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镜下照片

合集下载

透明矿物镜下鉴定教程课件

透明矿物镜下鉴定教程课件
3. 从试板孔插入试板,观察矿片的干涉色变化,如果干涉色降低,异 名半径平行;如果干涉色升高,则为同名半径平行。
4. 试板上的光率体椭圆半径名称和方向是已知的,根据补色法则可确 定出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的名称和方向。
5. 注意: 根据矿片干涉色的高低选择适当的试板.
14
★★★ 正交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表1-1

突起等级
负高突起
负低突起
正低突起
正中突起 正高突起 极高突起
起等级分类及简要特征
折射率
糙面及边缘特征
实例
1.48 1.48--1.54 1.54—1.60 1.60—1.66 1.66—1.78
糙面及边缘显著,提升镜筒,贝克 线移向树胶.
表面光滑, 边缘不清楚,提升镜筒, 贝克线移向树胶.
No或Nm的颜色及折 射率值、轴性、光 性符号、二轴晶光 轴角及色散
干涉色 最高
闪图
Ne,No或Ng,Np的颜 色及折射率值,最 高干涉色、最大双 折射率, C∧Ng (单斜辉石及闪石。 Nm∥b)
29
❖ 透明矿物系统鉴定模式(以角闪石为例)
晶形
解理组数
解理等级

解理夹角
突起等级
消光类型

晶系
轴性
晶体延性符号测定步骤示意图 19
★★★锥光正交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锥光系统的构成 在正交偏光系统的基础上, 加入聚光镜并将其提升到最高 位置, 换用高倍物镜, 推入勃氏镜或去掉目镜, 便构成了锥 光系统。
• 锥光系统下产生的光学现象---干涉图
在锥光镜下观察到的是锥形偏光束中, 各个不同方向的入射 光波, 通过晶体到达上偏光镜后产生的消光和干涉现象的总 和,它们构成一种特殊的图形, 称为干涉图 (干涉象).

沉积岩薄片分析方法实例与图鉴

沉积岩薄片分析方法实例与图鉴

沉积岩薄片分析方法实例与图鉴目录第一章碎屑岩的特征 (2)第一节碎屑岩的主要类型 (3)第二节碎屑岩的结构特征 (3)第三节碎屑岩的成岩作用 (4)第二章石英砂岩【S225】 (5)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6)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6)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7)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11)第三章长石砂岩【S224】 (12)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13)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13)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14)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18)第四章碳酸盐岩的特征 (19)第一节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 (20)第二节碳酸盐岩的颗粒类型 (20)第三节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 (20)第四节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20)第五章鲕粒灰岩【B21】 (22)第一节手标本描述 (23)第二节镜下薄片鉴定 (23)第三节镜下细致特征分析 (24)第四节成因分析及古环境分析 (26)第六章白云岩【B24】和白云岩化的鲕粒灰岩【B39】 (27)第一节白云岩的镜下特征分析: (28)第二节白云岩化鲕粒灰岩的镜下特征: (30)第三节白云岩化鲕粒灰岩的成因分析及古地理分析 (30)编者:张一凡、刘一龙、郑锦浩、徐成笑1第一章碎屑岩的特征2第一节碎屑岩的主要类型按照碎屑岩颗粒粒径的大小,可以将碎屑颗粒划分为砾、砂、粉砂和泥四个级别,其相对应的岩石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1.1 砾岩砾岩是指大于2mm的碎屑颗粒含量大于30%的一类粗碎屑岩。

砾岩可以根据磨圆度、大小、成分等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磨圆度分两类: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大于50%称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大于50%称角砾岩。

