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管理》计算题考点,因素分析法步骤及公式
二建《管理》公式常用常考的都在这里了

小学劳动技术家乡旅游我推荐教案家乡旅游是一种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通过家乡旅游,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文化、历史和地理,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并培养了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案推荐:课题:小学劳动技术家乡旅游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家乡旅游,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文化、历史和地理。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
3. 培养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学生的家乡旅游地点介绍资料。
2. 教师提前参观家乡旅游地点并整理相关资料。
3. 录制或找到关于家乡旅游的一些视频资料。
4. 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家乡旅游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家乡旅游的兴趣并提出“我为什么要参加家乡旅游?”的问题。
2. 探索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旅游地点进行调研:历史博物馆、风景名胜区、传统手工艺展示等。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采访当地居民,了解该地点的历史、文化、特色等。
3. 分享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调研的结果,并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交流。
4. 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旅游地点,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所见所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当地传统手工艺或其他劳动技术。
可以进行短暂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
5. 总结回到学校后,每个小组总结旅游体验,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或其他形式进行表达。
学生共同整理出一份家乡旅游的总结作品,并展示给全校师生。
6. 提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设计劳动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植物栽培等。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活动。
7. 总结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讨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困难和解决办法,分享经验和心得。
8. 拓展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生家乡旅游的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和经验。
二建管理和实务计算公式总结

二建管理和实务计算公式总结
1.成本管理公式: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量
-可变成本=边际收益率*产量
-固定成本=总成本-可变成本
2.运营管理公式:
-生产效率=生产总量/生产时间
-运营周期=原材料购买周期+生产周期+销售周期
-净运营资本=营运资本-非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周转率=营运资本/净运营资本
-工作效率=完工物料成本/工作单位数
3.供应链管理公式:
-供应商选择指标=供货总量*质量*价格*综合评分
-预测时效误差=(实际运输时效-预测运输时效)/预测运输时效*100% -客户服务水平=(正常交货数/要货数)*100%
4.资本预算公式:
-净现值=∑[现金流量/(1+折现率)^n]-初始投资
-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内现金流量净现值为0时的折现率
-投资回收期=投资额/年净现金流量
-投资回收期内现金流量净现值=∑年净现金流量/(1+折现率)^n
5.人力资源管理公式:
-绩效评价=完成工作量/应完成工作量
-增长率=(终期人数-初始人数)/初始人数*100%
-流动率=离职人数/平均人数*100%
-员工满意度指数=(平均满意度得分/完美分值)*100%
6.项目管理公式:
-项目总时长=紧急时长+递延时长+等待时长
-进度偏差=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
-成本偏差=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项目风险值=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损失
以上是二建管理和实务计算公式的总结,这些公式能够帮助二建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数据计算、决策分析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指导。
在学习和运用公式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注意数据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公式汇总

