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反射膜及镀膜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片镀减反射膜

抛光硅表面的反射率为35%,为了减少表面反射,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需要沉积一层氮化硅减反射膜。
现在工业生产中常采用PECVD设备制备减反射膜。
PECVD即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
它的技术原理是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作能量源,样品置于低气压下辉光放电的阴极上,利用辉光放电使样品升温到预定的温度,然后通入适量的反应气体SiH4和NH3,气体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等离子体反应,在样品表面形成固态薄膜即氮化硅薄膜。
一般情况下,使用这种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沉积的薄膜厚度在70nm左右。
这样厚度的薄膜具有光学的功能性。
利用薄膜干涉原理,可以使光的反射大为减少,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输出就有很大增加,效率也有相当的提高。
减反膜的制备工艺

减反膜的制备工艺减反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光学功能的薄膜材料,可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增加透射,常用于光学器件、太阳能电池和显示器等领域。
制备高质量的减反膜需要经过多个工艺步骤,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减反膜的制备工艺。
减反膜的制备通常包括镀膜材料的选择、膜层设计、基片清洗、沉积工艺参数和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在减反膜的制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镀膜材料非常重要。
常用的减反膜材料包括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铝(Al2O3)、二氧化钛(TiO2)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透明度,适合用于制备减反膜。
其次,在减反膜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确定膜层结构和厚度。
一般来说,减反膜的膜层结构可以采用多层或者梯度折射率结构。
多层结构通过不同材料层的折射率和厚度的调节,实现对宽波段的减反射效果;梯度折射率结构则通过在膜层中逐渐改变折射率和厚度的方式来达到减反射效果。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膜层结构。
第三,在准备基片之前,需要对基片进行清洗处理。
基片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会影响膜层的质量和附着力。
常用的清洗方法包括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和离子束抛光等。
清洗过程中要避免刮伤基片表面,确保基片的表面光洁度。
第四,在基片清洗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沉积工艺了。
沉积工艺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种方法。
PVD常用的方法有热蒸发(thermal evaporation)、电子束蒸发(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和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等。
CVD常用的方法有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
最后,对于制备好的减反膜,还需要进行后处理来提高膜层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
后处理方法包括热退火、离子交联和表面涂层等。
热退火可以改善膜层的致密性、折射率和附着力;离子交联可以提高膜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表面涂层可以改善膜层的耐久性和抗污染性。
浅析ARcoating光伏玻璃镀膜工艺

浅析ARcoating光伏玻璃镀膜⼯艺AR coating(减反射镀膜)由于可以显著提⾼玻璃的透过率,进⽽提⾼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前已有⼴泛的应⽤,据不完全统计,⽬前约有90%的光伏组件使⽤带有AR coating的光伏玻璃。
本⽂简要介绍了AR coating光伏玻璃的镀膜⼯艺,并对不同种类AR coating的⼯艺适应性做了初步探讨。
光伏玻璃AR coating光伏玻璃的加⼯⼯艺流程AR coating光伏玻璃的加⼯⼯艺,经过钢化⼯艺处理后,在玻璃表⾯产⽣压应⼒,内部产⽣张应⼒,从⽽使光伏玻璃获得很⾼的强度。
与此同时,AR coating经过热处理之后,内部的有机物分解掉,留下⽆机的多孔SiO2薄膜被烧结在玻璃表⾯,从⽽保证AR coating长久的耐候性。
AR coating镀膜⼯艺介绍胶辊:主涂布辊,主动辊,EPDM或者PU材质,直径300mm,根据AR coating性状不同,硬度在30-45HS范围内可选;钢辊:上料辊,主动辊或者从动辊,也称⽹纹辊,液槽位于胶辊和钢辊之间,通过钢辊上的⽹纹给胶辊上液,主要有不锈钢及镀铬材质,⽬前也有类陶瓷材质,直径150mm,根据AR coating的固含量差异,主流的⽹纹辊⽬数有60/70/80/100⽬;压辊:⼀般为镀铬钢辊,直径100mm,其主要作⽤为使AR coating在胶辊表⾯分布均匀;柔性刮⼑(备选):主要⽤于去除玻璃表⾯出现的周长印等表⾯缺陷AR coating厚度的影响因素考虑到不同的AR coating厚度对使⽤相同电池的光伏组件功率增益有显著差异,实际⽣产过程需要对AR coating的厚度进⾏严格的控制,AR coating⼲膜的主要由镀膜过程的湿膜厚度决定,影响湿膜厚度的因素参见如下。
胶辊和钢辊的中⼼距D:胶辊和钢辊的中⼼D距决定了液槽的储液量,D值越⼤,在相同的转速下,胶辊的带液量越多,对应的湿膜厚度越厚;钢辊的⽬数:钢辊的⽬数越低,相对⽹纹的宽度越宽,即钢辊的带液量更⼤,对应的湿膜厚度越厚胶辊/钢辊的线速度:胶辊/钢辊的线速度越快,相同时间内涂布到玻璃表⾯的溶液量越多,对应的湿膜越厚;传送带的速度:传送带的速度越慢,相同时间内涂布到玻璃表⾯的溶液量越多,湿膜越厚。
手机视屏减反射膜的镀制工艺

