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一、基础概念1. 有机化学的定义2. 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和分类3. 共价键的构成和性质4. 电子云模型和分子轨道模型5. 共轭体系和杂环化合物的概念6. 化学平衡7. 离子的化学性质8. 酸碱性及其影响因素二、物质分类和性质1. 醇的性质及其与酸反应2. 烷基卤化酯的性质及其合成3. 胺的性质及其与酸碱反应4. 羧酸的性质及其合成5. 酯的性质及其制备、加成和加水反应6. 假脂类的性质及其与酸碱的反应7. 烷基磺酸酯的性质及其合成8. 脂肪族化合物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三、化学反应和机理1. 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3. 酸催化和碱催化的化学反应4.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和人工合成5. 光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机理6. 重绝旋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合成方法7. 质子转移催化的克鲁森斯基反应和迈克尔加成反应8. 半羧酸的制备和酯化反应四、有机分析和表征1. 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2. 液体和气相色谱分析3. 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4. 过氧化氢值的测定和比色法分析5. 紫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6. 纯度的测定和晶体衍射分析7. 氢谱和电子自旋共振分析8. 光电子能谱和电子能损谱分析五、应用和前沿1. 医药,例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和应用2. 食品,例如:食用油的合成和性质3. 环境,例如:污染物的分析和去除4. 原料化工和新能源,例如:糖基化合物的生产和利用5. 生物学和材料科学,例如:合成生物材料和功能化金属氧化物6. 多相催化和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7. 有机化学的计算方法和机器学习应用8. 网络化学和人工智能发展对有机化学的影响有机化学知识点非常广泛深奥,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仅供参考。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数练习和思考,加强理解和记忆。
(完整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引言概述: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原理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醇类的命名:通过识别羟基的位置和数量,采用“字根+ol”的命名法。
2.醛和酮的命名:以醛基和酮基分别作为命名的基础,通常采用“字根+al”的命名法和“字根+one”的命名法。
3.酸类和酯的命名:以羧基和酯基分别作为命名的基础,通常采用“希酸”和“酸酯”的命名法。
4.芳香化合物的命名:根据苯环上的取代基的位置和数量,采用数字和字母的组合进行命名。
5.范德华力、静电干涉和氢键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可以解释分子之间的特殊性质和反应。
二、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1.加成反应:通过两个或多个分子中部分反应性的化学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2.消除反应:通过两个或多个分子中部分反应性的化学物质相互分离形成两个或更多的产物。
3.变位反应:通过化合物中某一部分的结构重新组合形成产物。
4.羰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通过添加一种强还原剂,将羰基物质转化为相应的醇。
5.羟醇的氧化反应:通过添加一种强氧化剂,将醇转化为相应的醛或酮。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共价键与键长:共价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常见的键,其长度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子云分布。
2.极性共价键:由于成键原子之间电子云密度的不均匀,导致共价键中电子密度分布的不均匀。
3.分子的分散力和溶解性:分子之间的分散力是由于电子云的不均匀分布而引起的吸引力。
4.电子云的亲核性/亲电性:电子云可以表现出亲核性或亲电性,取决于原子内的电子分布和外部原子的电子密度。
5.光学活性:光学活性是指一个有机化合物可以使平面偏振光彻底旋转一定角度。
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羰基化合物可以通过醛或酮的氧化获得,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醇的氧化后进行脱水反应得到。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篇1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
本篇文章旨在归纳总结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有机化学定义:研究碳基化合物的化学称为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具有同分异构现象,可发生化学反应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烃类:仅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2. 醇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3. 酮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4. 羧酸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
5. 其他类别:包括醚、酯、醛、胺等。
四、共价键与分子结构1.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 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3. 立体异构:包括构型异构和构象异构,如异构体的命名和判断。
五、有机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替代有机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
2. 加成反应:简单物质与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进行加合。
3. 消除反应:从有机化合物中消除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生成不饱和键。
4. 氧化与还原反应:涉及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转移的反应。