(2)按粒度分为四类:细砾岩(粒径2 ~ 10mm);中砾岩(粒径10 ~ 100mm);粗砾岩(粒径100 ~ 1000m);巨砾岩(粒径> 1000mm)。

(3)按砾石成分分为两类:单成分砾岩(燧石岩砾岩、花岗岩砾岩);复成分砾岩。

岩石卡片集【三大岩类标本、薄片照片描述卡片合集】1

岩石卡片集【三大岩类标本、薄片照片描述卡片合集】1
1 超镁铁质岩 【超基性岩】(6 张) 2 基性岩 (8 张) 3 中性岩(15 张) 4 碱性岩(6 张) 5 酸性岩(12 张) 6 二分脉岩(2 张) 7 未分脉岩(3 张) 8 火山碎屑岩(8 张) 9 雷公墨(1 张) 目录标签如下:
每个岩石目录标签均可点四个内容即标本照片、标本描述、薄片 照片、薄片描述。如点二辉橄榄岩“标本照片”则显示手标本清晰的 彩色大照片,如图所示:
序号
岩石名称
手标本及薄片信息
1
二辉橄榄岩
2
透辉石岩
3
金伯利岩
4
纯橄榄岩
5
斜方辉橄岩
6
橄榄辉长岩
7
斜长岩
8
辉绿岩
9
辉绿玢岩
10
伊丁玄武岩
11
橄榄玄武岩
12
辉长岩
13
玄武质浮岩
14
石英闪长岩
15
石英闪长玢岩
18
辉石安山岩
19
角闪安山岩
20
杏仁状安山岩
21
石英闪长岩
22
石英闪长岩
23
定地台区,与深断裂有关,是金刚石的重要赋存岩石。
产地:辽宁 藏号:011 描述:廖群安
采集:邱家骧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数字化:廖群安
薄片照片
薄片描述 岩石名称:金伯利岩 英文名称:Kimberlite 结构:斑状结构 矿物组成:
角砾:10%,成分复杂,由碳盐岩和金伯利岩角砾组成 胶结物:为具斑状结构的金伯利岩,其斑晶为橄榄石和金云母,基质为蚀变了的隐晶质
35
二长岩
36
正长岩
37
正长斑岩
38
粗面岩
39
霓石正长岩

造岩矿物的镜下特征

造岩矿物的镜下特征

(一)造岩矿物得镜下特征1、石英(Quartz)No=1、544(α),1、538(β);Ne=1、553(α),1、546(β);(+)No-Ne=0、009(α),0、008(β)[结晶特点] 架状结构,高温变体β-石英为六方晶系,低温变体α-石英为三方晶系,在常压下两者转变温度为573℃。

[光学性质]颜色:无色、灰褐到黑、紫、绿、粉红色等;薄片中无色透明。

颜色同含有某些杂质有关。

突起:折射率略高于树胶,低正突起。

解理:无。

有时有裂纹。

干涉色: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白色,一般为Ⅰ级灰白色。

消光性质:柱状轮廓者为平行消光;因应力作用常见不同类型得波状消光。

双晶:薄片中不见双晶或极少见双晶。

延性符号:柱状晶体为正延性。

光性异常:有时因应力作用成为二轴晶,(+)2V=8°-12°或可达20°,甚至40°。

在应力作用下,石英可因压溶出现砂钟构造、“应力双晶”、不同类型得变形纹等。

最近有人研究了花岗质构造岩中石英得液态包体同构造变形得关系指出:石英中许多液态包体弥合着因晚期脆性裂隙,大多数小包体同变形带得界限联系在一起,并沿此带得界限集中。

[鉴定特征] 低正突起,无解理,表面光滑,无色透明,无风化产物,Ⅰ级灰白干涉色与一轴正晶就是其鉴定特征。

[产状及其她] 石英就是地壳中仅次于长石得分布很广得矿物。

就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得常见组分。

2、方解石(Calcite)No=1、658-(1、740);Ne=1、468-(1、550);(-)No-Ne=0、172-(0、190)[化学组成] 几乎就是纯CaCO3,但可含有少量Mn、Fe、Mg及少量得Pb、Zn、Sr、Ba、Re、Co等。

