长。d=λ/4 λ=555nm 时,d=555/4=139nm 对于减反射膜层,许多眼镜片生产商采用人眼敏感度较高的光波(波长为 555nm)。当镀膜的厚度过薄(〈139nm),反射光会显出 浅棕黄色,如果呈蓝色则表示镀膜的厚度过厚( 〉139nm)。 镀膜反射膜层的目的是要减少光线的反射,但并不可能做到没有反射光线。镜片的表面也总会有残留的颜色,但残留颜色哪种是最 好的,其实并没有标准,目前主要是以个人对颜色的喜好为主,较多为绿色色系。 我们也会发现残留颜色在镜片凸面与凹面的曲率不同也使镀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在镜片中央部分呈绿色,而在边缘部分则为淡紫红 色或其它颜色。 3.镀减反射膜技术 有机镜片镀膜的难度要比玻璃镜片高。玻璃材料能够承受 300 °C 以上的高温,而有机镜片在超过 100 °C 时便会发黄,随后很快分 解。 可以用于玻璃镜片的减反射膜材料通常采用氟化镁(MgF2),但由于氟化镁的镀膜工艺必须在高于 200°C 的环境下进行,否则不 能附着于镜片的表面,所以有机镜片并不采用它。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真空镀膜技术的发展,利用离子束轰击技术,使得膜层与镜片的结合,膜层间的结合得到了改良。而且 提炼出的象氧化钛,氧化锆等高纯度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通过蒸发工艺镀于树脂镜片的表面,达到良好的减反射效果。 以下对有机镜片的减反射膜镀膜技术作一介绍。 1.镀膜前的准备 镜片在接受镀膜前必须进行预清洗,这种清洗要求很高,达到分子级。在清洗槽中分别放置各种清洗液,并采用超声波加强清洗效 果,当镜片清洗完后,放进真空舱内,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空气中的灰尘和垃圾再黏附在镜片表面。最后的清洗是在真空舱 内,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空气中的灰尘和垃圾再黏附在镜片表面。最后的清洗是在真空舱内镀前进行的,放置在真空舱内的 离子枪将轰击镜片的表面(例如用氩离子),完成此道清洗工序后即进行减反射膜的镀膜。 2.真空镀膜 真空蒸发工艺能够保证将纯质的镀膜材料镀于镜片的表面,同时在蒸发过程中,对镀膜材料的化学成分能严密控制。真空蒸发工艺 能够对于膜层的厚度精确控制,精度达到。 3.膜层牢固性
定义其设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增透膜促进了薄膜光学的早期发展.对于技术光学的推动来说,在所有的光学薄膜中,增透膜也起着 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天,就其生产的总量来说,它仍然超过所有其他的薄膜 因此,研究增透膜的设计和制备教术,对于生产实 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当光线从折射率 n0 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 n1 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就会产生光的反射.如果介质没 有吸收,分界面是一光学表面,光线又是垂直入射,则反射率 R 为透射率为
3.眩光
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圈。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 并列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 那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
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定值(察觉阈,相当于 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 别二个邻近点。
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增透膜可供利用.以满足技术光学领域的极大部分需要.可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和激光光学,对减反射 性能往往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例如.大功率激光系统要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表面反射,以避免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的反射的破坏.此 外,宽带增透膜提高了象质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部性能增强.因此,生产实际的需要促使了减反射膜的不断发展.
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