六、有机化学反应机制1. 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2. 反应机理:描述反应如何进行的途径和步骤。
3. 速率定律与活化能:阐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要求。
七、光谱分析与结构鉴定1.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等特性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2. 结构鉴定:通过光谱数据、化学性质等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八、有机合成与设计1. 有机合成:通过有机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
2. 合成设计:根据目标产物设计合适的合成路线和方法。
九、应用与实例1. 医药: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2. 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等需要有机化学的知识。
3. 农业:农药、化肥等的设计与合成离不开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通过共价键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反应机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药品、农药、染料、化肥、聚合物、石油、天然气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化合物命名、化学键的性质、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有机物的定义有机物是指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碳的四价性碳的原子量为12,具有4个价电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
3.构成基本骨架的原子构成有机化合物基本骨架的原子主要是碳和氢,其中氧、氮、硫、磷等也可以与碳形成键。
4.构成共价键的轨道杂化碳可以发生sp³、sp²、sp杂化,根据不同的杂化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的键。
二、化合物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规则可循,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命名方式:1. 单一代表结构式命名根据分子式显示出化合物中的有机基团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直接称呼出结构式中每个有机基团的名称以及每个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数量,例如乙烷,丙醇等。
2. 对它与甲烷的关系命名如果有一个以上相同的有机基团,则在基团名称前加上数词来表示相同基团的个数,然后在基团名称前加上一个前缀,表示基团所连接的碳链数的大小,例如二甲基甲烷、三乙基甲烷等。
3. 给予特定的名称某些有机化合物得到了特定的名称,比如甲醛、甲苯、苯酚等。
三、化学键的性质1. 电负性差异导致分子偏极性在分子中,若一种原子的电负性比另一种原子高,则在共价键共享电子时,会产生分布不均的电子云密度,这导致分子偏极性。
2. 共价键的极性影响化合物的性质由于不同化合物中的共价键极性不同,因此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离子形成的键比共价键更有离子性。
3. 键长和键阶的影响共价键的长度与键能息息相关,三键相对于单键来说长度更短,键的长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子核间电子云的相互作用力。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篇1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主要研究其结构、性质、合成与应用。
本篇文章将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等)。
2. 共价键:有机化合物中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重要官能团及性质1. 烃基(-CnxHy):烃类化合物的核心部分,常见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2. 羟基(-OH):涉及醇类、酚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常见反应包括酯化反应和脱水反应。
3. 羧基(-COOH):涉及羧酸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典型的酸性,可发生酯化反应。
4. 氨基(-NH2):涉及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可发生酸碱反应及偶联反应。
5. 醚键(-O-):连接两个有机基团,常见反应包括裂解反应。
6. 酮羰基(-CO-):连接两个碳原子,具有亲电和亲核反应的特性。
四、基本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替换有机化合物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2. 加成反应:不饱和键的加成,如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3. 消除反应: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连接相同基团时,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过程。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醇的氧化、醛的还原等。
五、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是具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非常普遍,对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主要包括位置异构、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
六、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光谱分析是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等。
这些光谱技术有助于确定化合物的官能团、结构信息及立体构型。
七、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通过合成目标分子实现特定功能。
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原理,了解反应机理有助于预测和调控有机合成过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结构、合成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下面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1.键合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其分子内的键有着密切关系。