[结晶特点] 不规则得等轴粒状,或具有菱形得晶体,或偏三角面体与菱面体得聚形、柱面与偏三角面体及菱面体得聚形,有时也呈鲕状、钟乳状、土状、球粒状、放射状集合体。

在薄片中很少见到方解石得自形晶,多成粒状产出。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镜下特征岩浆岩1.(纯)橄榄岩主要矿物橄榄岩橄榄石自形—半自形粒状构造粒度0.5-2.5mm多为1.5-2.2mm正高突起糙面明显无色透明不规则裂纹解理不发育正高突起干涉色鲜艳二级黄平行消光含量75%次要矿物普通辉石普通辉石浅绿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他形半自形粒度1.2-2.2mm多色性不明显横断面上为对称消光纵切面上为斜消光聚片双晶正高突起二级黄含量20%副矿物尖晶石尖晶石不规则粒状无色高—极高正突起糙面非常明显有不规则裂纹干涉色不明显全消光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全消光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2.橄苏辉长岩主要矿物基性斜长石普通辉石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无色或因浑浊呈暗灰色粒状短柱状半自形粒度(1.6-2.1mm)某(1.8-3.5mm)两组完全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可见聚片双晶卡—钠双晶含量%普通辉石浅绿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他形半自形粒度1.2-2.2mm多色性不明显横断面上为对称消光纵切面上为斜消光聚片双晶正高突起二级黄含量%橄榄石无色他形半自形粒度0.4-2.5mm多为1.6-22不完全解理不规则裂纹发育正高突起糙面明显干涉色三级蓝光性可正可副平行消光副矿物尖晶石磁铁矿尖晶石无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5-2mm解理不明显正高突起糙面明显干涉色不明显简单双晶全消光含量%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均质矿物辉长结构或半自形粒状结构3.玄武岩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辉石无色半自形粒状正高突起两组完全解理粒度0.1-0.4mm干涉色二级黄含量20%微斜长石无色不规则粒状负低突起有两组解理粒度0.05-0.2mm一级灰白格子双晶斜消光含量70%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橄榄石无色透明自形半自形粒状解理不发育突起粒度0.1-0.3mm干涉色平行消光含量10%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镜下特征斑状变晶结构微斜长石搭成骨架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间粒间隐结构粒间被细小晶体玻璃质隐竟质填充斑状结构4.角闪安山岩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其余为基质斜长石微晶玻晶交织结构斑晶之普通角闪石黄绿浅黄色短柱状横切面六边形自形粒度0.4-0.9mm两组完全解理多色性强正中突起二级蓝按花边结构含量15%斑晶之中长石无浅灰色板柱状自形半自形粒度0.6-1.2mm两组完全解理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斜消光局部可见聚片双晶偶见环带结构含量%基质中长石板片状微晶和玻璃质组成中长石长0.1-0.2mm可见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含量40%安山结构玻晶交织结构5.花岗岩半自形粒状花岗结构主要矿物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钾长石无色透明半自形粒状表面常风化成高岭土负低突起一级灰格子双晶含量25%斜长石无色半自形粒状有绢云母化现象突起可正可负一级灰两组完全解理复合双晶卡钠双晶含量20%石英无色透明洁净他形粒状粒度0.2-1mm无解理干涉色一级灰正低突起高于长石含量45%次要矿物黑云母黑云母黄褐色板片状粒度1.2-2.2mm一组完全解理多色性极强干涉色被本色覆盖平行消光含量10%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结构6.流纹岩斑状结构斑晶为透长石和石英基质红褐色玻璃质及石英和长石的微晶集合体组成霏细结构流纹状构造斑晶之石英无色透明洁净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5-1.2mm负低突起无解理一级灰对称消光含量15%斑晶之透长石无色透明多呈长方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2-1mm一组解理干涉色一级灰低于石英可见溶蚀现象形成的圆滑不规则港湾装含量10%石英微晶粒度0.1-0.2mm8%长石微晶粒度0.1-0.25mm10%玻璃质浅红褐色均质体全消光67%7.含石英闪长岩半自形粒状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中长石石英角闪石副矿物磷灰石磁铁矿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均质矿物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镜下特征中长石(中性斜长石)自形无色粒径0.5-4mm部分风化后显浑浊板柱状一组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聚片双晶卡钠复合双晶部分有环带状构造含量70%角闪石黄绿黄色长条状横切面六边形及棱形自形两组完全解理夹角56°粒径0.4-1mm强多色性正中突起最高干涉色三级黄含量10%石英他形粒径0.2-1mm透明洁净无解理一级灰含量8%副矿物磷灰石细粒自形无色透明无解理正中突起平行消光一级灰含量极少0.9%粒径0.05-0.5mm磁铁矿粒状黑色不透明含量0.3%变质岩1.