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公式汇总各费用构成要素计算方法公式一:人工费人工费=∑(工日消耗量×日工资单价)日平均单价=平均月(奖金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日注:主要适用于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时自主确定人工费,也是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编制计价定额确定定额人工单价或发布人工成本信息的参考依据。
公式二:材料费1.材料费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材料单价={(材料原价+运杂费)×[1+运输损耗率(%)]}×[1+采购保管费率(%)]2.工程设备费工程设备费=∑(工程设备量×工程设备单价)工程设备单价=(设备原价+运杂费)×[1+采购保管费率(%)]公式三:施工机具使用费1.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台班单价)机械台班单价=台班折旧费+台班检修费+台班维护费+台班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台班人工费+台班燃料动力费+台班车船税费(1)折旧费计算公式为:台班折旧费=机械预算价格×(1−残值率)耐用总台班数耐用总台班数=折旧年限×年工作台班(2)检修费计算公式为:台班检修费=一次检修费×检修次数耐用总台班数2.仪器仪表使用费仪器仪表使用费=工程使用的仪器仪表摊销费+维修费公式四:企业管理费企业管理费=计算基数×费率;注:以定额人工费或(定额人工费+定额机械费)作为计算基数。
企业管理费费率:1.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计算基础企业管理费费率(%)=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年有效施工天数×人工单价×人工费占分部分项工程费比例(%)2.以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为计算基础企业管理费费率(%)=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年有效施工天数×(人工单价+每一工日机械使用费)×100%3.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企业管理费费率(%)=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年有效施工天数×人工单价×100%公式五:利润利润=计算基数×费率;注:以定额人工费或定额人工费与定额机械费之和作为计算基数。
2018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点讲解:2Z102054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2018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点讲解:2Z102054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第一篇:2018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点讲解:2Z102054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2018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点讲解:2Z102054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是每个二级建造师的必考科目,掌握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至关重要。
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特地整理二级建造师考试考点,本文为:2018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点讲解:2Z102054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希望能助各位二级建造师考生一臂之力!2Z102050 施工成本控制与施工成本分析2Z102054 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一、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施工成本分析,就是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施工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从账簿、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
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
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是施工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
2.业务核算业务核算的范围比会计、统计核算要广,会计和统计核算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业务核算,不但可以对已经发生的,而且还可以对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看是否可以做,是否有经济效果。
业务核算的目的,在于迅速取得资料,在经济活动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统计核算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和业务核算资料,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客观现状的大量数据,按统计方法加以系统整理,表明其规律性。
可以计算当前的实际水平,确定变动速度,可以预测发展的趋势。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一)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等。
1.比较法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二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短期速记高频考点(八)

二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短期速记高频考点(八)目录2Z101070 施工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1)考点3:施工成本分析方法 (3)考点3:施工成本分析方法 (3)1.因素分析法 (4)第一次代换量变=200*12*100=240000 (5)第二次代换人工消耗量=200*11*100=220000 (5)2Z103000 施工进度管理 (6)2Z103010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目标和任务 (6)2Z103020 施工进度计划的类型和作用 (10)【2010-30】某土方工程,计划总工程量为4800m³,预算单价为580元/m³,计划6个月内均衡完成,开工后,实际单价为600元/m³,施工至第3个月底,累计实际完成工程量3000m³,若运用赢得值法分析,则至第3个月底的费用偏差为()万元。
A.-34.8 B.-6 C.6 D.34.8答案:B解析:CV=BCWP-ACWP=3000*580-3000*600=-60000元。
2Z101070 施工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高频考点解码: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分析的依据●因素分析法与差额计算法●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成本考核高频考点1: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表格核算法和会计核算法。
A.表格核算法的优点是覆盖面较大B.会计核算法不核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债权债务C.表格核算法可用于工程项目施工各岗位成本的责任核算D.会计核算法不能用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核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本核算的方法。
选项A错误,表格法的特点是覆盖面小;选项B错误,会计核算法不仅核算工程项目施工的直接成本,而且还要核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债券债务。
选项D错误,会计核算对施工单位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核算。
高频考点2:成本分析的依据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业务核算●范围比会计、统计核算要广●不但可以对已经发生的,而且还可以对尚未或正在发生的活动进行核算。
二建管理计算总结

【含税工程造价的计算】例题:某工程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费为300 万,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计算建安工程费,其中措施费为直接工程费的5% ,间接费费率为8% ,利润为 4% ,综合税率为 3.41% 。
计算建安工程造价?1.直接工程费: 300 万2.措施费: (1)*5%=15 万3.小计(直接费) :(1)+(2)=300 万+15万=315万4.间接费: (3)*8%=25.2 万5.利润: [(3)+(4)]*4%=(315+25.2)*4%=13.608万6.不含税工程造价: (3)+(4)+(5)=315+25.2+13.608=353.808万7.税金: (6)*3.41%=12.065 万8.含税工程造价: (6)+(7)=365.873 万【全费用综合单价的计算】例题:某混凝土工程,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价计价,直接费为 400 元/m3, 间接费费率为 13% ,利润率为 10% ,综合计税系数为 3.41% 。
该混凝土工程的全费用综合单价为多少元?1.直接费: 400 元2.间接费: (1)*13%=52 元3.利润: [(1)+(2)]*10%=45.2元4.税金: [(1)+(2)+(3)]*3.41%=16.96元5.全费用综合单价: (1)+(2)+(3)+(4)=514.16元【赢得值(挣值)法】赢得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 ),计划工作预算费用( BCWS ),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 )。
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1)费用偏差 CV=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 )- 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 );(2)进度偏差 SV=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 )- 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 );(3)费用绩效指标 CPI=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 BCWP )/ 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 );(4)进度绩效指标 SPI=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 BCWP ) / 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例题:某地下工程合同约定,计划 1 月份开挖土方量80000m3 ,2 月份开挖 160000m3 ,合同单价均为 85 元 /m3 ;计划 3 月份完成砼工程量500m3 ,4 月份完成 450m3 ,合同单价均为 600 元/m3 。
二建管理计算题汇总