有机化学中常见的键有共价键、极性键和离子键。
2.碳骨架: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骨架。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碳骨架可分为直链、分支链、环状和杂环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3.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是指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结构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功能团有羟基、醇基、酮基、酯基、羧基等。
4.反应类型: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5.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应机理来描述。
常见的反应机理包括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亲电取代反应机理、酸碱催化反应机理等。
6.按键性质分类:根据碳原子上的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饱和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
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键都是单键,而不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键可以是双键或者三键。
7.合成方法:有机化学中的合成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常见的合成方法有酸催化、碱催化、取代反应、缩合反应等。
8.离子性和共价性:有机化合物既有离子性也有共价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键为共价键,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常常具有离子性质。
9.异构体:同一种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异构体。
异构体可以分为构造异构体、空间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等几种类型。
10.应用领域:有机化学在药物、农药、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应研究的进展为新药的发现和农药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以上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有机化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和应用。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篇1一、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中最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分支之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 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多样,可形成链状、环状等结构。
2. 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3. 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易挥发。
4. 多为无色或有色液体或固体,有特殊气味。
5. 易燃烧,部分化合物有毒。
三、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1.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2.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主要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3. 烷烃:只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具有饱和的碳链。
4. 烯烃:含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烃类,具有不饱和的碳链。
5. 炔烃:含有至少一个三键的烃类,具有更强的不饱和性。
6. 醇类:含有羟基(-OH)的化合物,具有醇的特性。
7. 醛类:含有醛基(-CHO)的化合物,具有醛的特性。
8. 酮类:含有酮基(C=O)的化合物,具有酮的特性。
9. 酸类:含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具有酸的特性。
10. 酯类:含有酯基(COO-)的化合物,具有酯的特性。
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2. 加成反应:不饱和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3. 消除反应:化合物中去除一个原子团,形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4. 酯化反应:羧酸与醇反应生成酯的反应。
5. 水解反应:酯或酰胺等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醇或胺的反应。
6. 氧化反应:有机物被氧化剂氧化,生成醛、酮、酸等化合物的反应。
7. 还原反应:有机物被还原剂还原,生成醇、胺等化合物的反应。
8. 重排反应: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排列的反应。
9. 环化反应: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环化作用形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
10. 开环反应:环状化合物通过断裂环状结构形成开链化合物的反应。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一、有机化学基础:
1. 元素组成:有机物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
2. 元素的相互作用:有机物中的各种元素之间可以通过键的形成而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如单键、双键、三键等。
3. 化学键的强弱:根据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分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其中共价键是最强的,非共价键较弱。