板岩板状结构变余泥质结构斑点状构造定向性不是很明显矿物组成为粘土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及暗色矿物隐晶质少数有重结晶粘土矿物灰白70%绢云母白色-灰白一组极完全解理干涉色一级蓝绿鲜艳粒径0.1-0.2mm10%石英灰白或无色粒度0.03-0.08mm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白无解理10%绿泥石灰绿色板片状一组完全解理一级灰粒径0.1-0.2mm正低突起含量5%暗色矿物炭质矿物不透明边缘粗糙粒度0.1-0.2mm含量5% 2.千枚岩主要矿物细鳞状绢云母千枚状构造绢云母中有石英小透镜状绿泥石暗色矿物绢云母白色一组完全解理二级蓝绿色颜色鲜艳平行消光粒径0.1-0.3mm鳞片状40%绿泥石浅绿色一组完全解理一级灰绿多色性不明显斜消光粒径0.4-0.9mm长条状正低突起10%石英无色纯净透明半自形含量30%暗色矿物炭质矿物不透明边缘不规则30%3.红柱石片岩斑状变晶结构基质鳞片状变晶斑晶为红柱石和石英基质为绢云母炭质和磁铁矿等红柱石无色或微带粉色颜色分布不均匀弱多色性两组正交解理偶见黑色炭质包裹体正中突起自形一级灰平行消光40%绢云母白色灰白一组极完全解理二级蓝绿色鲜艳粒径0.1-0.2mm含量50%暗色矿物不透明边缘粗糙粒度0.2-0.4含量10%4.绿泥石片岩片状构造主要矿物绿泥石白云母角闪石暗色矿物鳞片变晶结构绿泥石浅绿色板片状粒度0.1-0.2mm正低突起一组完全解理多色性不强一级灰白40%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镜下特征白云母透明板片状粒度0.1-0.2mm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干涉色鲜艳一级蓝绿50%角闪石浅绿色横切面不规则柱状六边形多色性较明显两组解理一级黄5%暗色矿物不透明粒状粒度0.02-0.1mm正高突起5%5.黑云母片麻岩岩石具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石英黑云母长石片麻状构造浅色矿物中定向排列暗色矿物黑云母黄褐色不规则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多色性明显干涉色背本色掩盖平行消光25%石英无色透明40%长石无色半自形粒状粒度0.3-0.5mm表面有风化现象负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白一组解理与石英交代形成蠕虫状构造局部可见格子状双晶及次生蚀变结构,含量35%6.石英岩:岩石呈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颗粒间界限不明显主要由石英及少量不透明矿物组成石英粒度0.1-0.3mm,含量75%不透明矿物不规则粒状正高突起含量10%7.云英岩岩石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颗粒界限隐约可见主要由石英白云母及少许暗色矿物组成石英粒度0.5-2.5mm含量60%白云母透明板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闪突起明显干涉色明显多为二级绿平行消光含38%8.堇青石角岩斑晶炭质包裹体红柱石正方形菱形堇青石六连晶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副矿物绿泥石黑云母基质显微花岗结构石英+长石生成半自形粒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斑晶主要为堇青石红柱石及炭质包裹体基质为长石、石英的微晶集合体组成显微花岗结构斑晶之堇青石无色呈假六方形和短柱状低突起双晶结合面以一定角度相切形成六连晶对顶的单体同时消光多炭质包裹体干涉色一级灰白含量40%红柱石柱状无色正中突起有解理干涉色一级灰白平行消光负延性9.条带状大理岩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方解石方解石粒状无色闪突起明显菱面体解理清楚干涉色高级白负光性次要矿物磁铁矿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镜下特征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均质矿物全消光。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砂岩镜下随手拍jzpjzl1 粘土膜的生长序次:粘土膜由绿泥石和伊利石构成,邻颗粒一侧为绿泥石膜,邻孔隙以测为伊利石膜,绿泥石膜形成较早,并吸附有机质,伊利石膜形成较绿泥石膜晚,但厚度较大(左边照片为单偏光,右边为正交偏光)5 长石的帘石化现象(左边照片为单偏光,右边为正交偏光)17 闪锌矿充填孔隙,具正极高突起,解理发育,单偏光下呈褐黄色,正交偏光下全消光(左侧照片为单偏光,右侧为正交偏光)储集砂岩的常见空隙类型jzpjzl原生孔隙中最主要的是原生粒间孔隙,随着埋深增加,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的进行而迅速减少,因此原生粒间孔是指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由于成长压实及胶结作用,孔隙空间减少,但骨架颗粒之间未受到明显的溶解作用的这样一种孔隙。