手机视屏减反射膜的镀制工艺手机的彩色液晶显示屏上采用减反射保护膜,可降低人眼受到外界炫光刺激的影响,提升观看舒适度,并保护眼睛。
常用手机的基材是PC或亚克力基材。
这两种基材作为彩色液晶显示屏的保护屏,都存在反射率高的缺点。
因为未经镀膜的保护屏界面至少有4.2%的反射率,在强光(如太阳光)的照射下,其反射光的强度会严重降低显示屏图像的对比度。
所以,如对保护屏表面镀反射率小于0.5%的减反射膜,将会提高显示屏的清晰度。
在保护屏表面用磁控溅射方法分别镀上高折射率的Ti0₂膜和低折射率的Si0₂膜,使保护屏具有低反射增透的效果。
由于PC或亚克力基材是有机材料,所以沉积温度应在30-35℃范围之内。
镀膜工艺(1)基片-PMMA,PC。
(2)膜系一二层减反射膜十防水膜。
膜系结构,如图1所示。
(3)镀膜。
采用连续式磁控溅射镀膜机进行反应沉积。
①电源:Si靶用中频电源,Ti靶用直流十脉冲电源。
②真空度:通入Ar、02,真空度为5 X 10-1Pa。
③温度:25~35℃④最后沉积防水膜IAF3。
浅谈手机镜头光学镀膜大家都知道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而现代手机镜头结构更复杂镜片数更多,所以光线进入镜头后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次数就会越多。
这样就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通过镜头的光线会有较大的损失,二是光线在镜头内发生多次反射与折射就会产生我们所说的杂光和鬼影。
而镀膜技术能非常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
光学镀膜原理光学镀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在镜头表面镀上一层厚度极薄的物质,如氟化镁、二氧化硅、氟化铝等,来达到提高镜片的透过率,减少镜片的反射率的效果。
简而言之,光学膜层首先是厚度薄,其厚度可以和入射光波长相比拟,其次是会产生一定光学效应引起光线干涉。
光学镀膜在手机领域中的作用在手机领域中除了成像品质外,镜头的透过率对提升图像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手机行业通常采用树脂作为镜片基材,为了减少镜片反射,提升透过率,我们会在镜片表面镀AR增透膜(减反膜),它是一种硬质耐热氧化膜,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将元器件表面的反射率最小化。
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增透膜)工作原理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
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
红光波的波长=0.750微米紫光波长=0.400微米。
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 6.63E-34 千克. 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
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到没有反光的镜头? 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蓝紫色,因为这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
膜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镜头的色彩特性来决定。
定义及其设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增透膜促进了薄膜光学的早期发展.对于技术光学的推动来说,在所有的光学薄膜中,增透膜也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天,就其生产的总量来说,它仍然超过所有其他的薄膜因此,研究增透膜的设计和制备教术,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当光线从折射率n0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n1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就会产生光的反射.如果介质没有吸收,分界面是一光学表面,光线又是垂直入射,则反射率R为透射率为投射率为:例如,折射率为1。
52的冕牌玻璃,每个表面的反射约为4.2%左右。
折射率较高的火石玻璃,则表面反射更为显著.这种表面反射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光能量损失,使象的亮度降低;表面反射光经过多次反射或漫射,有一部分成为杂散光,最后也到达象平面,使象的衬度降低,从而影响系统的成象质量,特别是电视、电影摄影镜头等复杂系统,都包台了很多个与空气相邻的表面,如不敷上增透膜将完全不能应用.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增透膜可供利用.以满足技术光学领域的极大部分需要.可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和激光光学,对减反射性能往往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例如.大功率激光系统要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表面反射,以避免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的反射的破坏.此外,宽带增透膜提高了象质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部性能增强.因此,生产实际的需要促使了减反射膜的不断发展.在比较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入射光的能量往往因多次反射而损失。
AR减反射镀膜工作原理