4. 分子的结构: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包括碳链、环状结构和含氧结构等。
5. 稳定性:有机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其分子结构,稳定性越高,则该物质的活性越低。
二、有机反应:
1. 加成反应:一种有机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反应,两个有机物聚合在一起,结果是新物质,也就是反应物质。
2. 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构成的复杂反应,它是有机物之间改变氧化状态的反应,氧化反应会使有机物的氧化状态变高,而还原反应则会降低有机物的氧化状态。
3. 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将一个有机物和一个醇或羟基反应,生成一个酯化物的反应。
4. 水解反应:利用水对有机物进行水解反应,生成物质的反应,此反应可以将水分子分解成两个离子:氢离子和氧离子。
5. 还原反应:有机物的还原反应是指将氧的氧化状态从氧的高氧化状态还原为氧的低氧化状态,以达到物质变化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2•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⑴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女口:CI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I,CH2Cl2,CHCl3,CCI 4及HCI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⑵氧化: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及H2O ⑶高温分解、裂化裂解。
3. 根、基:①根: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Q? , NH4, Cl。
②基:电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都有未成对电子。
如氨基一NH、硝基一NQ、羟基一QH4.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一CH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判断方法:所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但碳原子数不等。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即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②组成上相差“一CH”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一CH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一CH的结构差别来。
5. 乙烯分子为C2H4,结构简式为CH= CH, 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规律:碳碳双键周围的六个原子都共平面。
---- QHH +H2Q6.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①反应中浓H2SQ与酒精体积之比为3:1。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170C,因为在140C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乙醚)。
③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爆沸”。
浓HbSQ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7. 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
I .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褪色,CH= CH+B「2i CH I B—CHBrII .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H2Q Hb、HCI、HCN等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I•燃烧II.使KmnQH+褪色川.催化氧化:2CH= CH+Q △■ 2CH3CHQ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在有机分子上加上氧原子或减掉氢原子,还原反应可看作是在分子内加上氢原子或减掉氧原子。
以上可简称为“加氧去氢为氧化;加氢去氧为还原”。
②聚合:小分子的烯烃或烯烃的取代衍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结合成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
n CH^CH —R 堆严托CH2—CH EL豊剂r E CH2—CHCl^-n_……R繁附緊氯乙•厢8•乙炔:HO CH,键角为180°,规律:叁键周围的4个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9•乙炔的化学性质:① 乙炔的氧化反应:I. 燃烧:火焰明亮,产生浓烟,产物为水及二氧化碳 II.由于“ C M C'的存在,乙炔可被酸性KmnQ 溶液氧化并使其褪色② 加成反应:炔烃的加成反应是由于“ 0^ C'的不饱和性引起的,其加成可以控制条件使其仅停留在加 1mol 的反应物,也可以使叁键与I.加X 2(可以使溴水褪色)。
兀X I IHCNTH+禺_ HC H-耳^習+■总 f H —§——耳—Hi x x. xxII.力口 HCI :H C=C H +HCI 皿9012. CH 2 = CHCI H 3C =匚%平面上,规律: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第一原子与苯环共处同一平面。
12•芳香烃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
(1)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及磺化反应Bf十HBt① 卤代:I . 只有与液溴反应,不与溴水发生反应。
本反应的实际催化剂是 Fe 与Br 2反应生成FeBr 3。
II .导管末端离吸收液有一定距离,目的防止HBr 极易溶于水而使吸收液倒吸,也可以改为一倒扣于水面的漏斗。
III . 导管口附近有白雾生成:产生的 HBr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
IV . 检验是否生成 HBr 气体的方法:向吸收液中加入AgNO 溶液,并用HNO 酸化溶液,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V. 本实验导管足够长, 起两方面作用:首先是导气,另外可以使由于反应液较热而挥发出的苯及B Q 在沿长导管上行的过程中被冷凝而流回反应瓶,防止反应物的损失,此作用可称 为“冷凝回流”作用。
VI .最终生成的溴苯呈褐色,因为其中溶解了并没有参加反应的Br 2单质,提纯的方法:水洗、碱洗、水洗、干燥。
◎+ H0・N6giOrg + H 2O②硝化:丿醺“裕—2mol 反应物发生加成反应。