7、复合型孔隙、超大孔隙:由两种以上成因类型的孔隙共同组合而成的孔隙称复合孔,如由粒间孔与溶蚀孔共同组成的孔以及由粒间孔与粒间溶孔组合而成的孔隙,由于各类孔隙之间的界线难以划分而造成;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杂基jzpjzl其实除了块状砂岩的成因之外,还有很多问题目前尚无非常满意的合理解释,如:砂岩中凝灰质的来源问题,究竟是原本干净的砂岩在进入沉积盆地之后,由于远处的火山喷发使大量火山灰进入碎屑粒间成为填隙物,还是由于物源区存在纯的凝灰质母岩而导致砂岩含大量的凝灰质呢,11 填隙物以凝灰质为主,石英碎屑呈不规则状,似火山石英。

15 凝灰质为主胶结,碎屑以火山石英为主,具熔蚀港湾状边缘。

20 凝灰质与陆源杂基混合充填孔隙。

砂岩镜下随手拍jzpjzl自生石英的临孔一侧并没有被绿泥石所覆盖,但自生石英与碎屑石英颗粒之间可见极少量的自生绿泥石。

从照片中的现象可以判断:自生绿泥石膜的开始生长时间略早于石英再生长的开始时间,二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同时在生长,且互不干扰,但绿泥石膜的结束时间可能略早于石英的再生长,即:绿泥石膜生长结束之后,自生石英的生长还在继续,以至于靠近剩余粒间孔的自生石英内包裹了少量的绿泥石。

鉴定实例

鉴定实例

附录4 岩石鉴定报告实例一、火成岩鉴定报告实例1.辉长岩产地:山东济南;产状:侵入体手标本描述:暗灰色,色率约为50±,全晶质,中粒等粒结构,矿物颗粒粒径一般在2-5mm之间,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辉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石、黑云母,分布都很均匀。

岩石很新鲜,未见次生变化。

辉石呈粒状或短柱状,墨绿色,粒径多在3-4mm左右,可见正交的两组狭窄阶梯状解理面,其上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含量约为40%±。

斜长石呈板状,灰白色,大小与辉石相仿,可见到宽平的解理面和聚片双晶,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40%±。

橄榄石呈细小的粒状,粒径在1mm左右,黄绿色,较透明,含量约为5%。

定名:辉长岩镜下薄片描述:中粒辉长—辉绿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辉石,次为橄榄石、黑云母、磁铁矿,并含微量的磷灰石和钾长石。