二建管理计算题汇总二建管理计算题是管理类二级建造师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涉及到工程项目管理、成本预算、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计算。
对于二建考生而言,掌握管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考试成绩,还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帮助广大二建考生更好地掌握管理计算题,本文对管理计算题进行了汇总和归纳,供大家参考。
一、项目管理计算1、工期计算在项目管理中,工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二建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如下计算:(1)合同工期 = 开工时间至施工完成时间(2)工期偏差 = 实际工期 - 合同工期(3)进度计算公式:完成进度 =(实际天数 / 合同天数)× 100%(4)剩余工作量计算公式:剩余工作量 = 总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2、项目成本计算在项目管理中,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建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如下计算:(1)建筑工程预算公式:建筑工程预算 = 总造价× 3%(2)工程量清单计算公式:一项工程量×单价=总价(3)建筑工程费用计算公式:建筑工程费用=万元1+万元2+…万元n二、质量管理计算1、质量控制计算在工程管理中,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质量控制计算涉及到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二建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如下计算:(1)合格率计算公式:合格率 = 合格数量 / 总数量×100%(2)不合格品率计算公式:不合格品率 = 不合格数量 / 总数量×100%(3)不合格品处理费用计算公式:不合格品处理费用 = 不合格品数量× 不合格品处理单价2、质量管理成本计算在质量管理中,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建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如下计算:(1)质量投入比例计算公式:质量投入比例 = 质量投入费用 / 工程造价× 100%(2)整改费用计算公式:整改费用 = 整改面积× 整改单价(3)质量控制成本计算公式:质量控制成本 = 质量投入费用 + 整改费用三、安全管理计算1、安全成本计算在安全管理中,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020二建考试《管理》计算题常用公式