HC=CH+H 3III.力口 H 2?: IV .加 H 2OHC=CH+H 3O ^^CH 3CW(工业制乙醛的方法)10.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CaC 2+2H 2O — C 2H 2f +Ca(0H )2 使用“固+液T 气”的制取装置。
收集方法: 排水集气法。
注意:11•苯:C6H ,有两种写结构简式的方法:及凯库勒式,苯分子中的12个原子在一GI .在试管中先加入HNQ,再将HSQ沿管壁缓缓注入浓HNO中,振荡混匀,冷却至50〜60 C之下,再滴入苯。
II . 水溶温度应低于60C,若温度过高,可导致苯挥发,HNQ分解,及生成苯磺酸等副反应发生。
III . III .生成的硝基苯中因为溶有HNQ及浓H b SQ等而显黄色,为提纯硝基苯可用NaQH 溶液及蒸溜水在分液漏斗中洗涤混合物。
IV .纯净的硝基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
中毒:硝基苯与皮肤接触或其蒸气被人体吸收均引起中毒,使用时应特别的小心。
IV. 同于测链对苯环的影响,使甲苯的取代反应比苯更溶易进行。
口韵的卫竺4 讯十H幻③磺化:O+3H(3)氧化反应:I .燃烧:生成CQ及HQ由于碳氢比过高,因而碳颗粒不完全燃烧,产生浓烟。
II . 苯不使酸性KmnQ溶液褪色。
III . 由于苯环对侧链的影响,苯的同系物如甲苯、乙苯等能被KmnQH+氧化而使其褪色。
15. 乙醇的化学性质:①与金属反应产生H: 2CHCHOH+2Na> 2CHCHONa+Hf (置换,取代)②消去反应:除Na之外K、Mg Al等也可与金属反应,此反应可用于消耗其它化学反应残余的废钠。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一QH碳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B—H的存在),如CHOH (CH3)3CCHQH不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③与无机酸反应I .C2H5QH+HBr^C2H5Br+H2Q(取代)其中HBr可用浓HbSQ及NaBr代替,可能有产生Br2的副反应发生II . GHsOH+H—NQ T arONQ+HO (酯化、取代)区分硝基化合物与硝酸酯的方法:若硝基中N原子直接与碳原子相边,则该化合物为硝基化合物,如C2HsNQ (硝基乙烷);若硝基中的N原子通过氧原子而与碳原子相连接,则该化合物称为酯,如C2H5ONO(硝酸乙酯)*伸円④与有机酸的反应:CHCQQH + HOC2H5 * △CH s CQQCfc + H 2。
(酯化、取代)I .酯化反应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包括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与醇的反应。
II . 吸收酯的试剂为饱和的NaaCQ溶液,也是分离CHCQQH及CHCQQCs所用的试液。
其可以充分吸收CHCQQH使酯香味得以显出;可以有效降低酯的溶解度,使分离更彻底。
⑤氧化反应:I. 燃烧:C2H S QH+3(2H 2CQ+3HQII .催化氧化:2C 2H5OH+0" , ,_ 2CHCHO+22O或:GHOH+CuO 么卜 CH s CHO+2H)+Cu 催化氧化对醇的结构的要求:与OH 直接相边的碳原子上必须有H 原子,有2个或3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醛,只有 1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
而(CH 3) 3COH 不能被催化氧化。
另外乙醇还可以被强氧化剂如KmnQH +),K 2C 「2O(H +)等氧化。
16. A .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是酚,羟基连在苯环上的侧链碳原子的为芳香醇。
B.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在常温下是可燃、腐蚀性强、有毒的固体。
不纯品在光和空气作 用下变为淡红或红色。
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
有特殊臭味和燃烧味极稀的溶液具有甜味。
在室温下水中溶解度是,当温度高于65C 时能与水混溶。
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强碱水溶液。
C.苯酚的化学性质:(1)弱酸性:弱于碳酸称石炭酸,不使酸碱指标剂变红。
是苯环上相连羟基的性质, 而羟基不仅是苯酚的特征官能团,它还是醇的特征官能团。
其电离能力介于H 2CC 3的第一及<CVoH第二级电离之间。
^+NaOH T+H>O实验步骤现象问题解析试管中取少许苯酚加热 熔化后,加入少许金属 钠有气体产生经点燃有轻微的爆鸣声苯酚可和金属钠反应放出H 2试管中取少量苯酚浑浊 液逐滴加入NaOH 苯酚溶液最后变为澄清透明苯酚可与强碱 NaOH 反应 显弱酸性生成苯酚钠在上述澄清苯酚钠溶液 中缓慢通入CO 2 澄清溶液又复变为浑浊通入CO 2生成H 2CO 3比苯 酚酸性强又析出苯酚使溶 液变浑在上述浑浊溶液中再滴 加 NaOH浑浊液又变澄清上述实验生成的苯酚又和NaOH 作用生成苯酚钠②小结:由于乙醇和苯酚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一羟基, 因而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面;但 乙醇上的羟基不显酸性,而苯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 可发生极微弱电离而显弱酸性 (酸 性极弱而不能使石蕊试剂变色),它们又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一面。
这是由于两种化合物中羟基相连的烃基不同,影响了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性也不同。
苯酚、碳酸、乙醇其酸性大小的顺序应是:(2 )苯酚的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
用于定量检验苯酚含量的多少。
+CO+HK TH + NaHCO(中性)+ Na 2CO T+ NaHCOH 2CO 3>> C 2H 5OH苯酚苯 反应物 溴水和苯酚溶液 液溴和纯苯 反应条件不用催化剂 以少量Fe 粉作催化剂 不加热初始微热或不加热取代苯环次反应可取代苯基上三个氢原子O1 仃甘一般情况取代苯环上一个氢原子上氢原子 多少0 +仙产"气)"班*曲C 〕t Hr,上 “ +HBr反应速度 瞬时完成 初始缓慢后来速度加快反应装置试管中反应烧瓶中反应,长导管兼作冷凝之用②小结:在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中,由反应物浓度、反应条件、取代氢原子多少、反应 速度可知:苯酚比苯的取代反应容易进行得多,这是由于苯酚中苯环上连接的羟基能使苯基上的氢原子更加活泼,促使苯基上所发生取代反应更容易进行的必然结果。
总结:在苯酚的分子中,苯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羟基上的氢原子促使其较易电离, 显示了比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有较明显的酸性;而羟基则反过来能影响与其相连的苯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这是分子中官能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力证明, 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存在于同一物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