其中斜长石及辉石均为半自形状,但有的斜长石的自形程度较辉石稍好,故为辉长—辉绿结构。

斜长石为板状,大小一般在 3.5mm×2mm±,无色透明,低正突起,聚片双晶和卡纳复合双晶十分发育。

用⊥(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测得N p′∧(010)=33°,为拉长石(An60),含量约为45%。

未见次生变化。

辉石有普通辉石和紫苏辉石两种。

普通辉石,呈粒状或短柱状,粒径约为 2.5mm,单偏光显微镜下微带淡绿色或淡褐黄色,有两组正交的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可达Ⅱ黄绿,大部分颗粒为斜消光,在干涉色最高的颗粒上测得最大消光角N g′∧c=44°,含量约为35%。

紫苏辉石,他形粒状,多色性明显,N g′为淡绿色,N p′为淡玫瑰红,可见两组正交的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为Ⅰ橙红,多数为平行消光,二轴晶负光性,含量约为10%。

橄榄石,呈他形粒状,高正突起,有不规则裂纹,最高干涉色Ⅲ蓝,部分颗粒的裂纹中有少量蛇纹石分布,常与辉石构成反应边结构,含量约为4%。

黑云母,片状,多色性和吸收性均很强,N g′为黑褐色,N p′为淡黄色,具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常与金属矿物相邻,含量约为3%。

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的橄榄石

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的橄榄石

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的橄榄⽯
这是⼀⽚地幔橄榄岩切⽚在单偏光(左)和正交偏光(右)下的照⽚。

在左侧的单偏光下,薄⽚中的富镁的橄榄⽯为⽆⾊透明,富含铁的变种呈淡黄⾊,多数情况下见不到解理;在右侧的正交偏光下由于折射率变化于0.035~0.051之间,它的⼲涉⾊(当两单⾊光相⼲波发⽣⼲涉时,将产⽣⼀系列明暗条纹,称为⼲涉条纹。

⽽⽩光发⽣⼲涉时,则产⽣由紫⾄红的⼀系列彩⾊条纹。

这些由⼲涉作⽤形成的颜⾊,称为⼲涉⾊)⾼达级⾄级。

在显微镜下常可见到不规则的裂纹,沿裂隙和颗粒的边缘分布有次⽣蚀变矿物蛇纹⽯以及不透明的磁铁矿⼩颗粒。

有时候我们还能在橄榄⽯中见到“楔形边”现象(在岩⽯薄⽚中,矿物切⾯往往具有楔形边缘,其边缘薄,向中部逐渐加厚,因⽽矿⽚的⼲涉⾊级序边缘较低,向中部逐渐升⾼)。

我们再来欣赏⼀些橄榄⽯镜下照⽚
看了这些照⽚后是不是刷新了⼤家对橄榄⽯的认识呢?看待事物的⾓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希望这些五颜六⾊的橄榄⽯能给⼤家新春带来更多欢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片镜下照片
◎薄片镜下描述
斑状变晶结构,基质具有角岩结构,块状构造。

变斑晶(25%)
红柱石(And):25%,无色,横切面近方形,具有两组近直交的解理,柱状纵切面大多有一组解理,粒度多大于1mm,正中突起,干涉色多为一级灰,红柱石易沿着解理发生溶蚀、蚀变,最后转变为细小的石英、绢云母等集合体,形成残余或假象结构。

基质(75%):主要由绢云母和致密的碳质物组成。

绢云母(Ser):60%,无色细小鳞片状,干涉色较鲜艳,可达二-三级,但是由于绢云母晶体薄而细小,其干涉色往往为一级亮黄,个别晶体呈较大较厚的片状,具有二级蓝干涉色的可能为白云母。

另外,还有约10%不透明的致密碳质物,以及5%的长英质物质(多为红柱石的蚀变产物,无色,细小粒状集合体,正低突起,由于颗粒细小<0.1mm,难以区别石英和长石,干涉色多为一级灰白)。

综合分析:富铝泥质岩经接触热变质而成。

定名:红柱石角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