减反射镀膜工作原理
R1R2Glass
ARC
入射光线R3
1)膜层光学厚度:t=λ/4
2)膜层材料折射
率:2
1n n n c 镀膜玻璃上光的反射、吸收与透射一、ARC 原理
二、ARC
工艺
材料多孔二氧化硅
工艺溶胶凝胶法
辊涂、喷涂、浸泡干燥、固化、钢化溶胶涂敷致密凝胶
硅氧共价键
膜层与玻璃结合方式
二、ARC 工艺
刻花辊:将给料镀膜溶液均匀的辊涂到涂料辊上。
涂料辊:将镀膜溶液均匀的辊涂到玻璃上。
消纹辊:清除辊涂后涂料辊表面的纹路。
镀膜生产线镀膜辊
电光
辊
三、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
磨边清洗镀膜钢化
仓库
包装
检验
清洗
谢谢!。
镜片的镀膜

镜片的镀膜
镜片镀膜是指通过高温真空的情况,在镜片表面镀上非常薄的透明薄膜。
目的是希望减少光的反射,增加透光率,并仰低耀光、鬼影;不同颜色的镀膜,也使得成像色彩平衡的不同,还可以延迟镜片老化、变色的时间,目前镜片主要会镀一下三种膜:
1.耐磨损膜(加硬膜)
防止精工磨损,通过浸泡烘干法将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加入,使得镜片的耐磨损性增强,耐磨损膜的厚度约为3~5µm。
2.减反射膜
1)通过镀减反射莫解决镜片的反光和折向问题,达到美观效果,解决不会因镜片反光影响配镜者的外观形象。
2)解决了因镜片前后表面不同曲率导致镜片反光产生虚像(鬼影)的问题,保证眼睛视物舒适清晰。
3)解决了因镜片反光产生眩光降低视物对比度的问题,现在常用多层减反射膜(一般为4层)。
减反射膜的特性:①减反射效果、②多层减反射膜提高减反射效率、③减少反射膜的反射光残留色,减反射膜的厚度约为0.3µm。
3.抗污膜
通过氟化物,使用真空镀膜的方法达到眼镜片清晰美观耐用的要求,抗污膜的厚度约为0.005~0.01µm。
理想的树脂镜片应镀有耐磨损膜、多层减反射膜和抗污膜。
镜片减反射膜的作用

镜片减反射膜的作用
镜片减反射膜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镜片涂层技术,它的主
要作用是减少镜片表面反射的光线,使镜片的透明度和清晰度得到显
著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眼镜、相机镜头等都可以感受到它
的作用。
具体来说,镜片减反射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通过在镜片表面涂覆
一层极薄的介质膜,使得光线经过镜片时反射减少,减小光线的强度
损失和反光干扰,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等视觉效果。
同时,减反射膜更是能够防止光学设备表面因为外来因素而产生刮擦或污染,有效地延长镜片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减反射膜更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
夜间驾驶时,车灯多、车流量大,反光干扰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此时,佩戴减反射膜眼镜能够有效减少屏障的反光问题,使驾驶员看到
更多的环境变化,在尽可能保证视线清晰的同时,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在工业生产中,表面反射的光线也会对光学仪器的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光学照明系统、光学测量仪器等都需要具有高的自然光透
光度和消光度,而减反射膜的运用则能有效地提高这些设备的性能指标,并且可以大大简化其维护和保养。
总之,镜片减反射膜对于各种光学设备的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提高了设备的品质和性能,也让我们的视觉享受得到了更好的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种技术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反射膜及镀膜技术介绍
一、镀减反射膜有什么好处
1.镜面反射
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
这种在镜片
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
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
2.鬼影
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
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并聚集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
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
内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
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3.眩光
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
是一个模糊圈。
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并列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
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那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
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
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
定值(察觉阈,相当于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别二个邻近点。
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
其中C为对比度,二个相邻物点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感觉最高值为a,相邻部
份的最低值为b。
如果对比度C值越高,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的分辨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