二建管理计算题常用公式建筑工程安装费1.材料费材料单价=[(材料原价+运杂费)×〔1+运输损耗率(%)〕]×[1+采购保管费率(%)]2.台班折旧费=机械预算价格×(1-残值率)/耐用总台班数台班大修理费=一次大修理费×大修次数/耐用总台班数3.税后造价税后造价=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02工程量清单计价03增值税1.一般计税方法建筑业增值税税率为10%。
计算公式为:增值税销项税额=税前造价×10%。
2.简易计税法建筑业增值税税率为3%。
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税前造价×3%。
04机械定额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净工作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利用系数(计算)。
05工程量偏差对于任一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如因工程量偏差和工程变更等原因导致工程量偏差超过15%,调整原则为: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
①当Q1>1.15Q0时:S=1.15Q0+(Q1-1.15Q0)×P1②当Q1<0.85Q0时:S=Q1+P1式中S——调整后的某一分部分项工程费结算价;Q1——最终完成的工程量;Q0——招标工程量清单列出的工程量;P1——按照最终完成工程量重新调整后的综合单价;P0——承包人在工程量清单中填报的综合单价。
06价格调整公式07预付款工程预付款起扣点:T——起扣点,即工程预付款开始扣回的累计完成工程金额;P——承包工程合同总额;M——工程预付款数额;N——主要材料,构件所占比重08赢得值法1.赢得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成工作量×预算单价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单价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已完成工作量×实际单价2.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费用偏差=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已完工作实际费用进度偏差=已完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作预算费用费用绩效(CPI)=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进度绩效(SPI)=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各类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大全,欢迎收藏哦!1.钢板重量计算公式公式:7.85×长度(m)×宽度(m)×厚度(mm)例:钢板6m(长)×1.51m(宽)×9.75mm(厚)计算:7.85×6×1.51×9.75=693.43kg2.钢管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0.02466×长度m例: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计算:(114-4)×4×0.02466×6=65.102kg3.圆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例:圆钢Φ20mm(直径)×6m(长度)计算:20×20×0.00617×6=14.808kg4.方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边宽(mm)×长度(m)×0.00785例:方钢50mm(边宽)×6m(长度)计算:50×50×6×0.00785=117.75(kg)5.扁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0.00785例:扁钢50mm(边宽)×5.0mm(厚)×6m(长度)计算:50×5×6×0.00785=11.7.75(kg)6.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对边直径×对边直径×长度(m)×0.00068例:六角钢50mm(直径)×6m(长度)计算:50×50×6×0.0068=102(kg)7.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例:螺纹钢Φ20mm(直径)×12m(长度)计算:20×20×0.00617×12=29.616kg8.扁通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长+边宽)×2×厚×0.00785×长m例:扁通100mm×50mm×5mm厚×6m(长)计算:(100+50)×2×5×0.00785×6=70.65kg9.方通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4×厚×0.00785×长m例:方通50mm×5mm厚×6m(长)计算:50×4×5×0.00785×6=47.1kg10.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厚×0.015×长m(粗算)例:角钢50mm×50mm×5厚×6m(长)计算:50×5×0.015×6=22.5kg(表为22.62)11.不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边宽)×厚×0.0076×长m(粗算)例:角钢100mm×80mm×8厚×6m(长)计算:(100+80)×8×0.0076×6=65.67kg(表65.676)其他有色金属12.黄铜管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外径-壁厚)×厚×0.0267×长m例:黄铜管20mm×1.5mm厚×6m(长)计算:(20-1.5)×1.5×0.0267×6=4.446kg13.紫铜管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外径-壁厚)×厚×0.02796×长m例:紫铜管20mm×1.5mm厚×6m(长)计算:(20-1.5)×1.5×0.02796×6=4.655kg14.铝花板重量计算公式公式:长m×宽m×厚mm×2.96例:铝花板1m宽×3m长×2.5mm厚计算:1×3×2.5×2.96=22.2kg黄铜板:比重8.5紫铜板:比重8.9锌板:比重7.2铅板:比重11.37计算方式:比重×厚度=每平方的重量注:公式中长度单位为米,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其余单位均为毫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周长—C,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四边形:d,D-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平行四边形:a,b-边长,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S=ah=absinα菱形:a-边长,α-夹角,D-长对角线长,d-短对角线长S=Dd/2=a2sinα梯形:a和b-上、下底长,h-高,m-中位线长S=(a+b)h/2=mh圆:r-半径,d-直径C=πd=2πrS=πr2=πd2/4扇形: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C=2r+2πr×(a/360)S=πr2×(a/360)弓形:l-弧长,b-弦长,h-矢高,r-半径,α-圆心角的度数S=r2/2·(πα/180-sinα)=r2arccos[(r-h)/r]-(r-h)(2rh-h2)1/2=παr2/360-b/2·[r2-(b/2)2]1/2=r(l-b)/2+bh/2≈2bh/3圆环: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D-外圆直径,d-内圆直径S=π(R2-r2)=π(D2-d2)/4椭圆:D-长轴,d-短轴S=πDd/4立方图形面积S和体积V正方体a-边长S=6a2V=a3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棱柱:S-底面积,h-高V=Sh棱锥:S-底面积,h-高V=Sh/3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S1S1)1/2]/3拟柱体: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V=h(S1+S2+4S0)/6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直圆锥:r-底半径,h-高V=πr2h/3圆台: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2/6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a2=h(2r-h)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建《管理》计算题考点:因素分析法
项目成本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分析的内容很多,那么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除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等基本的分析方法之外,还有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成本项目的分析方法和专项成本的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在进行分析时,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计算实际与目标数的差异。
2.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3.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4.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已确定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5.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6.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